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用附子当养生保健药吃的人都是蠢货

我也认同,但是经个人偿试,附片久煎也更易入下焦,所以我认为不一定要量大,绝大部分人的情况,10~15g应该就够了(八味丸中用量应该在6g以下),先煎90分钟,其余药沸腾后再并入,中间不降温,保持100度,再久煎90分钟,附片连续沸腾3个小时,即使量少,也不易发挥于上焦。
就是很费火
从物性来看,根类的暗藏生发,花叶类的是升发,种子是入里,藤类的是疏通,附子应该有生发之性,久煮应该就散掉了,就像有些需要后放的药,煎久了就无效了。
不过按照这种说法,石膏应该是不需要久煎的。
 
从物性来看,根类的暗藏生发,花叶类的是升发,种子是入里,藤类的是疏通,附子应该有生发之性,久煮应该就散掉了,就像有些需要后放的药,煎久了就无效了。
不过按照这种说法,石膏应该是不需要久煎的。

我认为久不久煎虽有入上入下之分,应该还有表里之分,
上焦也分表里,表里也有相对,
久煎的药,久制的药,大多相对偏于里,偏于下,
后下的药,生用的药,大多相对偏于表,偏于上,

另外我最有感觉的就是麻黄和薄荷了,

比如,薄荷后下,透发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是新的湿邪未入里,肺窍津液暂时不亏,内有热象,薄荷后下,一下子就透发出去了,
久煎后,药性偏里偏下,更容易入肝经兼入肺经吧,用过了,就会感觉肺窍湿邪未除,内里就有阴亏的现象了,
薄荷到底应该煎多久,还是要看当时的症状,总结经验,拿不准的时候,可以第一煎后下,第二煎一起煎,或者一半儿后下,一半儿久煎算了,

相信现代药性实验应该可以解释一点儿什么,


所以石膏久煎应该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吧,再说它是石头,久煎才能出药性,也是一方面,然后,虽入肺胃,但肺胃也有表里(相对的,都是气分,可能也有入经入络或者什么的,相对的,我个人猜测哈)

再举例,同样是沙参、百合、知母,同样的量,正常熬药那种方式,水煎两次,和直接泡茶喝,那感觉也不一样,

我相信中医院中药颗粒和原生药材,肯定还是有区别的,
然后,医院医馆为了省事,5~7剂药一起熬,和病患带回家一剂药熬一次,效果也肯定是有区别的。

我想,任何药,久不久煎,都还是要看经验
 
最后编辑:
我认为久不久煎虽有入上入下之分,应该还有表里之分,
上焦也分表里,表里也有相对,
久煎的药,久制的药,大多相对偏于里,偏于下,
后下的药,生用的药,大多相对偏于表,偏于上,

另外我最有感觉的就是麻黄和薄荷了,

比如,薄荷后下,透发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是新的湿邪未入里,肺窍津液暂时不亏,内有热象,薄荷后下,一下子就透发出去了,
久煎后,药性偏里偏下,更容易入肝经兼入肺经吧,用过了,就会感觉肺窍湿邪未除,内里就有阴亏的现象了,
薄荷到底应该煎多久,还是要看当时的症状,总结经验,拿不准的时候,可以第一煎后下,第二煎一起煎,或者一半儿后下,一半儿久煎算了,

相信现代药性实验应该可以解释一点儿什么,


所以石膏久煎应该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吧,再说它是石头,久煎才能出药性,也是一方面,然后,虽入肺胃,但肺胃也有表里(相对的,都是气分,可能也有入经入络或者什么的,相对的,我个人猜测哈)

再举例,同样是沙参、百合、知母,同样的量,正常熬药那种方式,水煎两次,和直接泡茶喝,那感觉也不一样,

我相信中医院中药颗粒和原生药材,肯定还是有区别的,
然后,医院医馆为了省事,5~7剂药一起熬,和病患带回家一剂药熬一次,效果也肯定是有区别的。

我想,任何药,久不久煎,都还是要看经验
是啊,中医之复杂,连煮药都有要求,都需要自己尝试
 
中医中药,从诊断、开方、抓药、煮药、吃药、禁忌等哪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不行。
 
能把细辛用好才是高手。我觉得自己有点害怕细辛。尽管用过细辛了但是那个味道和细辛用多了有锁喉一样的感觉还是有点不敢大量用。其实我只学得李可的皮毛,按理麻黄细辛附子汤比四逆汤克制慢性肾炎的力量强多了。我因为细辛太难喝了没有坚持用此药。吃四逆汤为主。感觉药效不足。煮药时放几克细辛立刻满屋子都是一股味道那就是细辛特有的。细辛盖过了所有中药味道原因何在?我细辛用的量是最少的可是味道最大,无语。附子用到了200到300克一副药可是没味道。喝白开水一样。煮够时间了随意喝,四逆汤加了灸甘草。感觉是甜汤。四逆汤要口感好一般不要不加灸甘草。
 
最后编辑:
我以前用细辛时,常用量是7~15g,熬上40分钟以上,基本上没有味道了,(熬时人不要在房间里,气味都是有毒的),不过实际上为了保险,一般是熬上90分钟,

我曾经用细辛2g,熬20分钟,中毒,听力下降达半个月(下降程度估计有50%),当时吓得不行,后来自已用二至丸恢复了,万幸,中过毒的人,还是有资格讨论讨论的 吧:021:

后来翻阅了一些资料,我认为细辛可以用到7~15g,熬的时间尽量在50分钟以上,90分钟以上最佳,就再也没有中过毒了,虽未中毒,但仍易引起鼻干,

后来三甲医院的王教授给我用川芎茶调散时,还故意把细辛去掉了的,他是认为细辛不适合我。
 
体内无寒湿不适合用细辛是对的,但是有寒湿在下焦若不用细辛难去病源。这是很多名医的论断。但是对细辛的诋毁和怀疑比附子强烈。中西医里面都有人诋毁和怀疑细辛的毒性太强。。其实若有寒湿在体内严重吃麻黄细辛附子汤绝对是比较好的选择。李可有不少医案证明了这点如严重冻伤面临截肢地步,采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大细辛用量保住了严重冻伤的四肢避免截肢,打破了西医常规创造了西医目前做不到的神话。
 
细辛要用根部,根部毒性很小。细辛的地面部分毒性最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