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夜半胃痛案

陈医师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6/02/18
帖子
1067
获得点赞
487
声望
113
所在地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华侨医院
夜半胃痛案:
姚淦某,男,21岁。东凤镇人,于2017年1月20日来诊,主诉:每于夜半1~2点即发生胃脘疼痛,已经二个月时间,每次都因疼痛而痛醒,有时痛及左胸部,疼痛时喜温喜按,口水多,喝点热汤或制酸药可以暂时减轻或缓解,饮食及二便如常,白天很少有不适感,经心电图及肝胆B超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报告为慢性胃炎。检查见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舌淡苔簿白,脉沉细略弦,双关部更为明显,初步诊断为肝胃虚寒型胃脘痛。拟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良姜6克、香附10克、黄芪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吴茱萸5克、当归10克、炒酸枣仁3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共五剂。1月25日复诊,病人反映服药后疗效极好,自从服药三剂后夜半胃疼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睡眠很好,现在已经没有不适感。诊其脉也已缓和有力,拟上方継服五剂,如无不适,嘱服香砂六君丸巩固。
 
子时,为胆气输注之时,胆气虚滞,炒酸枣仁30克!!感觉你深得孟老心得。
 
陈老师的案学习了。
 
夜半胃痛案:
姚淦某,男,21岁。东凤镇人,于2017年1月20日来诊,主诉:每于夜半1~2点即发生胃脘疼痛,已经二个月时间,每次都因疼痛而痛醒,有时痛及左胸部,疼痛时喜温喜按,口水多,喝点热汤或制酸药可以暂时减轻或缓解,饮食及二便如常,白天很少有不适感,经心电图及肝胆B超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报告为慢性胃炎。检查见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舌淡苔簿白,脉沉细略弦,双关部更为明显,初步诊断为肝胃虚寒型胃脘痛。拟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良姜6克、香附10克、黄芪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吴茱萸5克、当归10克、炒酸枣仁3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共五剂。1月25日复诊,病人反映服药后疗效极好,自从服药三剂后夜半胃疼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睡眠很好,现在已经没有不适感。诊其脉也已缓和有力,拟上方継服五剂,如无不适,嘱服香砂六君丸巩固。
“善治病者,唯在调和脾胃”,
又学习到陈老师的建中汤验案,真好!
谢谢陈老师分享,祝新春快乐,给您拜年了。
 
夜半胃痛案:
姚淦某,男,21岁。东凤镇人,于2017年1月20日来诊,主诉:每于夜半1~2点即发生胃脘疼痛,已经二个月时间,每次都因疼痛而痛醒,有时痛及左胸部,疼痛时喜温喜按,口水多,喝点热汤或制酸药可以暂时减轻或缓解,饮食及二便如常,白天很少有不适感,经心电图及肝胆B超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报告为慢性胃炎。检查见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舌淡苔簿白沉细略弦,双关部更为明显,初步诊断为肝胃虚寒型胃脘痛。拟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良姜6克、香附10克、黄芪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吴茱萸5克、当归10克、炒酸枣仁3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共五剂。1月25日复诊,病人反映服药后疗效极好,自从服药三剂后夜半胃疼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睡眠很好,现在已经没有不适感。诊其脉也已缓和有力,拟上方継服五剂,如无不适,嘱服香砂六君丸巩固。

按子午流注,凌晨1-2点正值丑时,是肝经当令,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肝”,
此患者“舌淡、脉沉细”,表明有血虚,再加上“疼痛时喜温喜按”,也提示为虚证,
胃痛的原因可能是:半夜时较多的血液回流到肝脏,造成胃肠道缺血而痉挛所致,不荣则痛。

谢谢关注,在临床中,我经常采用酸枣仁配合当归加入相应方药治疗夜半疼痛性疾病,常常收到不错的效果

陈老师总是无私分享宝贵的经验,
虽然一两句话,但确是得来不易的“干货”,敬佩、学习了,非常感谢。

昨天晚上才在看“JT叔叔谭杰中”的一堂讲课的文字整理稿,
里面说“据皮沙士先生所教导:当归会释出肝中所藏之血”,
没想到今天就在陈老师分享的案例中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补血生血需要一定的时间,几剂药力有限,
看来患者服药后效果极好,真有可能包含“当归释出了肝中所藏之血”的因素!

======
  JT叔叔谭杰中:“吃当归会上火的人,据皮沙士先生所教导,是因为当归会释出肝中所藏之血,平常体质寒而脉管偏窄的人,一下子容不了血量暴增,就会因此而牙龈肿了。这种人如果在当归剂中加一些芍药(可以比当归多一些,但不要多太多),再拉些血回肝脏,就不会上火,这个道理亦可见于四物汤之中。有不少人,吃当归会大上火,吃同样是大暖药的小建中汤却会上身清凉,口舌生津。”
 
这个是脏证,当归四逆汤是经证。
如果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去通草细辛生姜,加人参白术干姜半夏乌梅,效果会怎么样?
 
酸枣仁养血安神抗组织缺氧,药性平和无毒,炒用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30克是只是一般剂量,对于重症失眠,可能需要重用才行。

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治一个严重失眠20多年的女患者,
用[酸枣仁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酸枣仁开始用120克,后来加到180克:

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治一个严重失眠20多年的女患者,用[酸枣仁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酸枣仁开始用120克,后来加到180克:_15.jpg
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治一个严重失眠20多年的女患者,用[酸枣仁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酸枣仁开始用120克,后来加到180克:_16.jpg
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治一个严重失眠20多年的女患者,用[酸枣仁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酸枣仁开始用120克,后来加到180克:_17.jpg
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治一个严重失眠20多年的女患者,用[酸枣仁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酸枣仁开始用120克,后来加到180克:_18.jpg
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治一个严重失眠20多年的女患者,用[酸枣仁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酸枣仁开始用120克,后来加到180克:_19.jpg
 
良附丸妙合黄芪建中汤!
 
请教一下陈老师,
看到你桂枝汤和建中汤的案例中桂枝的用量大都是5-6克,
感觉比常规用量略小,不知是否有这两个因素呢:
一是因病制宜:内伤杂病服药时间比较长;二是因地制宜:福建的气温比较高易出汗。
 
请教一下陈老师,
看到你桂枝汤和建中汤的案例中桂枝的用量大都是5-6克,
感觉比常规用量略小,不知是否有这两个因素呢:
一是因病制宜:内伤杂病服药时间比较长;二是因地制宜:福建的气温比较高易出汗。
说得都对,但主要还是用药习惯,这个量是常用量,无特殊情况下都这样用。同时,桂枝在这里是升肝阳,所以量不宜多。
 
夜半胃痛案:
姚淦某,男,21岁。东凤镇人,于2017年1月20日来诊,主诉:每于夜半1~2点即发生胃脘疼痛,已经二个月时间,每次都因疼痛而痛醒,有时痛及左胸部,疼痛时喜温喜按,口水多,喝点热汤或制酸药可以暂时减轻或缓解,饮食及二便如常,白天很少有不适感,经心电图及肝胆B超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报告为慢性胃炎。检查见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舌淡苔簿白,脉沉细略弦,双关部更为明显,初步诊断为肝胃虚寒型胃脘痛。拟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良姜6克、香附10克、黄芪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陈皮6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吴茱萸5克、当归10克、炒酸枣仁3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共五剂。1月25日复诊,病人反映服药后疗效极好,自从服药三剂后夜半胃疼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睡眠很好,现在已经没有不适感。诊其脉也已缓和有力,拟上方継服五剂,如无不适,嘱服香砂六君丸巩固。

说得都对,但主要还是用药习惯,这个量是常用量,无特殊情况下都这样用。同时,桂枝在这里是升肝阳,所以量不宜多。

  谢谢陈老师详解指点。
  《金匮要略》中[小建中汤]的桂枝用量是三两(9克),故觉得陈老师的用量略偏小。
  查了一下中专版和本科版的中医教材,[小建中汤]中桂枝的常用量确实是4.5克-6克。

  生姜可以升肝阳,如用于[吴茱萸汤],但桂枝归心、肺、膀胱三经,第一次听到“桂枝升肝阳”的说法,学习了。
  查了一下我目前找到的所有资料,只看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解释[桂枝加桂汤]时明确的提到了“桂枝升肝阳”的概念:
======
  于桂枝汤再加桂二两
  烧针令出汗,针处起赤核,烧针之热,将肾阳引出,故针处起赤核,此肾阳大虚之征,木气必由少腹冲心而成奔豚之状。桂枝汤加桂以大升肝阳,肝阳升,冲气乃平。若不上冲,不可与桂枝加桂。灸其核上各一壮者,灸以温回浮出之肾阳也。不上冲者,肝阳未陷,故不可加桂以升肝阳。
 
  谢谢陈老师详解指点。
  《金匮要略》中[小建中汤]的桂枝用量是三两(9克),故觉得陈老师的用量略偏小。
  查了一下中专版和本科版的中医教材,[小建中汤]中桂枝的常用量确实是4.5克-6克。

  生姜可以升肝阳,如用于[吴茱萸汤],但桂枝归心、肺、膀胱三经,第一次听到“桂枝升肝阳”的说法,学习了。
  查了一下我目前找到的所有资料,只看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解释[桂枝加桂汤]时明确的提到了“桂枝升肝阳”的概念:
======
  于桂枝汤再加桂二两
  烧针令出汗,针处起赤核,烧针之热,将肾阳引出,故针处起赤核,此肾阳大虚之征,木气必由少腹冲心而成奔豚之状。桂枝汤加桂以大升肝阳,肝阳升,冲气乃平。若不上冲,不可与桂枝加桂。灸其核上各一壮者,灸以温回浮出之肾阳也。不上冲者,肝阳未陷,故不可加桂以升肝阳。
按正常的换算方法,桂枝汤类方桂枝都是15g的。
(仲圣一两15g,三两45g,但是仲圣的熬煮法是煮一回分三次,所以应该除以三,则仲圣三两等于现在三钱。现在一斤五百克,十钱一两,一钱是5g。)
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
按正常的换算方法,桂枝汤类方桂枝都是15g的。
(仲圣一两15g,三两45g,但是仲圣的熬煮法是煮一回分三次,所以应该除以三,则仲圣三两等于现在三钱。现在一斤五百克,十钱一斤,一钱是5g。)
仅供参考。

未必!
像桂枝大黄这样的药,头煎开10分钟,煎第二次的汤已经没什么药效了。
不信可以去做实验。

还有服法,虽分三份,并不一定每天服二次。有时可能半天服完,有的是中病即止。
 
按正常的换算方法,桂枝汤类方桂枝都是15g的。
(仲圣一两15g,三两45g,但是仲圣的熬煮法是煮一回分三次,所以应该除以三,则仲圣三两等于现在三钱。现在一斤五百克,十钱一斤,一钱是5g。)
仅供参考。

  现在说的剂量是指1日用量,仲师当时治伤寒,通常是煎好1剂药,分为三至六次连续给药,直到病愈,且用尽一剂的时间不是固定的,不宜都按除以3算。

  比如[桂枝汤]治太阳中风时,用量与服法是:
  1剂药,桂枝三两即45克,半日许即大半天全部服完,病随时好随时停服,没有好继续服,病重者要昼夜不间断的服
  “上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再比如[麦门冬汤]的用量与服法是:
  1剂药,麦门冬七升即154克,煮取六升,每次温服一升,白天服用3次晚上服用1次,1天半服完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我自己取“半量”(按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算的)用过[桂枝汤]来调理脾胃: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克、干姜3克、大枣1枚(6克、撕开),因为不是治外感,所以用的干姜,方便称取计量。实际称重时桂枝白芍四舍五入取的是5克。
  能感觉到有一点药力,但不明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