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可能會被人罵,但又不吐不快,畢竟看到了,也感興趣。其實以現在的科技,望聞問切,機器能做得比人更準確,而且是準確得多,而望聞問切之后,無外乎虛實表里寒熱燥濕,這里面就算是交叉了再交叉,不外乎幾十幾百種外在表現,而現在的電腦運算能力,計算幾十個變量交叉的結果,真的是秒秒鐘的事。再輔以大數據,只要有大量的臨床病例做為數據庫,不斷的依治療結果修正數據,真的實現機器治病,理論上是很容易的。我醫學小白,但電子機械行業20年的設計開發經驗,以一個簡單的舌診來說吧,假如是用現在電子行業的做法,只要一個視覺判定系統,就可以做得比人還好,當然,可能比不上經驗豐富的大師,但是絕對可以勝過九成的從業者。電子行業目前的視覺自動判定系統,只要輸入足夠多的判定因素,在A4紙這麼大的一個區域,找出頭發尖那麼大的一個異常點,以秒為單位就能完成,如果各位老師不太能理解,那可以理解成大家來找茬這樣的小遊戲,用肉眼,真的找不過機器。做為人眼,你能描述多少種舌頭的外在顏色表現?十幾種?還是幾十種,顏色接近的是不是挺難判斷?但一個普通的繪圖軟件,平面設計軟件,能組成千上萬,數以萬計的不同顏色,而這些顏色,視覺判定系統都可以識別出來。同理,脈診,會脈診的從業人員,現在比例有多少?精通脈診,又感覺靈敏的又有多少?但只要高精度的傳感器,一樣可以安排得明明白白,這個工作原因,我接觸得少,但知道有這樣的應用領域。最簡單的,每個人的手感靈敏度是不一樣的,傳感器完勝九成九的人手。那脈的外在表現,分成幾種呢?學習中醫時間有限,我還沒有接觸脈診的相關知識,我不清楚,但相信不過百吧,千也可以,對于計算機來說,百跟千沒有太大的區別。總之,以個人微薄的見識,這套系統是可以實現的,關鍵在于資本願意不願意進入,我們可以看到,制藥企業,已經有資本進入了,那是資本有利可圖,投入產出成正比。而這個所謂的機器看病的系統,投入肯定不是投資幾家製藥廠可比的,風險也不對等,不是商業巨頭,手眼通天,相信沒有人願意去改變現狀,投入產出不對等,有那個錢,隨便投資什麼都比投資這個強。但如果真搞出來了,相對于中醫人,可能不算是好事,但相對于中醫中藥,相對于國人的健康,卻是大好事。你走進機器,一圈攝像頭對著你,身上相應位置貼上傳感器,幾秒后判定結果,系統自動輸出藥方,再去藥房取已經制成成品的中藥丸,散,膏,甚至是湯液,流水線作業,可能這個過程不能跟中醫大師比,但相信可以超過九成的從醫者,而以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又有幾個病人能找到中醫大家診治呢?而綜合中醫大家的知識,用他們的腦,用他們的知識去做判定的標準,再依案例不斷修正數據庫更新判定標準,望聞問切改由機器實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