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温病心得 驳斥一攻击温病派的帖子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关于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我觉得是燥疫,多兼温热。武汉冬季寒湿是常态,今年也不例外,暖冬也没有比哪年厉害,不过确实去年是夏秋季干燥异常。我觉得是气候寒湿和体内燥热,两对矛盾的因素,此消彼长相互制约,本就有自愈之机。寒湿胜则证轻,舌现润苔,燥热胜则证重,多发展成危重症,而有基础病的人内燥更重,故而多致死亡。至于有部分人诊断的脾虚寒湿腹泻,并不是的,而是中焦痰阻所致的阳气不能下降所以现的脾肾阳虚的假像。
病毒进入人体,会利用体内的营养物质来增殖,其中有很多分解和合成的生化反应,其间会伴随着剧烈的热量变化,但总的来说是释热,使体内的热量急速增加,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而发病。冬季皮肤毛孔闭塞,热量的出路只有肺胃和大小便,如果喝水少则热量只剩下肺胃了,冬季武汉的寒湿空气可以中和一部分,所以有些症状轻微,而素体阴虚血热的人释热多,冷空气不能中和完全,于是寒湿之气和体内要外出燥热之气在肺部快速交争,燥热之气胜则现肺部不适,病情较重;那些有基础病的人本身就内燥严重,冬季的寒湿之气就像水滴之于大火,只能是热势蒸腾,无可遏止,危重甚至死亡。
我居然看懂了,最危险的症状就是间质性肺炎,肺烧干了,一个是热一个是燥,那就是需要凉润的药。
 
肺燥热可解剖尸体肺部哪来的多么的湿痰液?明明是阳虚无气化功能所造成的湿痰无法蒸腾转化。
 
严重支持楼主高论!
  《伤寒杂病论》的历史贡献和巨大影响是大家公认的,但是温病学的贡献和影响也是巨大的,不可轻视!
  中医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医家或学派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无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皆如此也。
  张仲景的《伤寒论》产生于东汉末年伤寒大流行。 适逢建安(196-220)期间,疫疠流行。死伤枕藉。仲景家族原有人口二百多,未及十载,死者已达三分之二,而其中伤寒占十分之七。当时医家庸俗之风甚盛,墨守成规,各承家技,造成对疫疠无能为力的局面。仲景有感于此,遂精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及《平脉辨证》等,撰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温病大流行。 吴瑭(1758—1836),字鞠通,淮阴(今属江苏)人。19岁时其父因病而死,伤痛之余,遂广购方书。研读中见张仲景《伤寒论》序中有“外连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医术。4年后,其侄子病温,随后死于发黄,这一刺激更坚定了吴氏研究温病的决心。又过了3年,吴瑭至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于是专心于温病诊治。经过10年的钻研,吴氏已有很多心得,但从未敢轻易治疗一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吴瑭才一展身手,救治了数十人。长期的阅读积累,又经过成功的临床实践,吴瑭开始著书立说。嘉庆三年(1798年),吴氏将书初步完成。直到嘉庆甲子年(1804年),吴氏将此书展示给友人徵保。再经过10年,书终告完成,并刊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 注:当时若是用伤寒方对温病有效,就不可能有《温病条辨》产生的机会和空间!
 
如今的中医,若只知治伤寒而不懂治温病,绝对是偏医或庸医!若是在南方,不懂治温病,十有七八要误治!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提到了温病,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情况没有大量阐述而已。当然,也有可能是大量阐述温病的那部分在传承过程中被后人弄丢了。
 
你这说法,说的好像伤寒派有多大势力一样,事实上用经方的始终是小众,历史长河里,善用经方的只不过寥寥数人,还基本集中在清末。
吴鞠通开篇都讲了是要补足伤寒论温病篇的缺失,不要把伤寒和温病割裂开好不好,温病的方子要是感染能处理的非常好,后世也不会有抗生素的这种特效药了,抗生素也是风靡上百年,现在又开始批判抗生素滥用了,和温病的派出现何其相似,瘟疫发生当时非常有用,大流行用完了就丢了,也和伤寒论出现何其相似,伤寒疫病流行的时候用,用完就扔了,主流思想一直都是黄帝内经的五脏五行理论的,不出大问题的时候,怎么用都可以。但是要解决大问题的时候,就不那么好用了。能解决再障这种情况,用药已经非常偏离正常五行生克,当然你要硬掰也是可以说的通的,但是砒霜始终不可能是五行调理的常用药。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提到了温病,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情况没有大量阐述而已。当然,也有可能是大量阐述温病的那部分在传承过程中被后人弄丢了。
我觉得桂林本的温病可能是真的,完全不同于后世温病派用方,只不过没有经过几千年的验证,人们不太相信,吴鞠通的几个有效的方子毕竟经过大量验证了,不过我觉得就跟李东桓填补了脾胃学说一样,吴鞠通就是填补了温病学说,并把边界更拓宽了一点,都是值得称颂的事情。
 
我觉得桂林本的温病可能是真的,完全不同于后世温病派用方,只不过没有经过几千年的验证,人们不太相信,吴鞠通的几个有效的方子毕竟经过大量验证了,不过我觉得就跟李东桓填补了脾胃学说一样,吴鞠通就是填补了温病学说,并把边界更拓宽了一点,都是值得称颂的事情。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有很大参考价值!现在很多医家说桂林本是伪本。我觉得,即使此书是伪本那也是有真货的伪本,其参考作用不可忽视!
 
我居然看懂了,最危险的症状就是间质性肺炎,肺烧干了,一个是热一个是燥,那就是需要凉润的药。
是的,冬季病人的舌面湿滑也是因为内燥过盛,外湿不能融入,堆积在体表或肺部。最后的肺甚至全身还是因为缺水而凝痰阻滞。
后来,春季的时候也有很多病人的舌尖红赤,舌面燥裂;才露出真容。
所以湿是标,燥是本。
内伤杂病也能形成这种格局。
 
严重支持楼主高论!
  《伤寒杂病论》的历史贡献和巨大影响是大家公认的,但是温病学的贡献和影响也是巨大的,不可轻视!
  中医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医家或学派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无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皆如此也。
  张仲景的《伤寒论》产生于东汉末年伤寒大流行。 适逢建安(196-220)期间,疫疠流行。死伤枕藉。仲景家族原有人口二百多,未及十载,死者已达三分之二,而其中伤寒占十分之七。当时医家庸俗之风甚盛,墨守成规,各承家技,造成对疫疠无能为力的局面。仲景有感于此,遂精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及《平脉辨证》等,撰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温病大流行。 吴瑭(1758—1836),字鞠通,淮阴(今属江苏)人。19岁时其父因病而死,伤痛之余,遂广购方书。研读中见张仲景《伤寒论》序中有“外连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医术。4年后,其侄子病温,随后死于发黄,这一刺激更坚定了吴氏研究温病的决心。又过了3年,吴瑭至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于是专心于温病诊治。经过10年的钻研,吴氏已有很多心得,但从未敢轻易治疗一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吴瑭才一展身手,救治了数十人。长期的阅读积累,又经过成功的临床实践,吴瑭开始著书立说。嘉庆三年(1798年),吴氏将书初步完成。直到嘉庆甲子年(1804年),吴氏将此书展示给友人徵保。再经过10年,书终告完成,并刊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 注:当时若是用伤寒方对温病有效,就不可能有《温病条辨》产生的机会和空间!
  
  不得不让人感叹啊,战友对历史的认识都跟我这么吻合,看你这段话就像是看我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一样!
  :079:
 
可能是现实中他没碰到这种棘手的症,所以自我觉得天下之病唯伤寒不治,其实温病的组方更难懂,所以不懂的人就觉得思路是乱来的,鄙人粗看了一下叶天的《温热论》及后世写的《温热经纬》,总体思路与伤寒似乎都是一致的,想互之间皆有乎应,并没有像后世所说的那么不堪
 
可能是现实中他没碰到这种棘手的症,所以自我觉得天下之病唯伤寒不治,其实温病的组方更难懂,所以不懂的人就觉得思路是乱来的,鄙人粗看了一下叶天的《温热论》及后世写的《温热经纬》,总体思路与伤寒似乎都是一致的,想互之间皆有乎应,并没有像后世所说的那么不堪
《内经》里面,《伤寒论》里面都有涉及温病的内容,我就不明白这些自诩为伤寒人士的人这是连祖师爷的话也不信了吗?
人有虚寒证就有温热症,有阳病就有阴病;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看来论坛里在野派多,自学中医从伤寒开始的占大多数,毕竟从内经开始太难了,学院派大多不太重视伤寒,好像从中医内科学里学出来,都是打乱的。有点像方证派的做法。
 
看来论坛里在野派多,自学中医从伤寒开始的占大多数,毕竟从内经开始太难了,学院派大多不太重视伤寒,好像从中医内科学里学出来,都是打乱的。有点像方证派的做法。
从伤寒开始学是正常的,但其他经典也是要看的。
所谓攻击温病的那些人多数是只接触了一些中医的养生观点或火神派的人,就算懂点伤寒也是仅仅知道点皮毛。
真正弄懂了伤寒的人不会这么强烈的攻击别的流派。
 
或许只有自己亲身体会过温阳过度的危害的人才会有醒悟的那一天吧,不知道那时候再来研究温病还来得及不?
论坛里已经有过几个人温阳到底的死硬派了,结局都不咋地。
 
或许只有自己亲身体会过温阳过度的危害的人才会有醒悟的那一天吧,不知道那时候再来研究温病还来得及不?
论坛里已经有过几个人温阳到底的死硬派了,结局都不咋地。
内心固执己见的人怕是不容易转换思想,像我这种墙头草都是没啥定见的,反正都觉得有道理,试了再说。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