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对,我们所学习的注家不同,你们是用《内经》解释《伤寒论》的,我们不是。感觉完全是两国人,语言不通。
原文: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这条用葛根汤不适合,我认为应用葛根加麻黄汤为宜。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分析如下:条文中说“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说明病人的津液都往上冲,所以下部没有津液,没有尿,那体表充满津液,并且有痉,就是崩得直直的,说明血管里水分太多,汗也不出,这时如果用发汗的方法,一发汗,体表的水分一出,病就好了,这里并非是津液虚导致的痉,是实证,所以不能用葛根汤,因为葛根汤里有许多补津液的药,白芍、炙甘草、生姜、红枣都是补津液的药,岂不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吗?
我认为应该用麻黄汤加葛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葛根。
按你这样说,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也是为了治血管痉挛收缩、红枣让药性缓慢释放、甘草让药液让胃部多留些时间喽?药停留久了,那病想不想治好?一放在实践中你这种观点就是不成立的。如果都能自己琢磨出来,那还要那么多老师干吗?古人还要千辛万苦保存那么多药学书干吗?不都全部自己琢磨就好了。“白芍、炙甘草、生姜、红枣都是补津液的药 ”
谁告诉你白芍、炙甘草、生姜、红枣都是补津液的药?首先这个补津液的观点就错了。白芍在这里是治阴寒引起的血管痉挛收缩的药。炙甘草是让药液在胃部、在体内多停留些时间的药。生姜是驱寒至体表发散的药。红枣是让药性缓慢释放的药。这些观点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仅供参考。自己慢慢体会吧。
“原文: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
这里的重点是太阳病、无汗、欲作刚痉。欲作刚痉和项背强几几,是差不多的表现症状,得用葛根来解肌,葛根是解肌,升清气的,不是降冲气的。用葛根汤没错。抓重点抓重点抓重点。如果不抓重点,学习小柴胡汤的条文,会让人憋死,它的条文更多。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多看实践的医案,帮助更大。如果仅仅在条文上钻牛角尖,会钻不出来的。因为你不是原作者,你很难体会条文真正的标准意思。结合医案学条文,就不容易走弯路,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想象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按你这样说,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也是为了治血管痉挛收缩、红枣让药性缓慢释放、甘草让药液让胃部多留些时间喽?药停留久了,那病想不想治好?一放在实践中你这种观点就是不成立的。如果都能自己琢磨出来,那还要那么多老师干吗?古人还要千辛万苦保存那么多药学书干吗?不都全部自己琢磨就好了。
学习古人的经验,不等于钻角尖,学习是让我们更快地掌握治病的间接经验,不要重新去实践总结药物的性能作用,这样人类才会进步,像你那样自己去瞎琢磨,还不一定正确。结合医案学习条文,不是所有的病都符合条文内容的,人不是照着条文生病的,你只有研究透了条文的真正的意思,才会灵活运用仲景先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