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搜集了 4 位统稿者的简介。
1. 张大钊:1931年出生,广东南海人,青年时期在澳门、香港、广州等地读中小学,广州培正中学毕业。1949年全国解放后回国内升读大学,先后在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北京燕京大学就读,1951年至 1956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内科毕业、分配到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59年至1962年参加湖北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毕业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奖状,1965年至1982年调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病的研究工作,1982年至1989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工作,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担任过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华侨医院院长等职务。1989年退休回香港定居,现在香港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医专责小组主席,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外文版编委。
2. 曹鸣高(1907~1985),中医教育专家。江苏省苏州人。自幼从其祖父清御医曹沧州习医,承其家学,17岁悬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州市中医门诊所所长、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副主任、江苏省中医学校讲师、南京市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医学院二版统编教材编审委员、国家科委中医药组成员。曹鸣高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精通医理,务实求深。临诊治病,慎思详察,辨证确切,遗方用药,简要洗炼,尤在肺系疾病和调理脾胃有独到之处。著有《吴门曹氏三代医验集》等,他还《中医杂志》1964年04期专门发表了“参加全国中医学院教材第二版审修会议的体会”。
3. 金寿山(1921~1983),浙江绍兴人。中医内科专家。早年随父学医,17岁在私塾执教,课余深研医著。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在慈善团体坐堂施诊。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昆明行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上海,应聘在中国医学院讲授《金匮》、《伤寒论》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兼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金氏善治伤寒热症和内科杂病,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运用益气升阳法治疗上气不足眩晕诸症有独到经验,198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成计算机诊疗程序。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
4. 黄星垣(1921~去世年份待考),中医内科专家。四川峨眉人。1949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大学部医科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副主任工程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常务理事。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盂肾炎,内科急症。主编有《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1. 张大钊:1931年出生,广东南海人,青年时期在澳门、香港、广州等地读中小学,广州培正中学毕业。1949年全国解放后回国内升读大学,先后在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北京燕京大学就读,1951年至 1956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内科毕业、分配到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59年至1962年参加湖北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毕业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奖状,1965年至1982年调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病的研究工作,1982年至1989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工作,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担任过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华侨医院院长等职务。1989年退休回香港定居,现在香港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医药发展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医专责小组主席,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外文版编委。
2. 曹鸣高(1907~1985),中医教育专家。江苏省苏州人。自幼从其祖父清御医曹沧州习医,承其家学,17岁悬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州市中医门诊所所长、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副主任、江苏省中医学校讲师、南京市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医学院二版统编教材编审委员、国家科委中医药组成员。曹鸣高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精通医理,务实求深。临诊治病,慎思详察,辨证确切,遗方用药,简要洗炼,尤在肺系疾病和调理脾胃有独到之处。著有《吴门曹氏三代医验集》等,他还《中医杂志》1964年04期专门发表了“参加全国中医学院教材第二版审修会议的体会”。
3. 金寿山(1921~1983),浙江绍兴人。中医内科专家。早年随父学医,17岁在私塾执教,课余深研医著。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在慈善团体坐堂施诊。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昆明行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上海,应聘在中国医学院讲授《金匮》、《伤寒论》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兼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金氏善治伤寒热症和内科杂病,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运用益气升阳法治疗上气不足眩晕诸症有独到经验,198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成计算机诊疗程序。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
4. 黄星垣(1921~去世年份待考),中医内科专家。四川峨眉人。1949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大学部医科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副主任工程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常务理事。长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盂肾炎,内科急症。主编有《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科学网—关于“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的辟谣 - 聂广的博文
最近,在微信群看到赵伟民的大作“世界上最奇葩的教育——中医”,其“信口开河”之处颇多,在网上传播量很大,影响恶劣。作为当代中医人,且文中涉及 ... ,科学网
wap.sciencenet.cn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