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辩证地看待“补药”】从《千金方》“巴郡太守三黄丸”说起

师法仲圣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7/13
帖子
1086
获得点赞
429
声望
83
所在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
唐代药王孙思邈真人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巴郡太守进献给当时皇帝的补益方“巴郡太守奏三黄丸”,其主治功能、用量倚重都很有意思:

巴郡太守奏三黄丸

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
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
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
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
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上三味随时加减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马,常试有验。

1、这个源于仲圣[三黄泻心汤]的三黄丸为何成了治疗“五劳七伤,不生肌肉”的补方?

其实,古代中医形成了“以通为补”“去邪扶正”的重要理论,这个三黄丸是巴郡太守进献给皇帝的,想必当初也是经过了一些考量。皇帝位高权重,衣食丰足,膏粱厚味肯定少不了吃,中焦湿热、肝胃火盛也是常见之证。而反出现“不生肌肉”“消渴”,恐怕也是肝胃火盛伤津,消烁肌肉造成。
仲圣伟著中[三黄泻心汤]原文,为何说“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仲圣为何在[黄芪建中汤]的加减法中写道:“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大黄蛰虫丸]为何“缓中补虚”?
这都是取清湿热火邪,而气血阴液自复的治疗方法。习惯了不足就补益填塞的思维,是否也思考过邪对正的反作用呢?

体格瘦而面上出油、皮肤疮疖、烦躁易怒、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喜食厚味、大便干燥或热痢、舌苔黄腻,应是这张“补”方的适应症。这类体质的患者,去掉湿热,就保护了正气不被消耗,自然能“走逐奔马”。
 
2、三黄用量四季不同,何意?

一家之言:
三黄泻心汤中,
大黄主清胃肠实邪兼热,其性走里攻下,且作用非常深层;
黄连主清脾胃大肠湿热、兼可清心火;
黄芩主清肝胆湿热火盛、兼可清肺凉血,芩连的作用层次当然比大黄浅。

“太守三黄丸”四季加减法中,
春季芩连并重等量,因春季属肝阳生发之季,芩连治肝热肝火、平肝木生发太过;
夏季大黄用量显轻,黄连最多,黄芩亦增。因夏季天热,人体内也难免产生湿热,故仅多用芩连清有余之湿热,少用大黄走逐攻下,防止“大炮打蚊子”;
秋季黄芩用量显多,因秋季气燥,肺火易盛,故重用三黄中独具清肺之能的黄芩;
冬季大黄用量达五两,最多,因冬季人民多穿着厚实,保暖得当甚至过分,饮食多温热,使得体内本身积存的热邪不断深入,更加积存于里,甚至形成实邪。故用大黄直捣黄龙,通扫湿热浊邪。
从对[ 太守三黄丸 ]四季加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妙处。
 
张子和曰∶初虞世言,凡渴疾【未发疮疡,便用大黄寒药,利其势使大困,火虚自胜,如发疮疡,脓血流漓而消,】此真格言也。故巴郡太守奏三黄丸,能治消渴。

(糖尿病无并发症时立刻用三黄制剂)
(须药证体质相对)
 
译文:
初虞世说,但凡渴病没有发疮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黄这样的寒药,壮大寒凉的气势使得病势受困,火势虚弱之后自然就能够痊愈;
如果是引发疮疡,疮疡发到脓血淋淋之后就会变成消症,这真是金标准。所以巴郡太守用三黄丸就能够治疗消渴。
 
余尝以隔数年不愈者,三黄丸减去朴硝,加黄连一斤,大作剂,以长流千里水煎五七沸,放冷,日呷之数百次,
以桂苓甘露饮、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相间服之,【大作剂料,以代饮水,】不日而痊。故消渴一症,调之而不下,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治疗糖尿病必须润攻并重,用药量要大,用药频率要密)
(一切慢性病必须管住嘴)
(伟大领袖毛主席1958年总结的养生原则: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注:
张子和桂苓甘露饮
茯苓 泽泻 石膏 寒水石 葛根各一两 白术 肉桂 人参 藿香各五钱 甘草 滑石各二两 木香一钱
 
唐代药王孙思邈真人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巴郡太守进献给当时皇帝的补益方“巴郡太守奏三黄丸”,其主治功能、用量倚重都很有意思:

巴郡太守奏三黄丸

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
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
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
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
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上三味随时加减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马,常试有验。

1、这个源于仲圣[三黄泻心汤]的三黄丸为何成了治疗“五劳七伤,不生肌肉”的补方?

其实,古代中医形成了“以通为补”“去邪扶正”的重要理论,这个三黄丸是巴郡太守进献给皇帝的,想必当初也是经过了一些考量。皇帝位高权重,衣食丰足,膏粱厚味肯定少不了吃,中焦湿热、肝胃火盛也是常见之证。而反出现“不生肌肉”“消渴”,恐怕也是肝胃火盛伤津,消烁肌肉造成。
仲圣伟著中[三黄泻心汤]原文,为何说“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仲圣为何在[黄芪建中汤]的加减法中写道:“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大黄蛰虫丸]为何“缓中补虚”?
这都是取清湿热火邪,而气血阴液自复的治疗方法。习惯了不足就补益填塞的思维,是否也思考过邪对正的反作用呢?

体格瘦而面上出油、皮肤疮疖、烦躁易怒、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喜食厚味、大便干燥或热痢、舌苔黄腻,应是这张“补”方的适应症。这类体质的患者,去掉湿热,就保护了正气不被消耗,自然能“走逐奔马”。

膏粱厚味者,祛其碍正之实邪即是补;
粗茶淡饭者,资其养正之所需方为补。

四川(古代包含巴郡)是中药材之乡。
巴蜀之地盛产三黄,而且品质皆上乘。
处方中常可以见到川连、川军、川芩。
岳美中说川陕的柔和,河北的易腹痛,
焦东海说甘肃礼县的止血好副作用小。
巴郡太守贡皇室的土特产真价廉物美。

老师分析透彻,谢谢分享三黄丸资料。
 
余尝以隔数年不愈者,三黄丸减去朴硝,加黄连一斤,大作剂,以长流千里水煎五七沸,放冷,日呷之数百次,
以桂苓甘露饮、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相间服之,【大作剂料,以代饮水,】不日而痊。故消渴一症,调之而不下,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治疗糖尿病必须润攻并重,用药量要大,用药频率要密)
(一切慢性病必须管住嘴)
(伟大领袖毛主席1958年总结的养生原则: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这句话太重要了。
 
2、三黄用量四季不同,何意?

一家之言:
三黄泻心汤中,
大黄主清胃肠实邪兼热,其性走里攻下,且作用非常深层;
黄连主清脾胃大肠湿热、兼可清心火;
黄芩主清肝胆湿热火盛、兼可清肺凉血,芩连的作用层次当然比大黄浅。

“太守三黄丸”四季加减法中,
春季芩连并重等量,因春季属肝阳生发之季,芩连治肝热肝火、平肝木生发太过;
夏季大黄用量显轻,黄连最多,黄芩亦增。因夏季天热,人体内也难免产生湿热,故仅多用芩连清有余之湿热,少用大黄走逐攻下,防止“大炮打蚊子”;
秋季黄芩用量显多,因秋季气燥,肺火易盛,故重用三黄中独具清肺之能的黄芩;
冬季大黄用量达五两,最多,因冬季人民多穿着厚实,保暖得当甚至过分,饮食多温热,使得体内本身积存的热邪不断深入,更加积存于里,甚至形成实邪。故用大黄直捣黄龙,通扫湿热浊邪。
从对[ 太守三黄丸 ]四季加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妙处。

老师对[三黄丸]加减法的解析更精彩,学习了。

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春三月】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黄芩黄连大黄均可兼清气分和血分的热
黄芩色浅、味淡、气清,药势轻扬,偏走上焦,略重气分,主要清“肺、胃、胆”的热;
黄连色深、味苦、气浊。苦浊趋下,偏走中焦,略重血分,主要清“肝、胃、心”的热;
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五经,偏走下焦,能攻下破积,泻火解毒,活血止血。

夏天炎热,阳气升发,心火盛、肺热重,所以重用清上焦热的黄芩和清中焦热的黄连,
夏天阳气趋表,内脏气血空虚,人常食欲不振,吃不下多少肥甘厚味,故而大黄量微。
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春秋则居其中。唯冬天为何黄连用量最少,想必怕伤心胃之气。
[三黄丸]加减法真是妙,为四季量体裁衣,上中下三焦,热积重者多削,轻者少损。

但此丸只适合终日饱食的尊荣人,实体火体积家,不适合粗茶淡饭,甚至挨饿的穷人。
穷人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晕腥,如果过量了,寒积[温脾汤],热积[大柴胡汤]。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全民共享小康,家家丰衣足食,营养过剩造成的富贵病日益流行。
[三黄丸]应该越来越具有普适性了,但世人唯恐虚死不怕撑死,仍多贪恋阿胶人参。
 
老师对[三黄丸]加减法的解析更精彩,学习了。

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春三月】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黄芩黄连大黄均可兼清气分和血分的热
黄芩色浅、味淡、气清,药势轻扬,偏走上焦,略重气分,主要清“肺、胃、胆”的热;
黄连色深、味苦、气浊。苦浊趋下,偏走中焦,略重血分,主要清“肝、胃、心”的热;
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五经,偏走下焦,能攻下破积,泻火解毒,活血止血。

夏天炎热,阳气升发,心火盛、肺热重,所以重用清上焦热的黄芩和清中焦热的黄连,
夏天阳气趋表,内脏气血空虚,人常食欲不振,吃不下多少肥甘厚味,故而大黄量微。
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春秋则居其中。唯冬天为何黄连用量最少,想必怕伤心胃之气。
[三黄丸]加减法真是妙,为四季量体裁衣,上中下三焦,热积重者多削,轻者少损。

但此丸只适合终日饱食的尊荣人,实体火体积家,不适合粗茶淡饭,甚至挨饿的穷人。
穷人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晕腥,如果过量了,寒积[温脾汤],热积[大柴胡汤]。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全民共享小康,家家丰衣足食,营养过剩造成的富贵病日益流行。
[三黄丸]应该越来越具有普适性了,但世人唯恐虚死不怕撑死,仍多贪恋阿胶人参。
讲的很好,我学习了!
 
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这句话太重要了。

老师说得是,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

  {桂枝汤和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自汗}:“女58岁,自汗严重,进入房间后汗臭气特别大,怕风,怕冷,夏天穿棉袄不敢出屋开窗户,不敢洗澡!微喘,病程七八年了,受风易感冒,并且感冒难以康复,大便微溏,舌微腻,口苦,口气重口大渴,脉沉弦,早晨起床可以喝三碗水,尿中有蛋白和潜血,尿黄。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7剂无效,更方桂枝10白芍15附子30生姜5片大枣5个黄芪30炙甘草10服5剂后出现黄痰,自汗症状加重。观其咽红,心下按之有严重抵抗感,两胁胀满,更方桂枝10白芍20生姜5大枣5炙甘草10柴胡10黄芩10半夏10枳实10大黄7石膏60!服5剂药症状减轻,守方又服10剂痊愈。”

  这个患者真是“大实生羸状”。[大柴胡汤]加大剂量的石膏用了15剂才好,痰食积滞、瘀热浊毒之重!
  “七八年了”没治好,可以推测患者的饮食习惯,如果不能改变,必定还会复发的。
  此案或许可以考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
赵霖教授谈饮食结构西化的危害
  从1997-2002这五年间,是饮食结构急剧西化的五年。咱们的谷类消费,降低了百分之十六,豆类消费降低了百分之七、八奶类消费上升了百分之六十九点二,糖类消费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几,肉类、蛋类、禽类、油脂的消费,全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而随之带来的后果,是四次高血压调查不断上升,我们的心血管病已经超过欧美我们的癌症死亡率,在不断地上升,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译文:
初虞世说,但凡渴病没有发疮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黄这样的寒药,壮大寒凉的气势使得病势受困,火势虚弱之后自然就能够痊愈;
如果是引发疮疡,疮疡发到脓血淋淋之后就会变成消症,这真是金标准。所以巴郡太守用三黄丸就能够治疗消渴。

老师觉得如果糖尿病已经发疮疡了,一般宜用哪些方子治疗呢?

  对于已经发疮疡的晚期糖尿病,我想到几个比较常用的经方:
  一、[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血痹麻木,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二、[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活血化瘀降血肌酐血尿酸,用于糖尿病肾病)
  三、[金匮肾气丸](肾阴肾阳双补,益髓填精,用于糖尿病消渴证、肢端坏死、阴疽)
 
最后编辑:
  治少阳病的诸柴胡汤,大都以黄芩清胆热。治厥阴病的方子,多用黄连清肝热。黄芩和黄连均可清大肠腑热,如[葛根黄芩黄连汤]治表里俱热的下利。
  如果用于活血降脂,吞服大黄粉(如[三黄丸])的效果优于汤剂。
  另外,汪朋梅先生临床曾有煎服24克大黄不大便,而泡服6克大黄即得便的经验。


三黄的药性资料:

======
【药名】黄芩
【分类】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特性】苦寒,肺胃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 2、用于肺热咳嗽; 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于血热出血证; 6、用于胎动不安。

======
【药名】黄连
【分类】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特性】苦寒,心肝胃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1、用于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 2、用于热病高热; 3、用于心烦失眠,胃热呕吐; 4、用于痈肿疮毒; 5、用于血热出血证。

======
【药名】大黄
【分类】泻下药>>攻下药
【特性】苦,寒,脾胃大肠肝心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老师对[三黄丸]加减法的解析更精彩,学习了。

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春三月】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黄芩黄连大黄均可兼清气分和血分的热
黄芩色浅、味淡、气清,药势轻扬,偏走上焦,略重气分,主要清“肺、胃、胆”的热;
黄连色深、味苦、气浊。苦浊趋下,偏走中焦,略重血分,主要清“肝、胃、心”的热;
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五经,偏走下焦,能攻下破积,泻火解毒,活血止血。

夏天炎热,阳气升发,心火盛、肺热重,所以重用清上焦热的黄芩和清中焦热的黄连,
夏天阳气趋表,内脏气血空虚,人常食欲不振,吃不下多少肥甘厚味,故而大黄量微。
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春秋则居其中。唯冬天为何黄连用量最少,想必怕伤心胃之气。
[三黄丸]加减法真是妙,为四季量体裁衣,上中下三焦,热积重者多削,轻者少损。

但此丸只适合终日饱食的尊荣人,实体火体积家,不适合粗茶淡饭,甚至挨饿的穷人。
穷人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晕腥,如果过量了,寒积[温脾汤],热积[大柴胡汤]。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全民共享小康,家家丰衣足食,营养过剩造成的富贵病日益流行。
[三黄丸]应该越来越具有普适性了,但世人唯恐虚死不怕撑死,仍多贪恋阿胶人参。
哈哈,可叹啊,现如今谈到浑身无力、口干多饮、手足心热,都往滋阴那里思考,谁会想到用[ 一清软胶囊 ]之类的药哟!
(一清软胶囊:大黄、黄芩、黄连。)
一些本来是治病的中药,如红参、阿胶、石斛、灵芝、天麻、三七、冬虫夏草,本来是对证治疗的中药,可却被一些半懂不懂的庸医和医药界大小资产阶级利用宣传机器,讲的神乎其神,价格飞涨。
闹得现在很多医生开方,遇到这些药物时,不是躲开就是减量,有时甚至影响疗效。
而一些被西医查出“贫血”等疾病或者自觉不适的患者就听信了这些谰言,花高价购买这些贵药,有时反而起到反作用。
需要的用不起,不需要的吃出病。
这就是“资本化”“产业化”大潮下的中药界。

一家之言。
 
哈哈,可叹啊,现如今谈到浑身无力、口干多饮、手足心热,都往滋阴那里思考,谁会想到用[ 一清软胶囊 ]之类的药哟!
(一清软胶囊:大黄、黄芩、黄连。)
一些本来是治病的中药,如红参、阿胶、石斛、灵芝、天麻、三七、冬虫夏草,本来是对证治疗的中药,可却被一些半懂不懂的庸医和医药界大小资产阶级利用宣传机器,讲的神乎其神,价格飞涨。
闹得现在很多医生开方,遇到这些药物时,不是躲开就是减量,有时甚至影响疗效。
而一些被西医查出“贫血”等疾病或者自觉不适的患者就听信了这些谰言,花高价购买这些贵药,有时反而起到反作用。
需要的用不起,不需要的吃出病。
这就是“资本化”“产业化”大潮下的中药界。

一家之言。
古有[三黄丸],今有[三黄片]嘛,呵呵。
肉食多、蔬菜少的人可以考虑长期适量的服用。
 
  老师觉得如果糖尿病已经发疮疡了,一般宜用哪些方子治疗呢?
个人认为须辩证:
愚以为证属虚寒者,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真武汤合阳和汤、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桂本)等可甄选应用。
属湿热、实热,渗出明显、局部水肿者用猪苓汤、双四妙(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实热痛甚用白虎汤加双花、连翘、桑白皮、赤芍等,黄连粉外用;
有脓者,赤小豆当归散、排脓散;
淤血者,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去柴胡加五灵脂、蒲黄、郁金、鸡血藤等,王不留行散外用;
阴血虚而血瘀者,四味健步汤、大黄䗪虫丸、当归芍药散、猪苓汤合血府逐瘀汤去柴胡可选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讨论!】
 
最后编辑:
古有[三黄丸],今有[三黄片]嘛,呵呵。
肉食多、蔬菜少的人可以考虑长期适量的服用。
三黄片说明书:本品主要成分为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拿盐酸小檗碱代替黄连,有效成分与生药还是有区别的吧。

我还是喜欢以[ 一清软胶囊 ]、[ 一清颗粒 ]来作为三黄泻心汤的成药。

(成份:大黄、黄连、黄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