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一次生病引起了我对中医的质疑

未到知音处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4/25
帖子
165
获得点赞
29
声望
18
年龄
34
所在地
广东
7月底,病咳嗽,干咳频作,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无发热,无恶风寒,无鼻塞流涕,咽不痛,舌根白厚,拍肺无异常。
就医四次,一医乃西医,开消炎药并夹中成药,其治法清热润肺,疏风热阔痰,不效。
一医以为乃痰粘气管刺激导致,主豁痰,浙北母为君,用三拗汤合二陈止嗽散加苏叶蝉衣,不效,无痰反增剧。
自服三天滋阴润肺药,无效,舌根白腻,
又一医,以二陈汤为主,合止嗽散加姜虫冬花射干前胡防风,服药期间咯痰不多,苔从白腻又变回初始,白厚。停药后咳嗽不减。无痰
朋友说白痰咽痒,寒咳,可用姜汁蜜糖试试,遂信之,无效,反增咽干,饮水多,夜里舌燥,齿衄,吐出唾沫起泡。
刚好家里有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和大青叶),用时只因为想中和一下服姜汁的热性,一包下去顿时感觉有效,继服两天,腹泻一次,现不咳,咽喉不痒,时不时总有稀痰咯出,特别顺畅,感觉很舒服,病愈八九。
盖板蓝本不治嗽,何以服后病愈?中医总有解释不了的东西,太玄乎了。

对此质疑,予以为此乃胃火上攻于肺,火郁之极故干咳嗽频作,故用清泻胃火得效,但是主证就不是指向肺胃之火的症状,若是火热,当咽痛痰黄,舌当黄。是不是有点意思,求解
 
你这个肯定是风热,带阴不足。

第一次求医思路是对的,我怀疑苦寒药加滋腻药太多,效果没有出来
 
干咳频作,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 咽不痛,舌根白厚 .饮食如何?当是胃中寒食积滞。
清热不对。二医还 是清热,难道看不见痰白,苔白吗。苔白厚你还滋阴,更不对了。
二陈汤为主,合止嗽散加姜虫冬花射干前胡防风 。这个勉强可以。
咽干,饮水多,夜里舌燥,齿衄,吐出唾沫起泡。 舌燥:开始化热了
 
7月底,病咳嗽,干咳频作,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无发热,无恶风寒,无鼻塞流涕,咽不痛,舌根白厚,拍肺无异常。
就医四次,一医乃西医,开消炎药并夹中成药,其治法清热润肺,疏风热阔痰,不效。
一医以为乃痰粘气管刺激导致,主豁痰,浙北母为君,用三拗汤合二陈止嗽散加苏叶蝉衣,不效,无痰反增剧。
自服三天滋阴润肺药,无效,舌根白腻,
又一医,以二陈汤为主,合止嗽散加姜虫冬花射干前胡防风,服药期间咯痰不多,苔从白腻又变回初始,白厚。停药后咳嗽不减。无痰
朋友说白痰咽痒,寒咳,可用姜汁蜜糖试试,遂信之,无效,反增咽干,饮水多,夜里舌燥,齿衄,吐出唾沫起泡。
刚好家里有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和大青叶),用时只因为想中和一下服姜汁的热性,一包下去顿时感觉有效,继服两天,腹泻一次,现不咳,咽喉不痒,时不时总有稀痰咯出,特别顺畅,感觉很舒服,病愈八九。
盖板蓝本不治嗽,何以服后病愈?中医总有解释不了的东西,太玄乎了。

对此质疑,予以为此乃胃火上攻于肺,火郁之极故干咳嗽频作,故用清泻胃火得效,但是主证就不是指向肺胃之火的症状,若是火热,当咽痛痰黄,舌当黄。是不是有点意思,求解

  我认为是:“湿温病”
  “湿温”长夏季节多见,由外感湿热之邪与体内肠胃之湿交阻而发病。

  因为是“热性病”,所以无恶风寒。
  起初“湿重于热”,所以根苔白厚。
  主要是湿邪困脾的“气分证”,而湿热在表的“卫分证”很轻,所以无发热,咽不痛。

  “湿温病”初期,“湿重于热”时,治疗上有“吴氏三禁”:“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泻;润之则病深不解。”
  前医那些治法大都是不对的,所以病情加重,尤其是用温燥药加重了热,最后可能“热重于湿”了,所以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和大青叶)病情得解。

  我觉得开始的时候可以用王孟英《温热经纬》中的[甘露消毒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杜藿香)。
  这个方剂有中成药,名叫[甘露消毒丸]。

  以上个人愚见,仅作探讨。  
 
  如果用经方的话,我会考虑[茵陈五苓散]加黄芩、荆芥、桔梗、麦冬、石菖蒲、牡丹皮、莱菔子(适当重用茵陈,术用苍术)。
 
干咳这个病相当难搞,我过年后出现发烧症状,用甘温除热法治好发烧后,一直干咳,各种补肺阴、清虚热、止咳无效。后发现小便清长、频数,一剂缩泉丸干咳大有缓解。当时辩证为膀胱虚寒,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二剂后小便恢复正常,但干咳未去根。当时还出现左乳下有固定痛点,又是活血补血,折腾很久才完全好。
 
邪去四途径,汗,吐,小便,大便。这是显途。邪有六淫。这是暗的。阴药静药后出厚苔,这是好事儿啊。苔满舌后,胃气过溢,吐或者泄,不就愈了吗?以前我治咳,经常麻辛附催吐,一吐必愈。叶天士云,透营转气,舌苔就厚了。大略这么个意思。用温病时方,还是用经方。关键还是看正气,伤暑则身弱,必先除去郁热,郁热一去,邪气在腑在经,脏中无邪,经方一用,未有不效的。留待有缘。
 
现在好了差不多。基本不咳,每天早上喝豆腐脑(石膏清热),痰容易咯,说明凉药还是对症的
 
反正我感觉呢,这个干咳嗽,主要是痰引起的咽痒,就是像那种慢性支气管炎差不多,就是这痰不知道怎么来的,就一点点白色粘液,不多。
若是热痰,因黄稠
湿痰,稠而多,伴中焦证
寒痰,稀而多,必有表证
燥痰,当咽干口燥,痰亦黄
但都不是,脱离中医理论太远了
 
最后编辑:
干咳这个病相当难搞,我过年后出现发烧症状,用甘温除热法治好发烧后,一直干咳,各种补肺阴、清虚热、止咳无效。后发现小便清长、频数,一剂缩泉丸干咳大有缓解。当时辩证为膀胱虚寒,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二剂后小便恢复正常,但干咳未去根。当时还出现左乳下有固定痛点,又是活血补血,折腾很久才完全好。
你这个我挺有感触,以前我一过度劳倦引起发热,用补中益气汤一剂基本退烧,但总会留下咳嗽,就和你一样。
总感觉是不对症,但是烧的确退了,无可厚非。
我觉得这个治法仍待改善,或许应该加点其他药上去,你看怎样
 
  普通感冒引发的急性咳嗽最多持续两到三周,严重到呼吸道感染的咳嗽症状也不会超过八周。

  如果一咳就超过两个月,去医院检查肺部和呼吸道无病变,又没有鼻炎、胃食管返流等诱因。
  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敏性咳嗽”了,这种病又叫“咳嗽变异型哮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情况下主要病机为“邪郁少阳”,所以[小柴胡汤]有“天然的免疫调节剂”的美名(黄煌教授)。
  [补中益气汤]也可以算作“柴胡类方”,只是其“柴胡(疏郁)”和“陈皮(行气)”的用量小,而“补气提气药(黄芪人参白术等)”的用量大,功效上“补提之力”大过“疏散之力”罢了。

  病后久咳不愈,通常一方面有“气阴两虚”,另一方面又“邪未散尽”。
  彭坚教授有个咳嗽收尾方叫[观音应梦散](党参、生姜、柠檬、蜂蜜),看其组方就是“滋阴补气”+“散邪敛肺”的“打法”。

  但[观音应梦散]这个方子应该是用于“伤寒病”后遗久咳的,对于“湿热咳嗽(湿温病)”不适合。
  治“湿热咳嗽”刘渡舟教授常以[甘露消毒丹]加减化载取得佳效。久咳不愈,咽干音哑,夜间咳重、舌苔厚腻者,多属于“湿热闭肺证”,临床上有用[麻杏苡甘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而获良效的案例报道。

  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防治常规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CVA诊断标准如下:与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变应原,或运动过度、情绪改变和使用某些药物有关;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以上,干咳或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常伴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药物有效。

  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对应中医的“风咳”。
  第一、气管痒而干咳、伴有咽痒,“痒属风,风盛则痒”,用药上自然首当其冲的要选择“祛风药”,如荆芥、防风、苏叶、麻黄、蝉蜕、地龙等。
  第二、干咳或少量白稀痰的症状,要考虑到阴虚的病机,适当配伍乌梅、麦冬、五味子等敛阴生津、滋肺排痰的药。
  第三、清虚热、利咽排痰的药也不能少,比如罗汉果、银柴胡、桔梗、射干、牛蒡子等。
  方药上可考虑[苏黄止咳汤],或者[过敏煎]合[止嗽散]等,代茶饮可考虑[蝉梅罗杏茶]等。

  咳嗽是非常难治的一种病症,尤其是慢性干咳,清代大医徐灵胎曾说过一句话:“余以咳嗽一证,考求四十余年,而后方能措手”。



风咳的特点:咽痒、干咳、挛急、味敏、夜重。(2).JPG


2)...JPG


10克、杏仁10克、罗汉果15克、蝉蜕3克)(2)...JPG


观音应梦散的用途.jpg


观音应梦散的组成和服用方法.jpg


2)。...JPG


 
是半声咳吗,也就是因为咽痒而不自主的被动咳?另外,相邻两次咳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呢,也就是在不忍住的情况下保持不咳能持续多长时间?我小学时候就有类似的情况,是半声咳嗽,大概半分钟到一分钟就会咳一次,当时也是无发热,无恶风寒,无鼻塞流涕,咽不痛 ,就咽痒,咳痰不易。吃冰棍或是吸入空调冷气后咽痒加剧,咳频;吃过麻辣食物后喉咙分泌很多清亮透明但粘稠的痰液,但咽痒咳嗽并不加剧。只不过后来大概上中学之后不知道怎么就好了。
 
你这个我挺有感触,以前我一过度劳倦引起发热,用补中益气汤一剂基本退烧,但总会留下咳嗽,就和你一样。
总感觉是不对症,但是烧的确退了,无可厚非。
我觉得这个治法仍待改善,或许应该加点其他药上去,你看怎样

所以我觉得治咳不能只着眼于肺,中医虽说咳的主要病位是肺,但亦说五腑六脏皆令咳。所以,治咳要看全身症状进行辩证论证。

说回您主贴中对中医的质疑。中医的思想和方法都很厉害,但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不太好,有时候无法自圆其说,或者说有些地方和传统的理论有矛盾。当然,也可能不矛盾,我觉得矛盾是因为我无法理解。
 
反正我感觉呢,这个干咳嗽,主要是痰引起的咽痒,就是像那种慢性支气管炎差不多,就是这痰不知道怎么来的,就一点点白色粘液,不多。
若是热痰,因黄稠
湿痰,稠而多,伴中焦证
寒痰,稀而多,必有表证
燥痰,当咽干口燥,痰亦黄
但都不是,脱离中医理论太远了
一点都没脱离中医理论,是你看的书不够多,不够全面;还有临床症状辨识不清和合用治则,药物配伍不当,用药反应也没做出正确的判断等问题在。
痰症怪病多,没有什么症状是绝对有或无的。
 
不学会脉诊,肯定对很多中医的东西觉得玄乎,因为你看到的只是四诊的一部分,缺乏脉诊很多时候看病靠蒙。不信你就问问那些专家去,他要是不会脉诊,自己都看西医治病的
 
咽炎引起的咳嗽,治好咽炎咳自去,咽炎多与胃有关老是围着肺治肯定是不对路,总之病没看准
 
单一干咳,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
系邪壅肺金,肺气上逆。

《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气之泄,为降。清代名医叶天士治干咳,便常用能增强肺气肃降之力的苦寒药物,比如苦杏仁、葶苈子、黄芩、连翘、桑叶、前胡等等,将上逆之肺气,清肃降下,咳即可止。

板蓝根,苦寒,也有肃降肺气之力,故服之竟能止此之咳。
 
单一干咳,痰少色白,咯痰不易,咽痒。
系邪壅肺金,肺气上逆。

《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气之泄,为降。清代名医叶天士治干咳,便常用能增强肺气肃降之力的苦寒药物,比如苦杏仁、葶苈子、黄芩、连翘、桑叶、前胡等等,将上逆之肺气,清肃降下,咳即可止。

板蓝根,苦寒,也有肃降肺气之力,故服之竟能止此之咳。
但若是同样的症状,吃凉的就咽痒异常,痰少且咯痰不易呢?见12楼。
 
但若是同样的症状,吃凉的就咽痒异常,痰少且咯痰不易呢?见12楼。

寒药使用,有量的制约,并非一寒到底。

肺气上逆,则肺部为燥。需肃降润肺。

但寒药量过,却又反生寒痰,咽痒生咳(吃冰、吹空调过甚,身体即类如过服寒药之状)。

中医讲平衡,常体现在二点:
一是治病,患病即为人体失衡,中医之术,即为调整恢复人体的平衡,主功并非杀毒灭菌。

二是用药,是“以平为期”,扶不足,抑太过。故,用量成为中医之秘。同一方,治同一病,量,就成了关键。
 
寒药使用,有量的制约,并非一寒到底。

肺气上逆,则肺部为燥。需肃降润肺。

但寒药量过,却又反生寒痰,咽痒生咳(吃冰、吹空调过甚,身体即类如过服寒药之状)。

中医讲平衡,常体现在二点:
一是治病,患病即为人体失衡,中医之术,即为调整恢复人体的平衡,主功并非杀毒灭菌。

二是用药,是“以平为期”,扶不足,抑太过。故,用量成为中医之秘。同一方,治同一病,量,就成了关键。
对于吃凉的就咽痒咳,痰少不易出这种,治法如何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