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先贤追随者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9/11
帖子
236
获得点赞
69
声望
2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句话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这句话,王冰先生的注解是:“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弱。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调节,从顺其根,二气常存,盖由根固。”

简单说来,王冰先生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便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观点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包括流传于民间的所谓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都体现了这种观点。对此先贤追随者有不同的看法,现说明如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原话是:“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要准确理解这段话,第一要结合《四气调神大论》的全文来理解;第二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以从其根”的“根”字。

我们先从这个“根”说起,王冰先生认为这个“根”是“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因此要“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当下语境中就有问题了,经文说得已经很清楚:“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显然这个“根”是指“四时阴阳”。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经文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的是春要养生,夏要养长,秋要养收,冬要养藏。春为少阳,夏为太阳,这叫春夏养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这叫秋冬养阴。

那么再结合《四气调神大论》的全文看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讲得很明白。

何谓春养生?《经》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何谓夏养长?《经》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何谓秋养收?《经》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何谓冬养藏?《经》曰:“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总的看,古人从自然界寒暑替变,阴阳消长的现象,认识到人体生长收藏的生理动态,揭示了一个原则,就是必须随着气候的转变而调节适应,才不致受到六淫的影响而发生疾病。

比如说冬三月阳气潜藏,纯阴用事,地坼水冰,寒风凛冽,在这时候,必须根据冬季气候严寒的特点,“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才不致被寒邪所伤。

其他季节,当然也不例外。只有适应每个季节气候的特点,才不致被外邪所侵袭,否则的话就会“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最后,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本篇为什么称之为《四气调神大论》了,那就是要求人们要适应时令变化,调养精神状态,改变生活方式,才会健康长寿。也就是经文所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总之就是“养生者,必顺于时”,这就是《四气调神大论》要告诉我们的养生原则。
 
春夏气在外,秋冬气在里。阳,外也。阴内也。简单的说,春夏对于人体外部(阳)是有利的,比如冻疮,寒痹之类的到了春夏就是有利的。秋冬则反之。
阴病发于夏,阳病发于冬。
具体如何养生?东南(春夏)之气温(内)而收(外)之。西北(秋冬)之气寒(内)而散(外)之。
 
想要知道什么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先要知道阴阳的层次,有着“天、人”之分。古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但合一并不等于概念含糊,不四区分。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由于天是人的环境,人是恒温动物,所以天气变化时,人的能量是与之对抗的。这种对抗便是,天寒之时,人以阳气增长对抗,天热之时,人以阴气增长对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原话是:“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而《内经》还说过:“阴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就是“根”。
所以,春夏“养阳”,是养人体应对自然界变暖的能力,而这能力恰恰是人的阴气;秋冬“养阴”,是养人体应对自然界变冷的能力,而这能力恰恰是人的阳气。王冰主张:“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这种做法是对的。但是,“ 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弱。”这种说法是混淆天人区中别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种关系只有在天人之间才能产生,对于“天”自己来说,阳生不会阴长,只会阴消,对于“人”自己来说也是一样,体内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只有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由于人是恒温动物,是逆熵系统,人的阴阳才会与自然界的阴阳产生互为消长现象。
所以,当人健康的时候,其实是与自然界达成平衡的时候。这时对于人体内部阴阳来说,根本就是偏势的,这种偏势,是为了应对自然环境的偏势。关于这种偏势,《内经》曾经明确表述过:“阳盛则身热、腠理闭、顺粗为之逸仰……能冬不能夏;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能夏不能冬。”只可惜,就连王冰都未能全面理解。中医,“路漫漫其修远兮”……
 
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
这句话竞然有不少人认为是对的。阴病发于夏就是食寒而来,内为阴,夏季气在外,食寒则内渐伤,所以夏季应该少吃寒,伤了太阴,秋冬为泄泻。冬季气在内,人身外寒而内热,秋冬季容易上火,气在中,冬季伤了阳(被寒伤),待来年春时阳气外出则没有空间了,故温病(热病)。
 
天气暖人都出去了,天气冷人都猫屋里头。很直观的东西,搞那么复杂干嘛
 
我也来提供一个思考: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心为阳中之阳,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肺为阳中之阴。
 
春夏养阳,就是春天夏天吃的喝的穿的都要热,以阳为主。我自己深有体会,从春天开始吃什么都热的天天晒太阳,到了夏天继续晒太阳越晒越舒服,吃火锅羊肉不上火,反而流鼻涕。身体很舒服,还不怕热。
 
王冰先生认为的:“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便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在春夏秋冬当令,于此同时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最弱的或者在休息的则分别是肺,肾,肝,心。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对应肺,夏季对应肾,秋季对应肝,冬季对应心,在四季各种状态下,春天天气温,在人为肝,天人合一,则金胜木之力相对弱,外在天气能温肝,而金内敛,其他的三季也是以此类推。并不是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冬吃萝卜夏吃姜”也不体现王冰的观点。冬天吃萝卜可理气但是并不热,夏天食用生姜温中辛散也不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思我理解为在天气的作用下,天人合为养其时,天气养肝而金易侮,天气养心则易侮水,天气养肺则易侮木,天气养肾则易侮火,所以正常情况下天木气在外,内应于脏腑,内外交通则得天养。所以按王冰先生说的去调整饮食,除去冬食热,其他的反而会更囿里而实,实而化火,更容易得病。
 
最后编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还得看体质,大致分为虚寒质,正常人和内热质。
虚寒质和内热质的人养阳养阴的方法根本方向大不相同,一概温补虚寒质的人正好,而内热质的人就会上火。
 

春夏养阳,就是春天夏天吃的喝的穿的都要热,以阳为主。我自己深有体会,从春天开始吃什么都热的天天晒太阳,到了夏天继续晒太阳越晒越舒服,吃火锅羊肉不上火,反而流鼻涕。身体很舒服,还不怕热。
真的吗?
 
王冰先生认为的:“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便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在春夏秋冬当令,于此同时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最弱的或者在休息的则分别是肺,肾,肝,心。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对应肺,夏季对应肾,秋季对应肝,冬季对应心,在四季各种状态下,春天天气温,在人为肝,天人合一,则金胜木之力相对弱,外在天气能温肝,而金内敛,其他的三季也是以此类推。并不是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冬吃萝卜夏吃姜”也不体现王冰的观点。冬天吃萝卜可理气但是并不热,夏天食用生姜温中辛散也不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思我理解为在天气的作用下,天人合为养其时,天气养肝而金易侮,天气养心则易侮水,天气养肺则易侮木,天气养肾则易侮火,所以正常情况下天木气在外,内应于脏腑,内外交通则得天养。所以按王冰先生说的去调整饮食,除去冬食热,其他的反而会更囿里而实,实而化火,更容易得病。
老师说的意思正常人一年四季都不要摊凉伤了脾胃的意思吗!?
 
老师说的意思正常人一年四季都不要摊凉伤了脾胃的意思吗!?
别叫我老师,听着别扭。实际上王冰先生说的不光是外在温度上的温凉寒热,还有食物四气(味)归经。比如水果是寒凉的,羊肉是温热的。你说的贪凉只是外显温度去考虑。比如按王冰先生说的夏食寒,咱们不吃冰饮,雪糕之类的,但是你试试水果,正常人吃多了还是会腹泻。要两方面考虑。什么食物咱们都可以适当尝尝,但是不要贪多。如果象前文说的春夏秋冬都按凉寒温热去吃,那会出问题的,这个王冰先生对阴阳的理解我感觉过于狭隘了。
 


真的吗?
真的,以前也会上火。但从春天开始养升发养热,就在也不上火,晒太阳也只是开始五分钟有点热,后来越来越舒服。如果内经的意思是像楼上说的。那这句话怎么解释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你看大自然的植物春天倒春寒,会死掉很多。
 
别叫我老师,听着别扭。实际上王冰先生说的不光是外在温度上的温凉寒热,还有食物四气(味)归经。比如水果是寒凉的,羊肉是温热的。你说的贪凉只是外显温度去考虑。比如按王冰先生说的夏食寒,咱们不吃冰饮,雪糕之类的,但是你试试水果,正常人吃多了还是会腹泻。要两方面考虑。什么食物咱们都可以适当尝尝,但是不要贪多。如果象前文说的春夏秋冬都按凉寒温热去吃,那会出问题的,这个王冰先生对阴阳的理解我感觉过于狭隘了。

别叫我老师,听着别扭。实际上王冰先生说的不光是外在温度上的温凉寒热,还有食物四气(味)归经。比如水果是寒凉的,羊肉是温热的。你说的贪凉只是外显温度去考虑。比如按王冰先生说的夏食寒,咱们不吃冰饮,雪糕之类的,但是你试试水果,正常人吃多了还是会腹泻。要两方面考虑。什么食物咱们都可以适当尝尝,但是不要贪多。如果象前文说的春夏秋冬都按凉寒温热去吃,那会出问题的,这个王冰先生对阴阳的理解我感觉过于狭隘了。
有道理
别叫我老师,听着别扭。实际上王冰先生说的不光是外在温度上的温凉寒热,还有食物四气(味)归经。比如水果是寒凉的,羊肉是温热的。你说的贪凉只是外显温度去考虑。比如按王冰先生说的夏食寒,咱们不吃冰饮,雪糕之类的,但是你试试水果,正常人吃多了还是会腹泻。要两方面考虑。什么食物咱们都可以适当尝尝,但是不要贪多。如果象前文说的春夏秋冬都按凉寒温热去吃,那会出问题的,这个王冰先生对阴阳的理解我感觉过于狭隘了。
确实有道理
 
真的,以前也会上火。但从春天开始养升发养热,就在也不上火,晒太阳也只是开始五分钟有点热,后来越来越舒服。如果内经的意思是像楼上说的。那这句话怎么解释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你看大自然的植物春天倒春寒,会死掉很多。
真的,以前也会上火。但从春天开始养升发养热,就在也不上火,晒太阳也只是开始五分钟有点热,后来越来越舒服。如果内经的意思是像楼上说的。那这句话怎么解释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你看大自然的植物春天倒春寒,会死掉很多。
有点儿道理,想想我之前有年也是从春上开始几乎去地种地,到夏天暑天晒得又瘦又黑饭量惊人,在俗话说能熟了鸡蛋的马路上轻松逛街就是你能再热点儿吗这心态,现在是怕出去见太阳就是把人快热死了。这个应该要不间段持续的在外才行吧,我是今年夏天的时候在屋里没怎么出去中间有间隔现在就不行了怕热了,一出门出虚汗
 
中医就是这样,有些话不明说,但是一明说就不对,就狭隘了,就“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而言,宽泛的说就是春夏养气血,秋冬养骨(髓)肉,上半年结气结血,下半年气血化骨(髓)化肉,简单的可以这么说,但是太粗了。不是王冰先生那样解释的。饮食当然重要,但是不能和王冰先生说那样去吃,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