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爸妈每次感冒,都非常地折腾,尤其是妈妈,咳啊咳,咳啊咳,白天咳,晚上也咳,早上四五点钟咳,咳得腰部肌肉都痛了,人也没精神,并发症又多,咳得全家人都睡不住,妈妈看上去很造孽,全家人也受累,
每一次服完一个新方子的第一付,妈妈都自我安慰地说,“会好的,会好的”,可是几付药下去后就如石沉大海,屁都不放一个,另还多有不舒服,失望中带有一丝绝望,
有一次,妈妈坐在床边,有气无力地对我讲,“娃娃,你要好好过下去哟”,我一听,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其实就是身体弱了,感冒严重了,数次药不对症,延误病情,以致危象渐生,
你说我妈找医生找错了吗,凭当时的经验,找到重庆市三甲医院的中医内科名医,和找到重庆市一著名诊所的有家传的老中医,就都算不错了啊,咱们不懂医术的老百姓,找这样的正规医生算错吗,应该算积极治疗了吧,
呵呵,不行,
2014年那次重感冒,去重庆市中医院名医馆找到李医生,开方三次,每次6付,历时三周,还真是越治越咳,那咳的造孽的程度,就是本文开篇处描述的那样,最后,我还打电话过去责备了李医生,李医生也没什么其它的,就让我妈去拍个胸片,当然了,我们没去,
我不怪李医生,她也许没有治虚人重感冒的经验。
2015年,妈妈又重感冒了,是的,一感冒不到24小时就会变成重感冒,这回咱们就找到一家有口碑的私人连锁诊所,这不是三甲医院了,既然有口碑,那一定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开了五六个方子,病情时好时坏,一会儿风寒一会儿风热,也是折腾死人啊,真是有什么药就上什么药,真有点卖药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折腾好了,治个感冒花了半个月,也够人受的。
现在,2019年了,过去四五年了,其中一些名医的方子以及服药前后的感觉,我们都记录了下来,我自已在业余也学习中医两年了,爸妈再次感冒,自已开方也能迅速解决了,
一周前,爸在外淋雨感冒了,我连续开了三个方,一天一方,吃一次好一点,三天下来,感冒症状全消,
爸感冒刚好,妈就感冒了,第二天就立即变成中度感冒,发烧,发呕,流涕,喷嚏,咽痒咳嗽。
这一回,我们没有去医院或诊所,那种伤透心的治疗经历,逼迫我们不得不偿试自已来探索治疗手段,
我每天给妈妈开一个方,每开一方都仔细询问症状,把脉,看舌象,然后要翻阅十到三十分钟的书,嗯,是要翻这么久的书,毕竟脑袋记不住这么多,我在想,以前老中医授徒都要求背书,应该是为了在病人面前显得老道吧,我自已给家人治病,开个方翻这么久的书,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职业是做IT运维,也是要具备繁杂的技术经验,我的经验就是做笔记,做在“为知笔记”这个软件上,一搜关键字就能搜到,用不着去背那么多书,更用不着去背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命令,把它们都当成资源,大脑只需要记住目录和大致用途,用的时候才去加载到内存和高速缓存中由CPU来处理,我想学中医也许也可以这样吧,当然你经常用到的东西就会缓存在大脑中,就不用去翻书了,但我一业余学中医的,肯定记的东西不多)。
庆幸我的方子有效,一个比一个有效,第三天,我下班回家推开门时,居然听见妈妈在厕所洗衣服了,她说感觉突然好完了,就把衣服洗了出来。
这感冒来势汹汹,要是像2014~2015年那样的遭遇,岂不又折腾死人,人有多少命来折腾呢,
第四天早上,妈妈果然没咳了,于是我再调了下方子,巩固一下。
我的思路其实很抽象,并没有严格按照条文来套方,
首先看症状,脉浮数无力,发烧,发呕,流清涕,喷嚏,腰酸,就是受了风寒,有少阴症,也有阳明症,主旋律就是驱风寒,所以麻附辛和桂枝汤就在里面了,当然最开始没用麻黄,而是用了走太阳膀胱经的羌活,一剂便解决了腰酸的问题;
因为发烧、咽痒咳嗽,还带有黄痰,所以有热象,有风热犯肺的症状,但脉浮数无力啊,热象多来自于郁结,仍然需要扶正,只是稍加退热散结清火,为正气疏通道路,所以有射干,牛蒡子,薄荷,其中薄荷还有开肺窍的作用,用了它之后,清涕马上止了,但前提是正气充足;
要扶正驱邪外出,所以有附片,黄芪,人参,这参考了再造散的思路,中间换过党参,是想人参不利于咽痒咳嗽好转,但很明显党参之力不足,人虽然咳嗽迅速大好,但马上就感觉到无力了,这扶正的力道是需要用心去把握的;
然后痰多,除了饮食清淡以外,要健脾,痰要往下排,所以有利痰水的路子在里面,如生半夏,茯苓,这个量还是比较重的,当然也没必要像有的医生那样大手笔,不用到30~60g就不算药,那也没必要,太重了,也不管人受得了受不了,我这个量已经是有效的量了,这是事实;
要恢复脾胃并止呕,所以除姜枣以外,生半夏,陈皮,枳壳就来了。
第一剂后,解决了腰酸,
第二剂后,不再发烧,发呕,清涕止,
第三剂后,几乎痊愈,咽痒咳嗽好九成,
原方记载见图,最后一方如下:
病情大好,不怎么咳了,轻度乏力,脉稍有浮数,舌枯,稍淡,少苔,裂纹纵横,两边有少量暗斑,
制附片(先煎1小时)15 细辛5 麻黄3 炙麻黄8 生半夏12 甘草8 生姜(切片)12 大枣(去核)12 五味子8 桂枝7 白芍12 茯苓20 枳壳5 射干10 牛蒡子10 竹叶柴胡6 薄荷8 款冬花12 紫菀15 黄芪10 人参5 白茅根10 藕节20
备注,於血问题是长期的,应该是长期血虚致於,现在先处理感冒问题。
因为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分析可能存在不妥,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妈妈的(57岁):
爸爸的(59岁):
每一次服完一个新方子的第一付,妈妈都自我安慰地说,“会好的,会好的”,可是几付药下去后就如石沉大海,屁都不放一个,另还多有不舒服,失望中带有一丝绝望,
有一次,妈妈坐在床边,有气无力地对我讲,“娃娃,你要好好过下去哟”,我一听,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其实就是身体弱了,感冒严重了,数次药不对症,延误病情,以致危象渐生,
你说我妈找医生找错了吗,凭当时的经验,找到重庆市三甲医院的中医内科名医,和找到重庆市一著名诊所的有家传的老中医,就都算不错了啊,咱们不懂医术的老百姓,找这样的正规医生算错吗,应该算积极治疗了吧,
呵呵,不行,
2014年那次重感冒,去重庆市中医院名医馆找到李医生,开方三次,每次6付,历时三周,还真是越治越咳,那咳的造孽的程度,就是本文开篇处描述的那样,最后,我还打电话过去责备了李医生,李医生也没什么其它的,就让我妈去拍个胸片,当然了,我们没去,
我不怪李医生,她也许没有治虚人重感冒的经验。
2015年,妈妈又重感冒了,是的,一感冒不到24小时就会变成重感冒,这回咱们就找到一家有口碑的私人连锁诊所,这不是三甲医院了,既然有口碑,那一定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开了五六个方子,病情时好时坏,一会儿风寒一会儿风热,也是折腾死人啊,真是有什么药就上什么药,真有点卖药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折腾好了,治个感冒花了半个月,也够人受的。
现在,2019年了,过去四五年了,其中一些名医的方子以及服药前后的感觉,我们都记录了下来,我自已在业余也学习中医两年了,爸妈再次感冒,自已开方也能迅速解决了,
一周前,爸在外淋雨感冒了,我连续开了三个方,一天一方,吃一次好一点,三天下来,感冒症状全消,
爸感冒刚好,妈就感冒了,第二天就立即变成中度感冒,发烧,发呕,流涕,喷嚏,咽痒咳嗽。
这一回,我们没有去医院或诊所,那种伤透心的治疗经历,逼迫我们不得不偿试自已来探索治疗手段,
我每天给妈妈开一个方,每开一方都仔细询问症状,把脉,看舌象,然后要翻阅十到三十分钟的书,嗯,是要翻这么久的书,毕竟脑袋记不住这么多,我在想,以前老中医授徒都要求背书,应该是为了在病人面前显得老道吧,我自已给家人治病,开个方翻这么久的书,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职业是做IT运维,也是要具备繁杂的技术经验,我的经验就是做笔记,做在“为知笔记”这个软件上,一搜关键字就能搜到,用不着去背那么多书,更用不着去背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命令,把它们都当成资源,大脑只需要记住目录和大致用途,用的时候才去加载到内存和高速缓存中由CPU来处理,我想学中医也许也可以这样吧,当然你经常用到的东西就会缓存在大脑中,就不用去翻书了,但我一业余学中医的,肯定记的东西不多)。
庆幸我的方子有效,一个比一个有效,第三天,我下班回家推开门时,居然听见妈妈在厕所洗衣服了,她说感觉突然好完了,就把衣服洗了出来。
这感冒来势汹汹,要是像2014~2015年那样的遭遇,岂不又折腾死人,人有多少命来折腾呢,
第四天早上,妈妈果然没咳了,于是我再调了下方子,巩固一下。
我的思路其实很抽象,并没有严格按照条文来套方,
首先看症状,脉浮数无力,发烧,发呕,流清涕,喷嚏,腰酸,就是受了风寒,有少阴症,也有阳明症,主旋律就是驱风寒,所以麻附辛和桂枝汤就在里面了,当然最开始没用麻黄,而是用了走太阳膀胱经的羌活,一剂便解决了腰酸的问题;
因为发烧、咽痒咳嗽,还带有黄痰,所以有热象,有风热犯肺的症状,但脉浮数无力啊,热象多来自于郁结,仍然需要扶正,只是稍加退热散结清火,为正气疏通道路,所以有射干,牛蒡子,薄荷,其中薄荷还有开肺窍的作用,用了它之后,清涕马上止了,但前提是正气充足;
要扶正驱邪外出,所以有附片,黄芪,人参,这参考了再造散的思路,中间换过党参,是想人参不利于咽痒咳嗽好转,但很明显党参之力不足,人虽然咳嗽迅速大好,但马上就感觉到无力了,这扶正的力道是需要用心去把握的;
然后痰多,除了饮食清淡以外,要健脾,痰要往下排,所以有利痰水的路子在里面,如生半夏,茯苓,这个量还是比较重的,当然也没必要像有的医生那样大手笔,不用到30~60g就不算药,那也没必要,太重了,也不管人受得了受不了,我这个量已经是有效的量了,这是事实;
要恢复脾胃并止呕,所以除姜枣以外,生半夏,陈皮,枳壳就来了。
第一剂后,解决了腰酸,
第二剂后,不再发烧,发呕,清涕止,
第三剂后,几乎痊愈,咽痒咳嗽好九成,
原方记载见图,最后一方如下:
病情大好,不怎么咳了,轻度乏力,脉稍有浮数,舌枯,稍淡,少苔,裂纹纵横,两边有少量暗斑,
制附片(先煎1小时)15 细辛5 麻黄3 炙麻黄8 生半夏12 甘草8 生姜(切片)12 大枣(去核)12 五味子8 桂枝7 白芍12 茯苓20 枳壳5 射干10 牛蒡子10 竹叶柴胡6 薄荷8 款冬花12 紫菀15 黄芪10 人参5 白茅根10 藕节20
备注,於血问题是长期的,应该是长期血虚致於,现在先处理感冒问题。
因为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分析可能存在不妥,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妈妈的(57岁):
爸爸的(59岁):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