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06
- 帖子
- 30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由于研制中医脉诊仪的原因,笔者作为非医务工作者参加了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会议上有很多学者发表文章很有启发,但也有疑问,所以在这里发表点自己的看法,有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本次年会有中医陶祖莱教授,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会下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和陶祖莱教授都散布了中医脉诊仪不可应用论。但是在会议上除笔者发表的关于脉诊仪研究的论文外,还有天津大学的王学民、郭丹、王欣、周鹏、张玉满,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室的刘聪颖、张亚丹、汤伟昌、梁金兵还是发表了关于中医脉诊仪研制的文章。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三十余年中医脉诊仪,他们(张亚丹、刘聪颖、梁金兵)甚至重新建立模型从平脉开始研究,可能是因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教授,脉诊仪研究的先驱者,通过三十余年对脉诊仪研究发现,他们走过的路是一条不通之路,要重新开始建立模型,从平脉开始研究,这可能是费教授的遗愿吧!
这里我们再重温一下费教授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医脉诊仪留下的遗嘱,也许会更有益处的。
费兆馥教授在出版《现代中医脉诊学》一书时提出了三个问题:
1.脉诊客观化计量(图像计量)信息化方面的研究:(1)如何充分理解传统脉诊方法的真谛;(2)如何合理选择先进的科学手段才能建立合理的检测方法,研制出比较理想的脉诊仪。
2.如何深入研究,才能明确脉图的演绎,建立脉象图片,使信息处理规范化、实用化、通过临床应用不断提高。
3.脉诊仪诊断在临床上应用,是否可探索新的途径,在充分认识人体正常的生理基础上着眼于现代科学尚难明确的诊断领域,如亚健康状态的客观化……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依据。
以后费兆馥较少还发表过很多类似的文章,在论文的后面还要提到。这是费兆馥教授通过几十年脉诊仪的研究自身体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医脉诊仪不仅仅是脉诊看病,而应当是生命医学的探索者。
中医脉诊仪的原型是什么?研究脉诊仪的人很少去探讨者这个问题,但这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现代医学对比来说,这里需要识别两个概念:
1.现代医学,我们称之为“躯体医学”,因为现代医学史从人体解剖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的原型是人体解剖学。
2.中医是研究生命的医学,几千年来人们为了生存和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民族医学,我们称之为“生命医学”。因为它是从研究人的生命开始的。
生命运行的原型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会有很多争议。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是研究不出真正的中医脉诊仪的。本文将从(1)原型理论(2)象模型的建立和实验(3)简化模型的制造和中医理论的完善(4)建立数学模型,生产处全自动以机器人为主题的中医脉诊仪。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脉诊仪的研发过程,中医脉诊仪研制的任务是艰巨的,甚至需要几代或更长时间的研究才能解开人体生命的奥秘,现在的脉诊仪研究大有歧路亡羊之嫌,首先是他们把生命医学的原型选错了。
本文将从脉诊仪原型的建立开始来探讨生命医学的全过程。生命医学的原型应当从认识生命的功能态开始。
下一节主要介绍生命的原型——功能态。
本次年会有中医陶祖莱教授,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会下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和陶祖莱教授都散布了中医脉诊仪不可应用论。但是在会议上除笔者发表的关于脉诊仪研究的论文外,还有天津大学的王学民、郭丹、王欣、周鹏、张玉满,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室的刘聪颖、张亚丹、汤伟昌、梁金兵还是发表了关于中医脉诊仪研制的文章。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三十余年中医脉诊仪,他们(张亚丹、刘聪颖、梁金兵)甚至重新建立模型从平脉开始研究,可能是因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教授,脉诊仪研究的先驱者,通过三十余年对脉诊仪研究发现,他们走过的路是一条不通之路,要重新开始建立模型,从平脉开始研究,这可能是费教授的遗愿吧!
这里我们再重温一下费教授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医脉诊仪留下的遗嘱,也许会更有益处的。
费兆馥教授在出版《现代中医脉诊学》一书时提出了三个问题:
1.脉诊客观化计量(图像计量)信息化方面的研究:(1)如何充分理解传统脉诊方法的真谛;(2)如何合理选择先进的科学手段才能建立合理的检测方法,研制出比较理想的脉诊仪。
2.如何深入研究,才能明确脉图的演绎,建立脉象图片,使信息处理规范化、实用化、通过临床应用不断提高。
3.脉诊仪诊断在临床上应用,是否可探索新的途径,在充分认识人体正常的生理基础上着眼于现代科学尚难明确的诊断领域,如亚健康状态的客观化……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依据。
以后费兆馥较少还发表过很多类似的文章,在论文的后面还要提到。这是费兆馥教授通过几十年脉诊仪的研究自身体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医脉诊仪不仅仅是脉诊看病,而应当是生命医学的探索者。
中医脉诊仪的原型是什么?研究脉诊仪的人很少去探讨者这个问题,但这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现代医学对比来说,这里需要识别两个概念:
1.现代医学,我们称之为“躯体医学”,因为现代医学史从人体解剖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的原型是人体解剖学。
2.中医是研究生命的医学,几千年来人们为了生存和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民族医学,我们称之为“生命医学”。因为它是从研究人的生命开始的。
生命运行的原型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会有很多争议。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是研究不出真正的中医脉诊仪的。本文将从(1)原型理论(2)象模型的建立和实验(3)简化模型的制造和中医理论的完善(4)建立数学模型,生产处全自动以机器人为主题的中医脉诊仪。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脉诊仪的研发过程,中医脉诊仪研制的任务是艰巨的,甚至需要几代或更长时间的研究才能解开人体生命的奥秘,现在的脉诊仪研究大有歧路亡羊之嫌,首先是他们把生命医学的原型选错了。
本文将从脉诊仪原型的建立开始来探讨生命医学的全过程。生命医学的原型应当从认识生命的功能态开始。
下一节主要介绍生命的原型——功能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