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医学笔记六《论津血》

周荣这篇论“肝气以津”的文章,早几年即已读过。至今为止,这是我看到论说这个问题最接近真理的文章。一个县医院的医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水平,要超过许多大教授、大名医!

此事也表明,现在在民间、在基层,不少中医人不仅在诊断治病的某些实践技术上,不亚于大名医,而且,在对中医学核心理论的研究认识上,也要超过许多教授们。

上海大名医裘某,就曾对人说:《内经》没什么用,一堆看不懂的东西,对治病没有什么帮助。
我认识的一个中医大学教授、省级名医,也对人说:中医看病主要是用《伤寒论》作工具,《内经》只是理论,很难用于实践。

我看过这二位的一些处方,发现他们动则是用二十几味药。有没有疗效?对裘某,不知。对这教授,却知道其处方常有不成功的。

但,看医圣张仲景的处方,却多是只用几味药,便可解决问题。

名医、教授为何开方动则用那么多味药?
不懂中医的核心基础理论啊!对有些病,心中不甚有数,便搞“药海战术”。

中医的核心基础理论,不在现在的中医基础教材中,也不在《伤寒论》中(张医圣只搞案例教学,没深入讲解为何要那样处方),而是就在《内经》中!

周文的不足,是作者仍然偏重的是讲解“肝气以津”的作用,而对“津”本身具体究竟是何物,笼统说成“津液”,还是太模糊了。故仍不未能解此惑。
 
周荣这篇论“肝气以津”的文章,早几年即已读过。至今为止,这是我看到论说这个问题最接近真理的文章。一个县医院的医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水平,要超过许多大教授、大名医!

此事也表明,现在在民间、在基层,不少中医人不仅在诊断治病的某些实践技术上,不亚于大名医,而且,在对中医学核心理论的研究认识上,也要超过许多教授们。

上海大名医裘某,就曾对人说:《内经》没什么用,一堆看不懂的东西,对治病没有什么帮助。
我认识的一个中医大学教授、省级名医,也对人说:中医看病主要是用《伤寒论》作工具,《内经》只是理论,很难用于实践。

我看过这二位的一些处方,发现他们动则是用二十几味药。有没有疗效?对裘某,不知。对这教授,却知道其处方常有不成功的。

但,看医圣张仲景的处方,却多是只用几味药,便可解决问题。

名医、教授为何开方动则用那么多味药?
不懂中医的核心基础理论啊!对有些病,心中不甚有数,便搞“药海战术”。

中医的核心基础理论,不在现在的中医基础教材中,也不在《伤寒论》中(张医圣只搞案例教学,没深入讲解为何要那样处方),而是就在《内经》中!

周文的不足,是作者仍然偏重的是讲解“肝气以津”的作用,而对“津”本身具体究竟是何物,笼统说成“津液”,还是太模糊了。故仍不未能解此惑。


《浅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 》研究报告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20429400542.html

  读了这篇论文,我对“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中的“津”字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这个“津”字在这里并非通假字或错字,也不是一个为肝气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形容词,而是一个实词,用的是其本意,实指“津液”;
  而“以”是一个动词,意为“化生出”;
  全句合起来,就是说:“吃太多的酸味食物,会使肝气化生出过多的津液,妨碍脾气的运行”。

  阴为体,阳为用,肝阴主养阴藏血,肝阳主升发疏泄。甘酸化阴,过食酸味,让肝脏的阴血过多,在肝阳升发疏泄的作用下,就会转化为津液而外溢,加重脾的负担,妨碍脾气的运行。
  这实质上就是“过食酸味使肝气过于充实,令肝脏功能亢进,抑制了脾功能”的意思。

======
  如果照这样来理解《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中的“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这句话,马上就可以应用于临床,来分析病症的成因,从而找到调理和治疗的方法:

  这是前不久一位坛友的咨询帖:内科病咨询《口水过多怎么治?》https://www.tcmbe.com/threads/412994/

本人自2012年怀孕后就口中不停的生口水,本以为是妊娠反应,生完孩子,有半年不吐了,随后又开始了,一直至今!如果遇到身体不适(如感冒),吐口水就更严重,期间曾被诊断有胃溃疡,胃寒痛,吃了些药不疼了,但胃寒到冬天很明显!吃饭没问题,二便正常!吃了一瓶附子理中丸一点没见效!拜请各位老师能给开个方!每天甚是痛苦

四、 既往史:以前患过哪种疾病?个人嗜好:豆制品;性格喜恶:爱生气

我现在每天喝点醋鸡蛋,不知道作何解?(我只知道能强身健体,养一些慢性病)

每天用开水冲服,兑上蜂蜜,不难喝!有一种开水冲鸡蛋,也是半生不熟,很养胃

  此帖的帖主嗜好豆制品这样味酸性寒之物、而且每天都要喝点醋鸡蛋,吃[附子理中丸]温脾肾之阳也“一点没见效”,可见其“口水过多”的病根正是《内经》<生气通天论>中的这句话:“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所以要缓解她“口水过多”的症状,只靠温中健脾治其标是不够的,还要按照《内经》<脏气法时论>中所说的:“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的这个原理,来调整饮食,在口味上“增辛减酸”。停食醋蛋,并减少豆制品的量,适当增加一些味辛性温的食物(如姜葱蒜、花椒胡椒等),她“口水过多”的症状就应该会有明显改善。
  用药方面,考虑到她还有“爱生气(可能因心烦);产后风,平时觉得左胳膊沉,凉,而且左半身也觉得觉得发紧,胳膊不好往后移,手指屈伸不利,还酸痛,脚后跟凉”等症状,我个人认为适宜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四君子汤]加干姜。

其实我身上还有产后风,平时觉得左胳膊沉,凉,而且左半身也觉得觉得发紧,胳膊不好往后移,手指屈伸不利,还酸痛,脚后跟凉我都不好意思说,反正现在一堆毛病,估计大夫遇到我这样的也愁,我估计我之所以这样,可能和我刚流完产两个多月又怀孕,接着又生产有关!我也头疼的,身体一下子毁了,但有时候真不由自己!
  
 
——“以”是一个动词,意为“化生出”;
——吃太多的酸味食物,会使肝气化生出过多的津液,

对肝气的结论不对。但这二点看法有新意,似符合《内经》文之意。
是否还有将“以”,能解读成“化生出”之意的文句?作为佐证。
 
——“以”是一个动词,意为“化生出”;
——吃太多的酸味食物,会使肝气化生出过多的津液,
对肝气的结论不对。但这二点看法有新意,似符合《内经》文之意。
是否还有将“以”,能解读成“化生出”之意的文句?作为佐证。

王洪图教授的那本书,许多讲解,对人们理解《内经/素问》确有帮助。但,之中他个人想当然而导致的谬误,也有一些。这里,他将“肝气以津”当成肝气亢盛讲,即是错误。

事实上,五脏的阴阳概念,现在,确也让很多人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将“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说成肝气亢盛,的确是搞反了。

周荣这篇论“肝气以津”的文章,早几年即已读过。至今为止,这是我看到论说这个问题最接近真理的文章。周文的不足,是作者仍然偏重的是讲解“肝气以津”的作用,而对“津”本身具体究竟是何物,笼统说成“津液”,还是太模糊了。故仍不未能解此惑。


既然你认为王教授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周医师的论述又有太模糊的不足,我对肝气的认识也是不对的,
而且你已经站在“真理”的高度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判了,再讨论下去还有必要吗?
“以”是否能解读成“化生出”之意,你可以自行论证嘛!



山楂的作用,人们都知道是可消食。其实,它只对平日食欲较旺的人,一时却发生的积食有用,而对脾胃虚弱,无积滞而食欲不振者,不适用。
而山楂的这种作用,也正是通过抑制肝气而间接实现的。

原来山楂消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肝气来间接实现的,
看来常人一时吃多了不消化,是因为积食激发了肝气从而削弱脾气造成的啊!
先生对《内经》领悟透彻,高论,在下受教了。
 
你说得对。此题到此为止。
 
《浅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 》研究报告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20429400542.html

  读了这篇论文,我对“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中的“津”字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这个“津”字在这里并非通假字或错字,也不是一个为肝气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形容词,而是一个实词,用的是其本意,实指“津液”;
  而“以”是一个动词,意为“化生出”;
  全句合起来,就是说:“吃太多的酸味食物,会使肝气化生出过多的津液,妨碍脾气的运行”。

  阴为体,阳为用,肝阴主养阴藏血,肝阳主升发疏泄。甘酸化阴,过食酸味,让肝脏的阴血过多,在肝阳升发疏泄的作用下,就会转化为津液而外溢,加重脾的负担,妨碍脾气的运行。
  这实质上就是“过食酸味使肝气过于充实,令肝脏功能亢进,抑制了脾功能”的意思。

======
  如果照这样来理解《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中的“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这句话,马上就可以应用于临床,来分析病症的成因,从而找到调理和治疗的方法:

  这是前不久一位坛友的咨询帖:内科病咨询《口水过多怎么治?》https://www.tcmbe.com/threads/412994/









  此帖的帖主嗜好豆制品这样味酸性寒之物、而且每天都要喝点醋鸡蛋,吃[附子理中丸]温脾肾之阳也“一点没见效”,可见其“口水过多”的病根正是《内经》<生气通天论>中的这句话:“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所以要缓解她“口水过多”的症状,只靠温中健脾治其标是不够的,还要按照《内经》<脏气法时论>中所说的:“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的这个原理,来调整饮食,在口味上“增辛减酸”。停食醋蛋,并减少豆制品的量,适当增加一些味辛性温的食物(如姜葱蒜、花椒胡椒等),她“口水过多”的症状就应该会有明显改善。
  用药方面,考虑到她还有“爱生气(可能因心烦);产后风,平时觉得左胳膊沉,凉,而且左半身也觉得觉得发紧,胳膊不好往后移,手指屈伸不利,还酸痛,脚后跟凉”等症状,我个人认为适宜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四君子汤]加干姜。


  
看到先生分析,我反馈一下,我其实一直不爱吃酸,但喝醋蛋已有三个月,现在头晕好转(贫血,低血压),妇科病基本稳定(吃了五剂补中益气合元胡赤芍后未服药,产后身痛畏凉已好六七分(时尚妈咪月子颗粒),只觉得面色红润,原来妊娠斑也逐渐淡去;手指关节灵活多了,也不疼不酸了;精神很好,不总觉得累,比之前有精神,失眠好转,视力明显好转(之前模糊的)。总的说,身体各项机能都在恢复,原因我也说不好,只是最近我只吃月子颗粒和醋蛋(我其实才喝了三个月)
 
看到先生分析,我反馈一下,我其实一直不爱吃酸,但喝醋蛋已有三个月,现在头晕好转(贫血,低血压),妇科病基本稳定(吃了五剂补中益气合元胡赤芍后未服药,产后身痛畏凉已好六七分(时尚妈咪月子颗粒),只觉得面色红润,原来妊娠斑也逐渐淡去;手指关节灵活多了,也不疼不酸了;精神很好,不总觉得累,比之前有精神,失眠好转,视力明显好转(之前模糊的)。总的说,身体各项机能都在恢复,原因我也说不好,只是最近我只吃月子颗粒和醋蛋(我其实才喝了三个月)

  是这样啊,那可能你之前的这些肢体酸痛等症状是因为血虚不能濡养经脉造成的。醋蛋养肝血,益气,所以对你身体康复有帮助。
 
  是这样啊,那可能你之前的这些肢体酸痛等症状是因为血虚不能濡养经脉造成的。醋蛋养肝血,益气,所以对你身体康复有帮助。
我想可能是的,反正我也不是很明白,养了这段时间有效果,而且口水多的症状有所减轻,不是很明显,并没有因为喝醋蛋加重!我现在坚持喝这两种,过段时间再给各位反馈
 
肝气旺时,泻肝即使疏肝;肝气沉时,升肝即是疏肝。

  黄老师此言精辟!

  白芍确实是一味既能抑肝,又能疏肝的良药。

  刚才在网上看到一段论述白芍功效的资料:
  《百药效用奇观》 云: “小便不利有因肝之疏泄失常而致者, 白芍柔肝以敛横逆, 则疏泄正常, 下达宗筋, 小便畅利。 脾主运化水湿, 脾虚则水泛滥, 白芍抑肝补脾, 土坚水消, 膀胱利, 水气去。 况白芍养肝调肝之要药, 肝不足者, 用之可补, 肝太过者, 用之可抑, 总使肝之疏泄正常。
  白芍被张锡纯尊为要药: “为肝气能上达, 故能助心气主宣通, 为肝气能下达, 故能助肾气之疏泄, 肾主闭藏,有肝气以疏泄之, 二便始能通。 脾肾阳虚不能制水者, 也可见小便不利, 用芍药敛阴和阳以利水。”
 
看到先生分析,我反馈一下,我其实一直不爱吃酸,但喝醋蛋已有三个月,现在头晕好转(贫血,低血压),妇科病基本稳定(吃了五剂补中益气合元胡赤芍后未服药,产后身痛畏凉已好六七分(时尚妈咪月子颗粒),只觉得面色红润,原来妊娠斑也逐渐淡去;手指关节灵活多了,也不疼不酸了;精神很好,不总觉得累,比之前有精神,失眠好转,视力明显好转(之前模糊的)。总的说,身体各项机能都在恢复,原因我也说不好,只是最近我只吃月子颗粒和醋蛋(我其实才喝了三个月)
请教一下,请问醋蛋你是怎么做的?我百度了一下,请问是这样做吗~醋蛋是用优质米醋200毫升装入杯中,然后将1只鸡蛋洗净后放入醋中。经过36~48小时后,蛋壳已被软化,仅剩一层薄皮裹着已胀大的鸡蛋。用筷子将皮挑破,把蛋清、蛋黄与醋搅均匀即可。醋蛋液1周服完,每日早晨空腹服1次,每次用温开水兑成2至3倍,最好加点蜂蜜调匀后服下。中医认为,食醋性温,味酸苦,有开胃、养肝、散瘀、止痛等功效。鸡蛋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阴定惊等作用。蜂蜜味甘,性平,可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三者合用,可以滋阴养肝、补中开胃。古代医家采用醋蛋治疗咽疼、心绞痛、胃疼等多种疾病。

另外月子颗粒的成分是什么啊?
 
最后编辑:
《伤寒论》云:风家禁汗,亡血家禁汗,湿家禁汗,疮家禁汗。惜未言其所以然,以致学者茫然。余尝思之,无非津与血。西人论血液循环系统,血与体液可通过毛细血管互通有无。
津中水满则渗入血,血中水满则渗入津;津枯则血中水补之;血枯则津中水补之。仲景四禁,皆因不可亡其血也(使血容量降低)。发汗必亏其津,遂使血中水补津之不足,必致亡血。
生脉散,无非是以人参、麦冬促进水的吸收、运化,五味子收涩保水。大剂量服用可迅速增加血容量,故得其名。但有实邪者,当慎用,或去五味子。
三才汤又不同,增血中之水而不收敛,血中之水又经汗、尿外排。故无生脉急救之能,而善补周身之津,排血中之热,又无敛邪之虞,不亦善哉!
凡忌亡血者,发汗、泻下、利尿均不宜。
输液能救阴,但不能补阴。因不能治本,只适合救急,不能作为滋阴之常态疗法。
岁在甲午浏阳黄可清
老师您好,请问三才汤是这个吗?人参9克; 天冬6克; 干地黄15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