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0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0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0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0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0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0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0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0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0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十条,开了十方,脉象仅三处,还不是唯一依据!
温医误人误己,读书不长脑子。祸害中医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