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久不久煎虽有入上入下之分,应该还有表里之分,
上焦也分表里,表里也有相对,
久煎的药,久制的药,大多相对偏于里,偏于下,
后下的药,生用的药,大多相对偏于表,偏于上,
另外我最有感觉的就是麻黄和薄荷了,
比如,薄荷后下,透发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是新的湿邪未入里,肺窍津液暂时不亏,内有热象,薄荷后下,一下子就透发出去了,
久煎后,药性偏里偏下,更容易入肝经兼入肺经吧,用过了,就会感觉肺窍湿邪未除,内里就有阴亏的现象了,
薄荷到底应该煎多久,还是要看当时的症状,总结经验,拿不准的时候,可以第一煎后下,第二煎一起煎,或者一半儿后下,一半儿久煎算了,
相信现代药性实验应该可以解释一点儿什么,
所以石膏久煎应该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吧,再说它是石头,久煎才能出药性,也是一方面,然后,虽入肺胃,但肺胃也有表里(相对的,都是气分,可能也有入经入络或者什么的,相对的,我个人猜测哈)
再举例,同样是沙参、百合、知母,同样的量,正常熬药那种方式,水煎两次,和直接泡茶喝,那感觉也不一样,
我相信中医院中药颗粒和原生药材,肯定还是有区别的,
然后,医院医馆为了省事,5~7剂药一起熬,和病患带回家一剂药熬一次,效果也肯定是有区别的。
我想,任何药,久不久煎,都还是要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