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主要是补气固表。其副作用,我的体会是三个:
一、本身就有点气滞的人,吃了黄芪会使气滞加重。
二、吃了黄芪会生热。特别是感冒患者或阴虚内热的人,吃了黄芪会加重。此药生热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本身性温;二是固表。为什么固表会生热呢?因为固表会使汗孔收缩。汗孔收缩,人体散热的通道小了,体温就自然会升高。这相当于在一间屋子里,窗户开大和开小,其室温是不一样的。
三、助湿。本身湿重的人,吃后会使湿更重。
古贤为了消除黄芪的副作用,想了好办法:在用黄芪时,加理气药+除湿药+解表药+滋阴药等。
例如,玉屏风散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黄芪+白术+防风。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除湿以防黄芪助湿,防风解表散热以防止黄芪收缩汗孔过度。如果湿重,那就再加除湿药。如果气滞,那就加理气药。如果本身热重,那就加入清热药。如果阴虚,那就加入滋阴药……
。”“黄芪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不能单独服用或大剂量服用黄芪,这个观点我也是赞同的。但是,如果说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完全不能使用黄芪,那我就不赞同。我认为,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使用黄芪,至少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本身气滞湿热不重;二是黄芪用量不大;三是配合相应药物同用(比如根据情况配合滋阴养血、理气除湿、清热解表药同用)。瘦人本就阴血不足,而黄芪补气、提气,且药势走表。
血随气向上向外走,肠胃中的血少了,自然蠕动乏力。
这才是瘦人大剂量服用黄芪容易引起腹胀的主要原因。
这个是不对证导致的问题,改为注射给药也不能解决。
黄芪是适合仲景说的“尊荣人”使用的药,黄芪体质者形体虚胖。
朱丹溪说: “黄芪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
是的,同意战友的看法。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不能单独服用或大剂量服用黄芪,这个观点我也是赞同的。但是,如果说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完全不能使用黄芪,那我就不赞同。我认为,对于阴血不足的或瘦弱的人使用黄芪,至少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本身气滞湿热不重;二是黄芪用量不大;三是配合相应药物同用(比如根据情况配合滋阴养血、理气除湿、清热解表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