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去黄煌论坛看看,我给您提了问题刘老师说得是。
大师不是教育、培训出来的,是自己修炼出来的。
慢性病的治疗,不以建立并乐享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前提和主要目的,而是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医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注定要人材两空。
纵然能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背得滚瓜烂熟,把经方运用得如鱼得水,又如何?
照样无济于事,古代的黄元御,当代的倪海厦,就是这样的前车之鉴!
知道而不行道,专注于事业而忽视自身摄养,积劳成疾,纵然医术再高也不能自救,难逃夭亡。
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看得非常通透,行得相当彻底的大医,比如古代的孙思邈,当代的赵绍琴。
赵绍琴教授自身几十载坚持习练太极拳、八卦掌等功法,1982年首次应邀访日时攀登富士山,其健步如飞,曾把同行的年轻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时年67岁。77岁的时候仍然每日可以应诊50人次以上,最多时达百人。
有人总结了赵绍琴教授的12个“临证特色”,其中有两点就是“饮食调控”和“运动锻炼”。
人格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性格,你说得没错,这已经形成温医的人格特征了!您这认知水平实在只能去扯人格、阴谋论了
抱歉,你提那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有想法时再说吧。有空去黄煌论坛看看,我给您提了问题
他骂人是因人品,还是和职业有关?按您的逻辑,喜欢骂人就是有道理咯?他骂的人都是错的?他喜欢的人比如李可就是对的?倪一直都说自己癌症最后拯救者,怎么他还是得了肝癌呢。
我们都不懂倪行了吧,就您懂,您继续东施效颦也继续骂吧
您这思路又奇怪了,美国丛林法则就一定牛逼了。法轮功也在你所谓丛林法则的地方啊,所以法轮功也很牛?美国肯定也有中国人开洗头店吧,所以洗头店也很牛?您这思路实在跟不上啊。霍元甲武功厉害吧,怎么死在厨师手里呢?
你这样黑人,一点不厚道!
前面说了,他在电医大本营安营扎寨,那是丛林法则的地方!
----------------------------------您这思路又奇怪了,美国丛林法则就一定牛逼了。法轮功也在你所谓丛林法则的地方啊,所以法轮功也很牛?美国肯定也有中国人开洗头店吧,所以洗头店也很牛?您这思路实在跟不上啊。
到底有多少美国医院和专家认可倪海霞呢,你了解过吗,你除了听他自己说你还听哪个美国有权威的医院提过?美国官方医疗认可过中医吗?
治过病有什么好谈的呢?你随便去抓个中医出来,都会有成功案例吧。再说我也没认为他不行啊,只不过并不如国内某些更厉害的专家罢了。和黄煌差不多,黄煌也有成功案例啊,你是不是也要说他的医案?
哎,有些东西长在肩膀上是要动的
首先,医生就是治病的!
其次,病人得病,自然有得病的原因!
再次,混淆养生和治病的人,就是温医!
拿职业病来说,你要在这个岗位长期工作,你身体就是在不断受伤害!就会得病!
日常保健,需要时间、知识、环境、心情、还有资金!
比如、有人在半路淋雨生病,你不能说,天天都带着雨具啊!
是人,就会病,就需要医
医生,就得提高医术!扯养生,没用!
生老病死,病是必然的!
-----------------------------------------既然你专讲“医药”、不扯“养生”。
那更应该仔细读“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的经典著作。
看医圣和药王“怎么讲得病的原因”;“怎么讲养生防病的重要性”;“怎么讲养生在治愈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52条后附[十枣汤方]药后养护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398条:“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四条:“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讲“消渴病”的“得病根源”和“疗效关键”:
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蚱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
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
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
这里,我只关心仲景的意思。按你提到的来说吧。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52条后附[十枣汤方]药后养护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398条:“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四条:“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你只看到养生,没看到时机! 前两条,是治病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不是日常养生。如果是日常养生,那么我们提倡早晚喝粥!也就是养生了!不是今天那胡乱宣传要刻意做什么!比如跑步、行走、打太极.....
金贵要略那条,也是日常保健常识而已,不需当医生去宣传!仲景说这些,是分析病因,为治疗和治病期间提醒患者禁忌用的!
你要把仲景当保健医生看!这就太瞧不起他了!
然后以此来证明,医生就该关注养生,而不是治病,就错得更离谱了!
你要把仲景当保健医生看!这就太瞧不起他了!
然后以此来证明,医生就该关注养生,而不是治病,就错得更离谱了!
1 说实话,对"药王"没研究过。医圣治病要用药吧,你说呢?
怎么对药王的意见置若罔闻?
是你搞错了,有没有听说过“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不治国无法防控大规模的流行病,不治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病”。
“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早在千多年前就有这样先进的医学思想和实践言行,他们都是我景仰的“上医”、“大医”。
好在当今中国不乏智圆行方的贤者,不乏勇于开创担当的“脊梁”。
王陇德(原卫生部副部长,“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
“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生活方式,要从治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制定《国民健康促进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建立了法规制度,才能有效的引导和督促那些好吃懒动的人,最大限度的降低国民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