•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吃黄芪腹胀,注射或输液会怎样

服用黄芪腹胀 可以加上陈皮就好了
多谢指点!!据老师你的经验,加多少黄芪就可以了?我看网上有人说,为治黄芪之引起腹胀加30克黄芪。这是否得当?
 
吃黄芪腹胀? 哪你得先搞清楚是吃黄芪导致的腹胀还是因吃黄芪不对证引起的腹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腹胀。
 
黄芪导致腹胀,那说明气堵在小腹不流通啊,肯定哪里堵了。
八味地黄汤我吃的有心得,大小剂量都吃过了,买的丸剂就不用试了,应该没什么效果。
八味地黄汤有比例的,附子三桂枝一,这个不热,加肉桂就热了,算补肾阳,减量附子就算补阴。
不过这个本身叫肾气丸的,说明并不是补阳或者补阴用的,这个是运转肾阳肾阴而生肾气的,帮助肾工作的,不是单纯的补阳或者补阴,六味地黄也是同理,不大能补得进去,滋肾阴从上往下麦冬,人参,生地可能效果更好。
 
黄芪: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主要是补气固表。其副作用,我的体会是三个:
  一、本身就有点气滞的人,吃了黄芪会使气滞加重。
  二、吃了黄芪会生热。特别是感冒患者或阴虚内热的人,吃了黄芪会加重。此药生热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本身性温;二是固表。为什么固表会生热呢?因为固表会使汗孔收缩。汗孔收缩,人体散热的通道小了,体温就自然会升高。这相当于在一间屋子里,窗户开大和开小,其室温是不一样的。
  三、助湿。本身湿重的人,吃后会使湿更重。
  古贤为了消除黄芪的副作用,想了好办法:在用黄芪时,加理气药+除湿药+解表药+滋阴药等。
  例如,玉屏风散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黄芪+白术+防风。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除湿以防黄芪助湿,防风解表散热以防止黄芪收缩汗孔过度。如果湿重,那就再加除湿药。如果气滞,那就加理气药。如果本身热重,那就加入清热药。如果阴虚,那就加入滋阴药……
 
黄芪: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主要是补气固表。其副作用,我的体会是三个:
  一、本身就有点气滞的人,吃了黄芪会使气滞加重。
  二、吃了黄芪会生热。特别是感冒患者或阴虚内热的人,吃了黄芪会加重。此药生热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本身性温;二是固表。为什么固表会生热呢?因为固表会使汗孔收缩。汗孔收缩,人体散热的通道小了,体温就自然会升高。这相当于在一间屋子里,窗户开大和开小,其室温是不一样的。
  三、助湿。本身湿重的人,吃后会使湿更重。
  古贤为了消除黄芪的副作用,想了好办法:在用黄芪时,加理气药+除湿药+解表药+滋阴药等。
  例如,玉屏风散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黄芪+白术+防风。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除湿以防黄芪助湿,防风解表散热以防止黄芪收缩汗孔过度。如果湿重,那就再加除湿药。如果气滞,那就加理气药。如果本身热重,那就加入清热药。如果阴虚,那就加入滋阴药……
  
  瘦人本就阴血不足,而黄芪补气、提气,且药势走表。
  血随气向上向外走,肠胃中的血少了,自然蠕动乏力。
  这才是瘦人大剂量服用黄芪容易引起腹胀的主要原因。


  这个是不对证导致的问题,改为注射给药也不能解决
  黄芪是适合仲景说的“尊荣人”使用的药,黄芪体质者形体虚胖。
  朱丹溪说:
  “黄芪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
  
 
  瘦人本就阴血不足,而黄芪补气、提气,且药势走表。
  血随气向上向外走,肠胃中的血少了,自然蠕动乏力。
  这才是瘦人大剂量服用黄芪容易引起腹胀的主要原因。

  这个是不对证导致的问题,改为注射给药也不能解决
  黄芪是适合仲景说的“尊荣人”使用的药,黄芪体质者形体虚胖。
  朱丹溪说: “黄芪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
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不能单独服用或大剂量服用黄芪,这个观点我也是赞同的。但是,如果说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完全不能使用黄芪,那我就不赞同。我认为,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使用黄芪,至少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本身气滞湿热不重;二是黄芪用量不大;三是配合相应药物同用(比如根据情况配合滋阴养血、理气除湿、清热解表药同用)。
 
1604702682049.png
 
楼主,关于是否可用黄芪的问题,我既发表了意见也提供了参考资料。至于你是否可用黄芪,你自己斟酌吧!
 
最后编辑:
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不能单独服用或大剂量服用黄芪,这个观点我也是赞同的。但是,如果说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完全不能使用黄芪,那我就不赞同。我认为,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使用黄芪,至少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本身气滞湿热不重;二是黄芪用量不大;三是配合相应药物同用(比如根据情况配合滋阴养血、理气除湿、清热解表药同用)。
  是的,同意战友的看法。
  瘦人用黄芪,一忌大量(10克以下为宜,最多15克,主要用于促进上皮组织愈合),二忌单用(要配伍健脾而守中的参、术、草、枣、饴等药,和解表而祛湿的防风、升麻、柴胡等药)
  黄芪补一身之气(补气之长);人参补五脏之气(续命固脱)。
  瘦人内脏形体皆不足,当先侧重充实五脏之气,才能荣养周身。
  《本经疏证》: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
 
最后编辑:
我认为,除开少数对胃肠道刺激比较大的中药外,绝大多数中药不管是注射还是口服,对身体的最终作用基本上差不多。如果说有差别,主要体现在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面。就起效时间而言,注射药物起效要快些;但是就安全性而言,口服药物要安全些。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中药注射剂配伍不方便,而口服汤药配伍比较方便。药物都有偏性,就靠药物配伍来实现互纠其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