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随笔 当今还有上医吗?

jidubaimao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9/06/20
帖子
17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所在地
湖南湘潭
虽然中医衰落,那么当今有哪些上医中医下医呢,这里假象一下:有三人(纯属虚构,但可以选号入座)
甲:早年多病,自学中医,走访各方求学医术,安享百岁高龄,其家人亦80岁以上,(人不知其医也)
乙:早年悟性高,自学中医,勤学医术,经营医馆,闻名乡里,享90高龄 (人知其医也)
丙:早年攻学医学(西医),勤学苦练,入大医院,任骨干,成外科名家,能完成不少国际领先的手术,然而年70,已经疾病缠身,求治各方。 (知其名医也)

附:
在《鹖冠子》世贤十六记载: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勤学苦练,入大医院,任骨干,成外科名家,能完成不少国际领先的手术,然而年70,已经疾病缠身, 劳累也。
 
人类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治未病“上医”,也没有过前来治未病的“病人”。
你说的太对了!!!
人类 没有。
医 是人术,非人勿言。非丌人物传。
 
人类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治未病“上医”,也没有过前来治未病的“病人”。
恐怕不是人类没有治未病的上医,而是先生你的“治未病”的概念与众不同吧?
用人家的名词,却赋予完全不同的含义?什么行为?“读书人窃书不为偷”?
 
上医有,只要懂阴阳,五行生克,都可以做到上医,上医就是明白病的传经,发展。把病杜绝在最初的地方。但问题是第一,这种情况只针对家人,因为你对一个没病的人说他会得病,就现在的世道,人家一定认为你想骗钱,所以还是装不知道好。第二,就是你治小病的时候顺便把大病的根给他治了,这就是所谓的圣人无功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积阴德,阴德就是你帮了别人,别人却并不知道你帮了他。
 
唉,做一下中基普及!
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1,未病先防,包括流行病的预防,疫苗等。2,已病防变。
中医的文字就是简练,顾名思义就很明白了。具体的解释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上医就是明白病的传经,发展。把病杜绝在最初的地方
这句话,很不全面。1.因为,如果不明白疾病病因,怎么才能够明白传经?2.把病杜绝在最初的地方,也是错误的。把肺病限制在肺脏,把心脏病杜绝在心脏,但是疾病终究会加重,并没有消失。这不能叫做上医,也不能叫做“医”。因为他不懂治病。
胡说八道。上医是有的,少而己。中医分上医中医下医,又称上工中工下工。所谓上医治未病,就是最上等的医生不但善于治疗疾病,更善于防微杜渐,洞察入微,通过人体的部位\外在表现预测发现某些大病,及时调理,将疾病消灭在荫芽状态。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气功导引针灸药食等养生手段,精气神充足,则体健无病。
 
上医就是明白病的传经,发展。把病杜绝在最初的地方
这句话,很不全面。1.因为,如果不明白疾病病因,怎么才能够明白传经?2.把病杜绝在最初的地方,也是错误的。把肺病限制在肺脏,把心脏病杜绝在心脏,但是疾病终究会加重,并没有消失。这不能叫做上医,也不能叫做“医”。因为他不懂治病。
上次我说过,你就是个傻逼
 
楼主说的很对,上医只能惠济自己跟家人,中医治病起初期,下医治严重的病,且有功效,如此来看现在世道只有下医跟庸医,因为庸医治不好病还害人,但世人对医的了解就是能治病,治住重病绝症的才是上医,治住刚发生的小病都是医术不高明,至于没病让人去治病的,就是卖保健品一类的,纯属骗子,所以现在谁还愿意往上医发展,何况听说中医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医者不自治,别说自己的病,就连家人的病都要让别的医生去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假设别的医生技术不如自己,那也难保家人长寿,如此靠家人长寿判断是否为上医,又缺了一个凭证,其实这应该跟民心顺逆有关,就跟做生意一样,大家都相信都需要的才是好生意,都不信都不买账的,生意就做不下去,所以以古代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医疗价值观,的确有些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了,古代的治病经验是对的,一定要学会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有突破,因为现代的病跟古代的病也不同了,易经三个主要观念,变易,不易,简易。虽然传承几千年也永远是对的,为什么呢,就是他道出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世界是在变化的,所以叫变易,而不变的是规律,所以叫不易,如果抓住事物变化的规律,在规律范围内灵活变化,那任何事都变得很容易了,这就是简易。疾病的发生规律是不变的,伤寒三百多个条辩就是画出了一个疾病从发生到变化的规矩,古代的病在哪个框架之下一定很有把握治,但很多被伤寒说为死症的病,在现代科技帮助下即使治不好,也可以缓解,如果配合好的治疗方案,还是有机会治愈的,这就是变化,如果仲景活在现代,重写伤寒,恐怕也要加上一些新东西了。我是一个忠实的伤寒支持着,虽然还没有吃透经方,但我觉得应该打破门户之见,只要是好的治疗方式,只要对病人有用而不是错误的,都可以借鉴使用。
 
上医是明医,绝不是只能治疾病之初。而是上医看一个人就能知道其是否有病,都不用病人说。下医没有这本事,病人如果不说下医根本就不知道是否有病。上医能救疾病于萌芽状态,并不是不能够救其己成。试想下医连疾病怎么发展,或病轻时都看不出来,怎么去救其己成。
 
学通四诊,尤其面诊跟音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病人刚打开门,说几句话,还没进屋处方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是上医,可惜这样的医生真的不多,有的面诊,舌诊,叩诊,脉诊,耳诊,腹诊,问诊,闻诊全部用完还是误诊,这样的医生倒是挺多的。一眼看去,病人气色都在脸上写着,红光黑白青,哪种颜色较重,大致已经判断出病人是寒症还是热症,再看病人表情,抑郁还是欢喜,已经可以判断出病人阴虚还是阳虚,脸上干燥还是油滑可以判断出病人病在上焦还是下焦,再根据头发,浓密乌黑还是稀疏发白,判断病是心肺还是肝肾,在听病人声音,洪亮还是低沉,可以判断病人中气是否充足,病人从进门到医生身边这段路,看病人怎么走,如果步伐矫健病不太久,如果慢慢吞吞,走路很吃力,则是体重或病久,体重必有湿,病久必有瘀。当然再高明的医生,如果病人刚走到身边,还没开口,医生已经把处方递给他了,让他回家照方煎药吃,病人也会不满意的,这样显得有的太轻浮草率了,所以该听病人叙述病情还是要听的,该问的该诊的步骤还是要有的,再安慰一下病人,开方拿药走人,病人才会吃的安心呀。说这并不是我会,而是我相信一定会有这样高明的医生存在的,这样的医生才能称之为上医,历史上曾有一位名医,一天开600个处方,我相信如果一个一个病人询问,是做不到的,一定是看到病人就把处方开出来了,并且这位名医极少误诊,他应该是把临床经验跟望诊用到了极限,所以他一定是一位上医。
 
学通四诊,尤其面诊跟音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病人刚打开门,说几句话,还没进屋处方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是上医,可惜这样的医生真的不多,有的面诊,舌诊,叩诊,脉诊,耳诊,腹诊,问诊,闻诊全部用完还是误诊,这样的医生倒是挺多的。一眼看去,病人气色都在脸上写着,红光黑白青,哪种颜色较重,大致已经判断出病人是寒症还是热症,再看病人表情,抑郁还是欢喜,已经可以判断出病人阴虚还是阳虚,脸上干燥还是油滑可以判断出病人病在上焦还是下焦,再根据头发,浓密乌黑还是稀疏发白,判断病是心肺还是肝肾,在听病人声音,洪亮还是低沉,可以判断病人中气是否充足,病人从进门到医生身边这段路,看病人怎么走,如果步伐矫健病不太久,如果慢慢吞吞,走路很吃力,则是体重或病久,体重必有湿,病久必有瘀。当然再高明的医生,如果病人刚走到身边,还没开口,医生已经把处方递给他了,让他回家照方煎药吃,病人也会不满意的,这样显得有的太轻浮草率了,所以该听病人叙述病情还是要听的,该问的该诊的步骤还是要有的,再安慰一下病人,开方拿药走人,病人才会吃的安心呀。说这并不是我会,而是我相信一定会有这样高明的医生存在的,这样的医生才能称之为上医,历史上曾有一位名医,一天开600个处方,我相信如果一个一个病人询问,是做不到的,一定是看到病人就把处方开出来了,并且这位名医极少误诊,他应该是把临床经验跟望诊用到了极限,所以他一定是一位上医。
望诊不靠谱吧?单靠望诊就能治病,这种事纯粹就是吹嘘。
 
其实真正的上医不是看一眼病人就开出来方子了,而是根据病人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来病在什么程度,比如扁鹊见蔡桓公,第一次见他,告诉他病在腠理,皮肤表层的病治治就好了,蔡桓公说他忽悠,不想掏钱,把他赶走了。后来感觉身体不舒服又把他找去,扁鹊说这次病到肌肤啦,在不治病恐怕就麻烦了,蔡桓公认为他看一眼怎么就能看到皮肤里面的病,还是不信。最后下不来床了,只能再次请扁鹊,这时扁鹊说你的病已经到了膏肓了,深入心脏无药可医,几天后蔡桓公就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自己的见识去怀疑理解不了的东西,否则最后送到大医院也没救了。我知道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中医看病人,把他的一套诊疗方法说了一下,他的判断如下,病人腹部积水很重,挺着大肚子非常难受,首先要确定病人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水,原因有五种,心肝脾肺肾都有可能,以肚脐为分水岭,上为阳,下为阴,阳在上做逆时针循环,阴在下做顺时针循环,肚脐是阴阳交汇点,大便顺着阴脉走,阴走一圈到肚脐回到阳的循环,阳走一圈循环两肋间,回到肚脐再跟着做阴循环,正常循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大循环。如果中间橫膈有水湿挡着,阴不上行,阳不下降,于是人就会上热下寒。如果是五脏小循环堵到,又会产生很多别的情况。比如胃寒,肺寒,胸腔寒时,水进胃本来应该被气化掉,但胃寒热度不够,于是寒水停留在胃,由于下焦寒,小肠热度不够,无法把膀胱水气化送给肝脾肾,寒水累积在胸腔两肋一圈,肚子就大了。因胃气控制手脚温度,胃寒则手心脚心冰凉,直至凉到双膝双肘形成四逆症。因脾主肌肉,脾湿气重,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加上下肢寒,就会下肢肌肉麻痹,这是湿寒导致,用祛湿祛寒的药,配合行气化瘀的,一般用对药十天左右就好了。肠胃是气分,内脏是血分,气分病为寒实,血分病为阴实。如果肚子大且心情烦躁,身体感觉很重,呼吸气短,可以判断应该是心包有积水。心藏神,心中有水,神没地方藏,就会烦躁。心下为脾,心中有水,脾就会被水渗透,脾主肌肉,就会身重。水停在肋骨,肺气下降被肾纳入,肺气下不去就会反逆,吸气下不去只能吐出来了。心脏有水心火就下不到小肠,下面的水就会寒,男性往往阴囊潮湿,甚至阴囊肿大,女性多妇科病。如果堵塞在肝脏,病人肚子肿大不能翻身,肋下疼,津液比较多,小便断断续续。这是肝阴实,肝里长了东西,越长越大,就会顶到脾,食物消化的营养通过水的形式交给脾,脾被顶着营养不受,水只能回头,累积在腹腔而水肿。此时病人还不觉得渴,而且多少还有一些小便,因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但肾属水,他暂时还没克到水。此时处方要先救脾,如果脾能接受食物的营养还有的救。这就是治肝先实脾,但这里实脾不能用小建中汤,因为这时的病不是虚寒而是阴实,实脾要用甘淡渗利的药,排水通利小便,而且如非必要绝不能用甘草,甘草蓄水,如果每付药都有甘草,即使把水排出去了,水还会回头。中医治病需要在动态中治,而不是让病静止了再治,所以难就难在这里,所以治疗思路很重要,这就要对病的发生发展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病人病到什么程度的确可以从他的体型动作面部观察出来,但需要经验非常丰富的中医才能做到,即使再高明的医生哪怕如张仲景,对病情了如指掌用药是还是先试着来,通过自己的判断试探性的用一个方子,如果对症就完事收工,如果不对症根据病人的反应,考虑是方子不对还是剂量轻重问题,再次做出判断,或减轻分量或加重分量或换个方子,反正病人不可能那么点背,吃一剂药就挂了。
 
迄古至今,上医鲜矣!业医者从,其楚翘几何?况上医多蛰伏旷野、江湖之远处乎!声誉鹊起甚则日隆者多盗名之辈。
 
玛雅,你们这些人吵了半天没找到重点。首先,上医这个词应该是上工的意思,上工是内经的定义,所以你们在吵架之前要看看内经中上工的定义。所谓上工,就是能诊断出来患者没有感受到的疾病,而不是治未病。其治愈或有效率超过90%。各种知识体系都具备完善。其他指标均不严格要求。
你们吵吵的治未病,其实不是未病。而是患者自己没有感受到的疾病。
重点是如何不依靠患者主诉进行正确的诊断,内经提出要重视脉诊。
还是要多读书啊。
 
玛雅,你们这些人吵了半天没找到重点。首先,上医这个词应该是上工的意思,上工是内经的定义,所以你们在吵架之前要看看内经中上工的定义。所谓上工,就是能诊断出来患者没有感受到的疾病,而不是治未病。其治愈或有效率超过90%。各种知识体系都具备完善。其他指标均不严格要求。
你们吵吵的治未病,其实不是未病。而是患者自己没有感受到的疾病。
重点是如何不依靠患者主诉进行正确的诊断,内经提出要重视脉诊。
还是要多读书啊。
补充一点:上医还要对疾病的传变,转归能大至预判准确,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亦是一种治未病的解释。未病并不是没病的意思,药物都有偏性,没病治什么,没偏硬给他吃偏吗?很多乱解释害人不浅!
 
补充一点:上医还要对疾病的传变,转归能大至预判准确,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亦是一种治未病的解释。未病并不是没病的意思,药物都有偏性,没病治什么,没偏硬给他吃偏吗?很多乱解释害人不浅!

这个。。。蛤蛤,抬个杠,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这个话题是一直被误解的。根据我临床见到的案例来看,肝病的患者,90%会在肝病一段时间后,其主脉从肝转为脾脉。所谓的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在伤寒论等书基本上脾脉治脾,肝脉治肝的意思。在内经中,大部分也是同样意思。我记得好像只有一两处内经中的类似概念提到要在传变的前面截住,但是那个是在针灸板块讲的。
所以,综合来说,四大经典里面的见。。。病,知。。。传,当。。。治,基本上都是在说主脉是什么就按什么治疗。
 
这个。。。蛤蛤,抬个杠,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这个话题是一直被误解的。根据我临床见到的案例来看,肝病的患者,90%会在肝病一段时间后,其主脉从肝转为脾脉。所谓的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在伤寒论等书基本上脾脉治脾,肝脉治肝的意思。在内经中,大部分也是同样意思。我记得好像只有一两处内经中的类似概念提到要在传变的前面截住,但是那个是在针灸板块讲的。
所以,综合来说,四大经典里面的见。。。病,知。。。传,当。。。治,基本上都是在说主脉是什么就按什么治疗。
我认为这句话就是举例疾病的传变,也是木会克土的意思,只有土强才不至遭木来克,先实脾是截断其传变,但并不是如你所说光实脾而不治肝,在这方面我觉的最有代表性的方子就是小柴胡汤和逍遥散,你看两者组方是不是肝脾兼顾,不会只实脾而不管肝,在现代医学来说肝脾同属消化系统,肯定会互相影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