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真武汤

aying1974718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12/29
帖子
265
获得点赞
36
声望
28
所在地
莱芜
真武汤,真武就是玄武,玄武为北方水神,也就是真武汤是去寒水的,那么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原文有表不解句,另外症状中有发热,很容易误解成表证仍在,所以发热是表证仍在,实际上不可能。
表证发热,方中有附子会让发热更甚,生姜一味,也不可能发出汗来解表,何况还有芍药酸收白术之健脾固表,另外,在少阴篇中也有真武汤证,没有发热症状,那么发热从何而来呢?
 
发热,脉沉。并阴。
发热,脉浮。并阳。
发热,阴阳相交,不治。
 
跟小青龙汤一样,条文中都有,不解字样,伤寒表不解,太阳病发汗,表不解,以前解释过,就是病情没有解除,但是病证发生了改变,不是麻黄汤证了!如果是麻黄汤证仍在,又添加了更复杂的其他证,应该遵循急则救里,缓则解表的原则,而不是变更了方剂,麻黄证没有不发汗就能解除的道理。
至于发热,很多解释都似乎视而不见,直接解释水气,因为条文中明确有水气,这个没有问题,解释表证仍在显然很难讲通,水气怎么会发热呢?
因为方名是真武汤,也就是玄武,玄武为北方水神,水克火,所以水气凌心,条文中心悸就是明显的症状,那么除了心悸之外,发热也是,心为火,最怕水邢 水刑克心火,心火浮越而发热!但是还没有到虚脱的程度,兼有汗出不止,才是阳气将脱,即是大青龙汤后面,发汗太过的描述。
那么心火浮越心悸不安,哪味药发挥主要作用呢?茯苓,茯苓生长于土中,性善潜伏,可以潜心阳,性淡利水,水去心火自然不受刑克,故此茯苓为方中第一味药。
 
另外,其表不解,若是麻黄证仍在,我们看到伤寒论中有这样的描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而无表证者,可与白虎加人参汤。
这段文字显示,假如表不解,麻黄汤证仍在,毕竟病情诊断关系重大,用错药方,会产生很大后果,所以,条文将麻黄汤证的症状逐一列出,并且明确说明,不可用白虎汤,也就是发热不是阳明大热,那么假如麻黄证仍在,可以用附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小青龙汤也好,真武汤也好,表不解,并没有详细列出麻黄汤证的详细症状,当然假如有也不会可以直接用小青龙汤和真武汤,麻黄汤证也随之而解,其他复杂病证也一并消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麻黄汤证也不可能几个方子都能顺便解决,还不用发汗!
 
我信了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狠,差点被你带坏节奏了,明明是心肾阳虚水泛,而且潜的不是心阳,而是肾阳。
 
关于茯苓猪苓功用,见我的新浪博客论猪苓汤
 
93797
 
玄武汤五味药分三组,分别作用于水,土,火。
附子,白术(入太阳,以解肾,此表里关系)
芍药,生姜(入脾,以除肾被脾克),
茯苓(除逆气冲心,以解水克火)
 
新浪博客里面有啊。
关于真武汤,水气凌心,用茯苓,另外还有,比如茯苓四逆汤,大阴寒兼烦躁,寒本身五行为水,可以直接克火,不用形成水气才行。那么我们看看茯苓四逆汤,去阴寒没问题,但是问题是为啥茯苓为君?阴寒之证,去阴寒的药为君药啊?茯苓去啥阴寒啊?
然后烦躁为寒气克火,心中当然不安,所以用茯苓安心神,茯苓者,潜伏之令也。
真武汤一片水气,这个一般都能解释,然后与小青龙汤对比一下,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两个方子第二味药都是芍药,原因是水气本当滋润,今失去滋润作用,水气去,滋养必然不足,所以用芍药滋养,邪去而不伤正的意思。而附子汤,也有芍药,更加人参,又是什么用意呢?
 
新浪博客里面有啊。
关于真武汤,水气凌心,用茯苓,另外还有,比如茯苓四逆汤,大阴寒兼烦躁,寒本身五行为水,可以直接克火,不用形成水气才行。那么我们看看茯苓四逆汤,去阴寒没问题,但是问题是为啥茯苓为君?阴寒之证,去阴寒的药为君药啊?茯苓去啥阴寒啊?
然后烦躁为寒气克火,心中当然不安,所以用茯苓安心神,茯苓者,潜伏之令也。
真武汤一片水气,这个一般都能解释,然后与小青龙汤对比一下,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两个方子第二味药都是芍药,原因是水气本当滋润,今失去滋润作用,水气去,滋养必然不足,所以用芍药滋养,邪去而不伤正的意思。而附子汤,也有芍药,更加人参,又是什么用意呢?
茯苓主逆气冲心,是降逆药,有茯苓的,你去研究,会发现都有逆气在心的表现。
烦躁,是上焦心肺之气满,上满因为下虚,气不得下。内经曰,躁者皆在手经。手经,皆阳也(连胸,胸,上焦)。茯苓四逆,真武汤中的茯苓都是同一个作用。
芍药主腹痛,腹,脾也。水虚则土来克。
五脏之传,皆传其所胜也
 
最后编辑:
我们再看看条文,发汗,若下之,病不解。
注意这里还有不解二字,那么发汗,肯定伤寒,下之为治疗不当,当然不解,但是,不解是伤寒证仍在吗?
真武汤还可以勉强解释生姜能发表,所以治疗表证仍在啊,但是,现在茯苓四逆汤,一味发表的也没有了!怎么治疗表证的呢?
所以不解二字,是病情未愈的意思,根据症状,再判断是什么情况,根据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把不解解释为原病证仍在,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为啥说茯苓四逆汤是阴寒直接凌心,而不是水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方中没有芍药。
那么小青龙汤有芍药,真武汤有芍药,这两证都有水饮,水饮去,滋养不足,这在小青龙汤证中体现的更明显,因为有明确条文,服汤已渴者,此为寒去欲解也。所以用芍药滋养。
但是茯苓四逆汤中没有芍药,就说明应该没有水气,然而,一个症状,不知道注意了没有,烦躁,以前大青龙汤有烦躁,需要发汗中注意止汗,那么茯苓四逆汤有烦躁,应该注意什么呢?
 
烦字,左部一个火,被火烤什么感觉,显然坐不住啊,躁,一个足字旁说明不断走动,心神难安没问题,而这个时候附子干姜一团火热,难道不会增加烦躁吗?
可能有人说了,茯苓四逆汤证是阴寒所致,不是热导致的,附子干姜是热,而不是寒,这种想法恐怕对病情过于忽视,大家注意了,烦躁不安,已经心神不安于正位,再有走窜之药,显然是不利的,这样就陷入了两难境地,阴寒不用大辛热不行,用大辛热烦躁更甚了!
这个时候,一味神奇的中药出现了,就是人参,人参生于林间湿地,长几个叶子,过很长时间再长几个,最后才开花结果,所以有渐次而上的作用,可以引领大辛热药将阴寒缓缓去除,与茯苓将心神渐次潜伏,如此病证方得痊愈。
这个功用还有很多,基本都是两难境地而应用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最初发现人参的这个功用,是大建中汤,在博客里有,二十年前的了,那时候还是毛头小伙,语句表达有些血气方刚的。
现在显得老练多了!嘿嘿?
那个中国文字系列写了十三篇,博客里发了几篇,周末准备都发到里面,挺有意思的,中国中医复杂,汉字也复杂,越研究越有味道。
 
一个典型的方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一般解释,白虎加人参汤渴啊,人参生津液,但是一个病例说明不是这么简单。
这个病例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个人阳明大热用白虎汤不愈,又加大药力仍不愈。后来这个人自己购买人参,煎汤送下,大热竟然退去!假如仅仅生津液,与去除阳明大热无关,那么白虎汤去热以后,再生津液也可以啊。
实际是这个病例曾经下过,所以当用白虎加人参汤,下后邪热下陷,只用白虎汤,药力达不到,即便达到,必伤下焦,所以用人参引药力下达清热,而后向上,将肺胃大热彻底清除,人参防白虎伤正,兼生津液。
 
一个典型的方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一般解释,白虎加人参汤渴啊,人参生津液,但是一个病例说明不是这么简单。
这个病例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个人阳明大热用白虎汤不愈,又加大药力仍不愈。后来这个人自己购买人参,煎汤送下,大热竟然退去!假如仅仅生津液,与去除阳明大热无关,那么白虎汤去热以后,再生津液也可以啊。
实际是这个病例曾经下过,所以当用白虎加人参汤,下后邪热下陷,只用白虎汤,药力达不到,即便达到,必伤下焦,所以用人参引药力下达清热,而后向上,将肺胃大热彻底清除,人参防白虎伤正,兼生津液。
心欲耎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甘味泻火!伤寒论中的甘草汤治咽痛也是此意。
心火下行,土气承之,多余部分,水气吸收,太阴,较大的阴,少阴较小的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