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一个实例。春天感冒治疗不当伤了脾胃,像你小孩便溏肠鸣属脾虚生湿,那么入夏时会发生两种下利的情况:1.本身阳气比较旺盛,湿从热化,夏天外阳盛,内外合邪,热利;2.阳气不足以使之化热,夏天人体阳气往体表走旺于外,里相对不足,从而寒湿下利;寒热都有可能所以要先弄清楚。至于为何会发热,专业讲叫气虚(脾胃虚)发热,但不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李东垣脾胃论讲的都是这些东西,可以看看但估计现在你还理解不了。汤药可以继续吃完,延长每剂吃1天半,健脾胃的没关系,大便肠鸣都正常了就不用吃;六君能买尽量买,如果3剂吃完症状还在就单独吃六君
内经理论指导性很强,如果能融合进自己的临证思维体系必能飞跃。其所言五种肠鸣实际很难截然分开,比如脾虚1自然中气不足2,则容易生邪3,因此土郁4,郁而化热5。我给你推荐的小儿腹泻专辑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下载看看。我的结论很明确,脾虚湿热腹泻,健脾和祛湿热要兼顾。虽然说重不算重,但说简单也没那么简单,不比发热发烧可以迅速解决,就算说的头头是道落到实际疗效上也是不一定的。上次你反应药后便溏更甚本来想让你拣出一半白茅根薏米仁然后合香砂六君再用,但感觉你更相信六君,姑从之。六君可以健脾祛湿,但清不了热,所以药后呕胃口反差,当然也是我之前并不清楚热到底还有多少,说实话如果是我自己小孩我敢放手用药。总之我结论很明确但不敢肯定2。3剂能搞定,希望你理解证名。肠中鸣响之证。出《素问·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用枳实理中汤加木香;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用六君子汤加木香;三曰邪在大肠,肠中雷鸣,气上冲胸,用半夏泻心汤;四曰土郁,即《内经》“土郁之发,肠鸣而为数后”,用平胃散加半夏、木香、茯苓;五曰热胜,腹中肠鸣,气上冲胸,用葶苈木香散。
再请教先生,小儿是否属于第一种肠鸣症?
我也是看了许多肠鸣腹泻的,甚至飧泄,感觉还是您分析的对,而且我反思了这几次服药经历并结合孩子的表现得出结论,第一次,咱们只是健脾祛湿了,忘了小儿还有些内热;第二次,去热可能力度有些大了,可能他本身没咱们想的热,所以我想咱们是不是要综合前两次用药,既祛湿又化热,可是这个量还是不好把握,还请先生再次指点!!内经理论指导性很强,如果能融合进自己的临证思维体系必能飞跃。其所言五种肠鸣实际很难截然分开,比如脾虚1自然中气不足2,则容易生邪3,因此土郁4,郁而化热5。我给你推荐的小儿腹泻专辑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下载看看。我的结论很明确,脾虚湿热腹泻,健脾和祛湿热要兼顾。虽然说重不算重,但说简单也没那么简单,不比发热发烧可以迅速解决,就算说的头头是道落到实际疗效上也是不一定的。上次你反应药后便溏更甚本来想让你拣出一半白茅根薏米仁然后合香砂六君再用,但感觉你更相信六君,姑从之。六君可以健脾祛湿,但清不了热,所以药后呕胃口反差,当然也是我之前并不清楚热到底还有多少,说实话如果是我自己小孩我敢放手用药。总之我结论很明确但不敢肯定2。3剂能搞定,希望你理解
毕竟咱们第一次吃香砂六君子和补中益气有效,只是有些偏燥,湿疹复发,未敢续服,但症状确实好转,毕竟才服了两剂!先生有需要可放心用药,可能我们的情况您也知晓,我实在不愿再去医院让人一顿“摆弄”,他还那么小,想看中医附近又实在找不到有良心有医德的中医大夫,最最愁孩子生病,恨不能是我生病内经理论指导性很强,如果能融合进自己的临证思维体系必能飞跃。其所言五种肠鸣实际很难截然分开,比如脾虚1自然中气不足2,则容易生邪3,因此土郁4,郁而化热5。我给你推荐的小儿腹泻专辑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下载看看。我的结论很明确,脾虚湿热腹泻,健脾和祛湿热要兼顾。虽然说重不算重,但说简单也没那么简单,不比发热发烧可以迅速解决,就算说的头头是道落到实际疗效上也是不一定的。上次你反应药后便溏更甚本来想让你拣出一半白茅根薏米仁然后合香砂六君再用,但感觉你更相信六君,姑从之。六君可以健脾祛湿,但清不了热,所以药后呕胃口反差,当然也是我之前并不清楚热到底还有多少,说实话如果是我自己小孩我敢放手用药。总之我结论很明确但不敢肯定2。3剂能搞定,希望你理解
呵呵,小孩又发烧了?毕竟咱们第一次吃香砂六君子和补中益气有效,只是有些偏燥,湿疹复发,未敢续服,但症状确实好转,毕竟才服了两剂!先生有需要可放心用药,可能我们的情况您也知晓,我实在不愿再去医院让人一顿“摆弄”,他还那么小,想看中医附近又实在找不到有良心有医德的中医大夫,最最愁孩子生病,恨不能是我生病
没烧,是一直大便发稀和肚子有咣当水声,吃的也不多呵呵,小孩又发烧了?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还有些停食,党参一补滞满变重,实邪不经补,这可能也是前面白茅根加重的原因之一。那我再给你提供个方案参考,白术6茯苓9白芍6陈皮3焦麦芽3焦神曲3鸡内金3,化入香连丸(先按成人1/3),两剂毕竟咱们第一次吃香砂六君子和补中益气有效,只是有些偏燥,湿疹复发,未敢续服,但症状确实好转,毕竟才服了两剂!先生有需要可放心用药,可能我们的情况您也知晓,我实在不愿再去医院让人一顿“摆弄”,他还那么小,想看中医附近又实在找不到有良心有医德的中医大夫,最最愁孩子生病,恨不能是我生病
呵呵,我有一方,吃后包吃饭多,厚朴3,茯苓9,砂仁2粒,车前子3,陈皮3,半夏3,甘草3,谷麦芽各6.没烧,是一直大便发稀和肚子有咣当水声,吃的也不多
谢谢您的建议典型的食积外感,我们这里叫做夹食寒。痛泻药方、藿香正气散、香连丸都是咱常用的药方。除此,建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就说一点用药上的看法:
小孩子不经补,参最好是用太子参,缓补而不滞。
曲用六神曲,除了化食还可解表。
化食少用山楂,山楂只消不补,走而不守。
止泻不要妄用收涩,利小便可实大便。
多谢您呵呵,我有一方,吃后包吃饭多,厚朴3,茯苓9,砂仁2粒,车前子3,陈皮3,半夏3,甘草3,谷麦芽各6.
化滞?不明白你意思。和以前一样化入煮好的汤药中,汤剂健脾消食,香连清湿热香连化滞可否?
化滞丸破气药太多不合适,实在不行就在网上买,如果直接把香连两位加入汤剂煮,剂量不好掌握,丸剂方便调整有一种叫香连化滞丸,没买到香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