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FONT=黑体]扁鹊与秦越人[/FONT]
[FONT=仿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金栋辑录
金栋按:扁鹊是秦越人吗?史学界及中医学界,一般多这么认为。为什么?主要与司马迁《史记·扁鹊传》的记载有关。但是如果对看《战国策》、《韩非子》、《韩诗外传》与《说苑》等古典书籍对扁鹊、秦越人的记载,则会发现原来是司马迁“采撷诸说”而将扁鹊(春秋末期)与秦越人(战国中晚期)“合二人之事为一谈而未加区别”的缘故,结果误导后人几千年。老官山汉墓医简的出土,可以说是揭开迷雾见太阳,提供了了解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战国名医扁鹊(秦越人)的新证据。[/FONT]
《辞海》说: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一说为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一带人。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邯郸为“带下医”(妇科),至洛阳为“耳目鼻医”(五官科),入咸阳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诊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嫉妒杀害。《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今考其所治病人的年代,相距甚远。故有人认为扁鹊乃古代良医的称号,所记载的病案非出于一人。《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已佚。现存《难经》题秦越人撰。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说:扁鹊,战国时期杰出医家。约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本名秦越人,渤海鄚郡(今河北任邱)人。总结当时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等方法,出色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尤精于脉诊,被推崇为我国脉学的倡导者。为了适应实际需要,他随俗为变,在赵国时当“带下医”(妇科),在周国时当“耳目鼻医”(五官科),到秦国又当“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他反对唯心主义的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其中就有“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内容。由于反对统治阶级的骄横无理和他们提倡的巫术,竟被秦太医令李醯所妒忌而予以杀害。《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及《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
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扁鹊的传记不乏传奇色彩,有些史料也有抵牾之处,如《扁鹊传》中三个案例在时间上互不衔接,赵简子案与《史记·赵世家》中记载重复,其史料的真伪问题使史家多有质疑。齐桓侯案与《韩非子·喻老篇》中蔡桓侯的案雷同,《战国策·秦策》中所载扁鹊见秦武王之事而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却未见记载。
廖育群、傅芳、郑金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说:应该说:扁鹊与秦越人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两位著名医家。扁鹊,是春秋时代的一位官医。秦越人,乃战国时期的一位民间医。汉司马迁撰《史记》时,采撷诸说为扁鹊立传,合二人之事为一谈而未加区别;又径言“扁鹊姓秦,名越人”。后世宗之,多以为扁鹊即秦越人,如此便留下了一个扁鹊活动于春秋至战国、长达数百年的难解之疑,成为医史研究中的一大问题。……
其中的典型事案,《史记》录有三则。其一,诊简子疾。……其二,诊虢太子“尸厥”。……其三,望齐侯之色。……
根据这些资料,研究者仁智不同地产生了以下几种观点:
⑴认为扁鹊是公元前7世纪的人,即“春秋初期说”;
⑵认为扁鹊与赵简子同时,即“春秋末期说”;
⑶认为扁鹊与秦武王大抵同时,即“战国中期说”;
⑷认为周秦间良医都叫扁鹊,即“良医通称说”;
⑸认为上述记载均属“寓言”、“传闻”,并无实际人物存在,可以称之为“寓言说”;
⑹个别人认为扁鹊的医术来自印度,凡学西医(印度医学)者皆为扁鹊。
对于以上这些说法,首先应该承认“春秋末期说”是言而有据的。因为扁鹊为赵简子诊病的史事是由当时赵家的史臣董安于记录下来的,是确实可信的“赵家历史”。其后才被司马迁作为编写《扁鹊传》的素材,而且是作为扁鹊医疗活动中的第一件大事加以记述。
其次,则应该承认“战国中期说”的有理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战国策》与《史记》的两条相关记载可以互证,古今学者大都相信“来入咸阳”之语乃是直采秦人记述而入传。另一方面,如将扁鹊的医学理论与春秋时期医缓、医和等人的言论相比较,则不难看出其间存在的明显差距(春秋之扁鹊诊赵简子疾时亦属有说而无治);再者,扁鹊内、外经等多种医学著作的成立与流传,亦不可能发生在春秋之世,因而这些医学理论与著作均应视作战国时期的产物。……
回过头来再读司马迁的《扁鹊传》,即可寻到两个“扁鹊”的不同。
⑴“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注意:不是“在赵时”)。这位在赵者,即是春秋时期为赵简子诊疾的扁鹊。根据《史记·赵世家》“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的原始记载看,“扁鹊”无疑即是此人之名,而其身份乃是服务于赵府之中的官医(或称医官),因而才能在赵简子有疾时马上应召入视。如果将这位扁鹊视为云游四方的“民间医生”,则如此及时的巧合,恐怕只能发生在虚构的故事中。那么,“在齐”者的姓名是什么呢?
⑵在“诊虢太子尸厥”一段中,扁鹊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韩诗外传》作“扁鹊曰:‘入言郑人秦越人能活之。’”),从中至少可以窥见“为医或在齐,或在赵”中的“在齐”者,本名应该是秦越人。而以勃海无郑,臆改作“鄚”,看来是不妥的。……
秦越人之名出现在诊虢太子尸厥一事的记述中……这段史料的基本价值在于给出了战国扁鹊的姓名——秦越人,原本是齐或郑的一位民间医生;治疗过程的描述,反映出战国中期医学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位后起之秀极有可能才是接受长桑君传授、率领弟子游历诸国行医治病、著书立说,最终在“来入咸阳”后被杀等《扁鹊传》中所记之事的真实“载体”。在医学发展史上,他的成就与贡献当然要大于春秋时期的扁鹊。
[FONT=仿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金栋辑录
金栋按:扁鹊是秦越人吗?史学界及中医学界,一般多这么认为。为什么?主要与司马迁《史记·扁鹊传》的记载有关。但是如果对看《战国策》、《韩非子》、《韩诗外传》与《说苑》等古典书籍对扁鹊、秦越人的记载,则会发现原来是司马迁“采撷诸说”而将扁鹊(春秋末期)与秦越人(战国中晚期)“合二人之事为一谈而未加区别”的缘故,结果误导后人几千年。老官山汉墓医简的出土,可以说是揭开迷雾见太阳,提供了了解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战国名医扁鹊(秦越人)的新证据。[/FONT]
《辞海》说: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一说为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一带人。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邯郸为“带下医”(妇科),至洛阳为“耳目鼻医”(五官科),入咸阳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诊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嫉妒杀害。《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今考其所治病人的年代,相距甚远。故有人认为扁鹊乃古代良医的称号,所记载的病案非出于一人。《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已佚。现存《难经》题秦越人撰。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说:扁鹊,战国时期杰出医家。约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本名秦越人,渤海鄚郡(今河北任邱)人。总结当时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等方法,出色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尤精于脉诊,被推崇为我国脉学的倡导者。为了适应实际需要,他随俗为变,在赵国时当“带下医”(妇科),在周国时当“耳目鼻医”(五官科),到秦国又当“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他反对唯心主义的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其中就有“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内容。由于反对统治阶级的骄横无理和他们提倡的巫术,竟被秦太医令李醯所妒忌而予以杀害。《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及《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
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扁鹊的传记不乏传奇色彩,有些史料也有抵牾之处,如《扁鹊传》中三个案例在时间上互不衔接,赵简子案与《史记·赵世家》中记载重复,其史料的真伪问题使史家多有质疑。齐桓侯案与《韩非子·喻老篇》中蔡桓侯的案雷同,《战国策·秦策》中所载扁鹊见秦武王之事而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却未见记载。
廖育群、傅芳、郑金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说:应该说:扁鹊与秦越人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两位著名医家。扁鹊,是春秋时代的一位官医。秦越人,乃战国时期的一位民间医。汉司马迁撰《史记》时,采撷诸说为扁鹊立传,合二人之事为一谈而未加区别;又径言“扁鹊姓秦,名越人”。后世宗之,多以为扁鹊即秦越人,如此便留下了一个扁鹊活动于春秋至战国、长达数百年的难解之疑,成为医史研究中的一大问题。……
其中的典型事案,《史记》录有三则。其一,诊简子疾。……其二,诊虢太子“尸厥”。……其三,望齐侯之色。……
根据这些资料,研究者仁智不同地产生了以下几种观点:
⑴认为扁鹊是公元前7世纪的人,即“春秋初期说”;
⑵认为扁鹊与赵简子同时,即“春秋末期说”;
⑶认为扁鹊与秦武王大抵同时,即“战国中期说”;
⑷认为周秦间良医都叫扁鹊,即“良医通称说”;
⑸认为上述记载均属“寓言”、“传闻”,并无实际人物存在,可以称之为“寓言说”;
⑹个别人认为扁鹊的医术来自印度,凡学西医(印度医学)者皆为扁鹊。
对于以上这些说法,首先应该承认“春秋末期说”是言而有据的。因为扁鹊为赵简子诊病的史事是由当时赵家的史臣董安于记录下来的,是确实可信的“赵家历史”。其后才被司马迁作为编写《扁鹊传》的素材,而且是作为扁鹊医疗活动中的第一件大事加以记述。
其次,则应该承认“战国中期说”的有理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战国策》与《史记》的两条相关记载可以互证,古今学者大都相信“来入咸阳”之语乃是直采秦人记述而入传。另一方面,如将扁鹊的医学理论与春秋时期医缓、医和等人的言论相比较,则不难看出其间存在的明显差距(春秋之扁鹊诊赵简子疾时亦属有说而无治);再者,扁鹊内、外经等多种医学著作的成立与流传,亦不可能发生在春秋之世,因而这些医学理论与著作均应视作战国时期的产物。……
回过头来再读司马迁的《扁鹊传》,即可寻到两个“扁鹊”的不同。
⑴“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注意:不是“在赵时”)。这位在赵者,即是春秋时期为赵简子诊疾的扁鹊。根据《史记·赵世家》“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的原始记载看,“扁鹊”无疑即是此人之名,而其身份乃是服务于赵府之中的官医(或称医官),因而才能在赵简子有疾时马上应召入视。如果将这位扁鹊视为云游四方的“民间医生”,则如此及时的巧合,恐怕只能发生在虚构的故事中。那么,“在齐”者的姓名是什么呢?
⑵在“诊虢太子尸厥”一段中,扁鹊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韩诗外传》作“扁鹊曰:‘入言郑人秦越人能活之。’”),从中至少可以窥见“为医或在齐,或在赵”中的“在齐”者,本名应该是秦越人。而以勃海无郑,臆改作“鄚”,看来是不妥的。……
秦越人之名出现在诊虢太子尸厥一事的记述中……这段史料的基本价值在于给出了战国扁鹊的姓名——秦越人,原本是齐或郑的一位民间医生;治疗过程的描述,反映出战国中期医学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位后起之秀极有可能才是接受长桑君传授、率领弟子游历诸国行医治病、著书立说,最终在“来入咸阳”后被杀等《扁鹊传》中所记之事的真实“载体”。在医学发展史上,他的成就与贡献当然要大于春秋时期的扁鹊。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