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续临证指南医案》鉴赏稿

中医心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0/30
帖子
680
获得点赞
73
声望
28
目 录


整理说明

卷一(754案)
伤寒病
温热病
湿温
湿热




湿

癍痧疹瘰
其他外感医案

卷二(282案)
感冒
咳嗽
失音 嘶哑
肺痹
肺痿
肺痈


其他肺系医案

卷三(47案)
心悸 怔仲
胸痹
不寐
其他心系医案

卷四(459案)
脾胃
木乘土
胃脘痛
腹痛
肿胀 胀满

噎膈 反胃 关格
噫嗳
呕吐
肠痹
便闭

吞酸 嘈杂
泄泻
痢疾
瘅胀
疳积
饮食失宜
其他脾系医案

卷五(199案)
中风
肝风
肝阳
肝火
眩晕
头风
头痛
胁痛


癫痫
癥瘕 癖积 积聚
其他肝系医案

卷六(121案)
遗精
淋浊
阳痿
癃闭
水肿
其他肾系医案

卷七(578案)


血证
虚劳


三消



肩臂背痛
腰腿足痛
诸痛
虫 吐蛔

卷八(141案)




口舌
咽喉
瘰疬 瘿结
疮疡
疥癣

风疹 瘙痒



卷九(265案)
调经
闭经
淋带
胎前
产后
妇科癥瘕
妇科虚损蓐劳
妇科杂病

卷十(24案)

 
整理说明

叶天士为一代医宗,仅亲口述作《温热论》,其医案皆为后人整理,流传甚广,除《临证指南医案》外,尚有《种福堂公选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叶天士晚年方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三家医案之叶天士医案》,均为历代搜集梓行,公认为叶氏医案。1999年出版的《叶天士医学全书》,也将上述6种医案收入,说明此6本医案是可靠可信的,这也是目前国内所能找到的叶天士医案。我们以《中国医学大成》、《三家医案合刻》、《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医学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为依据,仔细整理精校6本医案,共得2970余则,删去6书内重复的83案、与《临证指南》重复的6案、张石顽1案,收得2870案,名之曰《续临证指南医案》,意为中医学术传承发展、叶天士学术思想继承发扬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其中温热病154案,展现了叶氏对卫气营血常证,兼证,变证,逆证的诊疗经验,较好地补充了《临证指南》风温温热58案的不足,其它病证或多或少皆有增益。《临证指南》收录叶天士医案2575例,《续临证指南》收录叶天士医案2870例,共5445例,这就是当前面世的全部叶天士医案。
本书医案有简有繁,显然成案时间跨度也大,还请读者留意。案中证候错杂,兼证甚多,在分类归纳工作中,余深感不易,只有以系统病证大致分类,各门中再略为划分。医案中有诊断者依原案诊断归类,原案无诊断者以方药主治分类,各系统杂病医案纳入各系统,过简医案归入卷十。其中有错讹则予径改,重复案以完整者入编。对一些生僻和较疑难的词句适当加注,并选附《临证指南医案》按语,希冀对学习运用有所助益。
每阅前人医案,年岁时间稍觉未细。《灵枢》有云:人年五十以上为老,二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素问》有云: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附记于此。
医道贵乎理、法、方、药四者圆融并进,此为四大基柱,一有阙漏,此谓学业不全,异日临证自有难言之恼。知条文而不晓天人运气,知辨证论治而昧效方验药,背汤头而不识药材,处麻桂青龙而不知药力新峻陈缓,临证焉然精进?余愿医者,于基础多多究心,博涉精专,日久谨行,必得左右逢源之妙。
此案须知看法。就一门而言,当察其病情、病状、脉象各异处,则知病名虽同而源不同矣。此案用何法,彼案用何法,此法用何方,彼法另用何方,从其错综变化处细心参玩。更将方中君臣佐使之药,合病源上细细体贴,其古方加减一二味处,尤宜理会。其辨证立法处,手抄心悟,则了如指掌矣。切勿草率看过,若但得其皮毛而不得其神髓,终无益也。然看此案,须文理清通之士,具虚心活泼灵机,曾将《灵》、《素》及前贤诸书参究过一番者,方能领会此中意趣。若初学根浅之人,未能躐等而进,恐徒费心神耳。
案中治法,如丹青之有平淡奇浓,而诸法悉备。其用药有极轻清、极平淡者,取效更捷,若轻舟快帆,数桨抵岸。拨其枢机,中其要害,此为轻灵要领。苟能会悟其理,则药物与分量,或可权衡轻重,至于治法,则不可移易。
凡治诸证,有初中末三法,另有调养法。今观所辑之案,大凡治中治末者,十居七八,初治者不过二三,何故?盖缘先生当年名重一时,延请匪易,故病家初起必先请他医诊视,迨之罔效,始再请先生耳,故初治之案甚少。读是书者,其中先后浅深层次,治法方药转接,须细心领会而行之。


朱文杰 谨识
 
卷一(754案)

伤 寒 病


太阳病
1 身痛形凛。
栝蒌桂枝汤。

2 寒热,咳嗽,身痛。
栝蒌桂枝去芍加杏仁。

3 身痛,脉涩,宜和营卫。
当归 桂枝 白芍 橘红 秦艽 赤芍 五加皮 炙草

4 脉浮,身热头痛。
桂枝汤加杏仁、花粉、黄芩。

5 寒热咳嗽。
桂枝汤加花粉。

6 阳微少护,形寒恶风,肩膊痠,宜辛温和之。
川桂枝木 生于术 泡淡生干姜 茯苓

7 阳微失护,形凛背痛。
桂枝 茯苓 生姜 附子 炙草 大枣

8 形寒头胀,身痛。
杏仁 花粉 生姜 桂枝 炙草 大枣

9 营虚卫薄,寒热咳嗽,汗多,法宜和之。
桂枝汤加玉竹。

10 阳维为病,苦寒热,治以调和营卫。
桂枝汤加玉竹。

11 劳伤营卫,寒热。
茯苓桂枝汤。

12 伏邪寒热,身痛,舌白。
花粉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大枣

13 伤寒病,发汗后表不解,干咳呕逆,夜不得卧,遵古人小青龙法。
杏仁 桂枝 干姜 白芍 米仁 石膏 五味 甘草

14 下焦阴阳素虚,雪地奔走,寒从口鼻而入,肺受邪则上逆而喘,阳受伤则折折(上执下水,打不出)汗出。由中邪入,表散无益,宣其肺逆,喘缓可救。
桂枝 干姜 杏仁 白芍 五味 茯苓

15 烦劳遇冷,营卫交窒,虚人夹邪,只宜轻剂疏解。
桂枝 炙草 杏仁 白芍 大枣 茯苓

16 形寒,心悸,咳嗽。
小建中汤。

17 杨(花步) 背寒属卫阳微,汗泄热缓。
人参建中汤去姜。

18 身重,汗出,疼痛,脉浮缓。此风湿相搏于太阳之表,阳虚邪客。当通营卫以固表,拟桂枝附子汤。
制川附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少阳病
1 头痛胁疼。
小柴胡汤去参。

2 身热头痛,身疼无汗,脉弦。
小柴胡汤去人参。

3 左脉弦数,咳嗽,脘闷,寒热。
小柴胡汤去参。

4 伏邪未清,寒热不罢,法宜和之。
当归 柴胡 半曲 橘白 鳖甲 赤芍 茯苓 黄芩


阳明病
1 脉濡涩数,至暮昏乱,身热未尽,腹痛便黑。阳明蓄血,拟仲景桃仁承气以逐其邪。
桂枝木 大黄 甘草 芒硝 丹皮 桃仁

2 口苦,恶热,腹满,虚烦,汗出。此阳明症也。《内经》云:邪中于面则入于膺。而未全归腑,故有是症。拟仲景栀子厚朴汤。
香豉 栀子 厚朴 连翘 枳壳

3 脉洪大,烦渴,汗出,阳明中暍,的系白虎汤候也。
石膏 甘草 麦冬 知母 粳米

4 邪热盘踞阳明,体虚不耐重剂,宜轻用苦辛通泄为主。
连翘 杏仁 生香附 橘红 滑石 鲜荷叶 通草 银花
又方:米仁 连翘 银花 橘红 通草 青荷梗
 
太阴病
1 太阴、太阳同治。
生于术 桂心 广皮 紫厚朴 茯苓 泽泻

2 呕恶腹痛,舌干不喜饮,脉左弱右大。劳倦中寒,脘中格拒,皆是太阴见证。古人有生料、熟料五积散,因援其意,候裁。
杏仁 草果仁 半夏 厚朴 广皮 煨姜

3 冷气吸入,即是寒中太阴,与霍乱互参,正气散、冷香引饮,辟秽苏阳即效。而脾胃阳气未为全复,议用治中汤数剂,夜分清虚为妙。
人参 生益智仁 砂仁 煨姜 广皮 茯苓皮 木瓜

4 暴冷从口鼻入,直犯太阴,上呕下利腹痛,为中寒阴症,脉细涩欲绝,急急温暖中下之阳。
人参 淡干姜 生芍 焦术 淡附子 茯苓
因脘中痞闷,去术之缓中,再加桂枝以理阳。
人参 桂枝 干姜 附子 茯苓 白芍
又:人参 白芍 附子 茯苓 甘草

5 三益号 劳倦吸人冷气,营卫不行,则形寒战栗。今中焦未醒,宜和脾胃。
当归 白芍 桂枝 炙草 大枣 煨姜

6 瓜果水寒,暴凉迅风,内外两因,舌白,渴不能饮,脘中胀满,烦不肯寐,身无热,头不疼,微呕,此足太阴中寒。已经冷汗肢厥,脉弱濡伏,医犹以疲敝方药,正如隔靴搔痒矣。
生草果 生于术 藿梗 淡干姜 厚朴 丁香柄

7 脉沉微,腹痛,吐利,汗出,太阴寒伤,拟冷香饮子。
泡淡附子 草果仁 新会皮 甘草
煎好候冷服。

8 湖州(三十八) 太阴腹胀,是久劳阳不饥,不能食,二便不通畅,温以通阳,苦温疏滞。
熟附子 熟大黄 草果仁 生厚朴 生姜 广陈皮
 
少阴病
1 此少阴阳伤,渐致妨食形羸,中阳亦渐次告困矣。
真武丸。

2 湿积,温中不应,据述腿浮行动气逆,少阴之阳式微,阴湿亦为僭逆矣,即脾阳亦赖命门真火燠之。
真武汤。

3 瘅胀腹皮反热,下体怯冷,是阴盛格阳之象,饮必沸汤,稍温则腹中不适矣,大小便不利,正属阳气不得通行之义。阴邪弥满之势,症非轻小,其勿忽视。
泡淡川附子五钱 泡淡生干姜一钱五分
公猪胆汁一个冲入调服。

4 阳微,浊阴有僭逆之势,膝冷腿浮,肢麻心悸,法宜温之。
苓姜术桂附泽汤。

5 本为少阴挟邪下利,但舌苔浊腻,脘闷不爽,太阴亦伤矣,症势最险。
真武汤。

6 脉渐阴浊上僭,与真武法,减术换参。
真武法两日,脘中有知饥感,与阳渐结痞无疑。阴浊得泄,即当温养太阴,使脾阳鼓动健运,冀其纳谷安然,用治中法。
人参 益智仁 淡干姜 茯苓 广皮白 木瓜

7 秦(五十一岁) 脉沉微,少腹冲气,两胁胀痛呕逆。
真武汤。

8 太阳开,小水自利。阳明伤,则失其阖,浊上逆。四胶冷汗,气喘,胸腹胀闷,都是阳微欲脱,脉绝厥逆,勉与通脉四逆汤,回阳驱阴以挽之。
淡干姜 泡附子 人参 猪胆汁
服药后,脉微继者生,暴出者死。

9 脉沉微,下利,呕逆,身痛,四肢厥冷,少阴中寒。应四逆汤,急救其里。
生炮附子 干姜 炙甘草

10 脉微,下利厥逆,烦躁,面赤戴阳,显然少阴症,格阳于上也。用白通去猪胆汁,以胆汁亦损真阳也。
泡生附子 干姜 葱白
煎好冲入人尿一杯。

11 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气,腹满小腹坚,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身麻木,不得移动,不食不寐,烦则汗出。病机多端,无缕治成法,思冷浊窃踞,阳微不行,为痞塞之象,二气既乖,岂可忽略。引仲景少阴例,急进通阳为要,议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去须葱白 生淡干姜 生炮附子
上药用水一盏,煎至四分滤清,加人尿一小杯,猪胆汁一枚,频频调和,勿令其沉于药底。
再诊。浊阴蔽塞,舍通阳再无别法,服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脉不微续,仍三五参差,尚非稳保。议用四逆通脉方。
人参 淡干姜 人尿 炮附子 猪胆汁
三诊。症象稍减,但少腹浊阴尚踞,胃气不苏,犹虑反复。
人参 生淡干姜 炮附子 茯苓 泽泻
四诊。误用攻表伤阳,致阴邪浊气结闭于下,少腹坚痛,二便阻涩,浊上干逆则呕。非温热佐以咸苦寒,何以直达下焦?
炮附子 淡干姜 人尿 猪胆汁 葱白头
 
本帖最后由 中医心 于 2016-1-12 16:03 编辑

厥阴病
1 俞(齐门,二十八岁) 气自少腹攻至心下则痛,气渐下归而散。问惊恐为病,由肝肾之厥逆。仲景厥阴例,不以纯刚。
乌梅 白及 川椒 川楝 桂枝 淡干姜

2 曹汉臣 厥阴头痛,舌干消渴,心下烦疼,无寐多躁,小腹胀满,小便滴沥,时时痉搐,最怕厥竭。
阿胶 鲜生地 鸡子黄 小黑豆皮
煎半盏,即以汤药送滋肾丸三钱。
按:两案案语重复。患者名不同;另一案滋肾丸用量二钱。

伤寒症,仲景立法于前,诸贤注释于后,先生虽天资颖敏,若拟其治法,恐亦不能出仲景范围。其所以异于庸医者,在乎能辨症耳,不以冬温、春温、风温、温热、湿温、伏暑、内伤劳倦、瘟疫等症误认为伤寒。其治温热、暑湿诸症,专辨邪之在卫在营,或伤气分,或伤血分,更专究三焦,故能述前人温邪忌汗,湿家忌汗,当用手经之方,不必用足经之药等明训,垂示后人,此乃先生独擅见长之处也。若夫伤寒之书,自成无己注解以后,凡注疏者不啻数百家,其尤著者如嘉言三书、景岳书、伤寒三注四注等篇,近有柯韵伯来苏集、伤寒论翼方翼、王晋三古方选注中所解一百十三方,诸家析疑辨义处,虽稍有异同,然皆或登仲景之堂,或造仲景之室者,业医者当日置案头,潜心参究,庶乎临症可无误矣。(华岫云)
伤寒一症,《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症有六经相传,并病合病,两感直中。《难经》又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再加以六淫之邪,有随时互相兼感而发之病,且其一切现症,则又皆有头痛发热,或有汗无汗,或恶风恶寒,不食倦卧烦渴等,则又大略相同。故其症愈多,其理愈晦,毋怪乎医者临症时不能灼然分辨。即其所读之书,前人亦并无至当不易之论,将《灵》、《素》、《难经》之言及一切外感之症逐一分晰辨明,使人有所遵循。故千百年来欲求一鉴垣之士,察六淫之邪毫不紊乱者,竟未见其人,幸赖有仲景之书以六经分症,治以汗吐下和寒温诸法。故古人云仲景之法,不但治伤寒,苟能悉明其理,即治一切六气之病与诸杂症,皆可融会贯通,无所不宜,此诚属高论,固深知仲景者也。然余谓六淫之邪,头绪甚繁,其理甚奥,即汇集河间、东垣、丹溪及前贤辈诸法而治之,犹虑未能兼括尽善。若沾沾焉,必欲但拘仲景之法而施治,此乃见闻不广,胶柱鼓瑟,不知变通者矣。今观叶氏之书,伤寒之法固属无多,然其辨明冬温、春温、风温、温热、湿温之治,实超越前人,以此羽翼仲景,差可嘉惠后学,观者幸毋忽诸。(华德元)
 
温 热 病


卫气分

温热
1 温邪未净。
玉竹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茯神 南沙参

2 脉微形痹,正气已亏,温邪未净,症势不轻。
玉竹 白沙参 北梨肉 川贝 南花粉 霍石斛

3 阴弱,温邪上侵,发热咽痛,治以轻剂。
薄荷 象贝 桔梗 连翘 花粉 生草

4 先清气分之热,续商培元。
桑叶 青蒿 川贝 南参 骨皮 川斛

5 温邪脉小,怕其内陷。
枇杷叶 杏仁 淡豉 瓜蒌皮 枳壳 橘红

6 温邪夹食,咽痛腹疼。
桑白皮 紫苏梗 枳壳 广橘红 白通草 桔梗

7 暂清上焦温邪。
桑叶 玉竹 川贝 南参 花粉 茯神

8 温邪发热,咳嗽咽痛。
玉竹 白沙参 桑叶 川贝 南花粉 梨汁

9 温邪伏于肺卫。
桑叶 川贝 南参 花粉 杏仁 橘红

10 温邪恋于上焦。
薄荷 生甘草 连翘 象贝 桔梗白 杏仁

11 温邪侵于上焦,咳嗽舌干。
桑叶 川贝 桔梗 花粉 杏仁 连轺

12 温邪怫郁,发热腮肿。
牛蒡子 杏仁 枳壳 连翘心 桔梗 薄荷

13 暂清上焦。
苏梗 橘红 大象贝 杏仁 桔梗 桑白皮

14 清上焦气热。
桑叶 川贝 芦根 花粉 杏仁 桔梗

15 温邪作咳,痰血。
桑叶 花粉 南沙参 川贝 杏仁 生甘草

16 温邪未净,脘闷,咳嗽。
杏仁 白茯苓 桑皮 半夏 广橘红 米仁

17 阴亏气热渴饮。
竹叶心 石膏 麦冬 鲜生地 知母 灯心

18 热郁于上焦,头胀,咳嗽,脘闷。
丝瓜叶 橘红 杏仁 枇杷叶 桑皮 桔梗

19 热郁于肺。
薄荷 花粉 杏仁 桔梗 连翘 甘草

20 身热,头痛,渴饮,脉浮弦。
芦根 连翘 杏仁 桑皮 花粉 通草

21 时病伤阴,阳浮不潜,神识时清时昏,脉来弦数,宜益阴和阳。
生地 丹参 茯神 飞金 犀角 赤麦冬 灯心 濂珠
注:濂珠,即珍珠。

22 脉黄发热,咳呛,脘闷,其开上焦。
杏仁 桑叶 花粉 黄芩 川贝 连翘
按:脉黄,历来皆疑有脱文,“脉数舌黄”。“梅花本”《素问.五脏生成篇》有云:黄脉之至也大而虚。但不同版本有标点之异,录此备考。

23 气热咳嗽,痰血。
苇茎汤。

24 温邪有升无降,经肺气机交逆,营卫失其常度为寒热.胃津日耗,渴饮不饥.阳气独行.则头痛面赤。是皆冬春骤暖,天地失藏,人身应之,患此者最多。考古人温病忌表散,误投即谓邪热逆传心包,最怕神昏谵语。治法以辛甘凉泄肺胃,盖伤寒入足经,温邪入手经也。土润则肺降,不致膹郁,胃热下移,知饥渴解矣。
嫩青竹叶 白糖炒石膏 杏仁 甘蔗汁 经霜桑叶 麦门冬 生甘草

25 面浮咽痛,温邪未解,轻剂苦辛泄降。
桑叶 大沙参 通草 连翘 大力子 滑石
 
营血分

温热
1 鼻煤舌缩,耳聋神呆,环口裂血,津液被劫,必渐昏昧。邪已入络,所谓内闭外脱。
犀角尖 元参 银花露 鲜生地 连翘 石菖蒲
又:化服至宝丹。

2 脉沉舌赤,邪入血分,烦躁,神气欲昏,用竹叶地黄汤。
竹叶心 浙生地 犀角尖 连翘心 元参 细叶菖蒲

3 温邪十四日,舌绛渴饮,面带油亮,此水亏热入营分,最防昏厥。当清其血中之邪,以存阴液。
鲜生地 知母 生白芍 竹叶心 麦冬 丹皮

4 汗出神烦,晡时潮热,胃中痛至少腹。热邪凝结血分,恐瘀滞之变,进清血中之热。
鲜生地 丹参 山栀 银花露 丹皮 元参 郁金汁 白金汁
上现衄血,心痛殃及小腹,昼静夜躁,常以寒栗,宛如热入血室。前云邪在血中阴分,已属显然。滋清血药,正在以搜剔伏邪耳。
鲜生地 犀角尖 元参 丹皮 金银花 生芍
小溲茎中痛,是余热未清,从下行也。进导赤散法。
细生地 知母 黑山栀 甘草梢 丹皮 麦冬 金银花 小木通

5 钱(四十七岁) 前方去犀角、连翘,加川贝、黑栀皮。

6 稚年纯阳体质,热症最多。病偏右胸高,呼气不利,肺气不能清肃。热郁内蒸,逆传膻中,致天君震动,状若痫症。夫肺主卫,心主营,二气循环于肺胃脉中。苟营卫失和,越日触遇乃发。翁仲仁谓扶肚抬胸,为肺热壅塞。然不及周岁,未受谷食涵养,脏腑柔薄,一切苦寒沉降及腻滞阴药,俱在禁例。且肺位最高,逆行心包络间,仍从上治,抱持勿卧,令上气下行为顺,可使营卫两和。
薄荷 桑叶 米仁 茯苓 郁金 淡竹叶 鲜石菖蒲
再诊。
西瓜翠衣 鲜枇杷叶 通草 茯苓 生米仁 淡竹叶
三诊。宿热未平,秋金燥令亦从天降,致使上气不能全顺,症见咳嗽燥逆,议清气分之热。
大沙参 麦冬 花粉 生甘草 桑叶 灯心
四诊。视面部清窍未能爽适,显然肺热未能全解。议进甘寒,仿喻嘉言清燥意。
桑叶 麦冬 梨肉 川贝母 银花 生甘草
五诊。伏暑上壅,得宣通而降,头项胸次已平,但乳食不能,少运便塘,日有数次。思肺降之热必移于腑。考古幼稚泄泻,每以“四苓”为主方,不越分利和中之意。
四苓加广皮、木瓜、生谷芽。

7 五旬有四,阳气日薄,阳明脉络空乏,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肩痛肢麻,头目如蒙,行动痿弱无力。此下虚上实,络热内风沸起,当入夏阳升为甚。渗湿利痰,必不应病,议清营热,以泄内风。
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 桑叶 丹皮 天麻 钩藤

8 脐上心下热炽,喉咙间陈腐气,遂神昏仆厥,经时汗出而醒,口涌血沫,乃膻中热壅,以致心窍受蒙,若非芳香清透,不能宣通络中瘀痹。
犀角 茯神 天竺黄 麝香 丹参 菖蒲 郁金 冰片
各生研末,赤豆皮煎汤泛丸,竹叶汤送。

9 邪灼膻中,神迷,谵语,呕痰。
牛黄丸,竹叶灯心汤化服。

10 舌喑强缩,干涸无津,邪气已人膻中,神识昏蒙,积劳心血及虚,致热竟入矣。诊脉虚小无力。俱补则热闭,今晚以至宝丹三分,凉开水调化,匀五六次铫服,明日再议。
又:心气久耗,营液暗伤,渐枯涸窒塞,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溲溺欲痛,舌刺欲缩,色仍白晦,岂是血滞实火?当滋液以救燔燥,仍佐苦味,以通火液。
鲜浙江生地 元参 竹卷心 人参 川连 菖蒲 百部 桔梗
又:神气消索,五液枯寂。此昏躁妄言,乃阴阳不肯交合,欲作脱象。不忍坐视,议三才汤以滋水源,参入磁、朱以宁神志。
三才加磁、朱、金箔。
又:吸短欲躁,午后至更深为甚,热入阴中,子后清阳用事稍和。自云心中不舒,热熏脚楚。仿邪少虚多例,用仲景复脉汤。
炙草 生芍 人参 生地 麦冬 麻仁 阿胶 鸡子黄
注:火液,火腑之液,即小便。

11 目赤唇焦,齿燥舌黑,嬉笑错语,发哕发斑,温毒遏伏之象。
绿豆壳 银花露 方诸水 犀角 川贝母 人中黄 芦根汁
徐徐温服。
又方:
金汁拌浸人参 银花露 鲜菖蒲 元参 鲜生地 羚羊角 真金箔

12 脉细数舌绛,烦渴时热,病九日,邪气稍衰,正气已亏,不宜再作有余治。
鲜生地 阿胶 元参 麦冬 知母 麻仁

13 舌缩,语音不出,呼吸似喘,二便不通,神迷如寐。此少阴肾液先亏,温邪深陷阴中,瘛痉己见,厥阳内风上冒,本质素怯,邪伏殊甚,实为棘手。议护下焦之阴,清解温热之深藏,以冀万一。
阿胶 鲜生地 元参 鲜石菖蒲 川黄连 童子小便

14 温邪已人心营,神烦欲昏,质系阴亏,怕其液涸,不必以斑疹为虑,清神斯邪不结蔽矣。
连翘心 石菖蒲 鲜生地 元参心 金银花 天竺黄 至宝丹一粒

15 热缓神昏,咳痰呕逆,舌不能言。余邪渐入心包络,恐着瘛疭,进芳香入络法。
万氏牛黄丸。

16 寒热虽止,心热口渴,营分余邪未解。仿景岳玉女煎意,滋清营热,此伏暑可去。
生地 知母 生甘草 生白芍 生石膏 竹叶心
 
湿 热


1 湿热下陷,腹痛泄泻。
藿梗 神曲 桔梗 广皮 川连 茯苓 米仁 泽泻

2 湿热内蒸,瘅热渴饮。
茅术炭 泽泻 赤苓 寒水石 黄柏 木瓜

3 胃气不苏,湿热内蕴耳。
竹茹 半夏 橘白 枳实 茯苓 金斛

4 舌黄,妨食,内热,湿热郁于中焦。
藿香 半夏 茯苓 川连 木瓜 橘白

5 脉弦涩,舌苔腻,湿邪阻于中焦,木火不能疏泄,湿火内蒸,升降之机失职,为之胀满,法宜疏之。
香附汁 广皮 藿梗 小青皮 茯苓 川连

6 头痛,身热,渴饮。
桂木 木防己 杏仁 豆卷 天花粉 厚朴

7 湿热阻于上焦,头胀,恶风,颐痛。
桂枝 杏仁 滑石 豆卷 川通 花粉

8 湿郁蒸热,恶心,舌白,脉来弦数,转疟为顺。
藿香 杏仁 半夏 厚朴 橘白 生姜

9 脉弦而濡,气分殊弱,湿热不能尽泄,不饥少寐,神倦痰多,宜健脾和胃,佐以远木。
人参 生谷芽 木瓜 神曲 茯苓 新会皮 炙草 川连

10 湿阻蒸热,头痛脘闷。
藿香 杏仁 茯苓皮 厚朴 豆卷 木防己

11 脉数无序,里热甚矣,勿忽视之。
薄荷 黄芩 山栀 滑石 连翘 花粉 木通 桔梗

12 舌苔黄,脘胀。
杏仁 茵陈 厚朴 连皮苓 半夏 广皮 草果 滑石粉

13 久郁内伤,着于时令之湿热。舌焦黄,头痛汗出腰痛,乃内外两因之病,最防昏厥。
羚羊角 黑栀皮 黄芩 石菖蒲 连翘仁 郁金

14 时气兼劳倦悒郁,舌黄,气促身痛。当以内伤为重,禁风药。
杏仁 瓜蒌皮 黑栀 桔梗 枳实 滑石

15 久虚之体,客气易于乘袭。近因湿热秽气所触,中宫不和,升降失节,宜先进六和汤。

16 时序湿热,与水谷内因之湿互异,况舌白下利,中阳已弱。脉缓,干呕而烦。夏暑最怕发痉昏厥,议通中焦之阳以驱湿。
杏仁 半夏 猪苓 茯苓 姜汁

17 脉短无神,并不口渴思饮,水入欲呕欲哕,下利黄水。八日来身热汗出不解,时时谵语,防其昏厥瘛疭。是湿热深陷入里,议用桂苓甘露饮。
杏仁 益智仁 茯苓 猪苓 厚朴 木瓜 滑石 泽泻

18 脉大,舌白渴饮,胁痛欲呕,湿热阻其经隧,寒热未已,议用木防己汤。
木防己 杏仁 知母 姜汁 石膏 厚朴 半夏

19 舌白口腻,痰多自利,湿热未尽,中焦不运,防变胀满。
川连 人参 半夏 白芍 枳实 茯苓

20 湿郁太阴,热聚阳明,舌黄口燥不欲食。此热因湿而生,议用桂苓甘露饮。
白术 猪苓 滑石 寒水石 茯苓 泽泻 石膏 肉桂

21 湿热之邪郁于气分,身热目黄自利。夏月受之,深秋而发。
木防己 杏仁 黄芩 生石膏 枳实 白芍

22 脉沉目黄,气喘呛呕,脘闷肢冷,潮热汗出略缓,少顷复热。病九日不解,口干自利。此湿邪内胜为热,三焦不通,夏伏至霜降而发,其病为重。
杏仁 半夏 山茵陈 鲜石菖蒲 厚朴 草果仁 茯苓皮 川通草

23 久痛,用辛温两通气血不效。病已十年,不明起病之由。今便溏溺赤,水谷湿热不运,必夹湿阻气,主以分消。
薏苡仁 厚朴 猪苓 茯苓皮 蔻仁 山茵陈 泽泻
又:香砂平胃散,加茯苓、茵陈。

24 席(东山,五十岁) 血痹气滞,腹中不和,而大便燥结不润。夏季以柔药辛润,交霜降土旺,连次腹痛,目眦变黄,此非黄疸,湿热瘀留阻壅乃尔。
炒桃仁 郁李仁 茺蔚子 冬葵子 菠菜干

25 张(三十一岁) 单单腹大,按之软,吸吸有声。问二便不爽,平日嗜饮,聚湿变热,蟠聚脾胃。盖湿伤太阴,热起阳明,湿本热标。
绵茵陈 茯苓皮 金斛 大腹皮 晚蚕砂 寒水石

26 韩(五十四岁) 时令之湿外袭,水谷之湿内蕴,游行躯壳,少阳、阳明脉中久湿,湿中生热。《内经》淡渗佐苦温,新受之邪易驱,已经两月余,病成变热矣。
南花粉 飞滑石 石膏 桂枝 薏苡仁 羚羊角

27 李(四三) 长夏时令湿热,内阻气分,宗《内经》湿淫于内,治以淡渗,佐以苦温。
飞滑石 川通草 淡竹叶 杏仁 厚朴

28 计(四一) 酒客内有湿热,疡脓初愈,精神未复。小暑泛潮,外湿与内湿并合,致伤脾胃之络,便血继以吐血,久延肉消神倦,然脉络之湿蒸热蕴仍在。此病邪为本,虚为标,非补涩药所宜。
茵陈 茯苓皮 厚朴 广皮 海金沙 鸡肫皮 大腹皮 楂肉 砂仁壳

29 李 温湿热蒸伤脾胃,身热泄泻。
黄芩 生白芍 滑石 猪苓

30 严 两寸脉独搏,不饥不食,上焦气分之阻,时当仲夏,必有湿热客气内伏。
半夏曲 瓜蒌皮 滑石 黄芩 通草 杏仁
 



暑热
1 暑热侵于上焦,瘅热,头痛,背胀,渴饮。
桂枝白虎汤。

2 暑邪阻于上焦,作之肺疟。咳嗽渴饮。
桂枝白虎汤。

3 烦渴耳聋,但热无寒,渐呕,胸腹痞胀。此暑热由口鼻入,三焦受浊,营卫不通,寤不成寐。日期半月,热深入阴,防其瘛疭发厥。
桂枝白虎汤。

4 本系劳倦气虚之体,当此暴热,热从口鼻受,竟走中道。经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暑热蒸迫,津液日槁,阳升不寐,喘促舌干,齿前板燥,刻欲昏冒矣。甘寒生津益气,一定之理。
人参白虎汤加卷心竹叶、麦门冬。

5 暑热伤阴,心中犹热,头重不饥。
竹叶心 新鲜粗莲子 茯神 川贝母 朱砂拌麦冬 灯心草

6 脉细数,阴气颇弱,夏暑外逼,食减神倦,咳呛,宜存阴清暑法。
鲜莲子 霍斛 朱冬 川石斛 川贝母 灯心 茯神

7 暑热郁于上焦。
苦丁茶 薄荷 赤芍药 鲜荷蒂 连翘 黑栀皮

8 阴弱挟暑,头胀,神倦。
竹叶心 川贝 鲜莲子 灯草心 茯神 赤麦冬

9 此暑热逼入胞络,神昏乱语,心中热。
竹卷心 川黄连 鲜莲子 赤麦冬 白茯神 白灯心

10 暑热郁于少阳,头胀偏左,齿痛。
苦丁茶 大连翘 赤芍药 菊花叶 黑栀皮 夏枯花


暑湿
1 辛凉以肃余暑。
西瓜翠衣 川通草 橘红 水飞滑石 桑白皮 杏仁

2 暑热内郁,战汗始解,否则昏闭狂乱。
川连 厚朴 飞滑石 霍梗 半夏 广皮白

3 暑邪上阻,身热头胀。
丝瓜叶 飞滑石 连翘 白豆蔻 天花粉 杏仁

4 右脉尚弦。
带皮茯苓 藿香 猪苓 紫色厚朴 广皮 泽泻

5 暑热上阻。
丝瓜叶 连翘 橘红 飞滑石 杏仁 桑皮

6 暑风外袭。
鲜丝瓜叶 香薷 桑白皮 杏仁 飞净滑石 橘红 川通草 连翘

7 饥饱不调,中气已困,暑邪外侵,法宜和之。
鲜丝瓜叶 杏仁 藿香 浙江茯苓 半夏 橘白

8 暑风上阻,头胀鼻塞,咳嗽。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白芦根 桔梗 薏米

9 脉细数,咳呛脘闷,宜清暑邪。
鲜丝瓜叶 厚朴 桑皮 杏仁 飞净滑石 橘红 通草 连翘

10 暑湿上阻,头重脘闷,脉模糊,病势正在方张。
藿香 杏仁 丝瓜叶 连翘 厚朴 广橘红

暑湿热伤气
1 暑伤气,神倦无力。
黄芪片 炙草 宣木瓜 白茯苓 归身 鲜莲子

2 暑必挟湿,且宿有痰饮,湿痰交蒸,身热为冤,当治以苦辛宣通。
人参 川连 广白 茯苓 藿梗 半曲

3 舌心黄边白,渴饮水浆,停胃脘欲吐,微微冷呃,自利稀水,小便不利,诊脉坚劲不和。八旬又二,暑热湿邪内著。必脾胃气苏,始可磨耐,以尊年不敢过用清消矣。议用清暑益气方。
人参 茯苓 广皮 猪苓 石莲子 川连 黄芩 厚朴 泽泻 煨葛根

4 金(六十五岁) 热伤气分,水谷不化之湿,留着胃络。已入秋凉,衰年气弱,夏令伏邪未去。议东垣清暑益气,减去滞药。
人参 茯苓 神曲 升麻 葛根 泽泻 广皮 木瓜 川连

5 脉濡,懒倦,多汗,口渴,体气素薄,炎暑烁金。当益气,保水之源。
麦冬 人参 知母 五味子

变证
1 暑湿未净,下利频来。
人参 茯苓 姜炭 炒陈皮 焦术 炙草 木瓜 益智仁

2 胸闷妨食,战栗肢寒,气弱,伏暑之候,且以和法。
茯苓 煨姜 杏仁 半曲 橘白 藿梗

3 向有肝风乘胃,阴弱可知,近头痛转在右太阳,且鼻衄,上焦未免暑风侵焉。
桑叶 囫囵大葳蕤 南沙参 川贝 嘉定天花粉 生甘草

4 暑热伤气,神倦食减。
川连 木瓜 荷叶边 半曲 茯苓 广皮白

5 暑热消烁胃汁,口渴不饥,以制木和胃。
省头草 生白芍 橘红 麦门冬 乌梅肉 半曲
注:省头草,佩兰之异名。
 
湿


1 湿郁,溺痛,形寒。
桂枝 茵陈 大豆黄卷 苓皮 萆薢 浙茯苓 飞净滑石

2 风湿相搏,形浮咳嗽。
杏仁 米仁 木防己 桂枝 茯苓 生姜皮

3 湿阻气痹,脘闷不爽,身痛。
杏仁 半夏 茯苓 桂枝 干姜 木防己

4 两尺微细,腿肿,春夏气泄,湿蒸肿盛,乃地气上升耳,通阳一定至理。
白术 茯苓 薏苡仁 牡蛎 附子 萆薢 木防己 泽泻

5 湿蒸气泄汗多。
于术 半夏 煨姜 茯苓 广皮 木瓜

6 湿阻阳郁。
桂枝 杏仁 薏苡仁 茯苓 厚朴 木防己

7 脉缓。
生于术 附子 煨姜 桂枝木 炙草 南枣

8 风湿相搏,发热身痛。
杏仁 桂枝 木防己 米仁 茯苓 大豆卷

9 脉弦,身热从汗泄而解,此属伏湿,恐其转疟。
杏仁 半夏 橘白 厚朴 茯苓 煨姜

10 湿郁阳痹,形凛咳嗽。
玉竹桂枝汤。

11 舌黄,脘中未爽,湿阻于中焦。
半夏 白术 广皮白 茯苓 干姜 枳实皮

12 湿注跗踵,针之易泄。
米仁 茯苓 木防己 泽泻 桂枝 粉萆薢

13 一派风湿内郁,怕增腹痛喘急。
杏仁 连翘 木通 白桔梗 桑皮 橘红 赤芍 淡竹叶

14 宣湿利气。
丝瓜叶 杏仁 米仁 白芦根 桑皮 通草

15 舌黄脉缓,脾胃之气呆钝,湿邪未净,故不饥。
益智 半夏 橘白 厚朴 茯苓 干姜

16 秽气混于募原,脘闷恶心。
藿香 杏仁 枳壳 厚朴 半夏 广皮

17 热退脘痹,不饥不大便。
杏仁 半夏 连皮茯苓 厚朴 橘白 炒熟麦芽

18 湿热未净,不饥妨食。
藿梗 谷芽 半曲 川连 木瓜 陈皮

19 湿盛,飧泄便血。
茅术 炙草 茯苓 炮姜 木瓜 广皮

20 舌白胸闷。
杏仁 藿香 半夏 厚朴 橘白 滑石

21 湿邪阻于上焦,不饥少纳。
杏仁 苏梗 枳壳 厚朴 橘红 半夏

22 湿伏,蒸热,下利。
木瓜 茯苓 陈皮 半曲 藿香 荷边 炙草 谷芽

23 湿邪阻于中焦,蒸热,脘闷,腹膨,法宜苦辛开泄。
杏仁 藿香 白蔻 槟榔汁 厚朴 半夏 广皮白

24 湿阻不泄,脘痹不饥。
杏仁 半夏 茵陈 莱服子 厚朴 广白 茯苓皮 槟榔汁

25 舌苔浊腻。
茵陈 半夏 厚朴 滑石 杏仁 橘白

26 舌苔浊腻,色如松花,瘅热不渴,少腹隐隐痹痛。此阴湿着于募原,中阳怫郁不宣,切勿投以寒凉,恐成疟痢。
藿香 半夏 紫色厚朴 杏仁 橘白 连皮茯苓

27 湿邪内郁,腹痛,便溏。
广皮 茯苓 藿香梗 厚朴 香附 砂仁壳

28 酒客湿胜,中焦阳气素亏,易痞易溏,不饥不饱,皆清阳不肯转旋。况烦劳伤阳,亦属内症发热,非外感所致也。
杏仁 广皮白 煨姜 茯苓 厚朴 白蔻仁 半夏 泽泻

29 唐(五十六岁) 夏,足跗肌浮,是地气着人之湿邪,伤在太阴、阳明。初病失血,继而呕涎拒食,医不知湿伤脾胃,漫延乃尔。
五苓散去泽泻,加益智仁、厚朴、广皮、滑石。

30 俞 秽浊缠染,口鼻吸受时序雨潮之湿,亦属不正异气。此芳香开气,淡渗利湿,一定成法。
白蔻仁 藿香梗 嫩竹叶 杏仁 大豆黄卷 厚朴 滑石
 



太阳卫分
1 阴疟,头痛,咳呛。
阳旦汤。

2 阳微伏邪,寒多热少,间日一发,治以辛温。
杏仁 桂木 生姜 茯苓 炙草 大枣

3 疟久伤阳,瘅胀腹大,二便不爽,最不易治。先开太阳,令其阳气宣达再商。
五苓散。

4 疟发于秋,名曰伏气。两旬不解,消滞清火而不见效。寒少热多,口渴喜暖,心中懊哝(竖心旁),不能自主。是无形气结,蒌、连、枳、半,只治有形有滞,寒热未能开提,懊哝气结,呕逆气结,况无汗为烦,表里气机不行,显然窒闭。宗仲景栀豉汤,一升一降,以开其结。
栀子 香豉(各三钱)

5 浴后寒热,卫阳损也,用建中汤。
人参 归身 桂枝木 蜜姜 黄芪 炙草 白芍 大枣

6 阳气发泄,寒热脉大。
蜀漆 龙骨 人参 桂木 牡蛎 生芍

7 疟两旬不解,寒多热少,是为牝疟,进牡蛎散。
牡蛎 龙骨 肉桂 白芍 云母 蜀漆 炙草 大枣

8 牝疟寒多,内热心悸。
阳旦汤,加生牡蛎、花粉。

9 劳疟不止,肢肿寒多。
阳旦汤,加牡蛎、云母石。

10 阴疟三年不愈,下虚遗泄。
蜀漆 牡蛎 炙黄芪 桂枝 龙骨 炙甘草

11 间日寒战,发热渴饮,此为疟。饮水结聚,而心中痛胀,乃病上加病。不敢用涌吐之药,暂与开肺气壅遏一方。
生石膏 大杏仁 生甘草 蜜水炒麻黄

12 三阴疟,是阴分伏邪。汗之、清之不解,但与腻滞补药,邪无出路,遂致吐衄,寒自背起,督脉应乎太阳。
川桂枝 熟半夏 炒白芍 炒黑蜀漆 生牡蛎

13 面赤口渴,脉大而空,劳倦夹虚,不可纯作时感症治。
桂枝木 炙甘草 泡淡黄芩 生白芍 南枣肉 生姜

14 伏邪三疟。
桂枝 块苓 厚朴 煨姜 花粉 橘白


少阳
1 邪伏少阳为疟,头胀,口苦,渴饮。
小柴胡汤去参。

2 左脉弦,疟来头胀。
小柴胡汤去参。

3 脉弦口渴,少阳寒热乘胃劫津,可与小柴胡汤和正以解邪。
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白芍。

4 脉右软左弦,寒热渐早,口渴喜热饮,此胃津日损,木火尚炽,生津养胃以扶正,辛酸两和木火之郁热。
柴胡 人参 麦冬 橘红 黄芩 知母 白芍 乌梅
又:生鳖甲 知母 乌梅 炒桃仁 丹皮 草果 白芍
又:人参 知母 金石斛 川连 乌梅 茯苓

5 间日疟脉弦,烦渴无汗,头微痛,往来寒热欲呕,可与小柴胡汤。
柴胡 人参 生姜 黄芩 半夏

6 疟病,《内经》谓小邪之中,虽云十二经之疟,总不离乎少阳。少阳肝脏相附,疟久盘踞,未免凝痰积血,即成病根矣。虚者补正为先,补正不应,法当破血。
柴胡 草果 炒桃仁 青蒿 半夏 归尾 桂枝 炒黑蜀漆

7 三疟,色黄,脉弦偏右。
草果仁 生姜 知母 乌梅


阳明气分
1 疟来即三日一发,头痛,咳嗽,渴饮,从手太阴治。
桂枝白虎汤。

2 热邪入肺为温疟。
桂枝白虎汤。

3 但热无寒,咳嗽渐呕,周身疼楚,此为温疟,伏邪日久,发由肺经,宗仲景桂枝白虎汤,二剂当已。
桂枝白虎汤加麦冬。

4 瘅疟邪在肺,口渴,骨节烦疼。
桂枝白虎汤。

5 津伤复疟,寒热烦渴。
桂枝白虎汤加花粉。

6 江(宝林寺前,二十五岁) 瘅疟,邪在肺,口渴,骨节烦疼,用桂枝白虎汤。

7 春季失血,是冬藏未固,阴虚本病无疑。小愈以来,夏至一阴未能来复,血症再来,原属虚病。今诊得右脉急数倍左,面油亮,汗淋涕浊,舌干白苔,烦渴欲饮,交午、未蒸蒸发热,头胀,周身掣痛,喘促嗽频,夜深热缓,始得少寐,若论虚损,不应有此见证。考《金匮》云∶阴气先伤,阳气独胜,令人热胜烦冤,病名瘅疟。要知异气触自口鼻,由肺系循募原,直行中道,布于营卫,循环相遇,邪正相并,则发热矣。津液被劫,日就消烁,火热刑金,咳喘为甚,此与本病虚损划然两途。仲景定例,先理客邪新病,恐补则助邪害正耳。是以右脉之诊为凭,议当辛甘之剂,驱其暑湿之邪,必使热减,议调本病,勿得畏虚,养邪贻害,至嘱。
桂枝 知母 麦冬 石膏 甘草 粳米
前法大清气分,兼通营卫,石膏佐以桂枝,清肺为多,其余皆滋清胃热,仍有生津之意。今诊两手相等小数,交未末热势较昨似轻。右脉不甚急搏,而心热烦闷作渴之象如昔。验舌苔干白,舌边过赤,阴虚之体,其热邪乘虚入三焦,皆有诸矣。况冬病风寒,必究六经;夏暑温热,须推三焦。河间创于《宣明论》中,非吾臆说也。凡热清片刻,议进甘露饮子一剂,服至五日再议。
滑石 生石膏 寒水石 桂枝 白芍 麦冬 鲜生地 阿胶 人参 炙草 火麻仁
先用清水二盏,空煎至一半,入药煎四五十沸,澄清冷服。
按:《临症指南医案.暑》第45案亦提出: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吴鞠通抑受此启发而畅三焦乎?

8 外寒势缓,热渴势甚,此少阳木火迫劫胃汁,脘中津衰。热蒸痰饮,倘饮水过多,中焦不运,恐为水结。仿白虎之意,不泥其方,以示勿太过耳。
鲜竹叶 飞滑石 乌梅肉 麦门冬 知母 生白芍

9 胃为肝阳之扰,冲气如呃,热时烦躁不眠,纯属里证,法当酸苦泄热,俾阳明凝和。
知母 淡黄芩 生鳖甲 卷心竹叶 丹皮 生白芍 乌梅肉

10 胃虚热气上行,故觉气塞,当养胃阴生津,使阳和则邪清。积劳有年之体,甘寒为宜。
人参 竹叶 知母 粳米 麦冬 石膏 生甘草
又:鳖甲煎丸,早服七粒,午时七粒,暮时七粒,白滚汤送下。
又:生牡蛎 桂枝木 人参 花粉 生白芍 乌梅肉
 
癍痧疹瘰


1 久利盗汗,恶心形凛,肌发红点如瘾,虚中夹邪耳。
谷芽 木瓜 半夏曲 茯苓 广皮 荷叶蒂

2 痧后咳呛,便溏,目痛。
黄芩泻白散。

3 热蕴三焦,烦渴不寐,遍体赤斑,两脉搏数。
犀角尖 生地 连翘 金银花 羚羊角 元参 花粉 菖蒲根

4 营虚斑伏不透,咽痛呕恶,议《金匮》升麻鳖甲汤。
升麻(一钱) 归身(二钱) 川椒(三分) 鳖甲(四钱) 赤芍(一钱)

5 痧不外透,火郁于肺,肺胀则喘。口渴频烦,热邪在上,况发厥如惊,尤属热象。辛寒解利郁热,从《内经》夏至后为病暑治。
连翘 杏仁 黄芩 山栀 芦根 牛蒡 石膏 紫菀 木通

6 病在暴冷而发,肌表头面不透,是外蕴为寒,内伏为热。肺病主卫,卫为气分,两解为是。
麻黄 牛蒡 射干 桔梗 石膏 杏仁 生草 枳壳汁

7 暴冷外加,伏热更炽,邪郁则气血壅遏,痧疹不肯外达。痰气交阻,神昏喘促,渐入心包,有内闭外脱之象。
连翘 射干 滑石 银花 菖蒲 通草
又:牛黄丸。

8 温疹乃口鼻吸入秽浊之气,乃无形之邪,上窍阻塞,呛物不下。医不知有形无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药直入肠胃,与咽中毫不相干。
牛蒡子 银花 马勃 连翘 射干 芦根

9 沈(北城下,三十六岁) 温疹皆病气鼻口吸受,其秽邪是天地乖戾不正之气,无形之物,上窍阻塞,呛物不下,医不知无形有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药直入肠胃,与咽中不相干涉。
连翘心(一钱) 射干(三分) 鲜芦(一两) 马勃(七分) 牛蒡子(钱半) 银花(一钱)

10 屈(二十二岁) 长夏患痧胀,两三月渐渐腹大,入夜腹痛。凡痧是臭污秽气,留聚入络,变出肿胀。议以秽药宣通。
阿魏丸。

11 北城下(三十六) 温疹是一股乖戾不正无形之气,从口鼻吸受,上窍阻塞,呛物,不得下咽。医不辨有形无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药直人肠胃,与咽中不相干涉。
连翘心 马勃 牛蒡子 银花 鲜芦根

12 痧是肺胃气分邪火,内迫津液,上焦受损,元未全复,更为夏热内蒸其血。不必为阴虚治,秋末入冬,用清燥意。
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水梨肉
 
其它外感医案


其他热病
1 身热二载,咳嗽咽干。
玉女煎去牛膝。

2 热伤胃阴,知饥妨食,头胀牙宣。
竹叶石膏汤去参、夏,加知母。

3 左脉弦,瘅热,知饥,色黄。
青蒿 知母 丹皮 白芍 银柴胡 鳖甲

4 午后背凛头晕,余邪未尽。
钩藤 金石斛 茯苓 桑叶 广皮白 半曲

5 劳伤伏邪,发热身痛。
当归 炙草 广皮 青蒿 白芍 茯苓 半曲 黄芩

6 阴亏气热。
生地 粉丹皮 白芍药 泽兰 穞豆皮 柏子仁

7 舌黄,渴饮,身热。
桑叶 竹茹 橘白 黑栀 枳实 半夏

8 伏邪发热。
杏仁 橘红 桑白皮 连翘 桔梗 川通草

9 伏邪发热。
苏梗 橘红 杏仁 厚朴 花粉 连翘

10 伏邪发热头痛。
淡豉 杏仁 枳壳 桔梗 橘红 连翘

11 伏邪发热,舌白。
桑皮 杏仁 通草 浙苓 米仁 芦根

12 张(舡上,三十三岁) 烈日追呼,气伤热迫,保胃阴以养肺,益肾阴以固本。
生白扁豆 白玉竹 北沙参 甘草 麦冬肉 桑叶

13 李(四十岁) 臭秽不正之气入自口鼻,着于募原,不饥呕逆,中焦病也。宣通浊痹为正,发散清寒为忌。
草果 槟榔 藿梗 厚朴 杏仁 白蔻 半夏 姜汁

14 姚(二一) 述四月患蛾喉痹,必系温热犯上,温不尽解,留邪化热,肺津劫烁,喉燥痒呛,防有气损热炽,失血之累。甘寒润剂,不致伤胃。
绿豆壳 麦冬 生甘草 连翘 南花粉 金银花 蔗浆半杯。
又:浮热上炎,精走泄于下,致阴液阳津不肯上供。望色萎瘦,纳食不旺,摄阴恐妨胃口,况初夏曾患喉症,大暑热泄,阴难生复。先议水陆二仙丹,摄固精关。
人参 秋石 芡实 金樱子
膏丸。

15 舒 口鼻触入臭秽浊气,蒙闭心包,遂心胸痛呕瘀血,且欲昏闭,即方书中恶之症。苏合香丸能辟秽恶之邪。若误认阴症,擅投桂附,则抱薪救火矣。
苏合香丸二丸。

16 前用生津养阴,已得咳停热退,可以渐入佳境不虞。发热较甚,三昼夜不减,口渴不饥,盖体弱肌疏,邪易侵袭,郁遏不宣,蒸燎如焚,质系金虚火旺。今遇炎威酷烈,相火内煽,暑热外侵,交相烁液,必致煎熬枯涸。欲进苦寒,奈虚火不堪直折,且虑徒伤胃气。议用海藏神术法,上解三阳,下安太阴。
白术 梨汁 防风 麦冬 甘草

17 质瘦脉弱,交夏天暖,真气发泄,心热口渴,头痛胁疼,食下如噎,右耳气闭少聪,语言过多,齿戛寒噤,或巅胀面浮。皆津液因热而伤,致令浮阳动搏。议用甘凉生津和阳法。
北沙参 天冬 麦冬 麻仁 杏仁 桑叶 蜜水炒橘红
川石斛煮汁泛丸。

18 寒热虽减,脘中犹然不爽,非是食滞,乃气结所致,尚宜开上中之痹。
川连 干姜 淡芩 炒半夏 杏仁 白蔻 枳壳 桔梗

19 凡热甚而厥,其邪必在阴分,古称热深厥深。病中遗泄,阴伤邪陷,发表攻里,断难施用,和正托邪,是为稳法。
草果 黄芩 知母 人参 炒半夏
五更时服。

20 病热,汗出复热而不少为身凉,此非疹疟,狂言失志。经所谓:阴阳交即是病也。交者,液交于外,阳陷于内耳,此属棘手症。
人参 生地 天冬
 
本帖最后由 中医心 于 2016-1-12 16:30 编辑

卷二(282案)

咳 嗽


风咳
1 复受风邪,嗽反甚,头反胀,暂以轻药肃其上焦。
经霜桑叶 南沙参 生甘草 葳蕤 大川贝母
白元米四合泡汤代水。

2 风邪作咳。
杏仁 南沙参 花粉 桑叶 川贝母 橘红


寒咳
1 脉涩,咳嗽,背凛。
茯苓桂枝汤去芍加米仁。

2 阳微失护,客邪触饮,咳嗽呕逆,形寒身痛。
杏仁 茯苓 生姜 桂枝 炙草 大枣

3 脉小,咳嗽,背冷。
杏仁桂枝汤去芍加米仁。


暑邪咳嗽
1 暑风作咳。
杏仁 芦根 通草 桑皮 象贝 米仁

2 暑风作咳。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薏苡仁 橘红 芦根

3 暑伤气,作之咳。
杏仁 天花粉片 桑皮 芦根 西瓜翠衣 川贝


痰饮咳嗽
1 风侵于肺络,咳嗽不己,渐成劳嗽。
白旋覆花 杜苏子 扁杏仁 瓜蒌仁霜 广橘红 海浮石

2 咳嗽痰多,交雨水节,血复溢。
旋覆花 扁杏仁 米仁 蒌仁霜 冬瓜子 浙苓

3 风邪作咳。
旋覆 苏子 川贝母 杏仁 橘红 蒌仁霜

4 痰饮咳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昔徽宗宠妃病此,治用真蚌粉,新瓦上炒红,人青黛少许,用淡齑水,滴麻油数滴,调服二钱。

5 嗽逆不得卧,短气脉涩。
杏仁 粗桂枝 半夏 生白芍 茯苓 淡干姜 炙草 五味子

6 水液上泛,形浮嗽逆,无如不独阳微,阴亦为之亏矣。用药之难以图功在斯。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7 形浮,嗽逆痰血,宜降肺胃。
旋覆花 苏子 半夏 枇杷叶 米仁 茯苓

8 湿饮内阻,焉得不咳!
杏仁 大半夏 粗桂枝 米仁 块茯苓 木防己

9 饮邪咳嗽。
半夏 橘红 旋覆花 茯苓 米仁 枇杷叶

10 有年阳衰饮干,咳嗽形凛。
杏仁桂枝汤去芍加茯苓。

11 久嗽气逆。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2 饮邪作咳。
杏仁 桂枝 生姜 茯苓 炙草 米仁

13 饮邪作咳。
苦杏仁 茯苓 白芥子 旋覆花 米仁 橘皮红

14 邪郁于肺,咳嗽痰稠。
桑白皮 杏仁 橘红 川贝母 花粉 桔梗

15 饮邪作咳。
茯苓 杏仁 炙甘草 桂枝 米仁 老生姜
 
热咳
1 温邪侵于肺卫,作之咳嗽。
杏仁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黄芩 南沙参

2 温邪作咳。
玉竹 南沙参 生草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3 左脉弦,咳嗽,阳气偏亢,温邪侵之,宜用甘药。
北梨肉 白花粉 青蒿 白沙参 霍石斛 川贝

4 温邪郁于肺卫,咳嗽音嘶。
射干 花粉 生草 桔梗 玄参 象贝

5 脉细涩,咳嗽三月不愈,温邪伏于肺卫使然,渐延阴损劳怯。
玉竹 桑叶 花粉 川贝 南参 梨肉

6 温邪作咳形寒,曾失血,宜用轻药。
杏仁 桑叶 川贝 桔梗 橘红

7 阴虚温侵作咳,痰血。
玉竹 南沙参 白花粉 川贝 霍石斛 生甘草

8 温邪上郁,咳嗽音哑。
薄荷 射干 连翘 桔梗 杏仁 象贝

9 脉弦数,咳嗽,头胀。
青蒿 南沙参 苦参 川贝 白花粉 橘红

10 肺热,咳嗽痰血,宜禁火逼。
玉竹 竹茹 白扁豆皮 柿霜 川贝 霍山石斛

11 伏热作咳。
桑叶 川贝母 杏仁 南参 天花粉 梨汁

12 温邪作咳。
玉竹 南沙参 竹茹 桑叶 川贝母 杏仁

13 温邪郁于肺卫,咳嗽音嘶,脉微。
泻白散。

14 温邪咳嗽。
薄荷 连翘 黑栀 花粉 桔梗 生草

15 温邪作咳,脉弦数,恐咳伤阳络失血。
桑叶 杏仁 花粉 川贝 生草 南参

16 阴弱,风温作咳,痰血。
玉竹 花粉 白沙参 茯神 川贝 甘蔗汁

17 嗽减,自汗口干。
玉竹 茯苓 南参 骨皮
白糯米泡汤代水。

18 温邪咳嗽,头胀鼻塞。
薄荷 象贝 桑白皮 桔梗 杏仁 生甘草

19 温邪作咳。
桑叶 川贝母 南沙参 杏仁 南花粉 大甘草

20 湿阻化热,咳嗽渴饮。
芦根 白通草 浙苓 杏仁 桑白皮 米仁
 
虚咳
1 嗽而脉数,脏阴亏矣,金水同治。第参之色脉,恐延损怯。
熟地 甜北参 麦冬 茯神 川石斛 天冬

2 脉数而软,嗽逆暮甚。
贞元饮加茯神、葳蕤。

3 咳嗽,梦泄,内热,金水同治。
熟地 川石斛 扁豆 茯神 北沙参 麦冬

4 久嗽用肺药不应,脉数,金水同治。
熟地 生地 北沙参 天冬 麦冬

5 脉弦劲,咳嗽,宜摄脏阴。
北沙参 阿胶 熟地 天门冬 麦冬 茯神

6 嗽久,形凛,心悸。
贞元饮。

7 咳嗽失血,脉涩,下焦不纳,春深气泄使然。
生地黄 白茯神 穞豆皮 真阿胶 天冬肉 鲜藕汁

8 嗽久不已,病不在肺,而在少阴矣,且左脉弦数,法宜摄阴。
熟地 鲜莲肉 茯神 川斛 左牡蛎 天冬

9 热止嗽盛。
熟地 茯神 北沙参 川斛 麦冬 鲜芡实

10 久嗽,失血。
熟地 扁豆 甜北沙参 川斛 茯神 炒松麦冬

11 营阴枯槁,气燥作咳。
熟地 天冬 穞豆皮 阿胶 茯神 鸡子黄

12 左脉弦,阴亏阳浮不潜,咳嗽,盗汗。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川斛 牡蛎

13 脉数,阴液内耗,气燥化热,舌红苔黑,咳嗽渴饮。
生地 麦冬 甘蔗汁 阿胶 知母 霍石斛

14 脉弦涩,嗽逆。此阴亏气浮使然,非客邪可散,先以胃药。
北沙参 霍斛 扁豆 麦冬 茯神

15 曹(二十一岁) 声出于肺,全赖元海之气旺,俾阳中之阴承载于上,而声音自扬。据吃柿饼遂呕,考其性甘寒而清肺热,欠嗽气散不受,参、芪甘温,亦有见效者。若五旬男子,下元日亏,金水同出一源,形色黄萎少泽,全是下虚上实,所幸纳谷,不致骤凶,经年累月,焉有速功。
阿胶 天冬 黑豆皮 鸡子黄 大生地
二十剂后服六味加五味、川斛。
 
久嗽劳嗽
1 咳嗽,音嘶,痰多。
熟地 牡蛎 丹皮 山药 茯苓 川斛 泽泻 牛膝

2 久嗽腰痛,行动气逆,脉细失血。
熟地 山药 麦冬 川斛 茯神 北参

3 久嗽音嘶,失血。
糯稻根须 元参 鸡子白 金钗石斛 川贝 南沙参

4 久嗽食减。
北沙参 麦冬 扁豆 茯神 霍斛

5 久嗽,左脉弦。
生地 川贝母 麦门冬 霍斛 南沙参 真阿胶

6 劳嗽音哑,咽痛,胃强能纳,庶几带病撑持。
熟地 茯神 元稻根须 天冬 麦冬 川金石斛

7 左脉弦数,内热,咳嗽,痰血,脏阴暗耗,阳动不潜使然。
熟地 川斛 天冬 阿胶 茯神 麦冬

8 左脉弦数,嗽逆,气急,盗汗。
河车 龟板 川斛 芡实 天冬 茯神 熟地 牡蛎 五味 阿胶 山药 湘莲

9 久嗽痰浓,胃中伏湿耳。但形神憔悴,脉微,最不易治。
生白扁豆 真川贝 燕窝 霍山石斛 白茯神 米仁

10 久嗽音哑,咽痛。脏阴损矣,恐不易复。
熟地 元参 霍山石斛 人中白 天冬 糯稻根须

11 咳嗽,盗汗,鼻衄,脉数,阴亏气浮使然,葆真为要,否则延怯。
熟地 石斛 白扁豆 茯神 北参 麦门冬

12 朱(靖江,二十五岁) 自春季失血,血止痰嗽,左脉细数,是阴虚劳嗽。幸胃纳不减,可填补真阴。肺药理嗽,必伤胃气,但精血药不能生长,加慎保养,冀交春不致血来,屡发则难治矣。
熟地 萸肉 云茯苓 山药 天冬 五味 麦冬 阿胶 龟板 黄柏

13 吴(关上) 气泄,用阳药固气,庸医治嗽滋阴,引入劳病一途。
黄芪建中加人参。

14 沈(湖州,二十九岁) 病伤不复元,壮失保养,延为劳嗽,胃气颇好,可与填精固下。
都气法去丹、泽,加水陆二仙、胡桃肉。

15 何(王家巷,二十七岁) 色夺脉促,寒露霜降嗽甚,风冷形肌凛凛,卫阳空疏气泄,群医不识,是为瞽医。
小建中汤。
 
卷三(47案)

不 寐


1 用泻白散颇效,但不能寐,舌心辣痛,阴亦亏矣。
生地 川贝 元参 麦冬 茯神 灯心

2 嗽减不寐,心中热。
温胆汤。

3 脉弦涩,心营暗耗,心阳不宁,寤多寐少,心悸怵惕,静养为主。
淮小麦 柏子仁 丹参 酸枣仁 建莲子

4 阴亏阳浮不潜,暮热不寐。
生地 柏仁 左牡蛎 阿胶 茯苓 料豆壳

5 暑侵少寐,心阳不宁耳。
辰砂拌麦冬 酸枣仁 灯心 细根小生地 鲜莲肉 茯神

6 阳浮不潜,寤多寐少,神烦汗泄。
生地 茯苓 天冬 川斛 牡蛎 柏仁

7 食减,少寐。
谷芽 枣仁 半曲 茯苓 建莲 橘红

8 情志怫郁,心阳与肾真不交,少寐,阳痿。体质多湿,柔腻之品不合,宜用王荆公妙香法。
人参 茯苓 龙骨 茯神 炙甘草 湘莲 远志 辰砂 广木香 益智仁

9 蔡(南濠,四十三岁) 操持太过,肝肾浮阳上冒,寤不成寐。
《金匮》酸枣仁汤。

10 徽州(四十三) 操持太过,肝肾浮阳上升乘胃,寤不成寐。
《金匮》酸枣仁汤。
 
卷四(459案)


脾 胃

25 交夏形瘦食减,气怯欲寐,世俗谓之疰夏。后天脾胃不和,热伤气也。
人参 白术 炒楂 砂仁 桔梗 茯苓 广皮 神曲 川连 米仁

26 深秋曾诊,拟议此病为暑湿食瓜,辛甘寒分利,奈何脾阳又受辛寒之累,致浊阴聚形,频遭食复,阳属受戕。凡身中脾阳宜动,动则运;肾阳宜藏,藏则固,斯为命根。《局方》大建脾丸、仲淳资生丸,多以补虚通滞,芳香合用,取其气通浊泄,人参辅正之力得矣。
人参 陈皮 厚朴 益智仁 茯苓 木香

27 王(淮安,二十九岁) 平昔好饮,脾气已伤。醉后便溏不实,夫酒性湿而动血,聚湿必伤脾胃之阳。三年失血,食大减少,恶酒如仇,全是脾胃受困。世俗医者见血见嗽,以滋降清肺治法,滋必滞腻,理嗽清寒,此中阳久困不苏,坠入劳损矣。
异功散。

28 高(江宁,二十一岁) 食已少顷,酸水涌呕,但饥时不食,仍不安适。久病致胃虚,阳不运行,浊阴乃聚。春季以开导气分,辛温不效,思虚中挟滞,泄浊温通,必佐养正。苟不明避忌,食物焉能取效。
川连 吴萸 茯苓 淡熟川附 淡干姜 熟半夏 人参

29 陈(东仓,三十三岁) 脉小缓涩,自胃脘胀至少腹,大便已溏,泄肝苦辛,小效不愈,少壮形色已衰,法当理阳宣通,虑其肿浮腹大。
人参 木瓜 广皮 炮姜 益智 茯苓

30 李 积劳伤阳,腹膨仍软,脉弦,无胃气,形衰废食,理中宫阳气之转旋,望其进食,延久无能却病矣。
人参 淡附子 谷芽 茯苓 益智 广皮

31 张(官宰弄,三十一岁) 酒客多湿,肠胃中如淖泥,阳气陷,血下注,昔王损庵以刚药劫胃水湿。
理中汤加木瓜。

32 王(三十二岁) 湿去八九,前议运脾安肾,治本既乏人参,双补未合,况屡见黄色,仍以脾胃之法。
生于术 生杜仲 泽泻 茯苓 米仁 川斛
水泛丸。

33 郭(谈家巷) 凡滋味食下不化,嗳出不变气味。盖在地所产梁肉,成形者皆阴类。宜食飞翔之物,以质轻无油膘浊凝。医用妙香,谓香能醒脾,不致燥烈伤肾。
人参 茯苓 茯神 石菖蒲 檀香末 生益智

34 齐(四十八岁) 四五月暴暖,雨湿泄泻,是劳烦气弱,易受时令之气。今见症脾胃不和,乃长夏热泄元气,胃津伤,口必不辨五味。
人参 砂仁 桔梗 米仁 乌梅 白蔻仁 橘红 谷芽

35 宋(五十岁) 《内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变。不饥口苦,脾阳不得旋转运行胃津,脉络久已呆钝,乃劳伤气分,暑邪虚实药中,议缩脾饮。
人参 广皮 乌梅肉 煨姜 益智仁 茯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