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⒃卫气行:今本《灵枢经》第七十六篇篇名。篇名含义是:论述卫气的循行。如《灵枢注证发微》说:“详论卫气之行,故名篇。”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①论述天人相应的卫气循行。卫气昼行于阳——行于六脉中、夜行于阴——周于五脏内各二十五周次。
岐伯曰:“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少阳之分,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十分身之二,阳尽而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之行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②论述卫气循行之半数,或有别解为不同学说。
伯高曰:“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少)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日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常以日加之于宿上也,(则知)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金栋按:刘衡如说:“此后半篇伯高所对与前半篇岐伯所对(本皆假托,今指出者,显其原非一篇)分歧之点有二:岐伯说卫气行于三阳,乃从目同时并出,而伯高则以为依次递注,此其一;岐伯说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而伯高则谓日行一舍或水下四刻,人气历三阳与阴分一周于身,此其二。……《内经》本非一时一人之作,此后半篇或为后人误解前半篇之意敷衍而成者,遂令两说合一。……唯明代楼英《医学纲目》卷一《阴阳》曾予指出,惜少人注意耳。”(刘衡如校勘本《灵枢经》)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①论述天人相应的卫气循行。卫气昼行于阳——行于六脉中、夜行于阴——周于五脏内各二十五周次。
岐伯曰:“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少阳之分,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十分身之二,阳尽而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之行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②论述卫气循行之半数,或有别解为不同学说。
伯高曰:“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少)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日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常以日加之于宿上也,(则知)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金栋按:刘衡如说:“此后半篇伯高所对与前半篇岐伯所对(本皆假托,今指出者,显其原非一篇)分歧之点有二:岐伯说卫气行于三阳,乃从目同时并出,而伯高则以为依次递注,此其一;岐伯说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而伯高则谓日行一舍或水下四刻,人气历三阳与阴分一周于身,此其二。……《内经》本非一时一人之作,此后半篇或为后人误解前半篇之意敷衍而成者,遂令两说合一。……唯明代楼英《医学纲目》卷一《阴阳》曾予指出,惜少人注意耳。”(刘衡如校勘本《灵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