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研究起来很有意思啊你的解说不错。
但是,能够用“怒胜思”解决的“思伤脾”状况,脾究竟是具体受到了怎样的伤害呢?脾病有实有虚,究竟是实病还是虚病呢?
只有认识了这种伤害性质,才能明白何为“思则气结“啊!
“以经解经“很容易,而欲弄明白经文中蕴含的意思,是很需要动一番脑子的。
肝,阴阳之交,阴之终,阳之始。故曰罢极之本。这东西研究起来很有意思啊
肝的太过是怒,不及是恐,怒对应的是木克土,也就是肝乘脾,比较合适的理解就是肝过度的把脾吸收的能量输送到心,从象征意义上来讲,就像猛踩油门,当然很耗油啊,肝累脾也累,一直抽一直抽,就跟地力被耗尽一样,庄稼长势就越来越不行了,脾自然虚了。
肝不及的恐,就像小学数学题里的一个进水一个排水,进的多,排的少,脾不实也难,每天进食固定,吸收的能量固定,但是运不走,慢慢的食量就会减少,厥阴和少阳都会出现默默不欲食的症状,就是肝影响到脾。
所以五行生克,才有正克反克正生逆生,然后又有五脏体用之别
而肝为什么代表风,代表流动,而风又正好是冷空气热空气的对流,而冷热的对流在人体里代表的又是心和肾的相交,这也是为什么肝的不及和肾非常有关联,肝的太过又和肺有关联。
那我们的理解有分歧,厥阴肝的终点是心,心出来就是少阳胆,心就是人体小太阳,你说的阳的气血多会出现的肝输送障碍,我不觉得会这样,怒并不是郁,而是水干木燥的肝的太过,怒是外在表现,其实体现的就是少阳的热,五脏情志比较深层次,情感往往会在六腑体现,胆热,胆寒,便秘为什么会狂躁,吃甜食为什么会心情愉悦,思虑过度为什么会不饿,恐惧为什么会大小便失禁,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体现出一种脏太过的时候,表会热,不及的时候,表会寒。肝,阴阳之交,阴之终,阳之始。故曰罢极之本。
气血从肝往阳输送,阳为上,如果阳的气血太多,是不是肝的气血往阳输送成了问题?怒则气上,导致了肝输之气的障碍。所以伤肝。在这里,肝本身无病,是外围的气血造成了它的不舒服。
有时候也不能随便比喻,必须是两者道理,原理一样才能作对比。否则是毫无意义的
说明其实很多人没仔细读。为什么喜则气缓经中当然有。理解《内经》一直有不同的层次,而每个层次的研究者,都认为自己明白了《内经》所说的道理。
有人其实只是做到了能读与背经文,充其量只是以经解经水准。
如对 “喜则气缓”,只是解读到“喜,能使气缓”的表层。
至于这里说的“气”是指什么?为何喜能使气缓?则并不清楚。
有人则从“恐胜喜”中,悟到了水克火的道理,因而得出喜是心火有问题的结果。
但,这心火问题,究竟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而这问题为何又会使“气缓”呢?“恐”是如何能胜“喜”的呢?
因此,在这个层次,仍还须继续思考。
一直要到能够用现代医学中生命运行的具体实证,清楚的解读,到此层次,我们才大体会明白了 “喜则气缓”是怎么一回事了。
可惜现在中医人多是不重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只重视以症对方的临床经验,认为基础理论是“纸上谈兵”。
然而不重视基础理论,实质上就无法以一驭万去应对花样百出的疾病,毕竟,人的经验总是极有限的。而只有从基础理论上掌握了,自己才有可能十战十胜、九胜、八胜啊(古时周朝时代,朝廷确认的“上医”标准)!而绝对没有人仅凭经验,就能做到这个水平的。
而研习《内经》,则是学习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最隹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