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01/25 #21 唐融儿 说: 白虎汤证就是阳明燥热,胃(肠))火犯肺。但是: 我以为,伤寒论中所谓“表”者仅指太阳经,十二经表里 点击展开... 此条阴阳两方面合邪使阳明气盛.其中任一方都可使其盛.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在泉.少阴可表示外热.也就是说在外部气候热的状态下.人体内阳明之气是受邪的.其二.太阴主内.内寒则太阴虚.亦使阳明之气盛
唐融儿 说: 白虎汤证就是阳明燥热,胃(肠))火犯肺。但是: 我以为,伤寒论中所谓“表”者仅指太阳经,十二经表里 点击展开... 此条阴阳两方面合邪使阳明气盛.其中任一方都可使其盛.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在泉.少阴可表示外热.也就是说在外部气候热的状态下.人体内阳明之气是受邪的.其二.太阴主内.内寒则太阴虚.亦使阳明之气盛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698 获得点赞 944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1/25 #22 暑证应当包括三个证型:外感燥热、外感湿热、内伤寒湿,后二证常并见。 夏季阳气浮越于外,反使中气虚弱,故易伤寒湿。外感湿热、内伤寒湿并见,诚如楼主所言,当先救其中,后解其外。 白虎汤能滋阴潜阳,使阳气不与暑热对抗,故能汗出暑解。此乃水德不与物争之理。 或曰:孰云暑热?阳自浮也!“心静自然凉”,不亦其理乎?
暑证应当包括三个证型:外感燥热、外感湿热、内伤寒湿,后二证常并见。 夏季阳气浮越于外,反使中气虚弱,故易伤寒湿。外感湿热、内伤寒湿并见,诚如楼主所言,当先救其中,后解其外。 白虎汤能滋阴潜阳,使阳气不与暑热对抗,故能汗出暑解。此乃水德不与物争之理。 或曰:孰云暑热?阳自浮也!“心静自然凉”,不亦其理乎?
春 春腾诊_aazd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1/20 帖子 176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2016/01/26 #23 唐融儿 说: 暑证应当包括三个证型:外感燥热、外感湿热、内伤寒湿,后二证常并见。 夏季阳气浮越于外,反使中气虚弱, 点击展开... 说的有理,呵呵。
春 春腾诊_aazd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1/20 帖子 176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2016/01/26 #24 唐宋元明清 说: 无论怎么说,临床表有热里有寒就是不能用白虎,只看疗效,不拘泥于经文才是,且历经古远,抄写错误也属正 点击展开... 是的,学伤寒,个人有个人看法,呵呵。
小魚仙子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2/17 帖子 762 获得点赞 8 声望 18 2016/01/26 #25 春腾诊_aazdF 说: 其实治暑痙暑厥,并不是象我说的那样简单。你若服十滴水等 点击展开... 仙子感謝春騰醫生的詳細解釋呵。 我已抄下這些資料,並把這版頁收藏起來了。
金凤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1 帖子 1126 获得点赞 15 声望 0 2016/01/26 #26 白虎汤是清气分热的,过去有人认为是清阳明经热,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 说治阳明燥热,也不合适,燥则伤津,清热生津的是白虎加人参汤。 表有寒,里有热,用白虎汤,与理不通。表寒重用大青龙,里热重用白虎加桂枝。 脉浮滑就是热重的表现,浮当然在表,但里热不重,用白虎也值得怀疑。
白虎汤是清气分热的,过去有人认为是清阳明经热,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 说治阳明燥热,也不合适,燥则伤津,清热生津的是白虎加人参汤。 表有寒,里有热,用白虎汤,与理不通。表寒重用大青龙,里热重用白虎加桂枝。 脉浮滑就是热重的表现,浮当然在表,但里热不重,用白虎也值得怀疑。
春 春腾诊_aazd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1/20 帖子 176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2016/01/27 #27 金凤蝶 说: 白虎汤是清气分热的,过去有人认为是清阳明经热,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 说治阳明燥热,也不合适,燥则伤津 点击展开... 你说的有道理,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郝教授的说法,是传抄之误;是表无寒里有热。白术老师是表有寒里有热,十三刀老师,以脏俯相表里关系叙说表有热里有寒也有道理,而我说的表有热里有寒是阳气运化的结果,是夏天我们人正常体质。你说的桂枝加白虎汤;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病机;表有寒邪,里热炽盛。 大青龙汤病机;寒些闭表,阳明有热。
金凤蝶 说: 白虎汤是清气分热的,过去有人认为是清阳明经热,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 说治阳明燥热,也不合适,燥则伤津 点击展开... 你说的有道理,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郝教授的说法,是传抄之误;是表无寒里有热。白术老师是表有寒里有热,十三刀老师,以脏俯相表里关系叙说表有热里有寒也有道理,而我说的表有热里有寒是阳气运化的结果,是夏天我们人正常体质。你说的桂枝加白虎汤;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病机;表有寒邪,里热炽盛。 大青龙汤病机;寒些闭表,阳明有热。
春 春腾诊_aazd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1/20 帖子 176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2016/01/27 #28 金凤蝶 说: 白虎汤是清气分热的,过去有人认为是清阳明经热,后来被证明是不对的。 说治阳明燥热,也不合适,燥则伤津 点击展开... 呵呵,下次再交流。
春 春腾诊_aazd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11/20 帖子 176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2016/01/27 #29 小魚仙子 说: 仙子感謝春騰醫生的詳細解釋呵。 我已抄下這些資料,並把這版頁收藏起來了。 点击展开... 呵呵
chenchanghai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4/07 帖子 112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年龄 51 2016/01/28 #30 第十三刀 说: 此条阴阳两方面合邪使阳明气盛.其中任一方都可使其盛.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在泉.少阴可表示外热.也就是说在 点击展开... 内寒则太阴虚?有点转不过弯来,内经里说阴虚则内热,有点迷糊。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01/28 #31 chenchanghai 说: 内寒则太阴虚?有点转不过弯来,内经里说阴虚则内热,有点迷糊。 点击展开... 阴虚了.所以阳明盛了.即发为热 但与真正的太阴病之虚有区别.此邪之初.其二.此时的重点在于阳明之盛.其脉浮滑.与脉沉脾伤症瘕之类有区别
chenchanghai 说: 内寒则太阴虚?有点转不过弯来,内经里说阴虚则内热,有点迷糊。 点击展开... 阴虚了.所以阳明盛了.即发为热 但与真正的太阴病之虚有区别.此邪之初.其二.此时的重点在于阳明之盛.其脉浮滑.与脉沉脾伤症瘕之类有区别
chenchanghai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4/07 帖子 112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年龄 51 2016/01/29 #32 第十三刀 说: 阴虚了.所以阳明盛了.即发为热 但与真正的太阴病之虚有区别.此邪之初.其二.此时的重点在于阳明之盛.其脉 点击展开...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里有寒,应该理解为里面被寒所伤吗?这样唐本说阳明之为病,胃中寒也讲得通。
第十三刀 说: 阴虚了.所以阳明盛了.即发为热 但与真正的太阴病之虚有区别.此邪之初.其二.此时的重点在于阳明之盛.其脉 点击展开...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里有寒,应该理解为里面被寒所伤吗?这样唐本说阳明之为病,胃中寒也讲得通。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18 获得点赞 579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6/01/29 #33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6-1-29 17:02 编辑 chenchanghai 说: 阳明之为病, 点击展开... 并不一定被伤.但是太阴之气必然会少.就像天气寒冷.在太阳的气必然比平常少一样.比如饮冷.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6-1-29 17:02 编辑 chenchanghai 说: 阳明之为病, 点击展开... 并不一定被伤.但是太阴之气必然会少.就像天气寒冷.在太阳的气必然比平常少一样.比如饮冷.
sutra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9/10 帖子 477 获得点赞 8 声望 18 2016/01/29 #34 第十三刀 说: 表者.太阳也.里者.太阴也.太阳传之阳明使其盛.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太阴虚则阳明盛.白虎所治无非就是阳明气 点击展开... 偷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