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正在进行时-----小腹夜卧不可着衣

  据王付教授统计,《伤寒论》《金匮要略》一共载方260首,用药168味,其中用到的补阳药只有3味:山茱萸、羊肉、蛇床子。
  但是,按照高校现行《中药学》教材的分类,山萸肉被划入“收涩药”;羊肉只是一种普通食物;蛇床子只有1方次,即[蛇床子散],而且是外用。此外,“姜、桂、附”三药归属于“温里药”。
  这样看来,经方中就没有用到任何一种既内服又非食物的“补阳药”了,那仲师是如何补阳的呢?
  个人浅思归纳了一下,仲师补阳的基本大法是“阴中求阳”:用大量的滋阴补血补气药+少量的温里药
  一、补心阳 -> [炙甘草汤]-> 桂枝生姜黄酒+ 生地、阿胶、人参、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炙甘草;
  二、补肾阳 -> [肾气丸] -> 附子、肉桂 + 山药、干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
  三、补脾阳 -> [理中汤] -> 干姜    + 人参、白术、炙甘草;
  四、补肝阳 -> [吴茱萸汤]-> 吴茱萸、生姜+ 人参、大枣;
  五、补肺阳 ->[甘草干姜汤]-> 干姜    + 炙甘草;
  六、补五脏阴阳(侧重于心脾)-> [小建中汤]-> 桂枝、生姜 + 芍药、炙甘草、大枣、饴胶。

  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非常赞同!
郑钦安老先生在《医理真传》中指出:
【 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积之久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 】
【 法宜[ 甘寒养阴 ],切切不可妄用苦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之法,[ 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 ] 】
 
卧床不起了?不是站着掉裤子吗?臀大肌废用,这人站不住了吧。卧床不存在掉裤子吧。
猜不到啊猜不到。
 
《伤寒论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曰: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陈修园的《伤寒伦浅注》在注解条文时说:"须知太阳标热而本寒,少阴标寒而本热。太阳之标,即少阴之本;少阴之本即太阳之标。病人身大热,为太阳之标热在外,而反欲得近衣者,为少阴之标寒在内,是热在太阳所主之皮肤,寒在少阴所主之骨髓也;身大寒,为太阳之本寒在外,而反不欲近衣者,为少阴之本热在内,是寒在太阳所主之皮肤,热在少阴所主之骨髓也。"
 
卧床不起了?不是站着掉裤子吗?臀大肌废用,这人站不住了吧。卧床不存在掉裤子吧。
猜不到啊猜不到。
刘老师,俺不是说卧床不起,是(臀部)皮包骨头+小腹鼓胀,这上大下小的,裤带栓不住啊,呵呵。
 
非常赞同!
郑钦安老先生在《医理真传》中指出:
【 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积之久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 】
【 法宜[ 甘寒养阴 ],切切不可妄用苦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之法,[ 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 ] 】
阴阳转化之道既简单也奥妙无穷,需深思体悟。
谢谢小弟分享郑饮安老先生的真见,收藏学习。
 
刘老师,俺不是说卧床不起,是(臀部)皮包骨头+小腹鼓胀,这上大下小的,裤带栓不住啊,呵呵。
你再仔细想想,或者找个这样能站的住的人看看。当然了,我见过的也不多,兴许大概有可能差不多好像是能有可能。
 
  据王付教授统计,《伤寒论》《金匮要略》一共载方260首,用药168味,其中用到的补阳药只有3味:山茱萸、羊肉、蛇床子。
  但是,按照高校现行《中药学》教材的分类,山萸肉被划入“收涩药”;羊肉只是一种普通食物;蛇床子只有1方次,即[蛇床子散],而且是外用。此外,“姜、桂、附”三药归属于“温里药”。
  这样看来,经方中就没有用到任何一种既内服又非食物的“补阳药”了,那仲师是如何补阳的呢?
  个人浅思归纳了一下,仲师补阳的基本大法是“阴中求阳”:用大量的滋阴补血补气药+少量的温里药
  一、补心阳 -> [炙甘草汤]-> 桂枝生姜黄酒+ 生地、阿胶、人参、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炙甘草;
  二、补肾阳 -> [肾气丸] -> 附子、肉桂 + 山药、干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
  三、补脾阳 -> [理中汤] -> 干姜    + 人参、白术、炙甘草;
  四、补肝阳 -> [吴茱萸汤]-> 吴茱萸、生姜+ 人参、大枣;
  五、补肺阳 ->[甘草干姜汤]-> 干姜    + 炙甘草;
  六、补五脏阴阳(侧重于心脾)-> [小建中汤]-> 桂枝、生姜 + 芍药、炙甘草、大枣、饴胶。

  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非常赞同!
郑钦安老先生在《医理真传》中指出:
【 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阴液日亏,积之久久,血枯而虚阳又炽,反为客邪,此真可谓阴虚也。 】
【 法宜[ 甘寒养阴 ],切切不可妄用苦寒,故仲景有炙甘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之法,[ 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 ] 】

补充修正:
  既然论的是”补阳“,不是”温阳“,那就得用补法,慢治是其特征。
  “温阳”、“复阳”、“回阳”、“救逆”则不同,主要靠温里药,对机体进行高强度的刺激与调节,是直接“化阴为阳”而非“摄阴生阳”,是要消耗体内阴血的,所以[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回阳救逆的经方不属于“补益剂”,是不能长期服用的。
  现在想来,其实上面所列举的补肝阳、补脾阳、补肺阳的方子都不恰当,举成“温阳”方了。可能有些朋友反倒觉得这三个方子才是真正补阳的。但我觉得补肝阳应举[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补脾阳和肺阳应举[薯蓣丸],这才能体现“摄阴生阳”,体现经方补阳“阴中求阳”的基本大法。

  个人觉得,经方医学体系更加注重实际效验,详述方证药证而少言医理药理,学用经方是以有限的精力快速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条实用之路。

  同时觉得:
    一、经方中的阴阳是相对而言的,在“温里药”面前,补气药也属于“阴药”。
    二、“阳气”统属阳,“阴血”统属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阳虚是气虚的重症,血虚是阴虚的重症。
    三、经方医学体系里面的“阳虚、阴虚、血虚”和内经医学体系比较相似,但“气虚”的概念似乎有所不同。
    举几个例子,不知大家认为下面出自《金匮要略》的几句条文,前两句条文中的“心气不足”和“补气加半夏”应该如何理解,第三句、第四句条文中的“心气不足”和“心气虚”又是指的“心气虚”还是“心阳虚”呢:
      1、《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主之。”;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4、《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补充修正:
  既然论的是”补阳“,不是”温阳“,那就得用补法,慢治是其特征。
  “温阳”、“复阳”、“回阳”、“救逆”则不同,主要靠温里药,对机体进行高强度的刺激与调节,是直接“化阴为阳”而非“摄阴生阳”,是要消耗体内阴血的,所以[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回阳救逆的经方不属于“补益剂”,是不能长期服用的。
  现在想来,其实上面所列举的补肝阳、补脾阳、补肺阳的方子都不恰当,举成“温阳”方了。可能有些朋友反倒觉得这三个方子才是真正补阳的。但我觉得补肝阳应举[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补脾阳和肺阳应举[薯蓣丸],这才能体现“摄阴生阳”,体现经方补阳“阴中求阳”的基本大法。

  个人觉得,经方医学体系更加注重实际效验,详述方证药证而少言医理药理,学用经方是以有限的精力快速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条实用之路。

  同时觉得:
    一、经方中的阴阳是相对而言的,在“温里药”面前,补气药也属于“阴药”。
    二、“阳气”统属阳,“阴血”统属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阳虚是气虚的重症,血虚是阴虚的重症。
    三、经方医学体系里面的“阳虚、阴虚、血虚”和内经医学体系比较相似,但“气虚”的概念似乎有所不同。
    举几个例子,不知大家认为下面出自《金匮要略》的几句条文,前两句条文中的“心气不足”和“补气加半夏”应该如何理解,第三句、第四句条文中的“心气不足”和“心气虚”又是指的“心气虚”还是“心阳虚”呢:
      1、《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主之。”;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4、《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仲圣思想与时方思想的本质区别就是,
仲圣思想主张欲补正气先清干净邪气,
邪气过剩必然蚕食正气故此处气虚为相对概念,
岂不闻毛主席也曾经指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仲圣思想与时方思想的本质区别就是,
仲圣思想主张欲补正气先清干净邪气,
邪气过剩必然蚕食正气故此处气虚为相对概念,
岂不闻毛主席也曾经指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老师说得好!

  经方与时方的医理药理、思维方式是有区别的,我觉得伤寒的思维方式更质朴、更贴近实践、更符合辨证法,伤寒病理看的是“病势”,药理讲的是“药势”。
  邪气太盛,成为影响病情发展的主要矛盾时,以祛邪为主的治疗就是最好的扶正,比如伤寒结胸、宿食腑实;反之,正气太弱,成为影响病情发展的主要矛盾时,以扶正为主的治疗就能最好的祛邪,比如虚劳风气、癌症晚期。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主之。”
  有道是“物极必反”、“壮火食气”。不仅阴寒之邪能伤心气,阳热太盛了也会伤心气。
  心火太旺伤了心气(心阴、心阳都伤了),三黄[泻心汤]泻去多余的心火,止血热妄行,既保护了心阴又恢复了心阳,所以能主吐血、衄血。此方恰恰是“心火太盛而致心气不足“的正治之方!

  [黄芪建中汤]方的加减法中说:“ 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按现在通常的思维,半夏是降气的,怎么能“补气、疗肺虚损不足”呢?
  但肺主肃降,肺气以降为顺,半夏的药势顺应肺气的运行,自然可以“补气、疗肺虚损不足”了,这就是自然的辨证法。

  气虚与阳虚的区别,我个人的感悟是:
  一、经方医学体系里面的气虚,是指阴阳两虚。
    比如[八味肾气丸]肾阴肾阳并补;
    又如[甘麦大枣汤](妇人藏躁,……甘麦大枣汤主之。……亦补脾气。)《金匮心典》云:“血虚脏躁……实为虚病。小麦为肝之谷,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可见,藏躁的主要病机是阴血虚,然而金匮原文在煎服法之后又说:“亦补脾气”,可见“滋阴”也是包含在“补气”之内的。这可以进一步证明经方医学中的“气虚”指的是“阴阳两虚”。
  二、内经医学体系中“气虚”与“阳虚”的区别:
  正如我们常把“气力”、“阳热”连在一起说,因此我觉得,
  “气虚”指功能上的轻度而暂时的不足、“力量不足”,责之于五脏中的“脾”,类似经方医学体系“六病”中的“太阴病”;
  “阳虚”指功能上的重度而持久的不足、“热量不足”,责之于五脏中的“肾”,类似经方医学体系“六病”中的“少阴病”。
  “气虚”易治而效速;“阳虚”难治而效慢。就好比“供暖管道系统故障”:“压力不足”属于“气虚”,只要锅炉房一加压,住户端的水压马上就足了;而“水温过低”属于“阳虚”,锅炉房提高水温之后,要待高温水流通过连接管道进入住户端时才会显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