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发热恶寒无痛证的慎断太阳病

杏林独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11/21
帖子
236
获得点赞
44
声望
28
所在地
福建
发热恶寒无痛证的慎断太阳病
有些病人有发烧,怕冷,没有头痛,身、四肢疼痛的,不可匆忙断为太阳病,十有八九不是太阳病,阳明病初期,有不恶热而恶寒,发烧等症,还有杂病的局部炎证都有发烧,怕冷的症状。所以如果断为伤寒太阳中风一定要见到痛证。《伤寒论》中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为伤寒”。又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老百姓通常说的感冒其实包括,太阳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怕冷,发烧。
 
楼主这帖子是啥意思?没明白啊。
恶寒即是表证。太阳中风这个忘了是第五条还是第六条就说了,发热恶寒汗出脉缓的就是中风,哪里来的痛症?你这书看的不透彻啊。即使是阳明篇,该用葛根桂枝等汤的也得用。
上感本身就包括伤寒,温病,湿温。但是你用的这些名词你都搞明白了没?
 
楼主这帖子是啥意思?没明白啊。
恶寒即是表证。太阳中风这个忘了是第五条还是第六条就说了,发热恶寒汗出脉缓的就是中风,哪里来的痛症?你这书看的不透彻啊。即使是阳明篇,该用葛根桂枝等汤的也得用。
上感本身就包括伤寒,温病,湿温。但是你用的这些名词你都搞明白了没?
谁告诉你恶寒就是表证啊?你没有看透伤寒,提纲知道吗?伤寒里是高度简略的,前面说过的后面他都不再提了,所以要学会前后关连着看。知道吗?你如果一见就恶寒就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必导致误治。
 
哥们,看来你连太阳篇都没看完。好吧,我错了,你对。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高见。身恶寒,无身痛,咽干痛,很可能是阳明中风。谢楼主。
 
哥们,看来你连太阳篇都没看完。好吧,我错了,你对。
你的这个看法跟我十几天前一样,我是才刚领悟到的,我原来也是一看到发热恶寒就断为表证。
 
脉浮,恶寒。具备这个就可以了。但还有兼夹,比如兼少阴
 
有咽痛禁发汗(麻桂).
前两天给朋友一方治感冒.此人素有阴疾.感冒初起.清涕不止.无热脉沉.喉咙有异感.按他说法后必咽痛.(以往都如此).睡过夜后次日必有黄绿色浓痰.并有咳咽痛.以石膏(重用)半夏茯苓干姜生姜芍药党参甘草葛根五味一剂.次日涕止无咽痛.感觉如感冒后期将愈之势.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脉浮而紧,是表有阳邪,若下之,为什么不得结胸病呢?
阳明中风之脉浮而紧,与太阳伤寒之脉浮紧,脉象虽然相同,但是证状不同,最明显的不同是,阳明中风,没有头项强痛、体痛、骨节疼痛等太阳证的典型表现,说明阳明中风,不是病邪在表,故若下之,不得结胸病。
故,脉浮紧、恶寒而同时兼见头项强痛、身体疼痛者,才是太阳伤寒证。若仅见脉浮紧、恶寒,而没有头痛、体痛者,就不能确诊为太阳伤寒。
 
按楼主这么说大青龙汤就不是太阳病了。那么谁能告诉我大青龙汤治的到底是什么病?
书没读完,最好别乱下论断。这太阳篇里的桂枝汤,麻黄汤条文这么多,那条说了必须要痛?
而且,我回帖时说的是表证必有恶寒,不单单指太阳病。六经表证都恶寒,连六经温病湿温都有微恶寒,所以一分表证一分恶寒。恶寒是,而发热不是,因为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上感是什么?这是西医病名。和太阳病并称?这是初学中的初学。本来觉得初学,我就不回贴了,浪费时间,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明白。不过看回帖,发现这是普遍现象。那我就大略说说,免得你们执迷。
读伤寒,有裸读的,也有看注解读的,无论怎么读,你都必须纵横经纬,象喻昌方有执(贯珠集的作者叫啥来着?),条文归纳。象柯琴和日本汉方派是方证药证归纳。而你想遇见感冒不挠头,那你必须把湿热论和温热论也都看了,弄明白。
就这么多吧。
 
按楼主这么说大青龙汤就不是太阳病了。那么谁能告诉我大青龙汤治的到底是什么病?
书没读完,最好别乱下论断。这太阳篇里的桂枝汤,麻黄汤条文这么多,那条说了必须要痛?
而且,我回帖时说的是表证必有恶寒,不单单指太阳病。六经表证都恶寒,连六经温病湿温都有微恶寒,所以一分表证一分恶寒。恶寒是,而发热不是,因为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上感是什么?这是西医病名。和太阳病并称?这是初学中的初学。本来觉得初学,我就不回贴了,浪费时间,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明白。不过看回帖,发现这是普遍现象。那我就大略说说,免得你们执迷。
读伤寒,有裸读的,也有看注解读的,无论怎么读,你都必须纵横经纬,象喻昌方有执(贯珠集的作者叫啥来着?),条文归纳。象柯琴和日本汉方派是方证药证归纳。而你想遇见感冒不挠头,那你必须把湿热论和温热论也都看了,弄明白。
就这么多吧。
读《伤寒》不能死于句下,不要抠字眼,你要前后联系看,《伤寒论》里:“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为伤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两句是太阳病的提纲,凡是后面提的太阳病,伤寒、中风都必须有痛,头项强痛或身疼痛是必见证,后面仲景是省略这些症状,因为前面开篇已经论述了什么是太阳病,如果连太阳病的症状都不全,难道还能称为太阳病吗?至于你说的大青龙汤证就不能说是完全的太阳病,是太阳病兼有其它病。看来你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太阳病。还是没有领悟到仲景先师的真谛啊,跟我原来水平一样。至于你说的六经都有表证《伤寒论》里其实并没有专门论述或者说有说到,里面有那么一二句也是衍文,并不是仲景的观点。
这里很有必要给你上一课,你说的六经《伤寒》里并不是《内经》的六经,而是分别代表表阳证表阴证、半表半里阳证,半表半里阴证,里阳证和里阴证,即太阳病是表阳证,少阴证是表阴证,少阳是半表半里阳证,厥阴是半表半里阴证,阳明是里阳证,太阴是里阴证。
你要看清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说老百姓的观点是包括上感,并不是我说的,你明白?
 
最后编辑:
你就更是没明白。
不一定要有痛吧。诊得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我用麻黄汤,就解表了吧。如果二三日脉不浮而沉,这是就是兼少阴,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不对吗?没有痛,就不能断为太阳病,不能用麻黄,这不对。上感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东东,这可得去查一下。
 
不一定要有痛吧。诊得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我用麻黄汤,就解表了吧。如果二三日脉不浮而沉,这是就是兼少阴,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不对吗?没有痛,就不能断为太阳病,不能用麻黄,这不对。上感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东东,这可得去查一下。
要的,上感是上吸引道感染的简称。呵呵。如果只是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应该是少阴证吧。
 
让时间和实践来验证吧。跟初学者说太多也没用。
 
不一定要有痛吧。诊得脉浮,恶寒,无汗,没有其他证,我用麻黄汤,就解表了吧。如果二三日脉不浮而沉,这是就是兼少阴,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不对吗?没有痛,就不能断为太阳病,不能用麻黄,这不对。上感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东东,这可得去查一下。
早上看见这个论点,当时没时间。从太阳病来说,脉浮是风寒的脉,正气抗邪于表才有浮。如果正气已馁,就不可能脉浮。太阳痉的沉细,太阳湿的脉变化多端,太阳中暍的微弱,弦细芤迟等。这里是正气与邪气的考量点。
 
有所悟是好事,对不对就两说了!也许不久的将来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论点,呵呵。
两千年来,众医家阐释伤寒的多如牛毛,现在的什么观点都不新奇!
 
早上看见这个论点,当时没时间。从太阳病来说,脉浮是风寒的脉,正气抗邪于表才有浮。如果正气已馁,就不可能脉浮。太阳痉的沉细,太阳湿的脉变化多端,太阳中暍的微弱,弦细芤迟等。这里是正气与邪气的考量点。
太阳痉病等是标太阳本太阴.楼主说的没错太阳病必脉浮.痉以太阳法治之效微.痉者土克水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