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孟仲法儿科医案赏析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案一、韩××,男孩,3岁,1992年9月17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多痰、有时发热、食欲不良、消瘦多汗、眠差、兴奋多动、脾气急躁。检查咽部充血(++)、扁桃不大,舌质淡而苔黄腻,颈部淋巴结豆大而多。指纹淡紫,体温38℃,两肺有痰音及干性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腹壁皮下脂厚度为0.8cm。血象:白细胞12000,红细胞350万,分类中性42%,淋巴53%,嗜酸3%,单核2%,血红蛋白10.5%,体重11kg 符合“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表现。脾肺两虚,表卫失固,外邪易乘,痰热恋肺。先给清热理肺,健脾扶正。紫菀9g 蒸百部9g 白花蛇舌草15g 地锦草15g 黄芪15g 太子参10g 黄芩6g 白术6g 北沙参9g 茯苓10g 谷麦芽各12g 酸枣仁7g 甘草6g。7剂。并给山药15g 枸杞子10g 与乳鸽一只炖熟加调味作菜肴食用隔日1次,共服3次。二诊时热已无,咳少,食欲稍增。上方去黄芪、蛇舌草、百部,加仙灵脾6g 黄精10g 五味子6g 7剂。继给食疗同前。三诊时咳愈无痰,食欲良好,主动吃食,眠佳、安静。体征面色转红润,咽微红,舌淡红薄白,指红淡红,颈淋绿豆大小而少,心肺正常,皮下脂肪增至1.2cm,体重增至11.5kg。 继给健脾补肾益肺方剂调理。

太子参10g 炙黄芪15g 仙灵脾6g 山茱萸肉4.5g 黄精6g 灵芝10g 五味子4.5g 山药10g 麦冬6g 白术6g 甘草6g 大枣6枚。共给12帖,2周服完,服6帖后可休药1~2天。

四诊时病儿已完全正常,治疗期间未发热咳嗽,纳食良好,睡眠正常,已无感染体征。血象复查正常。嘱饮食注意少吃甜食冷饮及煎烤食物,注意多给蛋白质丰富及蔬菜豆类食品,食疗已经常食用。每隔1~2月可来复诊观察。病儿后来来诊数次都甚正常。

附注:“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主要特点为小儿反复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后,易于产生一组与中医“脾虚证”类似的“症候群”,光用抗感的方法治疗,易于反复发生,效果不理想,且常成为迁延难治影响小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的疾病。改用中医健脾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之剂,同时注意食治,调整患儿营养,常能获得明显疗效,可获治愈。
 
案二、吴××,男,11岁,1995年1月21日初诊。

自6岁时罹扁桃体炎后反复发作,每年达5~10次之多。每次发作有高热、咽痛, 经用青霉素等治疗达一周左右始热退好转。持续存在食欲不良,多汗乏力,消瘦,精神差,学习成绩不佳。来诊时扁炎又发,体温38℃。咽部疼痛,全身乏力,食欲不良,检查咽红(++),扁桃体红肿Ⅲ度,上有白色脓点,舌红苔黄腻,颈二侧淋巴结枣大,有压痛。心肺正常,腹软不胀。肝脾未触及。皮下脂肪厚度1.2cm,脉数,面色少华有花斑。血象白细胞11000,红细胞375万,中性72%,淋巴28%,血红蛋白11g%。免疫试验:IgA、IgM偏低,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环形成试验皆偏低。头发微量元素测定锌、铁、铜皆低于常值。当时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风热乳蛾,脾气失旺,气血不足。先给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养血。

山豆根6g 生大黄4.5g 水仙草、地锦草、蒲公英各15g 黄芩6g 银花10g 生黄芪15g 生地15g 赤芍9g 白术9g 生甘草6g。7剂。另给黄芪15g 山药15g 枸杞子10g 3剂,可用乌骨鸡半只或鸽子一只煮汤加调味食用。汤肉皆吃,隔日一料。二诊热退,咽不痛,扁桃体红肿退减至Ⅱ度,上脓点消失。颈淋缩至扁豆大小,压痛不着。舌红减苔薄黄,纳食稍增。仍给上方及食治一周。三诊时扁桃体微红缩小至Ⅰ度,舌淡有薄苔,颈淋巴结仅黄豆大小,病儿精神振足,食欲良好,面色转红润。改给健脾补肾增免抗感方为主调理。

太子参15g 生黄芪20g 仙灵脾6g 五味子6g 玄参9g 生地熟地各15g 赤芍白芍各9g 当归9g 地锦草15g 灵芝10g 鱼腥草20g 甘草6g 大枣9枚,12帖。食疗可经常服食。

四诊时病儿一切都正常复查血常规正常范围内,体重增加,食欲转佳,读书用心,功课成绩优良。继属注意饮食宜忌少吃甜食冷饮及煎烤食物,并嘱每年冬季服用专拟膏方。已连服3年,未再发病。膏方如下。

太子参200g 党参200g 炙黄芪250g 水仙草150g 地锦草150g 鱼腥草200g 白术120g 川厚朴100g 苍术120g 当归9g 赤芍白芍各90g 黄芩90g 黄精150g 灵芝150g 茯苓150g 五味子75g 仙灵脾60g 淮山药200g 姜半夏50g 白扁豆150g 鸡内金60g 阿胶200g 红枣200g 饴糖250g。上药熬成膏滋药,每次服1匙,日2次。
 
案三、李××,男,12岁,1998年4月11日初诊。

诉上腹不规则疼痛,时发时愈,伴有口臭嗳气、食欲不良,偶有呕吐,便秘。病儿面色失华、消瘦。已在外院诊治,胃X片示胃窦部炎症改变,血液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试验(Hp)阳性。检得咽红(+),舌淡而白腻,舌缘有齿痕印,心肺正常,手凉,脉弱无力,上腹略隆,叩诊呈鼓音,胃区有明显压痛,肝脾不大。辨证属脾虚,胃失和降,气机不调,以健脾和胃理气,拟方如下。

党参15g 黄芪15g 姜半夏9g 炒白芍9g 枳壳9g 川楝子6g 延胡索6g 乌药6g 地锦草15g 鹿含草15g 川厚朴6g 八月札9g 陈皮6g 甘草6g。7剂,1周服完。另给食治为砂仁、豆蔻各0.5g煮鱼汤(可作鲫鱼或里鱼250g左右)加调味佐餐每日或隔日食用。嘱少食多餐,每餐吃八分饱即可,不过量。忌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忌食有刺激性如酒、过酸、辣味的食品饮料,忌甜食及冷饮等。

二诊时口臭、嗳气减轻,未吐,纳食仍差,大便坚硬难下。继给上方加生地15g 谷芽麦芽各15g 7剂,食疗依旧。三诊时纳增,大便隔日1次,不甚硬,未诉腹痛,继二诊时方减延胡、乌药二味,12剂。食治改为白术6g 陈皮4g煮鸽子一只,吃汤及鸽,每周2次。四诊时病儿面色红润,体重增加,食欲良好,上述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继给三诊时修改方及食治2周后再诊。五诊时情况已正常,改用下方调理。

党参15g 黄芪15g 木香6g 香附6g 八月札6g 陈皮6g 地锦草15g 鹿含草15g 川厚朴6g 白术9g 佛手6g 甘草6g。18剂。食治可每周吃1~2次,加入药物与食物可按原食用诸品更换食用,1月后复诊作Hp复查及胃摄片检查。Hp阴转,胃片炎症表现消失,再给调理方18帖调理以巩固疗效。
 
案四、唐××,男,12岁。

主诉食欲缺乏,不规则呕吐,上腹痛,消瘦已半年余。曾在外院治疗,已行各种检查和服用西药。诊断为胃窦炎及十二指肠球炎。治后时好时发,迄未痊愈。1997年3月来诊时病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顿,食欲甚差,不思饮食。近来常有呕吐及腹痛,往往在进食后发生。自觉食后不适,胃部饱胀感痛,口臭,大便数日1次,且干硬而难以排出。平时偏食,喜吃油炸食物,不吃蔬菜。检得病儿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颈部淋巴结豆粒大小而多,心前区有轻度收缩杂音,肺正常,腹略胀气,胃区及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肝脾未及。舌质淡肿有齿痕印,苔黄腻,口角糜烂,唇干色淡。脉软而无力,略数。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红细胞32万,白细胞9000,中性66%,淋巴44%。血幽门螺菌抗体试验(Hp)呈阳性。还伴有营养不良、轻度贫血等继发疾患,为脾虚,胃失和降、气血不足,胃火上扰,给以健脾和胃,益气补血,清热滋阴。

沙参10g 太子参15g 苍术白术各9g 八月札9g 木香6g 香附6g 地锦草15g 鹿含草15g 生地熟地各15g 川厚朴9g 延胡索6g 台乌药6g 姜半夏9g 赤芍白芍各9g 当归9g 陈皮6g 甘草6g。7帖。

另给食疗方:

1.陈白鱼汤:陈皮3~6g,白术6~9g与鲫鱼(黑鱼也可)250g煮汤加调味,吃汤及鱼肉。

2.姜菇牛肉汤:生姜3~5g,香菇30g与黄牛肉250g煮汤加调料(宜肉酥烂,香菇切碎煮炊)吃牛肉及香菇喝汤。

3.双耳乌鸡羹:黑木耳、白木耳各30g泡发洗清。乌骨鸡肉250g切碎与双耳同煮烂熟,加调味成羹。

继给调理方:

黄芪20g 党参20g 沙参15g 苍术、白术各10g 八月札10g 佛手6g 陈皮6g 地锦草20g 鹿含草15g 生地、熟地各15g 谷芽、麦芽各15g 炙鸡内金6g 甘草6g。18剂。每月来诊一次服上方及食疗方。至98年初复诊时诸症未见发现,病儿生长发育良好,面色红润,已停药观察。
 
案五、张××,女,1岁。

生后母乳不足,喂以牛乳、米汤、稀饭,糕糊等,并以白糖、蜂蜜等拌入喂儿。自三个月后即发生腹泻,日十余次,大便呈黄绿色糊状便,混有粘冻及泡沫,有酸臭味,腹泻甚剧,发生脱水,住院经补液等治疗后好转。出院继有腹泻日数次。饮食仍以米粥,糕糊为主,偶给以蛋、鱼、肉糜及豆浆、豆腐、肉松等食物,量甚少。大便为黄或白色糊状液性杂有粘液冻状物及不消化的食物,有酸腐味,每日约3~6次。1987年8月初诊。病儿消瘦,面如老人,舌苔白腻,舌质淡而苍白,指纹淡紫,胁骨有串珠及郝氏沟形成,心肺(-),腹软胀气,肠鸣亢进,肝可触及,脾未及,腹壁皮下脂肪仅0.5cm,血常规血红蛋白10g%,红细胞307万,白细胞7000,中性42%,淋巴58%,粪常规镜检见少量白细胞,无脓球,无红细胞。发稀,前囟未合,直径1.5×2cm,有中度枕秃,诊断为婴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辨证属乳食失节,食湿伤脾,久泻脾肾皆亏,气血两损,以调乳食,健脾益肾,燥湿祛邪,实肠止泻为治。

党参10g 川厚朴4.5g 五味子4.5g 川黄连3g 生山楂6g 神曲6g 炙鸡内金4.5g 车前草10g 扁豆花6g 苍术6g 陈皮3g 木香4.5g 甘草4.5g 7剂。另给苍术、山楂各25g 煮汤约200~300ml,加葡萄糖10~20g给儿分次饮服,一日服完,连给数日。饮食方面减少谷类淀粉食物,改为豆浆、牛奶不加糖喂饲,并给蒸鸡蛋,鱼肉糜、豆腐等辅食。二诊时,腹泻减至2~3次,粪变稠厚色黄,粘液减少,酸臭味减少。精神转活泼,食欲转佳,舌苔薄白不腻,腹胀脾性鸣减轻,除继服一诊时方剂7剂,并加维丁胶性钙针剂,每次2cm隔日1次,连续15次。三诊时儿面色转红润,皱纹消失,处方:党参10g 黄芪10g 五味子4.5g 白术6g 茯苓6g 白扁豆10g 枸杞子6g 川厚朴4.5g 苍术6g 生米仁10g 山茱萸肉4.5g 炙鸡内金4.5g 地锦草10g 甘草4.5g 14帖,并给乳酶生片(0.3)每次2片,日服2次。四诊时腹泻止,大便形成,纳佳,精神好,面有笑容,体质增强,皮下脂肪增至1cm。再给三诊时方剂14帖,五诊时胶丁钙已注射完毕,病儿佝偻病体征有改善停服中药,再给乳酶生片续服1月左右。后经随访,病儿未再腹泻生长发育良好
 
案六、胡××,女,5岁。

平时体健,自3岁时一次腹泻持续达10余日,治愈后即发生便秘,排便困难,粪便甚硬,排便甚为困难,已引起肛裂出血。曾服蜂蜜,各种泻下药物及打开塞露等未能好转。服中药也无明显效果。病程已3年,1998年夏来诊,一般情况尚可,喜食肉类和油炸食物,蔬菜吃得不多,平时无便意,必须服用泻药或打开塞露等才排便,舌苔白腻,舌淡胖有齿痕印,咽略红,扁桃体正常,颈淋未触及。心肺正常,腹软略胀,肠鸣音低,左下腹可触得较硬粪块,肛门有小裂缝。脉平。脾虚阴津不足,气机失调健脾理气兼滋阴生津润肠。

黄芪20g 白术10g 生地、熟地各15g 八月札9g 川厚朴6g 天冬、麦冬各12g 郁李仁6g 瓜蒌仁6g 火麻仁6g 香附6g 决明子6g 甘草6g。

腹泻后抗菌治疗,引起肠腔菌群失调而致食物渣滓的消化发酵异常,大便干硬,加用培菲康口服,1周后复诊,药后第4日排便一次,未用开塞露,嘱多次吃果蔬含纤维食物,多吃牛乳,每日仰卧床上在腹部顺时钟方向按摩200次,仍给以上药物和培菲康口服,三诊时病儿能每三四天自行排便一次,继守上方来诊数次,已达到每2~3天排便1次,其它一切正常。嘱停药观察,培菲康长期服用,腹壁按摩法坚持一段时间,以后病儿排便正常。
 
案七、约翰斯密司,4岁,系1995年6月在美国纽约诊所的一美国白人小儿。

主诉食欲不良已半年余,每天仅吃片面包和少量水果。检查病儿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活泼。母因工作托邻居照看孩子,后即发生厌食,面色少华,无笑容,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指纹色淡,手凉,心肺正常,腹软不胀,皮下脂肪厚度仅为0.8cm,体重13Kg。脾气急躁,易怒多哭,且口渴多饮,尿次增多。检查血糖及尿糖皆正常,口唇干裂,口角糜烂及皮肤干粗,诊为脾虚、胃阴不足、心火偏旺、肝气受郁。

太子参10g 桑椹10g 生地熟地各12g 炙鸡内金6g 谷芽、麦芽各10g 生山楂6g 枸杞子10g 玄参6g 白扁豆10g 茯苓10g 酸枣仁6g 黄芪15g 甘草6g。4帖。另给黑大豆按10:1配酸枣仁炒熟研粉加糖适量拌和,每次服5g,1日2次。并嘱其母对儿多加抚慰爱护,并多给牛乳和鱼肉食物鼓励孩子摄食。经四天服药治疗后,病儿食欲有明显增加。精神转佳而活泼,脾气也改善,以后又给上方及有关治疗,1个月后,病儿食欲正常,体重增加。
 
案八、姚××,男,出生35天。

腹部膨大,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约10天左右,大便呈淡黄色,有肝脾增大及少量腹水(经B超证实),诊断为肝炎综合征,用药治疗后无改善。1989年8月9日来诊,病儿无早产史,发育正常,一般情况尚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咽略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紫滞,心肺正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3cm,脾2cm,质皆硬。血常规:血红蛋白10g%,白细胞1万,分类:中性28%,淋巴61%、单核8%,嗜酸3%。网织细胞0.3%,甲胎蛋白(+),肝功能试验正常。血胆红质增高64mg/dl,尿中胆红素量1mg/dl。为肝胆湿热兼有气血瘀阻,清热利湿兼活血祛瘀为主治之。

黄芪10g 广郁金6g 川芎3g 红花3g 桃仁6g 茵陈蒿6g 生大黄2g(后下)、白术6g 泽泻6g 甘草3g。7剂。二诊时黄疸依旧,无明显改善,续服原方,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肌注,嘱连用,一周后三诊时黄疸有所减轻,大便稀溏,日数次,腹胀肝脾增大依旧,一般情况良好,舌淡红白腻,指纹紫。前方去大黄加川厚朴4.5g 7帖。四诊时儿黄疸明显,腹隆明显减轻,B超示:肝缩至肋下1cm,脾为0.5cm。儿进食良好,大便正常,粪色转黄。以益气健脾兼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剂,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10g 茯苓12g 陈皮3g 川芎4.5g 桃仁6g 红花4.5g 白扁豆10g 米仁10g 地锦草10g 甘草3g。12帖。复方丹参针剂注射完后停止,五诊时病儿面色红润,活泼可爱,黄疸全消,皮肤白晰光润,尿色正常,咽不红,舌薄白淡红,腹不胀,肝脾缩小正常,未能触及,复查各项检验指标皆在正常范围之内。再服上方12帖。1月后再复查1次,一切正常。
 
案九、沈××,男,4个月。

生后不久即发现黄疸持续不退,腹部膨大、拒乳、烦躁不安、四肢强硬、有时有呻吟、尖叫等情况,在外院诊断为核黄胆。曾住院治疗,无进步而自动出院。来诊时查得病儿外观瘦小,全身黄染,巩膜深黄色,二肺有痰鸣音,心音稍亢,呈胎心率。腹部膨大,腹壁静怒张,四肢肌张力增强,反射亢进。大便呈白色而硬,时有呕吐。血常规:血红蛋白9.3g%,红细胞350万,白细胞8千,中性42%,淋巴58%,血胆红质20mg%,肝功能试验正常,尿胆红质试验强阳性。体检:肝在肋下3cm,脾2cm,1991.8.27.日初诊,神情正常,无眼球震颤,项部略有抵抗。前囱未合(2×2cm),稍饱满,口腔有鹅口疮,舌红苔白腻、咽充血(+),指纹淡滞。湿热蕴结肝脾,湿热化火,邪入营血,而兼瘀毒,以清热消毒,健脾疏肝,活血祛瘀。

茵陈蒿、山栀、银花各6g 生大黄3g 地锦草10g 川芎4.5g 桃仁6g 红花3g 丹参6g 生地10g 当归6g 黄芪10g 白术6g 甘草3g 大枣6枚,7帖。另用复方丹参针剂2ml肌注隔日1次,连注10次。1周后来诊,病儿显安静,能熟睡,乳食正常,每日有稀黄色便1~2次,黄疸减轻,四肢比较柔软。仍按原方继服7剂,丹参针注射。三诊时黄疸消退明显,巩膜转白净,舌淡红苔薄白,鹅口疮经处理已愈,腹胀明显消退,肝缩小至肋下2cm,脾1cm。病儿神态活泼,睡眠良好,大便稍稀薄,色淡黄。

太子参10g 黄芪15g 桃仁4g 当归6g 川芎4.5g 丹参6g 白术6g 地锦草10g 茯苓6g 茵陈蒿4.5g 栀子6g 甘草6g 川厚朴4.5g 大枣6枚。12帖。四诊时黄疸全消,肝缩小至肋下1cm,脾略可触及,病儿体重增加,食欲良好,但多汗,前囟偏大2×2cm,髋骨有乒乓球现象,枕秃明显,胸部肋骨串珠及郝氏沟现象都甚明显。肌注维生素D3,口服钙剂。太子参10g 黄精6g 仙灵脾6g 桑椹6g 谷芽、麦芽各6g 黄芪10g 枸杞子10g 茯苓6g 甘草4.5g 大枣6枚,12帖。 五诊时儿情况良好,汗少,肝脾都未能触及,二便正常,嘱停服中药,继给鱼肝油、钙片,并嘱饮食宜忌后,隔月来诊1次。以后曾来诊数次情况正常。
 
案十、杨××,女,3岁,1996年5月4日初诊。

诉反复咳嗽年余,有时伴喘及发热,经有抗菌素等治疗后好转,不久又发。每次发作咳甚急剧,略粘痰,发热达39℃以上。食欲不振,精神差乏力消瘦,多汗。示肺野二侧纹纹理增深,呈细支条状阴影,属支气管周炎改变。舌红苔黄腻,脉数指纹紫红,颈淋豆大而多,两肺可聆痰音及鼾音,两肺下叶可聆少许干性罗音。心率稍速,面色苍白少华。血常规:白细胞9600,中性70%,淋巴30%,血红蛋白11.5%,红细胞370万。脾肾不足肺虚痰热,补脾肾,清肺涤痰祛瘀。

太子参10g 生黄芪15g 五味子6g 仙灵脾6g 南沙参6g 麦冬10g 紫菀9g 水仙草15g 白僵蚕6g 当归9g 益母草10g 甘草6g 7帖。并用黄精、枸杞子各10g加汤蒸鸽子一只,或鹌鹑2只,可加调味作菜肴吃,隔日1次。1周后来诊咳少痰稀,纳食稍增,二肺仍有痰音,鼾音及干罗音消失。原方加川厚朴、白术,去麦冬和僵蚕,7帖。食疗依旧。三诊时,儿精神食欲转佳,咳已很少,精神食欲甚佳,来诊后未再发热。同时告诉家属注意病儿的饮食营养,保持平衡膳食,家庭成员勿吸烟,继给二诊时方药12帖,食疗依旧。四诊时咳止无痰,面色红润,体重增加,一切转为正常。给下方调理巩固疗效。太子参15g 沙参9g 五味子6g 麦冬9g 黄芪15g 灵芝10g 黄精10g 玄参6g 白术6g 甘草6g 大枣6枚。末次来诊摄胸片,并作血常规检查。胸片结果二肺原有阴影具消失,血象正常范围。
 
案十一、周××,男,3岁。

1年前罹支气管肺炎后待续咳嗽不断,有时伴发热(38.5~39.5℃)和喘促。经静脉滴注抗菌素等药物后,方能缓解。此种发作有时一月可有2次。1996年初春时适值又行发作,咳频气促,两肺满布哮鸣音及痰音,面色苍白,烦躁不安,体温38.7℃,胸片示现中下部纹理增深,并有条索状阴影,诊断为支气管周围炎病变,急性发作。咽红(+),舌干红,有薄黄舌苔,指缝紫滞而脉数,属久咳伤肺,咳喘痰热,正虚邪恋。急给清肺定喘,兼扶脾肾之剂。

炙紫菀9g 胡颓叶15g 水仙草15g 生地10g 水仙草15g 黄芪6g 蒸百部9g 太子参10g 仙灵脾6g 生黄芪20g 白前6g 杏仁9g 甘草6g。

上方先予3帖煎服。并给银杏(去壳)10枚,银耳10g 西洋参3g煎羹加冰糖少许,每日分数次食之。3日后复诊时,病情有明显改善。继用上方及食疗辅治1周。三诊时体温已无,不喘,仍有咳,听诊脉部有痰音,无哮鸣音,舌转淡红属白苔,指纹淡紫不滞,精神及食欲均佳。

太子参10g 生黄芪15g 五味子6g 仙灵脾6g 南沙参9g 紫菀9g 水仙草15g 益母草10g 川芎6g 麦冬9g 白僵蚕6g 甘草6g。14帖。另给冬虫夏草3g 煮鸽子一只,每周2次作食疗辅治。

2周后四诊时病儿已无咳嗽,食欲精神良好,脉舌正常。嘱服原方14剂及食治(接三诊方药)五诊时儿一切都已正常,嘱摄胸片复查,阴影消失。
 
案十二、唐××,女,4岁。

1995年秋初诊。2年前罹支原体肺炎后治疗后咳嗽持续存在不愈,时轻时重。已用多种抗菌素及强的松等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胸片示右中下肺野有间质性肺炎改变。病儿面色苍白,体形偏瘦,食欲不振,多汗,咽充血,舌淡苔白腻,两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右下肺呼吸偏低。辨为脾肾皆虚,肺弱宣肃失司,给予健脾补肾,宣肺达邪,活血祛瘀。

太子参15g 生黄芪20g 五味子6g 仙灵脾6g 紫菀9g 桔梗6g 川贝母6g 南沙参6g 益母草10g 当归9g 水仙草15g 白僵蚕6g 甘草6g 7帖。同时给予冬虫夏草每次3g 与鸽子一只煮食,吃肉、汤和虫草。隔日1次。1周后咳明显减轻,食欲好转,痰音减少,上方去桔梗,川贝母加川芎及郁金各6g 继给虫草食治,滋肺补肾,14帖。虫草食治如前。三诊时儿咳已少,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面色转红润,舌淡红薄白,脉平,除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外其它无异常。继给二诊时方药和虫药食治外,又加双银羹食治,即每次以银耳10g及去皮壳的银杏肉10g加水煮烂后加冰糖少许食用,与虫草煮鸽子服食,四诊时病儿情况良好,已无咳嗽,体重增加,咽不红,舌淡红薄白,脉平,肺音正常,为巩固疗效,嘱再服中药及食治半月复查。五诊时摄胸片,两肺清晰,原病灶都已吸收。在治疗期间未用抗菌素激素和其他西药。对病儿的营养作了指导。
 
案十三、沈××,女,9岁。

病儿从5岁时开始反复呼吸道感染,已罹肺炎多次,每次发生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满布湿罗音,痰多咳频,抗菌素等治疗后能缓解,每年约发生2~3次,至今依旧。初诊时又值肺炎复发,1995年初诊诊得病儿面色苍白,气促乏力,频频咳嗽,体温38.2℃,脉数,咽红(+),扁桃体不大,两肺满布中小湿性罗音,无哮鸣音。胸片示支气管肺炎病变,以二侧中下肺野为着。白细胞12000,中性65%,淋巴35%。血红蛋白11g%。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无力。为脾肺两虚,湿浊痰热恋肺,活血化瘀为治。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6g 制半夏6g 川厚朴6g 白僵蚕6g 胡颓叶10g 水仙草15g 五味子6g 灵芝10g 川贝母6g 川芎6g 当归9g 甘草6g 7帖。

同时还给以黄芪、枸杞子各10g蒸鹌鹑,黄精10g 五味子6g蒸乳鸽隔日交替煮食,食疗辅治。1周后二诊时,咳少气平,热退,两肺罗音减少,精神转佳。除继给上方外,并加用双菇牛奶(即每日用香菇、蘑菇各10g煎汁适量加入牛奶200ml中饮服)及扁豆牛肉(即白扁豆100g 牛肉100g加调味同煮作菜肴)健补脾肺,健脾燥湿敛肺。三诊时病儿脸色转红润,不咳,气平,精神食欲良好,胸部罗音全消,胸片示肺野清晰,无病理性阴影,血象白细胞8000,中性45%,淋巴53%,单核2%,血红蛋白12g。

按:此病为反复儿童支气管肺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生,而抗菌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小儿免疫功能不足,肺对感染的抵抗力差,伴有呼吸道的过敏反应,用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扶正,川贝、半夏、川厚朴、五味子、僵蚕等燥湿敛肺健脾化痰,以胡颓叶、灵芝、水仙草等消炎、抗敏、解痉。用活血祛瘀的川芎、当归等改善肺的微循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案十四、王××,男,3岁。

1974年秋,突发高热达40℃,烦躁不安,气促咳嗽二天。给服退热西药及抗菌素,热退又升,咳更急剧,气急不安。儿面颊发赤,咽充血(++),舌质红,苔白腻,脉数,指纹紫红,呼吸急促,鼻翼略有扇动。两肺呼吸音粗,有鼾音,两肺可听到细湿罗音,心率偏速,腹略胀,肝脾未及。血象:白细胞4300,中性32%,淋巴68%。当时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为风邪闭肺,肺失宣肃,痰热喘咳。板麻汤加减治疗。

板蓝根15g 炙麻黄4.5g 射干6g 银花9g 连翘9g 荆芥穗4.5g 牛蒡子6g 生石膏20g 桔梗6g 薄荷6g 生甘草4.5g。煎服每日1帖,连服2日再来诊。

二诊时体温下降至38℃,气平,仍咳,舌红苔薄白,指纹紫,两肺可听到痰音及鼾音,未闻湿罗音,汗多,精神好,有食欲,汗多。原方将麻黄减少3g 去荆芥穗及牛蒡子,加紫菀4g 川贝母3g 黄芪15g 太子参10g 3帖。三诊时,热退净,仍有轻咳,精神食欲转佳,汗少,咽部微红,舌淡红,苔薄白,肺有少许痰音,未闻鼾音及罗音,复查血象,白细胞为7210,中性为48%,淋巴50%,单核2%。原方3帖。四诊时病儿热退后未再升,一切已复正常。
 
案十五、陈××,男,5岁。

3岁开始罹支气管哮喘,每年春秋2季发作频繁。94年9月来诊适值哮喘发作,已3天,喘而伴咳,咯出白色泡沫痰,口渴喜饮鼻塞多涕,食欲差,面色苍白,舌干红无苔,咽充血,两肺充满哮鸣音,心率100次/分,无杂音,脉数,指纹紫滞。腹不胀,肝脾不大。在外院检得花粉、麝螨皮肤试验呈阳性。血象:白细胞9000,中性42%,淋巴38%,单核2%,嗜酸细胞18%。诊为过敏性支气管哮症。为脾肾不足,痰恋不化,阴虚肾水不足,肾不纳气而喘,用健脾养阴,补肾纳气,清肺平喘。

胡颓叶10g 蛇舌草15g 射干6g 炙麻黄4.5g 炙苏子6g 地龙6g 苦参10g 制半夏6g 炙紫菀9g 白果(去壳)9g 川厚朴6g 黄芪15g 川贝母6g 五味子6g 仙灵脾6g 白术6g 甘草6g 7帖。并同时给服博利康尼片(2.5mg)半片,2/日,喘止即焦服。

一周后来复诊,诉服博利康尼仅3天,服中药后儿自觉轻快,咳少喘止,痰易咯出,气平纳增,口渴不怠。两肺哮鸣音消失,原方减去麻黄、苏子,加淮山药15g 鹿含草9g 续服1周,停用西药,并给如下食方隔日服用辅治。

黄芪15g 枸杞子10g 白果(去壳)10g同煮乳鸽一只,或鹌鹑一对(2只),煮熟后加调味盐酒姜等作菜肴食用。除去黄芪药渣外,枸杞子与白果皆可食用。

三诊时儿已无咳喘,脉舌复常,肺无病理音,精神食欲良好。继给下调理,预防再发。

太子参10g 党参10g 灵芝6g 胡颓叶6g 黄芪15g 苦参6g 川厚朴6g 地龙6g 黄精10g 白果(去壳)6g 炙甘草6g 大枣6枚。14帖。

四诊病儿情况良好,无喘咳及鼻塞流涕,体重增加,面色红润。继服三诊时调理方,食疗依旧。1月后复诊未再发哮喘,嘱停药观察,至冬至前来开膏方防止再发。家属遵嘱至96年春节前来开膏方。

北沙参150g 炙麻黄75g 胡颓叶150g 七叶莲60g 苦参75g 灵芝120g 仙灵脾75g 炙紫菀150g 半夏75g 麦冬120g 赤芍、白芍各50g 地龙60g 射干60g 桑白皮90g 辛夷60g 川厚朴50g 西洋参30g 杏仁100g 光杏仁90g 100g 银杏(白果去壳)60g 鹿角胶50g 阿胶120g 白砂糖200g 核桃仁200g。上方加工熬成膏,每次1匙,开水冲服,每日2次。服完为止。

病儿自按以上方法治疗后,第2年春秋偶有小发作,程度明显减轻。
 
案十六、张××,男,12岁。

4岁起频发哮喘,每月发作1~2次。1993年10月来诊,诉喘又发1周虽服西药,未能控制,病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频频咳嗽,咽红(+),扁桃仁Ⅰ度充血,舌质偏红,有薄白苔,颈淋豆大而多, 两肺有聆哮鸣音及痰音,心率90次/分。脉数。食欲尚可,多汗。血象:白细胞7300,中性45%,淋巴50%,嗜酸5%。血红蛋白11.5%。胸透:二侧肺野透明度增高,二侧中下肺呈轻度肺气肿。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伴有轻度肺气肿。为肺虚脾肾不足,痰恋阻络。用清肺化痰,健补脾肾,祛瘀通络治之。

党参15g 黄芪20g 仙灵脾9g 五味子6g 水仙草15g 鱼腥草15g 胡颓叶20g 苦参10g 川芎9g 当归12g 地龙9g 半夏9g 川贝母6g 炙苏子9g 白僵蚕6g 甘草6g 7帖。另加银杏(去壳15g) 银耳15g与乳鸽一只同煮,吃汤银杏、银耳与鸽,隔日服食。

二诊,病儿喘止咳少,两肺哮鸣音消失。继给上方和食疗一周。三诊时病儿自诉精神好,呼吸畅快,已无喘咳,两肺哮鸣音全消,呼吸音正常。原方地龙、苏子减至6g 加黄精、灵芝各10g 14帖。四诊时儿一切皆正常,未发哮喘。仍给原方续服两周,食疗依旧。五诊时改给如下组方。

太子参15g 炙黄芪15g 仙灵脾6g 白术9g 五味子6g 胡颓叶10g 苦参10g 黄精15g 灵芝10g 麦冬10g 当归9g 沙参9g 甘草6g 大枣9枚。共给21帖。隔周服用。食疗也可间歇常服。6周后复诊,病儿未发哮喘,一切皆较正常,最后适已届冬季开给膏方服用,方如下。

党参200g 炙黄芪200g 灵芝200g 苦参180g 七叶莲90g 仙灵脾100g 山茱萸肉100g 胡颓叶200g 桑白皮150g 桑椹150g 地龙75g 射干75g 川芎90g 广郁金90g 辛荑75g 鹿含草150g 川厚朴75g 苍术白术各95g 地龙100g 川贝母60g 桃仁90g 麦冬120g 枸杞子150g 龟版胶100g 阿胶200g 饴糖250g 大枣200g 核桃仁250g。以后1年中仅有数次小发作,来诊服药即愈。连服膏方达4年,后2年未再发。
 
案十七、卢××,女,6岁。

1992年8月发热,咳嗽,咯血,作为肺炎处理后好转。93年5月后持续有发热咳嗽咯血发生,同时出现贫血。至94年5月在咯出的血性痰液中找到含铁血黄巨噬细胞。并经2次胸部CT扫描示两肺广泛性间质性纤维化。右肺中叶炎症,肺有弥漫性小片状节结阴影。93年12月初诊,病儿一般情况尚可,面色稍显苍白,食欲正常,咽微红,舌偏红,苔薄白,脉平,两肺可听到痰鸣音及少许鼾音。诊断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沉着症。先天秉赋不足,肺虚气阴亏虚兼有瘀阻。益气活血,润肺养阴,祛瘀通络治之。

党参15g 黄芪15g 紫菀9g 麦冬12g 玄参9g 桃仁12g 红花6g 川芎9g 当归9g 茵陈蒿9g 沙参9g 仙鹤草12g 鱼腥草20g 胡颓叶12g 甘草6g 7帖。并给雪羹汤辅治。每日用银耳15g 海蛰皮50g,去皮荸荠50g加水煮烂后,加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每日1次。二诊时病儿咳少,痰中偶有血丝。检查其它同前,胸部鼾音已无。继给以上治疗持续2周药物,食疗依旧。三诊时咳止,未咳咯痰血,面色转红润,食欲良好,胸部听诊未闻鼾音痰音。将原方减去胡颓叶及鱼腥草,加黄精15g及灵芝10g 食疗依旧,仍给两周药物,服完后再诊。四诊时一切正常,仍给三诊时修改方及原食疗2周。

94年7月再度来诊。谓上次治疗后情况一直良好,至本年四月初又有发热咳嗽咯出痰血,病儿面色苍白,精神较痿,食欲也不甚好。舌淡苔薄黄腻,脉细数,两肺可聆鼾音及痰音,两中下肺可聆少数粗罗音,心率稍速,无杂音,肝脾未及。当时血象为白细胞11000,中性66%,淋巴34%,红细胞370万,血红蛋白10.6g。病儿自感乏力,胸闷。以下方治疗。

鱼腥草20g 水仙草15g 黄芩9g 茵陈9g 胡颓叶15g 川芎9g 桃仁12g 红花6g 沙参12g 麦冬10g 荆三棱6g 蓬莪术6g 甘草6g 大枣9g。7帖。仍嘱服第一次治疗时的食方,每日1次。二诊,咳少,胸闷减轻,咯痰仍有血。肺部鼾音及罗音皆消失,仍予上方加党参、黄芪各15g 继服1周。服完后再诊时一般情况良好,但时有咳嗽,痰中偶带血液,精神及食欲有改善。除给上方外,食治改用桑椹乌鸡。即每次用乌骨鸡一只弄净,约净肉500g左右,去头足,切块,加桑椹15g 枸杞子15g同煮,加调味服鸡肉及汤,每周2次。14帖。再诊,2周后病人一般良好,偶有咳嗽,无胸闷及痰血,肺部除呼吸音稍粗外无异常,嘱继服原方及食疗观察。以后共服药月余,食疗不断。一般情况良好,病情稳定,嘱停药观察年余,按最后的方剂略作加减服用,采用间歇服用的办法,情况一直保持良好。
 
案十八、韩××,男,9岁。小学三年级生。

1992年9月17日初诊。诉7岁上学后病儿注意力分散,上课思想不集中,动作多,学习成绩差,食欲差,大便偏硬,2~3天排便1次。持续2年余。病儿发育良好,面色稍显苍白,舌质稍红,舌苔薄黄腻,咽红(+),扁桃体肿大Ⅰ度,有充血,两侧颈部淋巴结豆粒大小而多,心肺正常,腹软不胀,肝脾未及,四肢腱反射偏亢,腹壁反射偏亢,张口试验强阳性。血常规检查正常。脑电图正常。三管齐下法即心理疏导,饮食调整及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三法治疗。处方:

党参20g 黄芪20g 茯苓10g 酸枣仁6g 石菖蒲12g 钩藤6g 丹参12g 桃仁10g 红花6g 生龙骨、牡蛎各20g 甘草6g 大枣9枚。14帖。另给聪宁灵每次1包,日服2次,并给服匹马林片每晨片(20mg)。2周后复诊,家长诉稍有改善,嘱继按初诊所嘱遵行,继服初诊方剂及匹马林。三诊时家长反应病儿情况有明显改善,食欲增加,大便也较正常,改益智宁心方,继服聪灵宁及匹马林观察。方为:黄芪20g 石菖蒲12g 党参20g 远志6g 酸枣仁6g 益母草10g 补骨脂6g 丹参10g 肉豆蔻4.5g 桃仁6g 红花6g 甘草6g 大枣9枚。18帖。聪宁灵继服,匹马林停服观察,四诊时病儿情况较为稳定,大部分时间较为正常,偶有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功课大有进步。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反射不亢,张口试验弱阳性。五诊时病儿情况正常,发铅复查执行报告为7.6PPM, 有明显下降,继给益智宁心方18帖。续服聪宁灵观察,持续治疗半年余停中药仍嘱较长期服用聪宁灵,1年后随访,儿已正常未复发。
 
案十九、尹××,女,8岁。

1993年10月初诊。病儿二年来兴奋多动,坐立不停,上课思想不集中,功课不佳,脾气急躁易怒,食欲也差。服用利他林等药物,效果不理想。儿面色苍白少华,舌质偏红有薄黄苔,颈淋巴结增大,黄豆至白果大小较多,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皮下脂肪1cm。脉细数,四肢腱反射偏亢,张口试验阳性,外院查得发铅含量为26.9PPM(正常值为<5PPM)。心脾两虚,心火偏盛,给健脾养心,熄火安神治疗。

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白术9g 云茯苓9g 远志6g 生龙骨牡蛎各20g 丹参10g 酸枣仁9g 白芍9g 甘草6g 大枣6枚,生地15g 黄芩6g。14帖。并给匹马林每晨1片吞服。另给聪宁灵冲剂每次1包冲服。

二诊时经上述治疗后纳食转佳,脾气急躁多动依旧,仍按上述治疗,并向家属交待了饮食宜忌,嘱减少糖食,控制煎炸食物摄入,注意孩子的心理疏导。三诊时继有好转,病儿面色转红润,舌淡红薄白脉平缓,反射不亢,张口试验转(-)。功课有进步。原方去龙骨牡蛎、黄芩加益智仁、桃仁各9g 红花4.5g 18帖。匹马林及聪宁灵持续服用。四诊时病儿明显好转,嘱停服匹马林,中药及聪宁灵持续服用。五诊时病儿情况有明显改善,上课能静心听讲,脾气变好,食欲良好,面色转红润,体重也有所增加,持续服三诊24帖,聪宁灵继服。期间(1个月内)有轻度反复,嘱家长坚持对孩子的饮食管理和适当的心理疏导。治疗至第3个月时,病情基本好转,一切较为正常。作发的微量元素复查,结果为6.7PPM,病儿体重增加,纳食正常,智力测试都在正常范围以内。前后服中药达1年左右。94年冬季嘱服膏服巩固,膏方如下。

党参200g 茯苓200g 酸枣仁150g 钩藤150g 远志90g 益智仁60g 丹参200g 萱草花200g 淮小麦200g 炙黄芪200g 土茯苓150g 淮山药200g 金钱草150g 石决明200g 夜交藤200g 珍珠粉(调入膏中)3g 枸杞子150g 鹿角胶60g 阿胶200g 绿豆200g 核桃仁250g 冰糖250g 连服膏方2年。未再发。
 
案二十、杨××,女孩,9岁。

1997年4月初诊。诉瞬目及摇头,已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近3月转重。病儿一遇情绪激动就发作,每次发作数分钟后能自行停止,不久又发,日达数10次。甚为痛苦,不能上学。检查病儿体形瘦弱,面色苍白,咽红(+)扁桃体不大舌略红苔薄白,颈淋巴结豆大稍多。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及,皮下脂肪1cm,四肢腱反射稍亢进,腹壁反射亢进,脉细弱。血常规:血红蛋白11.5g%,红细胞380万,白细胞8000,分类中性42%,淋巴54%,单核4%,头发微量元素,测定铁11PPH,铜16PPH,锌76PPM,皆低于正常值。已用抗痉药物年余,效果不明显,时发时余,发作与病儿情绪有关,病儿病后脾气变坏,食欲不良,挑食偏食严重,不喜嘱素食蔬菜,而嗜甜食、油煎油炸之品。来诊时适有发作,病儿频频瞬目,头向偏侧摇动不停,呈痛苦状貌。诊断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务砂荣经,肝阴受损,肝阳偏亢动风所致。以补益肝肾,善血荣经,平肝熄风为主方剂。

党参15g 当归10g 赤芍、白芍各10g 防风6g 防己6g 天麻6g 钩藤9g 酸枣仁9g 生龙骨、牡蛎各20g 石决明10g 生黄芪20g 郁金6g 川芎6g 丹参10g 金钱草10g 炙甘草6g 7剂。并给桑椹,枸杞子各10g 煮乌鸡肉250g作食疗煮汤吃肉和汤隔日1次辅治,还同时给服氟派啶醇及安坦各1mg(半粒)1日2次。1周后来诊病儿抽动减轻,次数减少,精神食欲皆有好转。嘱注意对病儿的心理疏导,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蔬菜及鱼虾、豆类制品的食用,鼓励其多吃些食物,仍给初诊方剂14帖,辅以原食疗和西药。三诊偶有轻微瞬目和摇头,食欲转佳,面色也转红润,体重略有增加,仍守原方减去钩藤,天麻、川芎三味,加灵芝10g 桑椹10g 五味子6g 18帖。食治依旧,西药改为每周用5天,四诊时已痊愈未发。病儿已复学,功课能跟上,营养状态正常,脾气变好,仍守原有治疗以巩固疗效。五诊时,诉一直正常未发作,嘱停用西药,食疗减至每周1次,以后观察半年未复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