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与友闲聊_畅谈神精病

我觉得现代的医学只能是理解中医的手段之一。真要解决问题,还是得用自己建立后的疾病整体观念。
这个绝对赞同!
 
我看的书没你多,很多论点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因为很难有人理解,所以还有大部分没与人交流过,论坛上发表的只是一点点,虽然是一点点,但也是无人理睬啊。其实这没什么的,开心就好,现在不那么纠结于被人认同了,自己觉得对的就会坚持下去。
 
我总觉得结构决定功能,情志作为五脏功能的一种,也必然有其物质基础,呵呵,也一定有解决之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妇人脏躁,悲伤欲哭的了吧?
悲伤是自救,悲则气消嘛。猜一下,估计是胃阴不足不能降气了,借着悲伤哭和一些动作消气。
 
我看的书没你多,很多论点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因为很难有人理解,所以还有大部分没与人交流过,论坛上发表的只是一点点,虽然是一点点,但也是无人理睬啊。其实这没什么的,开心就好,现在不那么纠结于被人认同了,自己觉得对的就会坚持下去。
这是学者该有的姿态,走到底,对错都有意义。
 
悲伤是自救,悲则气消嘛。猜一下,估计是胃阴不足不能降气了,借着悲伤哭和一些动作消气。
是的,现在我也意识到机体有时候是会有自救的。不仅仅限于情志,咳嗽,呕吐,腹泻,出汗甚至疼痛等等都有可能是身体试图减缓疾病进程的反射性动作。
脏躁,必然是有热(火就燥),火性炎上,气必不下,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说不定恐更好一些。我更倾向于是脾燥,即脾阴不足。
 
而治疗的方剂是甘麦大枣汤:甘草90g,小麦30g,大枣十枚。全都是与脾有关的物质,其实我倒觉得虽然甘草大枣都说是健脾益气,但是这里的用法是汤剂,也就是水分很足,甘草是甜的,甜味的东西最能聚湿,大枣有多汁,也有入脾的功能,所以最后还是以脾湿解脾燥。
 
再说一说升降散,不知道你对于中药方剂的总体指向或者说中药的靶向治疗有没研究。
先看方义分析:《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方后还有注意事项:蜜酒调服,冷服,服此药后半日不可喝茶,抽烟,进饮食,若不能忌则不效。
 
由版主最后编辑: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姜黄:辛苦,温(也有说寒)。入脾、肝经(也有说入心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你看,从药物的作用趋向来看,蝉蜕向上,引邪热外散,而大黄向下泻热结,嘿嘿,和我说的头顶开小孔(皮肤针),脚底涌泉穴针刺放血,还是很象的。姜黄主入脾经,化瘀为主,也就是说将脾从淤血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蝉蜕是化一身之痰,通经络的,所以纵观全方,我看不出你说的降心包的作用啊。此方的指向是散热,通络,祛痰化瘀,最终是化津,布津液。
 
本经里的这几个药我就不列表了,为何用止夜啼的这两个辛凉,为何用苦温之姜黄?如果说布津液这个结果用来分析药物的话,那所有药都是,也都不是。是,因为治疗的目的就是布津液,不是,因为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未知的,是人体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那岂不是陷入不可知论。所以不能把疾病最终转归作为药物的特性。
只有像本经一样的针对症状的描述才是药物本来的面目。
这个说起来比较乱,估计需要仔细看本经和一些医案的相互参考。
 
辛凉的作用算向上还是向下呢?这个还真说不清,不过我认为辛凉都是负向的,也就是抑制类的。
 
本经里的这几个药我就不列表了,为何用止夜啼的这两个辛凉,为何用苦温之姜黄?如果说布津液这个结果用来分析药物的话,那所有药都是,也都不是。是,因为治疗的目的就是布津液,不是,因为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未知的,是人体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那岂不是陷入不可知论。所以不能把疾病最终转归作为药物的特性。
只有像本经一样的针对症状的描述才是药物本来的面目。
这个说起来比较乱,估计需要仔细看本经和一些医案的相互参考。
我没说是药物的作用啊,只是说每一个方剂在它的功能主治之外还有一个指向,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靶向治疗吧。比如黄连,少量用有厚肠胃的作用,这个以前很不理解,后来总算是明白了。因为心和胃都降温了以后,血液的就会流向脾,所以其实是健脾,呵呵。这个要说到解剖,也是很长的话题。
 
辛凉的作用算向上还是向下呢?这个还真说不清,不过我认为辛凉都是负向的,也就是抑制类的。
不一定啊,按照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我还要加一句得热则行速)的原则,药物是纠偏的,所以它的作用是正还是负的得看身体是否恢复正常,能使机体恢复正常的都是正向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正负是相对的。
 
我没说是药物的作用啊,只是说每一个方剂在它的功能主治之外还有一个指向,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靶向治疗吧。比如黄连,少量用有厚肠胃的作用,这个以前很不理解,后来总算是明白了。因为心和胃都降温了以后,血液的就会流向脾,所以其实是健脾,呵呵。这个要说到解剖,也是很长的话题。
厚胃肠是因为苦味的生物碱有刺激肠渗出的作用,大量用就会导致肠道内血管大量失液,少量也会使流速增快。但阴虚的人因为血痹的内在因素导致液体损失后得不到补充。
 
忙一天,脑子有点木。
呵呵,正常,因为你可能是正规的学院出身,有很多前人的观点根深蒂固的在你的思维中,干扰了你的判断。
 
不一定啊,按照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我还要加一句得热则行速)的原则,药物是纠偏的,所以它的作用是正还是负的得看身体是否恢复正常,能使机体恢复正常的都是正向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正负是相对的。
仅针对于上和表来说辛凉是负性的
 
呵呵,正常,因为你可能是正规的学院出身,有很多前人的观点根深蒂固的在你的思维中,干扰了你的判断。
可见你的思维也很固定啊。我确实是从早上七点忙到了晚8点,虽然没看几个人,路上劳神是肯定的,这和我的出身还真没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