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何谓“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先贤追随者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9/11
帖子
236
获得点赞
69
声望
28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段话,对“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给予了权威的解释。如下:

【原文】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下面先贤追随者试着释读一下,望同道批评指正。

【原文】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


【释读】

所谓“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远”,就是“热无犯热,寒无犯寒”,那么,前一个“热”和“寒”与后一个“热”和“寒”,分别为何指?

这里提出了一个“时”与“六位”的问题。

先贤追随者以为,文中之“时”指的是春温、夏暑、秋凉、冬寒这四时,这四时又为六气所主,厥阴风木为初气,然后依次相生,其后的顺序依次为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此为主气。

“六位”指司天之六气之位,即子午少阴、丑未太阴、寅申少阳、卯酉阳明、辰戌太阳、巳亥厥阴。此为客气。

也就是说“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中的前一个“热”和“寒”与后一个“热”和“寒”,分别指的是客气与主气。


【原文】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释读】

所谓“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无犯”也就是忌讳的意思。

也就是说当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时,忌讳用热药。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时,忌讳用寒药;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时,忌讳用凉药;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时,忌讳用温药。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很重要,那就是司气和间气与主气相同则“无犯”,有异则可以“小犯之”。

文中只是说“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说当间气与主气相同时,用药无犯,若间气与主气相反时可以适当从主气用药,可“小犯之”。

但是从上下文的语义看,这里不仅说的是间气,还有司天之气。因为既然间气与主气相同时用药“无犯”,那么司天之气与主气相同当然也应该用药“无犯”,因为司气也罢,间气也罢都是指客气。

当客气与主气相同时用药当“无犯”。譬如说客气为厥阴风木,主气也是厥阴风木时,则“用温无犯”,就是忌讳用温药。其他“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同理,以此类推。但是当客气为厥阴风木,主气为阳明燥金时,也就是“异其主”,可以适当用温药,此谓之“小犯之”。

【原文】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释读】

文中说:“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

也就是说“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天气反时”,“邪气反胜”时可以随机调整。

何谓“天气反时”?也就是客气与主气相反,具体说就是春温反凉,夏热反寒,秋燥反热,冬寒反温,此谓“邪气反胜”。

这实际上是主气虚衰所致,为了帮助主气,春温反凉时,可以用温药;夏热反寒时,可以用热药;秋燥反热时,可以用凉药;冬寒反温时,可以用寒药。

但是这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说犯热当治以咸寒,犯寒当治以甘热,犯温当治以辛凉,犯凉当治以苦温,这叫“以平为期”。但是,助其主气之衰也不可帮过了,如果帮助过了头则反会生害,因此说“不可为过”。

文中最后说:“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意思是说,不但是治病,人的衣食住行都要顺应天地之道,天气寒时不犯其寒,天气热时不犯其热,这叫“至治”,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若寒时犯寒,热时犯热,就是“翼其胜”、“赞其复”,则无病则生,有病则甚,此为治病和养生之大忌。
 
时,是四时,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并不是主客气。
天之六位是主气,所谓客气指,六位所主之时出现的非主气,可以理解为反常之气。
 
时,是四时,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并不是主客气。
天之六位是主气,所谓客气指,六位所主之时出现的非主气,可以理解为反常之气。
地之六气为主气,为四季所化,按四季顺序的排列,便是:每岁自年前大寒日交初之气,正月、二月之分,厥阴风木为主;春分日交二之气,三月、四月之分,少阴君火为主;小满日交三之气,五月、六月之分,少阳相火为主;大暑日交四之气,七月、八月之分,太阴湿土为主;秋分日交五之气,九月、十月之分,阳明燥金为主;小雪日交六之气,十一月、十二月之分,太阳寒水为主。每气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
 
地之六气为主气,为四季所化,按四季顺序的排列,便是:每岁自年前大寒日交初之气,正月、二月之分,厥阴风木为主;春分日交二之气,三月、四月之分,少阴君火为主;小满日交三之气,五月、六月之分,少阳相火为主;大暑日交四之气,七月、八月之分,太阴湿土为主;秋分日交五之气,九月、十月之分,阳明燥金为主;小雪日交六之气,十一月、十二月之分,太阳寒水为主。每气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
天之六位是每年固定的。地之应六位是变化的。
大寒属24节气,24节气属纪天法。大寒是中气,六气的始点应为初气始。十二地支(子,丑,寅…)所对应的都是中气。含有中气的月份才称为月,不含中气的月称为闰月。
 
最后编辑:
天之六位是每年固定的。地之应六位是变化的。
大寒属24节气,24节气属纪天法。大寒是中气,六气的始点应为初气始。十二地支(子,丑,寅…)所对应的都是中气。含有中气的月份才称为月,不含中气的月称为闰月。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说的是,少阴司子午君火,太阴司丑未湿气,少阳司寅申相火,阳明司卯酉燥气,太阳司辰戌寒气,厥阴司巳亥风气。这叫“应天之气,动而不息”。即所谓客气。
而所谓的“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说的则是,厥阴风木主春,少阴君火主春末夏初,少阳相火主夏,太阴湿土主长夏,阳明燥金主秋,太阳寒水主冬。也就是说木火土金水火是应地之气,是主气,主四季,这叫“应地之气,静而守位”,亘古不变。即所谓主气。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说的是,少阴司子午君火,太阴司丑未湿气,少阳司寅申相火,阳明司卯酉燥气,太阳司辰戌寒气,厥阴司巳亥风气。这叫“应天之气,动而不息”。即所谓客气。
而所谓的“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说的则是,厥阴风木主春,少阴君火主春末夏初,少阳相火主夏,太阴湿土主长夏,阳明燥金主秋,太阳寒水主冬。也就是说木火土金水火是应地之气,是主气,主四季,这叫“应地之气,静而守位”,亘古不变。即所谓主气。
这个"位"。就是子,丑,寅…。以北斗斗柄所指来定位。比如北斗转到午位时,就是少阴君火。言地者求之位!地之应六气以北斗之位定之。所以天才是本,而地应位。而且二火实际上所跨的时间只有一个气位,以应地为五制,土位分布在四季之末,故地之土位是辰戌丑未。土主长夏,这个长夏指辰戌丑未。
动而不息是指六气往复循环。
 
最后编辑:
土运临四季,这个四季并不是相火与燥金之间的一段时间,而是由四段组成!
由于内经以文字所表达,没有图文说明,而其叙述又简洁,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地以五为制,君火相火合并才等于金木水的一个时间位!夏至右边是君火位,左边是相火位,两者合并才是一个火位!
 
这个翻译不能随心所欲,用热无犯,怎么就变成了不能用热了?用热远热,用热无犯。。就是用热性药治热病,因司天在泉的天气是热,所以就可以用热性药而没有违反。比如发烧,难道不是用辛温的生姜发汗可以退烧吗?
 
这个翻译不能随心所欲,用热无犯,怎么就变成了不能用热了?用热远热,用热无犯。。就是用热性药治热病,因司天在泉的天气是热,所以就可以用热性药而没有违反。比如发烧,难道不是用辛温的生姜发汗可以退烧吗?
这个翻译是正确的。
但发表攻里不在此列。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读经不能断章取义,经中的每一句话都要结它在经文中的上下文来理解。
 
地支五行不是按照 寅申木,卯酉金,亥子水,巳午火,辰戌丑未土来分布的吗?
 
这个"位"。就是子,丑,寅…。以北斗斗柄所指来定位。比如北斗转到午位时,就是少阴君火。言地者求之位!地之应六气以北斗之位定之。所以天才是本,而地应位。而且二火实际上所跨的时间只有一个气位,以应地为五制,土位分布在四季之末,故地之土位是辰戌丑未。土主长夏,这个长夏指辰戌丑未。
动而不息是指六气往复循环。
所谓言地者求之位,其“位”是指:
正月、二月之分,初之气厥阴风木之位;
三月、四月之分,二之气少阴君火之位;
五月、六月之分,三之气少阳相火之位;
七月、八月之分,四之气太阴湿土之位;
九月、十月之分,五之气阳明燥金之位;
十一月、十二月之分,终之气太阳寒水之位。
 
所谓言地者求之位,其“位”是指:
正月、二月之分,初之气厥阴风木之位;
三月、四月之分,二之气少阴君火之位;
五月、六月之分,三之气少阳相火之位;
七月、八月之分,四之气太阴湿土之位;
九月、十月之分,五之气阳明燥金之位;
十一月、十二月之分,终之气太阳寒水之位。
天道六节顺序:厥阴,少阴,大阴,少阳,阳明,太阳。一年等六分。
而地应六节气位则是:
正月二月三月(前十二日),木位。
四月五月六月(前十二日),火位。夏至前为君火,夏至后为相火。
七月八月九月(前十二日),金位。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前十二日),水位。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后十八日,土位。
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分别对应子午卯酉!八月,酉也。而你上面的排列酉位岂不成了太阴湿土?
三六九十二月位置分别在辰未戌丑,土应四维。
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临子,土运临四维。是为当位,又称岁会。
 
最后编辑:
地支五行不是按照 寅申木,卯酉金,亥子水,巳午火,辰戌丑未土来分布的吗?
是:寅卯木,已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天道六节顺序:厥阴,少阴,大阴,少阳,阳明,太阳。一年等六分。
而地应六节气位则是:
正月二月三月(前十二日),木位。
四月五月六月(前十二日),火位。夏至前为君火,夏至后为相火。
七月八月九月(前十二日),金位。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前十二日),水位。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后十八日,土位。
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分别对应子午卯酉!八月,酉也。而你上面的排列酉位岂不成了太阴湿土?
三六九十二月位置分别在辰未戌丑,土应四维。
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临子,土运临四维。是为当位,又称岁会。

目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的主要点在于何为“天之气”,也就是客气,何为“地之气”,也就是主气。先弄明白了这个事,再谈别的,如若不然,越谈越乱。我们还是以《素问》为准吧。其实客气和主气的顺序是不一样的,《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有两段话分别做了非常明确的说明。

先看看经文如何说。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所谓“天道”即天之阴阳,即客气。这里客气的排列是从少阳开始的,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这么个顺序,而《天元纪大论》所说的“少阴所谓标,厥阴所谓终是也”,是从少阴开始的,终于厥阴,即:“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已亥之岁,上见厥阴。”
从少阳(寅)开始也罢,从少阴(子)开始也罢,客气始终是按照十二支的顺序排列的,这是不变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主气是如何排列的。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所谓“地理之应”便是地之阴阳,也即是主气。主气的顺序是:“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所谓“显明”指的是日出的方位卯位。君火后面是相火,相火后面是湿土,湿土后面是燥金,燥金后面是寒水,寒水后面是风木,风木后面转回来又是君火。

不难看出,主气的顺序是按五行相生的排列的,如果和四季结合起来,其顺序便是厥阴风木(初之气),接着是少阴君火(二之气)、少阳相火(三之气)、太阴湿土(四之气)、阳明燥金(五之气),太阳寒水(终之气)。即“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不论是从君火开始,还是从风木开始,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不变的。
 
目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的主要点在于何为“天之气”,也就是客气,何为“地之气”,也就是主气。先弄明白了这个事,再谈别的,如若不然,越谈越乱。我们还是以《素问》为准吧。其实客气和主气的顺序是不一样的,《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有两段话分别做了非常明确的说明。

先看看经文如何说。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所谓“天道”即天之阴阳,即客气。这里客气的排列是从少阳开始的,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这么个顺序,而《天元纪大论》所说的“少阴所谓标,厥阴所谓终是也”,是从少阴开始的,终于厥阴,即:“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已亥之岁,上见厥阴。”
从少阳(寅)开始也罢,从少阴(子)开始也罢,客气始终是按照十二支的顺序排列的,这是不变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主气是如何排列的。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所谓“地理之应”便是地之阴阳,也即是主气。主气的顺序是:“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所谓“显明”指的是日出的方位卯位。君火后面是相火,相火后面是湿土,湿土后面是燥金,燥金后面是寒水,寒水后面是风木,风木后面转回来又是君火。

不难看出,主气的顺序是按五行相生的排列的,如果和四季结合起来,其顺序便是厥阴风木(初之气),接着是少阴君火(二之气)、少阳相火(三之气)、太阴湿土(四之气)、阳明燥金(五之气),太阳寒水(终之气)。即“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不论是从君火开始,还是从风木开始,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不变的。
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的顺序应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至于那个气开始并不重要,但顺序是这样的。虽然内经没有明说,但巜六元正纪篇》有初终气的具体描述,原文如下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番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这段文字中,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厥阴风木,三之气少阴君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少阳相火,终之气阳明燥金。
六元正纪篇在讲每一纪都会有这样一段文字,来说初终六气。从其描述来看我说的顺序的吻合的。
 
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的顺序应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至于那个气开始并不重要,但顺序是这样的。虽然内经没有明说,但巜六元正纪篇》有初终气的具体描述,原文如下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番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这段文字中,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厥阴风木,三之气少阴君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少阳相火,终之气阳明燥金。
六元正纪篇在讲每一纪都会有这样一段文字,来说初终六气。从其描述来看我说的顺序的吻合的。

先生所据的《六元正纪》的例子说的是子午少阴之纪,其前一年为厥阴司天,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之左间为阳明燥金,加于主气初气之上,而今年当少阴司天之时,在泉之左间气换成了太阳寒水,为太阳寒水加临于主气之初气之上,因此才说“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意思是说,去年加临于初之气之上的客气阳明燥金今年将移位于在泉,因此“燥将去”,太阳寒水将由去年司天之右间移位成为在泉的左间气,因此主气之初之气之上更换成为客气太阳寒水加临,因此说“寒乃始”。
先生对《六元正纪》理解的并不到位,而且为了证明自己观点,单选少阴之纪,为什么不选太阴、之纪、少阳、阳明、太阳之纪?它们的初之气各各不同。
您所理解的主气之初终之气顺序是客气的顺序,这种混淆非常明显,对于主气和客气的顺序问题,我已经引经据典地说的很明白了。谢谢参与讨论。
 
先生所据的《六元正纪》的例子说的是子午少阴之纪,其前一年为厥阴司天,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之左间为阳明燥金,加于主气初气之上,而今年当少阴司天之时,在泉之左间气换成了太阳寒水,为太阳寒水加临于主气之初气之上,因此才说“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意思是说,去年加临于初之气之上的客气阳明燥金今年将移位于在泉,因此“燥将去”,太阳寒水将由去年司天之右间移位成为在泉的左间气,因此主气之初之气之上更换成为客气太阳寒水加临,因此说“寒乃始”。
先生对《六元正纪》理解的并不到位,而且为了证明自己观点,单选少阴之纪,为什么不选太阴、之纪、少阳、阳明、太阳之纪?它们的初之气各各不同。
您所理解的主气之初终之气顺序是客气的顺序,这种混淆非常明显,对于主气和客气的顺序问题,我已经引经据典地说的很明白了。谢谢参与讨论。
我说的是初终六气顺序,六纪都不同,但顺序一致,上面我只取了一纪的经文。
不与你强辩了,很累。明明经中都有实锤。偏要强辩。
六元正纪,太阳之政,三之气是太阳寒水。少阴之政,三之气是少阴君火。以些类推,所以每一政,初之气都不同,但顺序一致,自己慢慢去体会吧。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