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外感医案 给爸妈治感冒,随症遣方,疗效好过重庆市多位名中医

猎户射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9/07/22
帖子
230
获得点赞
79
声望
28
所在地
中国
四五年前,爸妈每次感冒,都非常地折腾,尤其是妈妈,咳啊咳,咳啊咳,白天咳,晚上也咳,早上四五点钟咳,咳得腰部肌肉都痛了,人也没精神,并发症又多,咳得全家人都睡不住,妈妈看上去很造孽,全家人也受累,
每一次服完一个新方子的第一付,妈妈都自我安慰地说,“会好的,会好的”,可是几付药下去后就如石沉大海,屁都不放一个,另还多有不舒服,失望中带有一丝绝望,
有一次,妈妈坐在床边,有气无力地对我讲,“娃娃,你要好好过下去哟”,我一听,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其实就是身体弱了,感冒严重了,数次药不对症,延误病情,以致危象渐生,
你说我妈找医生找错了吗,凭当时的经验,找到重庆市三甲医院的中医内科名医,和找到重庆市一著名诊所的有家传的老中医,就都算不错了啊,咱们不懂医术的老百姓,找这样的正规医生算错吗,应该算积极治疗了吧,
呵呵,不行,

2014年那次重感冒,去重庆市中医院名医馆找到李医生,开方三次,每次6付,历时三周,还真是越治越咳,那咳的造孽的程度,就是本文开篇处描述的那样,最后,我还打电话过去责备了李医生,李医生也没什么其它的,就让我妈去拍个胸片,当然了,我们没去,
我不怪李医生,她也许没有治虚人重感冒的经验。
2015年,妈妈又重感冒了,是的,一感冒不到24小时就会变成重感冒,这回咱们就找到一家有口碑的私人连锁诊所,这不是三甲医院了,既然有口碑,那一定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开了五六个方子,病情时好时坏,一会儿风寒一会儿风热,也是折腾死人啊,真是有什么药就上什么药,真有点卖药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折腾好了,治个感冒花了半个月,也够人受的。

现在,2019年了,过去四五年了,其中一些名医的方子以及服药前后的感觉,我们都记录了下来,我自已在业余也学习中医两年了,爸妈再次感冒,自已开方也能迅速解决了,
一周前,爸在外淋雨感冒了,我连续开了三个方,一天一方,吃一次好一点,三天下来,感冒症状全消,
爸感冒刚好,妈就感冒了,第二天就立即变成中度感冒,发烧,发呕,流涕,喷嚏,咽痒咳嗽。
这一回,我们没有去医院或诊所,那种伤透心的治疗经历,逼迫我们不得不偿试自已来探索治疗手段,
我每天给妈妈开一个方,每开一方都仔细询问症状,把脉,看舌象,然后要翻阅十到三十分钟的书,嗯,是要翻这么久的书,毕竟脑袋记不住这么多,我在想,以前老中医授徒都要求背书,应该是为了在病人面前显得老道吧,我自已给家人治病,开个方翻这么久的书,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职业是做IT运维,也是要具备繁杂的技术经验,我的经验就是做笔记,做在“为知笔记”这个软件上,一搜关键字就能搜到,用不着去背那么多书,更用不着去背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命令,把它们都当成资源,大脑只需要记住目录和大致用途,用的时候才去加载到内存和高速缓存中由CPU来处理,我想学中医也许也可以这样吧,当然你经常用到的东西就会缓存在大脑中,就不用去翻书了,但我一业余学中医的,肯定记的东西不多)。
庆幸我的方子有效,一个比一个有效,第三天,我下班回家推开门时,居然听见妈妈在厕所洗衣服了,她说感觉突然好完了,就把衣服洗了出来。
这感冒来势汹汹,要是像2014~2015年那样的遭遇,岂不又折腾死人,人有多少命来折腾呢,
第四天早上,妈妈果然没咳了,于是我再调了下方子,巩固一下。

我的思路其实很抽象,并没有严格按照条文来套方,
首先看症状,脉浮数无力,发烧,发呕,流清涕,喷嚏,腰酸,就是受了风寒,有少阴症,也有阳明症,主旋律就是驱风寒,所以麻附辛和桂枝汤就在里面了,当然最开始没用麻黄,而是用了走太阳膀胱经的羌活,一剂便解决了腰酸的问题;
因为发烧、咽痒咳嗽,还带有黄痰,所以有热象,有风热犯肺的症状,但脉浮数无力啊,热象多来自于郁结,仍然需要扶正,只是稍加退热散结清火,为正气疏通道路,所以有射干,牛蒡子,薄荷,其中薄荷还有开肺窍的作用,用了它之后,清涕马上止了,但前提是正气充足;
要扶正驱邪外出,所以有附片,黄芪,人参,这参考了再造散的思路,中间换过党参,是想人参不利于咽痒咳嗽好转,但很明显党参之力不足,人虽然咳嗽迅速大好,但马上就感觉到无力了,这扶正的力道是需要用心去把握的;
然后痰多,除了饮食清淡以外,要健脾,痰要往下排,所以有利痰水的路子在里面,如生半夏,茯苓,这个量还是比较重的,当然也没必要像有的医生那样大手笔,不用到30~60g就不算药,那也没必要,太重了,也不管人受得了受不了,我这个量已经是有效的量了,这是事实;
要恢复脾胃并止呕,所以除姜枣以外,生半夏,陈皮,枳壳就来了。

第一剂后,解决了腰酸,
第二剂后,不再发烧,发呕,清涕止,
第三剂后,几乎痊愈,咽痒咳嗽好九成,

原方记载见图,最后一方如下:
病情大好,不怎么咳了,轻度乏力,脉稍有浮数,舌枯,稍淡,少苔,裂纹纵横,两边有少量暗斑,
制附片(先煎1小时)15 细辛5 麻黄3 炙麻黄8 生半夏12 甘草8 生姜(切片)12 大枣(去核)12 五味子8 桂枝7 白芍12 茯苓20 枳壳5 射干10 牛蒡子10 竹叶柴胡6 薄荷8 款冬花12 紫菀15 黄芪10 人参5 白茅根10 藕节20
备注,於血问题是长期的,应该是长期血虚致於,现在先处理感冒问题。
因为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分析可能存在不妥,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妈妈的(57岁):
微信图片_20190719095700.jpg微信图片_20190719095734.jpg

爸爸的(59岁):
微信图片_20190719095728.jpg
 
最后编辑:
看名医还不如自己治,好的更快。
 
按照楼主提供的资料分析,这个症状消失不能算作病愈,反而是引邪深入......
 
其实感冒是不用吃药的。温和灸大椎和肺腧就可以了。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一两天就好了。
 
不见得,因方里扶正之剂也较多,是拱邪外出非扶正不可。
呵呵,只是各抒己见而已!
在大周天老师看来,只要有扶正的特别是扶阳的就是好方子,可是患者舌有裂纹,舌枯,稍淡,少苔,,两边有少量暗斑, 所有这些是痰瘀互结的征象,而且有阴虚实热症状—-黄痰咳嗽,而用的是麻附辛桂姜枣,大量的温阳剂中配伍少量的寒凉药物。本来象这种的咳嗽,是排痰的,痰能够排出来才是好事,现在用温热药物就会形成新的痰瘀,堵塞更多的地方,把邪正相争的界面,也就是病位引入了更深的层面,表面的症状当然会消失,而痰瘀再也没有排出的路径。不是所有病,症状消失就是病愈的!只不过,当患者日后出现胃肠方面的溃疡,或心肾方面的疾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今日之闭门留寇呢?

而且我看大周天老师的理论,按照针灸推拿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似乎,老师的点穴是阻断经络传输的,并不是象老师自以为的是大补元气哦!
 
江海老师您好!我很愿意和您探讨医理,有不到之处请指教。该患者57岁已进入老年阶段,历年来多次爱感冒咳嗽,多次请名医治疗不佳,使病情旷日持久。近期感冒是子女给开的药方。纵观药方医者大部以扶阳为主,少带清凉之剂来调节,却获得成功。按阴阳、虚实辨证来说,医者把母病辨为属阴证、虚证范畴,所以扶阳为主而获效。再看其母舌象症状正是阳虚气化功能不济之象。至于有点黄苔黄痰,那也为虚热之象,真正实热没有生痰的。反观历次感冒名医开方不效,恐怕多以寒凉清火为主吧。这点我是猜测。总之应与本次感冒诊断治疗相左。阳虚之人与阴得阳气生化无穷就粘不上边了。阳虚者只有生痰,无力排痰。人体气化功能并不深粤。有的人吃了飯就不断吐痰,平时就痰多,喝了点水就尿尿,喝多少尿多少,其原因阳虚也。
 
江海老师您好!我很愿意和您探讨医理,有不到之处请指教。该患者57岁已进入老年阶段,历年来多次爱感冒咳嗽,多次请名医治疗不佳,使病情旷日持久。近期感冒是子女给开的药方。纵观药方医者大部以扶阳为主,少带清凉之剂来调节,却获得成功。按阴阳、虚实辨证来说,医者把母病辨为属阴证、虚证范畴,所以扶阳为主而获效。再看其母舌象症状正是阳虚气化功能不济之象。至于有点黄苔黄痰,那也为虚热之象,真正实热没有生痰的。反观历次感冒名医开方不效,恐怕多以寒凉清火为主吧。这点我是猜测。总之应与本次感冒诊断治疗相左。阳虚之人与阴得阳气生化无穷就粘不上边了。阳虚者只有生痰,无力排痰。人体气化功能并不深粤。有的人吃了飯就不断吐痰,平时就痰多,喝了点水就尿尿,喝多少尿多少,其原因阳虚也。
我恰恰和大周天老师的观点相反,现在的老人家不可以一概归为虚证的范畴,甚至实证的占绝大多数除非是衣食不周的才会是虚寒症,尤其这种多方求医而无效的案例实证的可能是非常大的;因为虚证人人都看的明白,但是为啥没效呢?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按虚证治疗才会无效:那就是真实类虚,大实有羸状的病人。阳虚者固然生痰,但是阴虚的人也有生痰,燥痰尤其难排,且阴虚的人生无形之痰的量会更大的多,如果说有痰难排就是阳虚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我可以理解,因为大多数的人是只学伤寒的,碰到病症就会往现有的病症里面套,然后又会套用成方,也就是定势思维。其实这种诊病方式是很可怕的,遇到不明病症的时候,套无可套的时候,往往会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大周天老师猜测说寒凉药不效的,我想说寒凉药不效并不一定就是虚寒症,有一种热势较大,寒凉药用量不足或组方不合理被方中其他药物抵消的,就会造成象楼主母亲一样的病势迁延难愈的情况。之所以用温热药看似有效,是病位改变了,原来是在上焦,会有咳嗽,现在转入中焦,就不一定会有咳嗽,也许会有呕吐也不一定,而胃肠部的溃疡是无知无觉的。内热而用温热药就是虚虚实实之误!
 
至于有点黄苔黄痰,那也为虚热之象。反观历次感冒名医开方不效,恐怕多以寒凉清火为主吧。
感谢大周天老师,我也是这么个思路,以往多有名医开方不效,确实多以寒凉清火为主,我妈妈的痰,虽夹有黄痰,但并不是干黄干黄的,仍然是清稀黄白夹杂,只是早上有一口更偏黄的痰,我认为总体上还是个寒痰,只是稍有热结。


……
甚至实证的占绝大多数,
……
江海老师,我一直想探索寒凉药的思路,但皮毛都不入,所以一点儿都不懂,感谢赐教,
现在实证的占绝大多数,我不太认同,建国后六七十年代,那个年代的医生接触的病人多是先天体质不错的,生病多有实热,因为体质不行的都饿死了(反正就是被淘汰了吧),医生靠寒凉药多有成效,
但是最近二十年,人们都被西医的药水,用过农药的作物,人工培养的食材,搞得没有几十年前的人那么体质坚实了,一生病多是正气不足,尤其是体弱年老者,就像我妈妈这样的,
单从我妈妈的病势来看,脉浮数无力,这个无力,我只能解释为正气不足,寒凉药下去,如何能改变正气不足的问题的呢?正气不足,何以排寒排痰呢?

……
我想说寒凉药不效并不一定就是虚寒症,有一种热势较大,寒凉药用量不足或组方不合理被方中其他药物抵消的,就会造成象楼主母亲一样的病势迁延难愈的情况。之所以用温热药看似有效,是病位改变了,原来是在上焦,会有咳嗽,现在转入中焦,就不一定会有咳嗽,也许会有呕吐也不一定,而胃肠部的溃疡是无知无觉的。内热而用温热药就是虚虚实实之误!
……
江海老师,病位改变了,原来是在上焦,会有咳嗽,现在转入中焦,我不太赞同,我认为痰是排出去了的,一是上焦发汗,驱邪外出,二是加生半夏,茯苓和枳壳,痰可从中焦入下焦,泻出去,
用了生半夏,陈皮,不但呕吐未加重,反而呕吐感觉消失

内热而用温热药,我还特意关注了是否有内热的,一直犹豫加不加石膏,仔细盘问妈妈,没有烦燥感,再说脉重按无力啊,我断定无内热,只是经络上有热结
 
最后编辑:
其实感冒是不用吃药的。温和灸大椎和肺腧就可以了。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一两天就好了。
刘老师,温和灸,也需要气血充足吧,还有灸能排痰吗?
 
如此频繁之咳,病根绝对在阴。
初服扶阳之药,短暂的打通的阳脉获了更大的释放空间,可得短暂的效果,然助阳必伤阴。剧咳转为干咳。表面似愈实则邪在传里。
弱脉者,阴气弱阳气浮
 
如此频繁之咳,病根绝对在阴。
初服扶阳之药,短暂的打通的阳脉获了更大的释放空间,可得短暂的效果,然助阳必伤阴。剧咳转为干咳。表面似愈实则邪在传里。
弱脉者,阴气弱阳气浮
感谢赐教,我也赞同此说法,初服扶阳之药,短暂的打通的阳脉获了更大的释放空间,可得短暂的效果,然助阳必伤阴。
不过咳是气逆而咳,我认为主要还是肺上有寒,影响肺气宣降,所以必须排寒排痰,
弱脉者,阴气弱阳气浮,我赞同,这就是附片上场的事儿了,附片起内里阴气,加上补里气之人参,可弥补上焦之阴气弱,上焦阴得补,阳气自有收敛,(有人解释为引火还原,管它怎么说吧,我是从物理学上来解释的)
这里可能会有人反对,讲人参来了怎么会解决阴气弱阳气浮的问题,我理解的是,这里不独有人参,它是和附片,生姜,射干等药配伍的,人参之气可畅通无阻地振奋全身机能,是提升正气之关键,它用上去就是不会上火。
 
感谢大周天老师,我也是这么个思路,以往多有名医开方不效,确实多以寒凉清火为主,我妈妈的痰,虽夹有黄痰,但并不是干黄干黄的,仍然是清稀黄白夹杂,只是早上有一口更偏黄的痰,我认为总体上还是个寒痰,只是稍有热结。



江海老师,我一直想探索寒凉药的思路,但皮毛都不入,所以一点儿都不懂,感谢赐教,
现在实证的占绝大多数,我不太认同,建国后六七十年代,那个年代的医生接触的病人多是先天体质不错的,生病多有实热,因为体质不行的都饿死了(反正就是被淘汰了吧),医生靠寒凉药多有成效,
但是最近二十年,人们都被西医的药水,用过农药的作物,人工培养的食材,搞得没有几十年前的人那么体质坚实了,一生病多是正气不足,尤其是体弱年老者,就像我妈妈这样的,
单从我妈妈的病势来看,脉浮数无力,这个无力,我只能解释为正气不足,寒凉药下去,如何能改变正气不足的问题的呢?正气不足,何以排寒排痰呢?


江海老师,病位改变了,原来是在上焦,会有咳嗽,现在转入中焦,我不太赞同,我认为痰是排出去了的,一是上焦发汗,驱邪外出,二是加生半夏,茯苓和枳壳,痰可从中焦入下焦,泻出去,
用了生半夏,陈皮,不但呕吐未加重,反而呕吐感觉消失

内热而用温热药,我还特意关注了是否有内热的,一直犹豫加不加石膏,仔细盘问妈妈,没有烦燥感,再说脉重按无力啊,我断定无内热,只是经络上有热结
初学中医的人都是你这么认为的,一般套路而已!
脉象无力,舌像却是裂纹!如果说黄痰都不是热,那我真没什么好说的。
在你们眼里所谓的正气就是阳气,但是在我心中正气是包含阴阳两方面的。
想把肺里的痰从皮肤或大小便泻出去,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并没有你想想的那么好。
我之前说病位深入,转入中焦都是轻的,看你的用的药,到下焦都有可能的,我不是危言耸听,是因为我看过太多这种案例了。
古人说阴阳一错,动手便错!诚然!
 
如此频繁之咳,病根绝对在阴。
初服扶阳之药,短暂的打通的阳脉获了更大的释放空间,可得短暂的效果,然助阳必伤阴。剧咳转为干咳。表面似愈实则邪在传里。
弱脉者,阴气弱阳气浮
多谢点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