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外科病咨询 池中无鱼的问诊单

舌图没有,难以给出意见,比较认同“梦回杏林”,如果滋阴有效,就不会复发,中药方只是不止治慢病,方对,一剂有效,停药后也难以复发

阴虚湿热者常理耐冬不耐夏,何以冬季发病?冬病当从阳气求之;面红耳赤,口干,阳气上浮,背汗,虚不固;腹胀便溏月经延迟当责脾气虚寒,小便黄确有热;故虚寒为本,湿热为标。若养阴果真对证,何以至今未愈?服药之效,当全面审视,不可因有改善者而忽视不效乃至加重者。

  同意老师“虚寒为本”的病因判断。
  小便黄也有可能是脾虚水湿运化失利,大便溏,尿少,浓缩引起的。

  据黄煌教授讲,“干燥综合征”多为阳虚气化不利、津液上承不力所致,滋阴法基本无效。
  [当归芍药散]可以看作是半张[胶艾汤]与半张[五苓散]的合方,虽然没有用桂枝,但仍具有益气健脾、养血活血、行水利湿的功效。而腹胀便溏、小便不利(黄少)正是脾虚水停的症候。
  [柴归汤]就是[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适用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的情况。


  以上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一、主要症状

1、现在的最痛苦、最明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无其它伴随证状?
脂溢性皮炎十几年,早几年有脱发现象,现已无,就是发根易出油,发黄,头皮偶有毛囊发炎现象,会冒出痘痘。三年前因入冬面部皮下冒出血泡到医院就诊,经诊断为干燥综合症引起的血管炎,经西医激素治疗后血疹消失,第二年后复发,仍是面部血疹,头晕易累。后经中医诊断说是阴虚血热,脾胃湿热,经半年治疗后愈无复发。现入冬后早晨起来面红耳赤,口干,经中医诊断为阴虚血热脾胃湿热症,吃药二副后症状稍轻。方中有醋鳖甲、青蒿。

2、最初是如何引起的? 患病多长时间了?
十几年前五月份因蜈蚣咬了左颈部,以后每到五月份被咬部位淋巴结肿,低热,某年低热半月,经查无果,打了半月益萨林,头发开始大量脱落,后经多方治疗发不脱落但是患上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在头部,面部无痘胞。

3、以前得过什么病?做过那些治疗?有无住院史、家族史、手术史?
干燥症,祖母因胃癌去世。
4、身高 : 体重 : 胖瘦: 面色:黄,白,红,黑?
162厘米,57公斤,正常体重,肤色白入冬易发红。

三、现病史

1、发病情况,因何发病,多长时间?
脂溢性皮炎十几年,早几年有脱发现象,现已无,就是发根易出油,发黄,头皮偶有毛囊发炎现象,会冒出痘痘。三年前因入冬面部皮下冒出血泡到医院就诊,经诊断为干燥综合症引起的血管炎,经西医激素治疗后血疹消失,第二年后复发,仍是面部血疹,头晕易累。后经中医诊断说是阴虚血热,脾胃湿热,经半年治疗后愈无复发。现入冬后早晨起来面红耳赤,口干,经中医诊断为阴虚血热脾胃湿热症,吃药二副后症状稍轻。方中有醋鳖甲、青蒿。

2、都做过哪种检查(如心电图、B超、CT、血象化验等等),西医诊断为何病?
干燥综合症

3、治疗经过,所用中西药,见效情况?
西医治疗用激素,后复发改用中医,愈合无复发,但体质燥热,月经经常推后,来前几天经常自觉热脾胃弱,便不成型

四、 既往史

1、以前患过哪种疾病?
干燥症

2、家族史或遗传史:家族遗传有什么疾病,父母兄妹患病情况?


3、性格喜恶:内向,外向,暴躁,性急,生气等等?
性子急躁

4、个人嗜好:嗜烟酒,甜食等等?


五、中医四诊情况

1、寒热:有无感冒?是否有发冷发热的感觉?畏寒或是发热?热多,寒多?
易感冒,无发冷发热感觉!

2、 出汗:部位?时间早晚?量多少?手心足心出汗,发烧否?
今年入冬后早晨起来背部出汗量不多,面红耳赤。

3、头痛,头晕?
头晕易累

4、身痛,是否四肢乏力?四肢疼痛酸困与否?
颈肩部不时酸痛!

5、大小便情况:每日次数,多少,稀稠?颜色?有无不舒服感觉?
消化不好,易腹胀和拉肚子,大便基本每日一次,便多数不成型,黑绿,小便每日4至5次,小便黄

6、饮食:饭量大小?喜嗜何物?胃是否不舒服?口干、咽干、口苦否?饮水多少?
饭量每顿一碗,无特殊喜好,不挑食,口味清淡,消化功能不好,易胀,虽有干燥症但口鼻眼不干。

7、胸闷、心悸、气短与否?


8、耳聋、耳鸣?鼻塞?


9、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嗜睡?
多梦

10、皮肤:颜色?肿胀?疔疖?发痒?干燥脱屑?
皮肤白润,入冬易热红,无疔疮发痒干燥。

11、舌苔:舌质颜色,性状?舌苔薄、厚、苔色?
舌苔白薄,舌质红。

12、脉象:左右两边寸关尺各自快慢次数,有力无力等等?
不知

六、女性还加以下几条

1、月经周期正常、提前、延后?血量偏多、偏少?血色正常、淡红、暗红、褐色?血块多、少?
周期正常,延后,量正常,血色正常,血块不多。

2、白带:有无?多少?白、黄、腥、臭?
有白带但不多玩,白色,无味。

3、胎产情况:有无经历胎产?孕几产几?有无流产史?


七、其他信息

有无其他需要补充的情况?
近期服中药,方中有醋鳖甲,青蒿,地骨皮,醋香附,炒白术,茯神,山茱萸,陈皮,银柴胡,地黄,泽泻,丹皮,盐关黄柏 ,盐知母,甘草。

可否加入凉血的丹皮等物?

[当归芍药散]中的泽泻、芍药,[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都是寒凉药。

泽泻:性寒,利水渗湿,泻热;
芍药:微寒,平肝止痛,敛阴止汗,可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等证;
柴胡:微寒,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黄芩:苦寒,可用于热淋涩痛,热病烦渴,痈肿疮毒,血热出血等证

以上个人见解,及所附资料,仅供参考。
 
以前有一次经期前发热,而且推后过长,吃丹栀逍遥散加小柴胡汤加减,症状就消失了,而且未再复发。
不能视此养阴为主之方,内含四君姜枣健脾力度更强,气虚而月经后期故能有效,因有标热丹栀尚可略用;
每年开春也会面红耳赤,吃了些清热的药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
阳气冬不能潜藏,春来则生发太过,清之如饮鸩止渴;
“后经中医诊断说是阴虚血热,脾胃湿热,经半年治疗后愈无复发。现入冬后”
不会是治了半年到夏天病好了,冬天又发了?
 
何以冬季发病?

--------

老大
紅斑狼瘡就這樣好嗎
病主是本身有氣分熱沒錯
但發紅和氣分熱無關
算了 你們玩吧 高興就好
 
何以冬季发病?

--------

老大
紅斑狼瘡就這樣好嗎
病主是本身有氣分熱沒錯
但發紅和氣分熱無關
算了 你們玩吧 高興就好
大过年的,可别以为都和你一样来此玩耍。
说到好玩,不知你知不知道李嗣涔教授,若不知,他的视频讲座一定可以满足一颗玩耍的心。
不论有信仰者还是无信仰或是无神论者,我都推荐大家看看,里面震撼性颠覆性的东西,不论信或不信,至少给你打开一扇门种下一段善缘。
呃,有信者尤其当看。
 
最后编辑:
前几天看了篇文章,文中说中医之所以如此式微,都是因门派之见太深。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以我对中医药的了解,其理论很多晦涩难懂,而实践者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人和千变万化的病症,现在之理论很多都包含前人各种的经验总结。个人认为中医之所以受世人误解,都是因为各派各执一辞,始终未形成一个严谨而有序的体系,从而影响了其完善提高的功能。作为个人,由于精力有限,面对汗牛充栋的典籍不可能人人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可能什么病例都能遇到,因此个人的独立见解和特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对于自我提高恐无裨益。
 
对于自我提高恐无裨益。

烏啦 ~~~~~~~~~~~

自己殺自己 總是很容易的
我已經點出了紅斑性狼瘡與氣溫的關係
妳自己隨便動手查查就會找到
這叫 基本醫學常識 ok ?
妳去找西醫時他們往這個方向懷疑不是沒有原因的
西醫可能只是沒找到抗體而已
而且 紅斑性狼瘡與乾燥症對中醫來說 幾乎就是同樣的病根引發的
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我只是好心想救妳一命而已
因為這個病根妳現在不處理 如果演變成系統性的紅斑性狼瘡
是會致死的
然後妳寧願去聽那些好聽的玄學垃圾
也不自己動手去查查資料
反倒教訓起我這個真的郎中
妳這種反智的人 就是江湖騙子最喜歡的下手對象


祝妳健康長壽 886
 
免疫系统方面的病症有共同的特点这个并不奇怪啊,我的病已经多次检查才确诊,对于现在表现的症状是否为红斑狼疮的前期症状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确定的!我对玄学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有特异功能能才能看见别人的行为,还能预见未来。首先我并不是讳疾忌医 ,其次我平时也爱多渠道看看有没有别的意见和建议,再次,性命攸关的事没有人会盲目。感谢各位的热心帮助。
 
前几天看了篇文章,文中说中医之所以如此式微,都是因门派之见太深。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以我对中医药的了解,其理论很多晦涩难懂,而实践者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人和千变万化的病症,现在之理论很多都包含前人各种的经验总结。个人认为中医之所以受世人误解,都是因为各派各执一辞,始终未形成一个严谨而有序的体系,从而影响了其完善提高的功能。作为个人,由于精力有限,面对汗牛充栋的典籍不可能人人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可能什么病例都能遇到,因此个人的独立见解和特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对于自我提高恐无裨益。

这种感觉似乎有些悲观了。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才会流长,
《黄帝内经》就是中医的理论核心;《伤寒论》《金匮要略》就是临床的证治准绳,
后世各派宗师,几乎无不是熟读内经、伤寒起家,进而各尽所长、拓展发挥的。

中医百花齐放,丰富发展是好事,
而个人认为经方派就是众香国里的牡丹、武林中的少林。
 
这种感觉似乎有些悲观了。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才会流长,
《黄帝内经》就是中医的理论核心;《伤寒论》《金匮要略》就是临床的证治准绳,
后世各派宗师,几乎无不是熟读内经、伤寒起家,进而各尽所长、拓展发挥的。

中医百花齐放,丰富发展是好事,
而个人认为经方派就是众香国里的牡丹、武林中的少林。
一己之浅见!
 
前几天看了篇文章,文中说中医之所以如此式微,都是因门派之见太深。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以我对中医药的了解,其理论很多晦涩难懂,而实践者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人和千变万化的病症,现在之理论很多都包含前人各种的经验总结。个人认为中医之所以受世人误解,都是因为各派各执一辞,始终未形成一个严谨而有序的体系,从而影响了其完善提高的功能。作为个人,由于精力有限,面对汗牛充栋的典籍不可能人人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可能什么病例都能遇到,因此个人的独立见解和特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对于自我提高恐无裨益。
不一定哟,要看你以什么追求来学习中医,我在广州连续三年办中医学习班,招收的就是有调理身体需求的零基础中医爱好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都已经让他们获益良多,学习后更能正面参与身体管理。中医派别再多都是缘自同一中医理论,或许它会独树一帜,但本质还是离不开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