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上工’只是中医们的一个幻想吗?

回复 17# 三叶


我想做中医的,或多或少都有过这些想法,只是很少有人能比较清晰的表达出来
所以在民间看到帖子,觉得很有深度。。大有一种先得我心之感.
最近几天在与谷子老师的交流中也少有涉及这些问题,稍后,我把一些看法发过来。。
 
也许所谓的“上工”只是人们对中医师的最高幻想而已。
 
回复 15# 三叶


可以说现代医学有很大一部分就不是医学,最终是要被淘汰的,因为他对人体的认识太过肤浅。再者我认为中医之中没有神医,有句话我很赞同,叫做医能治病不能治命。
比如说人体的正气已无,就是在高明的中医也无可奈何,心脏不想跳,你安上起搏器也没用(我想谁也不想成为机器人)
 
上工,相对于中工、下工来说,算是能精熟运用医疗技术治病防病的。
在内经中、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只要依经而行,就“可以为工”,只要功夫纯熟,天生不是太笨,就可以为上工。

和工相比,更有神医、明医、神且明者,有“天下师”。是指有独创性、创建性、综合健康知识的人。
相对来说,上工,不过是一个方面技术精熟的专家。
假如上工治病十全,比如一个痔疮专家,手术精良,用药精致,手术或非手术,治一个好一个,虽然治的是“下病”,完全可以称为“上工”。

不在理想中,就在现实中,愿我同行致力以求之。
 
回复 22# yingchun9422


若只是传说,难免要让很多人心灰意冷了
 
回复 24# 今古子

只有一技之长的也算,好像是把‘上工’的概念窄化了
 
回复 26# 白头翁
此,即所谓“工”,八级电工不会木匠很正常。
而建筑设计工程师,画出图纸,不是哪一工,不会钉钉子,也不会刨板子,但会设计所有“工的“程”。此,即所谓师——工程师。
工,可熟操而得;师,得有天分。
不知工之为工,技术不精良,一无所长,妄以师许,空言不实,此当下中医之衰象也。

都画印象派的建筑设计了,没有好的木工、泥瓦工、钢筋工,起不了高楼。
上工,国家级医学专家。
大师,医学理论教育家、研究者。
 
回复 27# 今古子


"都画印象派的建筑设计了,没有好的木工、泥瓦工、钢筋工,起不了高楼。
上工,国家级医学专家。
大师,医学理论教育家、研究者。 "不苟同。
 
此仅个人读经的一点体会,不敢臆测臆断。
要知古人之意,放在古人的本来环境中来理解,结合现实中来看,并不是“今不如昔”,也不是“日新月异”“今必胜昔”,而是看同古今一辙的情况更多。
 
我心目中的上工,或者神医,其实在帖子里表述很清楚了,即是“能够解决所有的病症,即使对那些回天乏力的“死症”,也能预先道出。”比如说,来一个病人,通过你的诊断,你就能够清楚他的病因,病位等,知道该病的预后,给他处方理药,能够预先知道他服药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即使对于他的病,你无能为力,也能说个原因。例如《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现代的医生,又有谁能达到如此的水平?本人中医学校毕业,经历数个大医院,身边的医生,敢于道出你服药后表现的,都了无数人。大都只能说,你服药看看,试试看。(当然,那些心中本无数,信口雌黄糊弄患者服药一定好,不好的回头又另有托词的,不在本话题讨论之内)
 
中医疗效的神奇,我是很认同的。在临床中也偶有令自己都感觉神奇的病案,真的是可以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程度,即使面对数年数十年的顽疾。但是我那是蒙对的,处方前根本没能预料到有此奇效。
知道不知道朋友们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神人,或者说是上工?反正我身边是没有的。
 
对于今古子先生所说的“上工,国家级医学专家。大师,医学理论教育家、研究者。”本人也不敢苟同。在院校时已经见识很多“国家级大师”了,就临床水平来说,他们离上工还远得很。
 
或者古今很多名医可以达到良医的水平,只是无缘见识,不敢妄下判断。中医之“名”与“明”,没亲眼见识实在难于判断。中医医案的弊端,在于只报喜不报忧,只记录自己得意的病例,对于失败的病例,或者一笔带过,或者根本不提。治愈率多少,有效率多少,更无从判断。(当然,那些所谓的医学论文不在本话题讨论之内)
 
回复 33# 三叶

上工是国级家“专家”,而不是说国家级“大师”是上工。
请注意下基本的罗辑关系。
不要拿一时现象和经典原义相比。
经典说官是为人民服务的,你说你见过一些贪官。这是两码事。
再者,若您能评价国家级大师水平高低的话,一定是您高于大师才能评论,否则,焉知是非对错中正与否?

再者,大师,可以不会临床,但不妨是大师。请看内经原意,有此意。临床有专家。
就如工程师比不上一个巧木匠一样,但整体设计思想,则是再好的木匠也不能比的。师者在传道,工者在实作。古今于此同。
 
回复 30# 三叶

以己心为证,不如以经典为准。
经典所记者,人所共知也,若以各人“心目中的”,则千人千样,无从讨论。
 
我想起清朝选派出洋留学的小留学生们。

就想,若是我国从现在这一批八九岁的小孩子中,选出一批品貌才情都很优秀又有天赋的小孩子,先保证他们衣食无忧,然后培养他们学中医,找些高手口传心授。然后过了n年以后。

当初的留洋小孩子们大多有了成就,我想他们这些小孩子未必会差到哪里去,只是有人重视么??
 
回复 35# 今古子


“若您能评价国家级大师水平高低的话,一定是您高于大师才能评论”---先生所言甚是,本人33#言论过于臆断。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但他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就多次辞谢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做。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到他5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皇帝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孙思邈拒绝了。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之后怎么也应该在627年后召见的孙思邈。按传说孙思邈出生于541年的话,此时的他应该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再者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年)改元永徽。这时高宗怎么可能邀请一百多岁高龄的孙思邈做谏议大夫?所以说传说生于541年死于682年是不成立的。据推算应该是生于570年左右,死于740年左右。
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 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他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 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 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楼主的意思是,中医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境界”为什么还没来?
共产主义被描述成理想的归宿。
包治百病是楼主对于“上工”的期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