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与友闲聊_畅谈神精病

刚和老师谈到胆胃痰阻能引起情志疾病,想起了自己以前的一点认识,可能和老师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呵呵。
如果把人体分成三个部分,两个表面,一个中间,就像初级的肛肠动物一样,一个是身体的外表面(皮肤粘膜),一个是身体的内表面(消化系统),中间的其实只剩下五脏加一个胆(胰腺归入脾)。于是这样子就有了这样的对应:外表面---太阳(与外界进行气体和水液交换,同时身体与外界的分界线,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内表面--阳明(主要进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身体正常运转的各种养分,包括水分),中间的--少阳(五脏对血液或血液吸收的饮食精微物质进一步的处理,使之更加适合人体所需);就阳而言少阳管着五脏,五脏分藏各神,呵呵,这就又和胆阻引起情志病相合了。经言(不记得那个经了,嘻嘻,似乎是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呵呵,如果阴虚治病一定要从治阳入手的话,胆或胆经绝对应该被重视起来。
 
悲伤是自救,悲则气消嘛。猜一下,估计是胃阴不足不能降气了,借着悲伤哭和一些动作消气。
咋有点像张子和的医案。
 
咋有点像张子和的医案。
呵呵,太深奥的东西不太想研究了,不过从哲学入手也是一种方法。也说不定从医学入手也能弄通哲学,呵呵,万法一理,不离阴阳。
这个是金匮里的案例。
 
是的,现在我也意识到机体有时候是会有自救的。不仅仅限于情志,咳嗽,呕吐,腹泻,出汗甚至疼痛等等都有可能是身体试图减缓疾病进程的反射性动作。
脏躁,必然是有热(火就燥),火性炎上,气必不下,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说不定恐更好一些。我更倾向于是脾燥,即脾阴不足。
貌似虚火上越,要引火归元。傅青主之引火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可以参考应用。
 
辛凉的作用算向上还是向下呢?这个还真说不清,不过我认为辛凉都是负向的,也就是抑制类的。
长期应用辛凉,要加温阳
 
长期应用辛凉,要加温阳
这个不敢苟同,温阳不是万能的。阳从何来?机体自生的阳如果满足身体的需求或过于满足身体的需求,还去温阳,那时虚虚实实,医者之大忌,呵呵。在温病里面是不可以用温阳的,叫做通阳,而叶天士的名言: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也就是说,治疗温病,你用利尿药就是通阳了,并不一定要温上加温,那是要反错误滴!
 
刚和老师谈到胆胃痰阻能引起情志疾病,想起了自己以前的一点认识,可能和老师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呵呵。
如果把人体分成三个部分,两个表面,一个中间,就像初级的肛肠动物一样,一个是身体的外表面(皮肤粘膜),一个是身体的内表面(消化系统),中间的其实只剩下五脏加一个胆(胰腺归入脾)。于是这样子就有了这样的对应:外表面---太阳(与外界进行气体和水液交换,同时身体与外界的分界线,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内表面--阳明(主要进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身体正常运转的各种养分,包括水分),中间的--少阳(五脏对血液或血液吸收的饮食精微物质进一步的处理,使之更加适合人体所需);就阳而言少阳管着五脏,五脏分藏各神,呵呵,这就又和胆阻引起情志病相合了。经言(不记得那个经了,嘻嘻,似乎是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呵呵,如果阴虚治病一定要从治阳入手的话,胆或胆经绝对应该被重视起来。
道理是如此,可你看皇汉医学上的案例,针对半表里的病动则上百天的服药,说明方向正确,道路却不见得是最近的。例如伤寒派的方子治温病也是可以的,但药量却要低到一两克,时间就会拉长,药量大就会局部刺激得反应很大,没办法只能选药越来越趋向于缓和的药。
所谓的治病用药逃不过内经的味厚薄气厚薄的选择。
 
嗯,最近就是不大有研究的劲头了,这是个好方向。但是我还是觉得对于神经性的疾病来说,尤其是现在的疑难病的多考虑一些痰瘀互结的因素可能会收获不错,而你所说的书中明确列出来的药物,也可以参看,毕竟借助别人的经验会少走很多弯路的。
怪病多则痰,实则水也。水代谢异常,残郁滞留。汽化不开,毛细血管堵塞。
 
道理是如此,可你看皇汉医学上的案例,针对半表里的病动则上百天的服药,说明方向正确,道路却不见得是最近的。例如伤寒派的方子治温病也是可以的,但药量却要低到一两克,时间就会拉长,药量大就会局部刺激得反应很大,没办法只能选药越来越趋向于缓和的药。
所谓的治病用药逃不过内经的味厚薄气厚薄的选择。
是的,伤寒的方子是可以用来治温病,但是那是因为病机相同(如三承气汤),但是如果病机不同是绝对不能用的。
可能还是我上面说的假阳性治愈的因素在里面。
 
怪病多则痰,实则水也。水代谢异常,残郁滞留。汽化不开,毛细血管堵塞。
No,no,no,老兄还是把痰的概念弄清楚吧,不是水这么简单的,肯定和水不是一回事。
 
长期应用辛凉,要加温阳
如果精神饮食都不减甚至增加,就没必要加温性,神强而体弱之人,神就是一种温性能量,把它中和,只能用凉或者平。
 
道理是如此,可你看皇汉医学上的案例,针对半表里的病动则上百天的服药,说明方向正确,道路却不见得是最近的。例如伤寒派的方子治温病也是可以的,但药量却要低到一两克,时间就会拉长,药量大就会局部刺激得反应很大,没办法只能选药越来越趋向于缓和的药。
所谓的治病用药逃不过内经的味厚薄气厚薄的选择。
我有点奇怪啊,你也说是阴虚,为啥要看皇汉医学的案例呢?
 
神不是一种能量,不知你有没看过现在新的解释,物质-能量-信息模式的。可惜我弄不到书,但是也能猜到大概吧。也就是说神是大脑向身体发出的指令--信息,而神的基础是物质,但是要神的功能正常还需要物质向能量的转化是正常的,所以很复杂啊。
物质-能量-信息模式的,这是没错的。神经病证,生物电与化学物质的转化,传递出了问题。
 
没有啊,我只是最近几年才看的温病学的。只不过现在社会中比较多的阴虚痰热质人而已。
您说的现代社会中比较多的阴虚痰热,很有可能虚火上越的阳虚症状。貌似阴虚。
 
是的,伤寒的方子是可以用来治温病,但是那是因为病机相同(如三承气汤),但是如果病机不同是绝对不能用的。
可能还是我上面说的假阳性治愈的因素在里面。
你以后可以试试,应用与否存乎一心。只要别把气味厚薄这些搞错,药量少了自然就从一种药变成另一种性质。
 
你以后可以试试,应用与否存乎一心。只要别把气味厚薄这些搞错,药量少了自然就从一种药变成另一种性质。
嗯,我倒是不希望有这种实践的机会,因为这意味着我身边的人出了问题,呵呵。
还是看古今名家的医案过过瘾吧。
 
某脏腑慢性充血发炎,也就是常说的无菌性炎症吧?我觉得是此脏腑的气压或液压异常。
阳气外越引起的,阳密乃固,百病无生
 
您说的现代社会中比较多的阴虚痰热,很有可能虚火上越的阳虚症状。貌似阴虚。
呵呵,本质是阴虚,阴虚阳无所附,所以阴阳两虚兼有痰热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