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金匮要略》中大便坚,小便自利为何还要加白术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而痉湿暍病脉证并i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尤在泾注,若大便坚,小便自利,知其在表之阳虽弱,而在里之气犹治,则皮中之湿,自可驱之于里,使从水道而出,不必更发其表,以危久弱之阳矣。故于前方去桂枝之辛散,加白术之苦燥,合附子之大力健行者,于以并走皮中而逐水气,亦因势利导之法也。
 
感觉一个药材可以讲半部中医理论了。这个帖子质量高。学习了。
 
痹症,湿气,健脾等等常会白术。脾是一个运输的作用,又是中土的象征,常说脾失健运。一个正常的运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可能运量不足,可能漏了,可能运量太大,可能堵塞,或者开关不灵敏不及时等等。白术是个温热性质的药物,按照这个方向去想,可能白术用来解决提高运量,配合其它药物堵住漏洞,配合其它药物清理堵塞的作用是主要的。当然白术还有可能有驱逐废水的作用。湿气的排除还应该加入一些叶子之类的属于金性的药物,或者补肺的药物。直接使用叶子类的药物本身就用了它们的金性除去废水。补肺的药物是增加了本身的功能。
姑妄言之,,就当是灌水了,写点学习心得了。
 
术,主治痹,并非燥湿利水。
本草传至后世己面目全非。
痹,则行外之气少,故中经气盛,阳明主中,气过多地从内行,故此有以上诸症,便干,溺数。
有热用桂,无热用术,一般再配茯苓以降逆。
白术就是打通外面的通道给内部减压,里气盛则可见,下利,便秘,小便不利,气上逆等等。
有道理。
 
前面是太阴阳明合病,后面大便小便病是少阴合少阳合病,不一样的。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有一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说明不在表,风湿相搏,这里其实是风寒湿三种致病因素,身体疼烦,是肌肉痛心烦,那么就是病在于心脾经。不能自转侧,进一步说明是肌肉疼痛,活动受限。不呕不渴,胆胃不逆故不呕,有湿故不渴。脉浮虚而涩,是阳气大虚,鼓动无力兼有不通畅。所以用桂枝附子汤。
而大便坚,小便自利是说下焦阳气还可以,而只是阳气不能疏布进入肌肉,这里就要加强脾的力量,脾主肌肉嘛!桂枝是加强心肺力量的,而且会使大便更干,所以不宜用。而白术是常用的健脾的中药之一,而且它还兼有祛湿发汗导寒湿从毛孔出的功效,所以成为首选,湿去则烦疼止。
伤寒用药法度之严谨,此条可见一斑!
 
汗颜,这就是中医学习者,一个连基本的脾的功能都没有弄明白,脾主运化,一个运,一个化,怎么运,怎么化,你们好好的思考一下。肝主疏泄,怎么疏,怎么泄,你们弄明白了吗。白术为什么既能治疗下利,还能治疗大便坚,把脾的生理功能好好的学习学习。一个胃肠道是由什么气引起的正常的下行运动,学而不思则罔。
 
“硬”在古代写作,也同“鞭”,后来流传版本中有人自作主张私自改为“硬”的,也有的版本被统一改作“坚”的(因为他们认为坚、硬是一个意思),这都是自作主张,妄揣作者的意思。事实上,古人用词非常精当考究,不会随意用字。“大便坚”指成团,成球的那种,类似硬石粒一样,没有水分,不软;大便鞭,指的是干湿得当,类似长条鞭子一样,具有柔软度。

这一条条文要看最原始的原文版本,到底是“坚”还是“鞭”。

先看本条文,“伤寒八九日,不呕”说明不在少阳,“不渴”说明不在阳明;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身体痛是因为湿阻滞,烦是因为湿阻导致的内热,不能自转侧说明筋/关节失去津液润滑(也可以理解为肌肉缺乏津液或阳虚无力)。脉浮虚而涩,浮虚为阳外越,涩说明津液已亏。

联系前后文,前面有经文说“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汗之病不愈,盖发其汗,汗大出,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由此可见“伤寒八九日”这一条属于汗大出,阳外越,津液失,但风去而湿气未除。

经文又说“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由此可知,白术去湿,麻黄开表的道理,后面说不可用火攻,隐含意思是前面“湿家”指的是亡津液不严重的情形,所以可以用麻黄和白术,否则不能再发汗。

接下来就出现“伤寒八九日……”条文了,因此就是指大汗亡津液导致阳虚肌痹的特殊情况。这本应该用桂枝附子汤来补救。但后面提到“若大便坚,小便自利”,按理说亡津液,本应小便不利,现在自利(这提示我们,原文不应该是“坚”,而是“鞭”),即大、小便都显示病人体内津液还有,津液亏的情况没那么严重,且阳并未完全外出(否则如何气化津液变成小便?)。根据前面分析,发汗大出,风去湿还在,而体内有阳气能够气化津液,故无须桂枝(有附子已经够用)而是加白术(旨在去湿除痹)。仲景思路逻辑非常精妙,这可谓是“随证治之”的又一个精彩示例。
 
感谢大家对本帖的回复,我总结一下:桂枝是解肌的药,就是把人体的津液输送到体表到肌肉层,也就是和麻黄合用发汗排邪的方法,但本条说,“大便坚,小便自利”,脉浮虚而涩,说明津液已虚,并且大便开始硬了,小便又自利,如果再用桂枝来发汗那津液就更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里湿就通过从内除就可以,不再需要用解表的方法从表去湿了。白术是苦降,温水液的药,就是温脾胃中的水气,并且下行到肠中,改善大便坚的现状。如果再用桂枝就会和白术抢水液导致大便拉不出来,形成阳明病。
 
最后编辑:
说到底,是关系白术的药理学,这完全可以在医学实验室完成。西医的人不做或者不知道如何做,中医的人没有实验室,或者满足于条文经典之间猜猜猜。
 
汗颜,这就是中医学习者,一个连基本的脾的功能都没有弄明白,脾主运化,一个运,一个化,怎么运,怎么化,你们好好的思考一下。肝主疏泄,怎么疏,怎么泄,你们弄明白了吗。白术为什么既能治疗下利,还能治疗大便坚,把脾的生理功能好好的学习学习。一个胃肠道是由什么气引起的正常的下行运动,学而不思则罔。
劳烦解释一下
 
金匮条文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现在大便坚,小便自利者,湿从小便去之象,桂枝附子汤发汗之法肯定不能再用了。顺其势,去桂枝加白术,加快其痊愈的速度。很多人见大便坚,小便自利就习惯弄到阳明病那里去了,没想着这里湿气还没有完全排尽。白术附子汤下就有条文 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太阳病中风汗出治疗还不是照用桂枝汤发汗?有什么不妥的
 
最后编辑:
大便坚。
坚、硬,是不一样的。
“坚”更多指的是条状,不一定硬。
“硬”则包含了“坚”,可能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比如“羊屎(颗粒状)”
既“坚”且“硬”为“鞭”
不讨论,仅供参考。
 
大便坚。
坚、硬,是不一样的。
“坚”更多指的是条状,不一定硬。
“硬”则包含了“坚”,可能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比如“羊屎(颗粒状)”
既“坚”且“硬”为“鞭”
不讨论,仅供参考。
《伤寒论》中的“硬”和《金匮要略》中的“坚”,是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
《伤寒论》改“坚”为“硬”,是其流传过程中为避隋文帝“杨坚”的名讳造成的。
《伤寒论》中全用“硬”字;《金匮要略》中全用“坚”字,老师可以去查一下。
 
白术确可润下通便

白术始载于《本经》,被列为上品。汉·张仲景《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以说,这是运用白术治疗大便坚硬(便秘)的最早记载。从经文所见,“大便硬(坚)”是使用白术的重要临床指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云:“白术生肠胃之津液。”以上说明大便坚硬是由津亏肠燥所致,白术之用在于生津液而润肠燥,具有润下通便之功。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强调云:“谁谓白术之加,不足以濡大便哉?”然而,关于白术的这一功用在现行《中药学》教材中则鲜有记载。

白术为苦温燥湿的代表性药物。虽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提出了“大便(坚)硬”加用白术,但后世仍因其性燥而用治便秘者甚少。20 世纪70 年代末期,著名老中医魏龙骧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医话四则”一文,明确提出“白术通便秘”,并以亲诊案例予以示范,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后,关于白术通便作用的本草挖掘、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广泛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从本草文献看,白术有“燥”与“润”的两面性。如《本草崇原》云:“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本草经读》云:“以白术之功用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本草正义》云白术“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以其丰于脂膏,故宜于煎剂”,“万无伤阴之虑”。可见,白术虽为苦燥之品,但富含脂膏,能滋液润燥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从实验研究看,白术对胃肠蠕动有“抑制”与“增强”的双向性白术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调节剂。白术生品挥发油含量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白术炮制品白术内醋含量高,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当肠管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便秘)时,白术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排便;反之,当肠管活动处在兴奋状态(泄泻)时,白术能抑制胃肠蠕动,有助止泻。

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合理解释白术既能止泻,又能通便之效用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从临床应用看,白术可用于多种便秘,以老年人、虚证便秘为主白术是一种健脾润下剂,其通而不温燥,润而不滋腻,又可顾护中州,可用于各型便秘,尤其适于老年人。有人对近30 年来临床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要点:①白术必须用生品;②剂量宜大,常用量为30~60 克;③以水煎服为主,也可泡水代茶饮;④对长期使用果导、开塞露、大黄、番泻叶等泻药无效,或停药复秘者均有较肯定的疗效;⑤无腹痛、腹泻及其他明显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总之,白术虽“燥”犹“润”,在生用、大剂量(30~60 克)、煎服的情况下,确有润下通便之功,可用于多种便秘的病症,且疗效卓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祯祥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1月9日,第004版
 
大便坚。
坚、硬,是不一样的。
“坚”更多指的是条状,不一定硬。
“硬”则包含了“坚”,可能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比如“羊屎(颗粒状)”
既“坚”且“硬”为“鞭”
不讨论,仅供参考。
古代没有“硬”这个字,只有“鞭”(或“鞕”)和“坚”,前者本来是驱马的东西,鞭子一样,也泛指驱赶人的棍子。“坚”是简化字,古代不是这么写的,其本意是牢牢掌握属下的意思,即驭下,理解为紧紧抓住。古代说土坚,就是土很紧实,不松散的意思,类似我们说的硬。前面说的当做鞭子的当然可软可硬,但也并不松散。所以要说成条装的,还是鞭,它可以软。如果硬粒或者硬条不软的,那就是紧实的,是坚。
 
古代没有“硬”这个字,只有“鞭”(或“鞕”)和“坚”,前者本来是驱马的东西,鞭子一样,也泛指驱赶人的棍子。“坚”是简化字,古代不是这么写的,其本意是牢牢掌握属下的意思,即驭下,理解为紧紧抓住。古代说土坚,就是土很紧实,不松散的意思,类似我们说的硬。前面说的当做鞭子的当然可软可硬,但也并不松散。所以要说成条装的,还是鞭,它可以软。如果硬粒或者硬条不软的,那就是紧实的,是坚。
受教!
 
《伤寒论》中的“硬”和《金匮要略》中的“坚”,是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
《伤寒论》改“坚”为“硬”,是其流传过程中为避隋文帝“杨坚”的名讳造成的。
《伤寒论》中全用“硬”字;《金匮要略》中全用“坚”字,老师可以去查一下。
不敢当!受教!
 
白术与附子结合反而治疗小便利,大便坚是因为水谷不别,小便正常了,大便自然也就通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