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五苓散是利水方吗?(贾海忠)

四,中医辩证分型加用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
治疗方法
1、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型:药用柴胡、郁金、枳实、香附、赤白芍、黄芪、白术、猪苓、苡仁、大腹皮、陈皮、车前子。
(2)阴虚水停型:药用沙参、生地、麦冬、甘杞子、黄精、阿胶、冬瓜皮、车前子、猪茯苓、泽泻、怀牛膝、川楝子。
(3)脾虚湿阴型:药用黄芪、太子参、苍白术、猪茯苓、苡仁、砂仁、防己、大腹皮、车前子、陈皮。
(4)气阴两伤型:药用黄精、山药、太子参、沙参、当归、苡仁、阿胶、猪茯苓车前子、炙甘草、防己、大枣。
(5)湿热残留型:药用龙胆草、茵陈、山栀、虎杖、苦参、白花蛇草、大黄、六一散、槟榔、车前子、茯苓、苡仁、白术、泽泻。
(6)气滞淤水停型:药用丹参、当归、郁金、延胡索、枳实、桃仁、穿山甲、赤芍、三棱、山药、白术、大腹皮、益母草、泽兰。

2, 西药治疗:给予肌苷、肝泰乐、维生素C。部分病人给予肝必复或老山香云片,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有昏迷先兆及肝昏迷,肾病综合征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者,给予短疗程支链氨基酸,以纠正蛋白代谢谢紊乱;部分腹水病人应用小剂量、短疗程利尿剂;运用腹水静脉回输法治疗几例顽固大腹水,收效良好。
治疗效果
本组50例均属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果:显效20例,好转25例,无效4例死亡3例,有效率85.5%,平均住院天数93.9天。
资料来源
黄绍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辽宁中医杂法.1989;13(2):12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5-10-23 09:25 编辑

五苓散是利水剂不错。但与一般的利水剂不同。从中药药理学来看:五苓散是治五苓散证的方剂。其对五苓散证的作用:五苓散证以烦渴欲饮 ,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患者饮水不能止渴,并有头痛,腹泻,呕吐,小便不利等症状。究其根源经研究发现,在气温升高,出汗增多时,可引起较多的五苓散证发病。故认为,高温环境,反复出汗,口渴多饮 ,致使血中抗利尿素(ADH)上升,体内水份保持量增加,引起渗透压下降,而出现口渴,欲饮 ,饮 入之水在胃内难以变成等张状态,加上胃管上皮细胞主动运转发生障碍,不能提高细胞间隙的渗压,水分不能吸收,出现呕吐,腹泻,小便不利等五苓散证。服用本方并(多饮 水,汗出愈)。提示五苓散有促进饮 入之水以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效果。表明本方与单纯利尿剂作用机制可能有些不同。故有人总结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五苓散的病机是渗 透压调定点降低所致。五苓散很可能是主要作用于渗 透压感受器,减少其对一定渗 透压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降低了的渗 透压调定点恢复正常。(录自中药药理学。中医药高级丛书。2004年第1版。)
 
五,辨证分型与对症相结合配合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治疗方法
1. 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与对症相结合,根据患者入院前后存在的症状、体征、腹水程度、肝功能变化,进行辩证施治。
对有湿热蕴结者先重用清热利湿之剂,如龙胆泻肝汤、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等加减,一般用15~20天。
湿热之症好转后,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气虚湿阻型重用一起健脾利湿之剂,以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加减。常重用黄芪、黄精,病情较重用西洋参或红参、八百光等。肝肾阴虚型以滋阴养血补肾为主,常用左归饮、一贯煎、六味地黄丸加减。
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右归饮、金匮肾气丸加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桂枝、大腹皮、枳壳、川朴等。各型中如腹水较多者加商陆、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但不宜久用。
上述4型虽有所区别但又可2型或3型相兼有之,临症中宜分清主次、缓急,分阶段侧重治法与用药。活血化瘀、理气行气在各型肝硬化中都应贯穿应用,以利疏通经络、化气行水,我们常用丹参注射液12~16ml加入10g葡萄糖液中静滴,口服中药煎剂中也多用丹参、赤芍、当归、木香陈皮、甘草等。对症处理主要是解除或减轻患者腹胀之苦,对利尿效果欠佳,体质尚未大虚,无明显腹泻者,可加用大黄10~15g,或用沉香3g,檀香3g研粉调醋外敷神阙穴或关元穴,有化气消胀的作用,一般用3~4次。
,
2, 西药治疗分别选用人体白蛋白、血浆、全血、复方氨基酸、肝安、马洛替酯片等,
提高和促进蛋白代谢谢。以安体舒通每日60~180mg分2~3次口服,双氢克尿噻每日50~100mg分2~3次口服,必要时用速尿20~40mg肌注。应用利尿剂时必须严密观察和定期检查电解质,防止和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较严重的呕吐或腹泻者宜慎用利尿剂。抗感染,腹膜炎较轻者用氨苄青霉素3g静滴,每日2次,或加用灭滴灵0.5g静滴,每日1次;较重者用益保世灵1g静滴,每日2次,或菌必治2g静滴,每日1次。部分病例给予庆大霉素8万单位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以后视腹水及感染缓解情况逐渐减少用药。
治疗效果
本组30例中,显效11例,占36.7%;有效16例,占53.3%;无效3例,占10%;
总有效率为90%。腹水消退时间最短6天,最长90天,平均33.7天。
资料来源
黄丽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4;4(3):43
 
六、中医辩证施治配合西医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56例
治疗方法
1、中医辩证施治:
(1)气滞湿阻证:方选柴胡疏肝饮合香砂平胃散加减:柴胡、茯苓车前子(包)各15g,白芍、香附、郁金、青皮、枳壳、川朴各10g,川芎6g,大腹皮30g。
(2)寒湿困脾证:方选实脾饮、胃苓汤加减:猪苓、茯苓、车前子各15g,厚朴12g、苍术、白术、青皮、陈皮、木香、泽泻各10g,干姜、甘草各6g。
(3)湿热蕴结证:方选茵陈蒿汤合中满分消丸化裁:茵陈、金钱草、陈葫芦各30g,山栀、黄柏、川朴、泽泻各10g,车前子(包)、生苡仁、茯苓各15g,甘草6g,砂仁(后下)5g,(4)肝脾血瘀证:方选调饮加减:赤芍、大腹皮30g,茯苓、九香虫、益母草、侧伯叶各15g,桃仁、延胡、大黄(后入)各10g,川芎、甘草各6g。
(5)脾肾阳虚证:方选附子理苓汤加减:党参、陈葫芦各30g,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仙灵脾各15g,干姜、泽泻、炙甘草各10g。
(6)脾肾阴虚证:方选麦地黄汤加减:石斛、金钱草、芦根各30g,沙参、麦冬、生地、猪苓、茯苓、天花粉、茅根各15g,山萸肉、泽泻、地骨皮、炒山栀各10g。
以上中药煎剂均每日1剂,30日为1疗程。
2、 西医疗法:按常规治疗,休息增加营养,保肝,维持水电平衡,利尿,使用白蛋白、鲜血浆,腹腔内注射多巴胺、速尿,或20%甘露醇和氯化钾静滴等。
治疗效果
近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观察1年腹水未再生者40例。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半年内又复出现腹水,肝功能未完全复常,白球蛋白比例仍倒置者12例。无效: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死亡者4例。总有效率92.8%
资料来源
施彩芳.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56例.江苏中医.1994;15(10):8
 
七、西医药加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治疗方法
1、 西医治疗:常规限制纳盐<3g/日,控制液体入量<1500ml/日,口服多种维生素,静点ATP辅酶A、门冬氨酸钾镁,交替使用支链氨基酸、血浆白蛋白。重度腹水间断用利尿剂,必要时配用抗生素、钾盐。
2、 中医辨证论治:(1)脾肾阳虚:治宜温阳行水。药用附子9g,白芍12g,生姜6g,白术9g,茯苓20g,人参9g,桂枝10g,甘草6g。(2)脾虚湿滞:治宜健脾利湿。药用桂枝12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2g,大腹皮20g,桑白皮15g,生姜皮20g。(3)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湿,散瘀。药用茵陈25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15g,白术20g,栀子20g,板蓝根25g,杏仁15g,薏苡仁20g,白蔻仁20g(4)肝肾阴虚:治宜补肾益髓,滋养肝肾。药用熟地30g,山药25g,山茱萸20g,丹皮20g,泽泻20g,茯苓15g,白术25g,猪苓20g,生地12g,当归9g,枸杞子6g。以上各类型除兼证加减外都配用丹参25g,桃仁20g,川芎20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治疗后分别在3个月、半年、1年复查肝功能、血清白蛋白、腹水变化。
3、 治疗效果
本组30例中,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
资料来源
翟红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天津中医.1996;13(6):4
 
八、中药复方煎剂辨证分型配合西医支持对症症治疗肝炎后肝硬变
本文将207例(甲组),西医治疗100例(乙组)。
治疗方法
1. 中医复方煎剂辨证分期治疗。黄疸期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无黄疸期扶正化瘀、清理余邪。轻、中度黄疸者选用自制“肝炎I号”(茵陈30g,黄芩12g,黄柏10g,龙胆草10g,郁金10g,川楝子10g,车前子12g,茯苓10g,山药10g,焦三仙各10g),每日1剂,分2~3次口服,1~2月为1疗程。重度黄疸者选用自制“肝炎III号”(赤芍60g,栀子、大黄各30g),每日1剂,分2~3次口服,一般4周左右为1疗程。无黄疸期者选用制“肝炎II号”(丹参3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黄精15g,白术10g,茯苓15g,郁金10g,川楝子10g,龙胆草12g,茵陈15g,鳖甲15g,山楂15g),每日1剂,分2次口服,2~3月为1个疗程。以上方剂,一般以原方为主,少数可略有加减。肝昏迷者加用牛黄注射液,每日8ml分2次肌肉注射,少数灌服牛黄丸,每日1~2丸;消化道出血者加用云南白药,每日8g口服,疗程1周左右
2. 西药支持对症治疗。维生素B、C、K,能量合剂,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选择性应用鲜血、白蛋白、复合氨基酸、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利尿剂、降血氨药、抗生素以及双气囊三腔管应用等。
甲组采用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乙组单用上述西药支持对症治疗。
治疗效果
甲组107例中显效13例(12.15%),好转58例(54.21%),无效9例(8.41%),
死亡27例(25.23%)。腹水消退71例,平均35.83天消退;肝功能正常13例,平均
59.9天恢复正常。乙组100例中显效3例(3%),好转35例(35%),无效16例
(16%),死亡46例(46%)。腹水消退36例,平均36天消退,肝功能正常3例,平均50天恢复正常。甲乙组相比,显效率、好转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资料来源
傅静芬,等.自拟中药方为主治疗107例肝炎后肝硬变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4):230
 
九、西医基本治疗配合中医分期治疗老年肝硬化43例
治疗方法
1. 西医基本治疗;常规应用的西药保肝支持治疗为基本方法,如维生素、肝泰乐、
肌苷等,对于失代偿者,在限水、限纳的同时,配合西药利尿剂、氨基酸、白蛋白等。
2. 中医分期治疗:(1)代偿期:采取益气健脾,疏肝利胆,养血活血,清热解毒的
多治联合治法。基本方药;黄芪、党参、柴胡、茯苓、白术、山药、当归、白芍、川芎、丹参、茵陈、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焦山楂等。(2)失代偿期:采取益气养阴,行气利水,活血祛瘀,滋肾健脾的标本同治法。基本方药:黄芪、生地、麦冬、白
芍、当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大腹皮、枳实、柴胡、丹参、益母草、枸杞子
等。
在基本方药的基础上,依病情虚实、标本主次和鉴证的情况,适当加减用药,如兼有胆囊炎、胆石症者,加金钱草、双花、连翘、郁金等;兼有肝癌者,加半枝莲,炒莪术
等;兼有糖尿病者,加天花粉、山萸肉、熟地、天冬、麦冬、玉竹等;兼有冠心病者,加恬蒌、薤白、川芎、红花、桂枝等;兼有高血脂者,加决明子、焦山楂、桑寄生、制首乌等;兼有支气管炎者,加紫菀、款冬花、杏仁、苏子等。
治疗效果
本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1例,好转21例,无变化4例,死亡5例。
资料来源
罗国均.老年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43例小结.山西中医.1992;8(6);4


十、茵陈五苓散加味并用小剂量利尿药、适当补人体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
本文将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24例。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口服中药茵陈五苓散加味,小量利尿药(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1次,安体舒通20~40mg,每日1次),适当补人体白蛋白,每周5~20g,连用3周后停药。
2. 对照组;使用综合疗法,大量利尿药(双氢克尿噻25mg,1日3次,安体舒通20~40mg,一日3次),补人体白蛋白(每周5~20g),服活血化瘀中药,补钾,补高张葡萄
糖,应用保肝药等。
治疗效果
治疗组18例中,显效12例,占66.7%;有效2例占11.1%;无效4例占22.2%;有效5例;无效17例,占70.9%。
资料来源
李 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8例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杂志.1983;(4):31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