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渐冻症治疗参考,痿证的中医治疗

老虎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5/09
帖子
1783
获得点赞
159
声望
63
《内经》曰: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其含义有二:一是枯萎,萎缩;二是不能行动。前者以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后者以软弱无力、不能行动为特点。故凡临床上有上述特征之一者,即可称为痿病。主要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其濡养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肝主藏血,为罢极之本,若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无以濡养四肢、百骸,宗筋失养,久而成痿;若肝肾亏虚,精气不足,久则亦可发为痿病。
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进行性肌萎缩、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周期性麻痹、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病症均属中医痿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复视、易跌、上楼困难、上睑下垂、四肢无力、鼓腮漏风、闭嘴不严、肌肉无力、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出现咀嚼困难、咳痰不出、呼吸困难引起肺内感染败血症、肌无力危象以至危及生命。
该症是当今世界医学一大顽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多年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寻求治疗该病的最有效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案,但因效果不佳或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及危险性较大而不宜采用或不宜长期采用。祖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藏着无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和较好的远期疗效,是中医药治疗的两大优势。
中医免疫科痿证专家组经多年潜心研究发现本病的形成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的原因,因于外感者,责之于感受六淫邪气,浸淫肢体筋脉所致;因于内伤者,责之于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致筋脉失养,或淤血、痰浊痹阻络脉所致。
中医免疫科专家组医生查古典医学书籍,广泛吸取前人经验,辅以多年临床经验,发挥集体智慧,反复实践,复合多种名贵中药,制成中药免疫方剂。以"培补心肾、益气养阴、补益肝脾、活血通络、濡养生肌"为治疗原则,使神经肌肉细胞得以濡养而恢复生机,同时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地增加肌力,激活肌细胞,控制肌肉萎缩程度,营养和修复神经细胞功能,并以见效较快、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愈后不复发等优点而广大患者所接受。

中医痿症患者禁忌或禁服哪些药物:
1.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杆菌素(杆菌肽)、多粘菌素;
2.非那根、安定、(舒乐/安定)、吗啡、乙醚、普鲁卡因(慎用);
3.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氨);
4.箭毒、琥珀酰胆碱、氯化氨酰胆碱(氯化氨甲酰胆碱);
5.蟾蜍及其中成药丸:六神丸、喉症丸等;
6.性味寒凉的中药、中成药。
六神丸、喉症丸、牛黄解毒丸、蝉蜕等有阻断神经节的药物均属禁用药品,应当引起注意,如有外伤、感染或重感冒等必需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发生肌无力危象。

中医痿症痿症饮食保健及注意事项:
1.忌食海鲜、羊肉、狗肉、辣椒、茶叶、咖啡、生冷、辛辣性食物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禁食:过咸食物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含防腐添加剂食物,如方便面、罐头等。戒除烟酒,服药其间禁食绿豆。治疗期间避风寒,防感冒,多饮水,多食含钙锌较多的食物。
2.补充蛋白质,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牛肉、瘦猪肉、瘦排骨、鸡蛋、淡水鱼虾、豆腐与豆制品、牛奶、木耳、蘑菇等。
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
3.牛奶、绿豆、未熟鸡蛋不能和中药同时服用,间隔30分钟后可以服用。
4.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患者家属要配合按摩,患者本人要克服困难,坚持适当锻炼。
5.在医生指导下,可配合采用按摩法、针灸、电疗、牵引、理疗等,起辅助治疗作用。
6.如果现用着激素治疗,暂时不停,等用中药30天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减少激素用量,一般每15天减少1/4片,特殊情况来电咨询,以防止激素减量太快,引发病情反复。
 
老师对渐冻症有诸多论述,今知蔡磊患此证,广撒钱财研究求治,不知是否用了中医药?
 
会清某脏腑热才是关键吧
 
老师对渐冻症有诸多论述,今知蔡磊患此证,广撒钱财研究求治,不知是否用了中医药?
渐冻症属世界绝症非常可怕,是不可治愈的、发展渐进的、不可逆的、预后极差的一种神经内科极为罕见的疾病,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存活期为三至五年。
 
老师对渐冻症有诸多论述,今知蔡磊患此证,广撒钱财研究求治,不知是否用了中医药?
这病古代就没有?内经就没说?后来就没治过吗?言不得治者,未得其术也。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内科疾病。
渐冻症医学名字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这个疾病无论是中医或者西医,都没有什么特效药,尤其是中医是不可能控制这个病情。通过西医针对治疗,可以延缓生命几个月到几年而已,而且患者生不如死,身体慢慢全部瘫痪,后面连同呼吸都很困难。
 
老师对渐冻症有诸多论述,今知蔡磊患此证,广撒钱财研究求治,不知是否用了中医药?
蔡磊作为前互联网公司副总裁,自从三年前确诊渐冻症之后,便开始利用自己的资金和人脉推动渐冻症的药物研发工作。

最近,他和他的团队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在“阳了”期间,蔡磊除了发烧之外,还差点因为卡痰而失去生命。即便如此,他发烧到39.1℃仍坚持每天工作,似乎让他担忧的不是阳了,而是阳了之后如何带领团队继续走下去。
 
老师对渐冻症有诸多论述,今知蔡磊患此证,广撒钱财研究求治,不知是否用了中医药?
刚在网络上搜了一下关于渐冻症的消息,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说;先天肾精说;、津血不足说;
治疗案例:

袁某,男性,57岁。主诉: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无力,腰部酸困,逐渐加重,肌肉跳动、萎缩,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曾服用利鲁唑片(力如太)、维生素B等治疗,病情无缓解。

就诊时症见:双下肢无力,腰部酸困,不能行走,怕冷,下肢肌肉萎缩、跳动,肌张力增高,食欲可,眠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

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益肾荣筋。
初诊:健脑止萎汤加减,处方:制附子,桂枝,鹿角胶,熟地,山药,茯神,生杜仲,怀牛膝,川续断,淫羊藿,当归,白芍,阿胶,全蝎,蜈蚣,僵蚕,炙甘草,紫河车,红人参等药物,日1剂,连服25天。

二诊:服药后双下肢无力有所好转,怕冷明显好转,仍腰部酸困,肌肉萎缩同前,时有头晕、腹胀,二便调。

三诊:自觉双下肢无力较前有所好转,腹胀、头晕明显好转,怕冷感消失。肌肉萎缩无变化。舌脉如前。


再看: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渐冻症症状后,患者可存活 3~5年,也有些人在中医药治疗能活很多年。那中医怎么治?我们先从几个名家治疗的个案来学习。



壹:朱进忠医案

一、孙××,男,40岁。

  2年多以前的夏天在地中劳动时,突然感到两下肢发僵,步行困难,但并没有引起注意,但其后日渐感到走路不稳,走路时足尖着地,跌跤,且四肢亦感发僵。乃至某院检查治疗。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以西药治疗近一年不效,后又配合养阴补肾之剂近7个月亦无明显效果。特别是近4个月来,不但四肢僵硬,活动困难,而且日渐感到吞咽不利,言语不清,经常出现强哭强笑的情绪变化。察其两下肢不能走路迈步,但能屈伸,两足瘫软。两上肢能上抬10度,两手十指均不能活动,言语不清,强哭强笑,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濡缓。因思病起暑湿之季,且脉见濡缓,必为湿热伤筋所致。乃予宣气通阳除湿。

  处方:半夏15克,杏仁10克,薏米15克,桂枝10克,厚朴10克,通草10克,五加皮10克。

  某医云:此非鞠通《温病条辨》杏仁薏苡汤乎?《温病条辨》云:“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又云:“杂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气不主宣四字为扼要,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即统而言之此方乃治风暑寒湿,杂感混淆之瘫,而其何能治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乃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疾病,也就是说其主要损害的部位在脊髓和脑,中医均称由肾所主,然先生何不用补肾,而反施宣气除湿之药乎?

  答曰: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标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本病究竟何者为本?何者为标?标本不明,治必大错。若从起病时的季节和脉象来看,应为湿邪是主,而其他诸证均是衍化发展而来的问题,所以仍应以宣气除湿为主要治法。至于为什么采用《温病条辨》之方,我认为还是注意它的实质为好,而不要管它的出处。至于为什么不用补肾之法,我有两点想法:一不要以西医的理论推导中医的理论,因为中、西医理论是两种概念不同的理论,如果强拉在一起进行讨论,常常铸成大错。二前医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采用补肾法是行不通的,实践是衡量正确、错误的标准吗。

  服药20剂后

  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两臂、两腿活动较前有力,且偶而在他人的搀扶下能走10步左右,言语也较前稍清楚。舌苔白,脉濡缓。

  处方:半夏10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通草6克,白蒺藜6克,薏米15克,晚蚕砂10克。

  某医云:如此小方微剂,岂能挽此危疾重症?答曰:君不知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训乎?此病正衰邪实,祛邪则易伤正,补正则容易留邪,才以小方小剂以除邪,恐其过用伤正耳。

其后,服药近一年,果愈。

二、贺××,男,24岁。

腰腿困僵而冷,站立,行走均感困难7~8年。医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用西药治疗数年,不但效果不显,反见日益加重,后又配合中药补肾之剂、针灸按摩治疗2年多,诸证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腰腿困重冷僵,走路、站立困难,在别人搀扶下才能走路100米左右外,并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头晕头胀,咳嗽,舌苔白,脉沉弦细缓。思之:脉弦细缓者,寒湿郁阻经络,筋脉失养也。治宜宣肺除湿通阳。处方:杏仁10克,薏米10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厚朴3克,半夏4.5克,防己5克,白蒺藜6克,木瓜9克,淫羊藿3克。

  服药8剂后,神疲纳呆,头晕头胀,腰腿困僵好转。继服28剂,两腿走路较前明显有力,在别人的搀扶下可走路200米左右,自己走路亦可走50多米,体重增加4千克。再审其脉弦细而尺大。因思两尺脉者,肾与命门也,尺脉大者,肾与命门虚衰也。治宜补肾益肝,强筋壮骨。处方: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茯苓10克,肉苁蓉12克,附子6克,肉桂6克,巴戟天10克,薄荷3克。

  某医云:此刘完素《医学六书》治瘖痱方也。余曾以此方80剂不效,老师何以再用?余思吾久用地黄饮子治之不效,乃误用之也,及至老师用鞠通杏仁薏苡汤而取效,余更坚信不移也,今老师又突改地黄饮子为方,实有不解?请明示之。答日:你前用地黄饮子而不效乃因湿邪阻滞也,今所以用地黄饮子者,乃湿邪已除,尺脉大而肾虚也。仲景著《金匮要略》列先后为诸章之首,乃言杂病先后治法之重要也,今先用宣肺通阳除湿,邪气已除,当治其本耳。故治从补肾为主之地黄饮子。然患者仍疑信参半。

  服药50剂,走路较前明显稳健,言语近于正常。再服30剂,诸证消失,愈。

  三、赵××,男,40岁。

两腿发僵,日渐加重6年多。医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以西药治疗3年多,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后又配合中药杏仁薏苡汤,地黄饮子加减,针灸等治疗2年多亦无明显效果。审其除两腿发僵,走路困难之外,并见其疲乏无力,自汗盗汗,面色皓白而两颊微嫩红,舌苔白,舌质嫩红,脉虚大弦滑。因思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舌质嫩红,阴虚有热也;弦滑脉者,痰湿郁热也。综而论之,乃气阴两虚,湿热蕴结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清热。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石斛10克。

  某医云:老师见此症多用杏仁薏苡汤,地黄饮子为方,其取效者甚多,然本例却用之而不效,其故何也?答曰:杏仁薏苡汤主用于脉濡缓模糊者,即所谓湿郁证;地黄饮子主用于脉弦细尺脉大者,即所谓肝肾俱虚证。今本证脉虚大弦滑,两方均不可用,只可补气养阴为主,佐以除湿清热为方;故今以芪麦地黄汤法治之。

  服药30剂,精神倍增,走路较前有力;继服60剂,愈。

  四、弓××,女,40岁。

右腿酸困六七年,右膝抽筋,肌肉萎缩3年多。医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以针灸、按摩、西药、中药等久治不效。细审其证,右腿酸困,右侧膝后肌腱时而突然抽动而从自行车上摔到地下,小腿肌肉稍见萎缩,精神、食欲正常,舌苔白,脉弦缓。综合脉证,思之:筋者、肝之所主,宜柔忌刚;弦缓脉者,肝阴不足,湿邪复伤。治宜养肝阴,除湿舒筋。处方:白芍10克,赤芍10克,五加皮9克,晚蚕砂9克,木瓜15克,甘草9克。

  服药12剂,下肢酸困明显好转,且1月来没有出现抽筋现象,继服上方30剂,追访半年,未见任何症状出现,愈。



贰:倪海厦医案



初诊日期:2008/08/19:BM女62岁,中等身材,略胖2008/08/19来诊原因:二个月前因说话不清、身肿、四肢无力,被西医诊断为ALS (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俗称渐冻人),故来师处就诊。此女自1988年迄今长期服用降血压药Diovan,不服药时血压140/92mmHg,服药时120/80mmHg。问诊:

睡眠:因频尿无法睡通宵。

胃口:过好

便秘:一星期一次。

小便:淡黄

便秘时腹痛:无。

口渴:无,但理智上会提醒自己喝水。

寒热:睡时无寒热,手足温额凉。

其他:时身瞤动(肌肉跳动)。

脉诊:脉缓有力眼诊:肝区黄点、心包区有黄块、肾区反应不好。

舌诊:淡白红。

诊断:下焦寒实。上焦假热。中药处方:

炮附子四钱、细辛二钱、大黄四钱、乌药四钱

泽泻五钱、茯苓五钱、熟地三钱、补骨脂三钱

川芎三钱、丹皮三钱、白术三钱、猪苓三钱、桂枝五钱

柴胡三钱、郁金五钱、黄芩三钱、龙胆草三钱

十付,每付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餐前各一碗。

按:便秘需要辨别虚实寒热:虚寒证多无腹胀腹痛,长期便秘无感觉。实证的便秘会肚子痛,按压腹部胀明显。

口渴,肌肉跳动多为水饮表现。

所以:

1便秘不觉腹痛,属下焦寒实,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2不吃降血压药时140/92,师曰可停药。且吃降压药控制也不能保证不中风。

3此高血压成因是肾阳不足,因下焦寒,血管收缩,无法有效率排出身体多余的水份,对管壁的压力回逆,故高血压。

4肾阳不足用补骨脂、熟地、泽泻补肾,炮附子亦补肾。

5虽然此女不口渴,但脉仍有力,手足不寒,仍不到用生附的条件。

6肌肉瞤动是皮下有多余的水,用五苓散利水。

7眼中肝区有黄点表肝中有毒素,用柴胡、郁金、黄芩、龙胆草清肝。

8川芎、丹皮可活血化瘀,促进血管弹性。



叁:王付医案

魏某,女,45岁,郑州人。在7年前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曾在郑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家医院诊治,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手指运动不灵活和无力,手掌及舌肌肉萎缩,下肢痉挛性瘫痪,走路呈剪刀样步态,自汗,畏寒怕冷,筋脉蠕动,腹胀,腹泻,腰背酸软,口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脾肾阳虚,寒凝脉络证,治当温补阳气,散寒通脉;给予桂枝人参汤与阳和汤合方加味,桂枝12g,干姜12g,白术10g,人参10g,炙甘草12g,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3g,鹿角胶10g,白芥子6g,生甘草3g,附子12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二诊:自汗、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背酸软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腹胀、腹泻止,以前方6剂。五诊:自觉手指运动较前灵活,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下肢痉挛性瘫痪,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20余剂,病情基本稳定。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服,继续巩固治疗。随访1年,病情控制,未再加重。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口淡、苔白辨为寒,再根据腰背酸软辨为肾虚,因腹胀、腹泻辨为脾虚,又因手指运动不灵活和无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寒凝脉络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暖脾肾,生化气血,强壮阳气;以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加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四、总结:

总结三位名家医案,个人总结为:渐冻症为中医“痱”的范畴,《金匮要略》,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与现代渐冻的症状发展相类似。

那么医圣张仲景用何方药治疗痱症呢?仲景则选则了《古今录验》续命汤来治疗。

'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

仲景在《内经》的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杰出地发展了六经辨证于临床,巧妙地运用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的治则,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境地。

《诸病源侯论·风偏枯候》谓:“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容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

《素问·调经论》说:“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

《古今录验》续命汤符合这一气血治法。

本方是大青龙汤中生姜改为干姜,去大枣,加党参、当归、川芎组合而成。

大青龙汤为表里双解之重剂,并有清热除烦之功,是在麻黄汤原方中加重麻黄用量,再加石膏清肺热,以利胸中阳气运转,解除心烦躁扰,加生姜、大枣调津养液,解表邪而和胃气。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穹穷一两,杏仁四十枚,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此为开合之机受病,不得转枢。

身体不能自收:阳明受病(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日: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情,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

口不能言:少阴受病(心开窍于舌)

冒昧不知痛处:太阴受病(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或拘急,不得转侧:厥阴受病(肝主筋)

建议药量:

麻黄9至30克、桂枝、杏仁、干姜、当归、甘草各9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后患者遵照医嘱继服4个疗程,各方面都有所改善,随即停药,后续回访,一切尚好。


我的看法:
其实非常简单,无非内外而已!
再补充
2019.07.26

满意答案
冻僵的人属于肌肉萎缩,而中医打鼾是一种以四肢放松、无力、无力、无动作为特征的疾病,以肌肉萎缩或四肢瘫痪为特征。临床上的症状,逐渐冻结的疾病可以归因于中医的症状说明:中医认为化痰而单独服用阳明,所以中医治疗是调理脾胃最重要的方法。同时注意肝肾。有些患者有湿热、痰多、充血等症状,需要清热保湿,促进血液循环。

再看一例
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前棒球选手发起的ALS冰桶挑战(IceBucket Challenge)风靡全球, 也让世人开始认识"渐冻症"。实际上,“渐冻症”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 它属于国医“痿证”范畴。 只是近代西医大举进犯,国医全面衰退,国人已不识“痿证”之名,只记得它的洋名"渐冻症"。其实我们祖先对渐冻症早已有深刻认识,并创造了不少治疗之法和方剂。

笔者母亲二十年前得类风湿, 后来一直吃强地松之类的激素药, 以致于手脚关节全部变形, 最后不能站立和行走。七年前发展到手不能持物,全身无力,吃饭靠喂,穿衣洗澡全靠家父伺候, 极度艰难。去了湘雅等大医院治疗, 医生都说已无能为力。

五年前,一个偶尔的机会,笔者看到《医学心悟》的五痿汤(药方附后),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按药方抓药。 家母吃了10剂大便得通,小便正常,至20剂手已能握筷子,至40剂手已能端饭碗。吃了近三个月,家母吃饭穿衣已能自理。笔者方信中医的神奇力量, 才开始全力以赴全面自学中医。

五痿汤组成: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1.2克、 当归4.5克、 苡仁9克、 麦冬6克、 黄柏1.5克、 知母1.5克。

《医学心悟》乃清代名医程国彭所著,·五痿汤寓意泄南补北,正合《内经》肺热叶焦发为痿之意, 用量也不是很大。家父拿药方去药店抓药,店员都问是不是给小孩吃的,药量如此之少! 后来才明白,久病不能急攻,须慢慢发挥作用,如果药量加大,反而治不了病。另外,痿证都是长期病态发展的结果,治疗需要有耐心,患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吃三五剂就放弃,也绝治不了病。

此为笔者治疗家母心得, 今撰文公诸于互联网, 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作者:良心医悟(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镇西村坊村)

又一例
五痿汤合芍药甘草汤加木瓜,黄芪!
 
最后编辑:
有很多怪病,所谓的原因不明,我非常怀疑是西药引起的后遗症。请有良心的医专作流行病调查,特别是少儿病。
 
现在中医太弱势,即使西医寒凉药过量使用造成后遗症,中医也没办法反击。不像中医的木通类出现脏器损伤,直接被西医打死。
 
现在中医太弱势,即使西医寒凉药过量使用造成后遗症,中医也没办法反击。不像中医的木通类出现脏器损伤,直接被西医打死。
西药对神经、血液、内分泌的伤害
 
渐冻症属世界绝症非常可怕,是不可治愈的、发展渐进的、不可逆的、预后极差的一种神经内科极为罕见的疾病,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存活期为三至五年。

蔡磊作为前互联网公司副总裁,自从三年前确诊渐冻症之后,便开始利用自己的资金和人脉推动渐冻症的药物研发工作。

最近,他和他的团队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在“阳了”期间,蔡磊除了发烧之外,还差点因为卡痰而失去生命。即便如此,他发烧到39.1℃仍坚持每天工作,似乎让他担忧的不是阳了,而是阳了之后如何带领团队继续走下去。

刚在网络上搜了一下关于渐冻症的消息,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说;先天肾精说;、津血不足说;
治疗案例:

袁某,男性,57岁。主诉: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无力,腰部酸困,逐渐加重,肌肉跳动、萎缩,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曾服用利鲁唑片(力如太)、维生素B等治疗,病情无缓解。

就诊时症见:双下肢无力,腰部酸困,不能行走,怕冷,下肢肌肉萎缩、跳动,肌张力增高,食欲可,眠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

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益肾荣筋。
初诊:健脑止萎汤加减,处方:制附子,桂枝,鹿角胶,熟地,山药,茯神,生杜仲,怀牛膝,川续断,淫羊藿,当归,白芍,阿胶,全蝎,蜈蚣,僵蚕,炙甘草,紫河车,红人参等药物,日1剂,连服25天。

二诊:服药后双下肢无力有所好转,怕冷明显好转,仍腰部酸困,肌肉萎缩同前,时有头晕、腹胀,二便调。

三诊:自觉双下肢无力较前有所好转,腹胀、头晕明显好转,怕冷感消失。肌肉萎缩无变化。舌脉如前。


再看: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渐冻症症状后,患者可存活 3~5年,也有些人在中医药治疗能活很多年。那中医怎么治?我们先从几个名家治疗的个案来学习。



壹:朱进忠医案

一、孙××,男,40岁。

  2年多以前的夏天在地中劳动时,突然感到两下肢发僵,步行困难,但并没有引起注意,但其后日渐感到走路不稳,走路时足尖着地,跌跤,且四肢亦感发僵。乃至某院检查治疗。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以西药治疗近一年不效,后又配合养阴补肾之剂近7个月亦无明显效果。特别是近4个月来,不但四肢僵硬,活动困难,而且日渐感到吞咽不利,言语不清,经常出现强哭强笑的情绪变化。察其两下肢不能走路迈步,但能屈伸,两足瘫软。两上肢能上抬10度,两手十指均不能活动,言语不清,强哭强笑,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濡缓。因思病起暑湿之季,且脉见濡缓,必为湿热伤筋所致。乃予宣气通阳除湿。

  处方:半夏15克,杏仁10克,薏米15克,桂枝10克,厚朴10克,通草10克,五加皮10克。

  某医云:此非鞠通《温病条辨》杏仁薏苡汤乎?《温病条辨》云:“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又云:“杂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气不主宣四字为扼要,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即统而言之此方乃治风暑寒湿,杂感混淆之瘫,而其何能治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乃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疾病,也就是说其主要损害的部位在脊髓和脑,中医均称由肾所主,然先生何不用补肾,而反施宣气除湿之药乎?

  答曰: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标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本病究竟何者为本?何者为标?标本不明,治必大错。若从起病时的季节和脉象来看,应为湿邪是主,而其他诸证均是衍化发展而来的问题,所以仍应以宣气除湿为主要治法。至于为什么采用《温病条辨》之方,我认为还是注意它的实质为好,而不要管它的出处。至于为什么不用补肾之法,我有两点想法:一不要以西医的理论推导中医的理论,因为中、西医理论是两种概念不同的理论,如果强拉在一起进行讨论,常常铸成大错。二前医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采用补肾法是行不通的,实践是衡量正确、错误的标准吗。

  服药20剂后

  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两臂、两腿活动较前有力,且偶而在他人的搀扶下能走10步左右,言语也较前稍清楚。舌苔白,脉濡缓。

  处方:半夏10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通草6克,白蒺藜6克,薏米15克,晚蚕砂10克。

  某医云:如此小方微剂,岂能挽此危疾重症?答曰:君不知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训乎?此病正衰邪实,祛邪则易伤正,补正则容易留邪,才以小方小剂以除邪,恐其过用伤正耳。

其后,服药近一年,果愈。

二、贺××,男,24岁。

腰腿困僵而冷,站立,行走均感困难7~8年。医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用西药治疗数年,不但效果不显,反见日益加重,后又配合中药补肾之剂、针灸按摩治疗2年多,诸证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腰腿困重冷僵,走路、站立困难,在别人搀扶下才能走路100米左右外,并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头晕头胀,咳嗽,舌苔白,脉沉弦细缓。思之:脉弦细缓者,寒湿郁阻经络,筋脉失养也。治宜宣肺除湿通阳。处方:杏仁10克,薏米10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厚朴3克,半夏4.5克,防己5克,白蒺藜6克,木瓜9克,淫羊藿3克。

  服药8剂后,神疲纳呆,头晕头胀,腰腿困僵好转。继服28剂,两腿走路较前明显有力,在别人的搀扶下可走路200米左右,自己走路亦可走50多米,体重增加4千克。再审其脉弦细而尺大。因思两尺脉者,肾与命门也,尺脉大者,肾与命门虚衰也。治宜补肾益肝,强筋壮骨。处方: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茯苓10克,肉苁蓉12克,附子6克,肉桂6克,巴戟天10克,薄荷3克。

  某医云:此刘完素《医学六书》治瘖痱方也。余曾以此方80剂不效,老师何以再用?余思吾久用地黄饮子治之不效,乃误用之也,及至老师用鞠通杏仁薏苡汤而取效,余更坚信不移也,今老师又突改地黄饮子为方,实有不解?请明示之。答日:你前用地黄饮子而不效乃因湿邪阻滞也,今所以用地黄饮子者,乃湿邪已除,尺脉大而肾虚也。仲景著《金匮要略》列先后为诸章之首,乃言杂病先后治法之重要也,今先用宣肺通阳除湿,邪气已除,当治其本耳。故治从补肾为主之地黄饮子。然患者仍疑信参半。

  服药50剂,走路较前明显稳健,言语近于正常。再服30剂,诸证消失,愈。

  三、赵××,男,40岁。

两腿发僵,日渐加重6年多。医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以西药治疗3年多,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后又配合中药杏仁薏苡汤,地黄饮子加减,针灸等治疗2年多亦无明显效果。审其除两腿发僵,走路困难之外,并见其疲乏无力,自汗盗汗,面色皓白而两颊微嫩红,舌苔白,舌质嫩红,脉虚大弦滑。因思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舌质嫩红,阴虚有热也;弦滑脉者,痰湿郁热也。综而论之,乃气阴两虚,湿热蕴结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清热。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石斛10克。

  某医云:老师见此症多用杏仁薏苡汤,地黄饮子为方,其取效者甚多,然本例却用之而不效,其故何也?答曰:杏仁薏苡汤主用于脉濡缓模糊者,即所谓湿郁证;地黄饮子主用于脉弦细尺脉大者,即所谓肝肾俱虚证。今本证脉虚大弦滑,两方均不可用,只可补气养阴为主,佐以除湿清热为方;故今以芪麦地黄汤法治之。

  服药30剂,精神倍增,走路较前有力;继服60剂,愈。

  四、弓××,女,40岁。

右腿酸困六七年,右膝抽筋,肌肉萎缩3年多。医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先以针灸、按摩、西药、中药等久治不效。细审其证,右腿酸困,右侧膝后肌腱时而突然抽动而从自行车上摔到地下,小腿肌肉稍见萎缩,精神、食欲正常,舌苔白,脉弦缓。综合脉证,思之:筋者、肝之所主,宜柔忌刚;弦缓脉者,肝阴不足,湿邪复伤。治宜养肝阴,除湿舒筋。处方:白芍10克,赤芍10克,五加皮9克,晚蚕砂9克,木瓜15克,甘草9克。

  服药12剂,下肢酸困明显好转,且1月来没有出现抽筋现象,继服上方30剂,追访半年,未见任何症状出现,愈。



贰:倪海厦医案



初诊日期:2008/08/19:BM女62岁,中等身材,略胖2008/08/19来诊原因:二个月前因说话不清、身肿、四肢无力,被西医诊断为ALS (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俗称渐冻人),故来师处就诊。此女自1988年迄今长期服用降血压药Diovan,不服药时血压140/92mmHg,服药时120/80mmHg。问诊:

睡眠:因频尿无法睡通宵。

胃口:过好

便秘:一星期一次。

小便:淡黄

便秘时腹痛:无。

口渴:无,但理智上会提醒自己喝水。

寒热:睡时无寒热,手足温额凉。

其他:时身瞤动(肌肉跳动)。

脉诊:脉缓有力眼诊:肝区黄点、心包区有黄块、肾区反应不好。

舌诊:淡白红。

诊断:下焦寒实。上焦假热。中药处方:

炮附子四钱、细辛二钱、大黄四钱、乌药四钱

泽泻五钱、茯苓五钱、熟地三钱、补骨脂三钱

川芎三钱、丹皮三钱、白术三钱、猪苓三钱、桂枝五钱

柴胡三钱、郁金五钱、黄芩三钱、龙胆草三钱

十付,每付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餐前各一碗。

按:便秘需要辨别虚实寒热:虚寒证多无腹胀腹痛,长期便秘无感觉。实证的便秘会肚子痛,按压腹部胀明显。

口渴,肌肉跳动多为水饮表现。

所以:

1便秘不觉腹痛,属下焦寒实,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2不吃降血压药时140/92,师曰可停药。且吃降压药控制也不能保证不中风。

3此高血压成因是肾阳不足,因下焦寒,血管收缩,无法有效率排出身体多余的水份,对管壁的压力回逆,故高血压。

4肾阳不足用补骨脂、熟地、泽泻补肾,炮附子亦补肾。

5虽然此女不口渴,但脉仍有力,手足不寒,仍不到用生附的条件。

6肌肉瞤动是皮下有多余的水,用五苓散利水。

7眼中肝区有黄点表肝中有毒素,用柴胡、郁金、黄芩、龙胆草清肝。

8川芎、丹皮可活血化瘀,促进血管弹性。



叁:王付医案

魏某,女,45岁,郑州人。在7年前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曾在郑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家医院诊治,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手指运动不灵活和无力,手掌及舌肌肉萎缩,下肢痉挛性瘫痪,走路呈剪刀样步态,自汗,畏寒怕冷,筋脉蠕动,腹胀,腹泻,腰背酸软,口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脾肾阳虚,寒凝脉络证,治当温补阳气,散寒通脉;给予桂枝人参汤与阳和汤合方加味,桂枝12g,干姜12g,白术10g,人参10g,炙甘草12g,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3g,鹿角胶10g,白芥子6g,生甘草3g,附子12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二诊:自汗、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背酸软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腹胀、腹泻止,以前方6剂。五诊:自觉手指运动较前灵活,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下肢痉挛性瘫痪,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20余剂,病情基本稳定。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服,继续巩固治疗。随访1年,病情控制,未再加重。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口淡、苔白辨为寒,再根据腰背酸软辨为肾虚,因腹胀、腹泻辨为脾虚,又因手指运动不灵活和无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寒凝脉络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暖脾肾,生化气血,强壮阳气;以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加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四、总结:

总结三位名家医案,个人总结为:渐冻症为中医“痱”的范畴,《金匮要略》,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与现代渐冻的症状发展相类似。

那么医圣张仲景用何方药治疗痱症呢?仲景则选则了《古今录验》续命汤来治疗。

'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

仲景在《内经》的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杰出地发展了六经辨证于临床,巧妙地运用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的治则,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境地。

《诸病源侯论·风偏枯候》谓:“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容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

《素问·调经论》说:“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

《古今录验》续命汤符合这一气血治法。

本方是大青龙汤中生姜改为干姜,去大枣,加党参、当归、川芎组合而成。

大青龙汤为表里双解之重剂,并有清热除烦之功,是在麻黄汤原方中加重麻黄用量,再加石膏清肺热,以利胸中阳气运转,解除心烦躁扰,加生姜、大枣调津养液,解表邪而和胃气。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穹穷一两,杏仁四十枚,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此为开合之机受病,不得转枢。

身体不能自收:阳明受病(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日: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情,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

口不能言:少阴受病(心开窍于舌)

冒昧不知痛处:太阴受病(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或拘急,不得转侧:厥阴受病(肝主筋)

建议药量:

麻黄9至30克、桂枝、杏仁、干姜、当归、甘草各9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后患者遵照医嘱继服4个疗程,各方面都有所改善,随即停药,后续回访,一切尚好。


我的看法:
其实非常简单,无非内外而已!
再补充
2019.07.26

满意答案
冻僵的人属于肌肉萎缩,而中医打鼾是一种以四肢放松、无力、无力、无动作为特征的疾病,以肌肉萎缩或四肢瘫痪为特征。临床上的症状,逐渐冻结的疾病可以归因于中医的症状说明:中医认为化痰而单独服用阳明,所以中医治疗是调理脾胃最重要的方法。同时注意肝肾。有些患者有湿热、痰多、充血等症状,需要清热保湿,促进血液循环。

再看一例
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前棒球选手发起的ALS冰桶挑战(IceBucket Challenge)风靡全球, 也让世人开始认识"渐冻症"。实际上,“渐冻症”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 它属于国医“痿证”范畴。 只是近代西医大举进犯,国医全面衰退,国人已不识“痿证”之名,只记得它的洋名"渐冻症"。其实我们祖先对渐冻症早已有深刻认识,并创造了不少治疗之法和方剂。

笔者母亲二十年前得类风湿, 后来一直吃强地松之类的激素药, 以致于手脚关节全部变形, 最后不能站立和行走。七年前发展到手不能持物,全身无力,吃饭靠喂,穿衣洗澡全靠家父伺候, 极度艰难。去了湘雅等大医院治疗, 医生都说已无能为力。

五年前,一个偶尔的机会,笔者看到《医学心悟》的五痿汤(药方附后),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按药方抓药。 家母吃了10剂大便得通,小便正常,至20剂手已能握筷子,至40剂手已能端饭碗。吃了近三个月,家母吃饭穿衣已能自理。笔者方信中医的神奇力量, 才开始全力以赴全面自学中医。

五痿汤组成: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1.2克、 当归4.5克、 苡仁9克、 麦冬6克、 黄柏1.5克、 知母1.5克。

《医学心悟》乃清代名医程国彭所著,·五痿汤寓意泄南补北,正合《内经》肺热叶焦发为痿之意, 用量也不是很大。家父拿药方去药店抓药,店员都问是不是给小孩吃的,药量如此之少! 后来才明白,久病不能急攻,须慢慢发挥作用,如果药量加大,反而治不了病。另外,痿证都是长期病态发展的结果,治疗需要有耐心,患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吃三五剂就放弃,也绝治不了病。

此为笔者治疗家母心得, 今撰文公诸于互联网, 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作者:良心医悟(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镇西村坊村)

又一例
五痿汤合芍药甘草汤加木瓜,黄芪!
  
  西医的病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不是已经〈指明〉其中医病机了吗?:

  1、肌萎缩:脾肾两虚

  2、侧索硬化:痰瘀互结

  整体上看就是:本虚标实之证

  
  这是一种多系统复杂病机的疾病,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病种。
  蔡总团队在西医路线上找药,恐怕不是最佳方向,难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
  
 
  
  治肌痹、肌萎缩,除了健脾补肾药之外,去死肌(《本经》言)的细辛和苍术应该是两味要药。
  
 
  
  西医的病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不是已经〈指明〉其中医病机了吗?:

  1、肌萎缩:脾肾两虚

  2、侧索硬化:痰瘀互结

  整体上看就是:本虚标实之证

  
  这是一种多系统复杂病机的疾病,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病种。
  蔡总团队在西医路线上找药,恐怕不是最佳方向,难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
  
中药也吃过,迷信也信过的
 
  
  治肌痹、肌萎缩,除了健脾补肾药之外,去死肌(《本经》言)的细辛和苍术应该是两味要药。
  
现在最重要是弄清楚病因
 
  
  蕲蛇也应该是一味要药。

  柳宗元《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中药也吃过,迷信也信过的
现在最重要是弄清楚病因
  
  对于中医来说,病因很清楚啊:
  妄劳作,透支肾精,损伤脾胃。


  单靠吃中药怎么行呢?
  治疗的各种手段都要用尽:针、药、导引
  饮食作息的方方页面都要顺应自然、休养生息、和于术数。
  
  但蔡总现在怎么做的:
  还在超负荷工作(看论文到晚上11点,到处奔波找患者做临床试验)
  对于一个虚劳病患者来说,仍然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即便神仙来治也没有办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