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4/23
- 帖子
- 3545
- 获得点赞
- 1137
- 声望
- 113
小说“我眼中的厥阴”
昨天陪姐夫看车提车,折腾了一天。闲暇点时,在手机上看到浩海兄喊我切磋的帖子居然暴热了。呵呵,回帖很多,争议也不少。既然点到我了,就聊两句吧。
首先,先自我检讨一下。——我的“厥阴”部分,还没完全弄明白。所以,俺就不参加“争论”了。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切磋一二。
1、定制“度量衡”
我不喜欢“争论”的。所谓的“百家争鸣”的清代伤寒学界,不过是一群摸象的瞎子罢了。争论了一代人,争论出了啥结果?大家都各自折腾出一些新的东西,就说这是“仲景本意”,都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这些家伙提出的很多论点、理论,估计仲景都不懂。你说这就是仲景的理论?我要用“厄尔尼诺现象”去解释仲景的“冬温”,似乎也能有某些相通之处。但能说仲景说的“冬温”就是说的“厄尔尼诺现象”吗?这不是扯淡么。
所以,要讨论仲景本意,就得从仲景的思想出发、从仲景的理论出发。
仲景是东汉时人,其所学的理论,只会是东汉以前的学术体系,而不会是明清以后这些“小家”们折腾出来的东西。
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仲景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知其理论体系不离内经灵素的。所以,要理解仲景的理论,还得以内经的理论体系为依托。
如果你的新论脱离了这个大框架,估计仲景也没有学习过的,可能他也不懂滴。所以不谈也罢。用黄帝的一句话说,就是“不在经”。
所以,必须所言【在经】,这是我讨论仲景理论的根本原则。这是我的标尺。曾经也是仲景的标尺。
确定统一的“度量衡”,很重要。今天的“一尺”和先秦的“一尺”长度不同;今天的“一斤”和明清的“一斤”都不同。“单位”不统一,就没法去精确比较。——所以我们小学数学就讲过,要“统一单位”的。
我用仲景的标尺,去测量仲景所言的长短,应给和东汉时仲景测量的长短误差不大。所以,要和我讨论的亲,请统一咱们的标尺——请以内经理论、仲景理论为根基。不要扯自己创立的东西。真要扯自己创立的东西,请和方有执、喻嘉言之流的明清“小家”们去一较长短。这些家伙,俺15年前把他们看的,那家伙十分地高、大、上的;今天么,却都早已是后面的路人了,如果不翻《医宗金鉴》去找,都忘记他们的名字了。
昨天陪姐夫看车提车,折腾了一天。闲暇点时,在手机上看到浩海兄喊我切磋的帖子居然暴热了。呵呵,回帖很多,争议也不少。既然点到我了,就聊两句吧。
首先,先自我检讨一下。——我的“厥阴”部分,还没完全弄明白。所以,俺就不参加“争论”了。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切磋一二。
1、定制“度量衡”
我不喜欢“争论”的。所谓的“百家争鸣”的清代伤寒学界,不过是一群摸象的瞎子罢了。争论了一代人,争论出了啥结果?大家都各自折腾出一些新的东西,就说这是“仲景本意”,都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这些家伙提出的很多论点、理论,估计仲景都不懂。你说这就是仲景的理论?我要用“厄尔尼诺现象”去解释仲景的“冬温”,似乎也能有某些相通之处。但能说仲景说的“冬温”就是说的“厄尔尼诺现象”吗?这不是扯淡么。
所以,要讨论仲景本意,就得从仲景的思想出发、从仲景的理论出发。
仲景是东汉时人,其所学的理论,只会是东汉以前的学术体系,而不会是明清以后这些“小家”们折腾出来的东西。
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仲景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知其理论体系不离内经灵素的。所以,要理解仲景的理论,还得以内经的理论体系为依托。
如果你的新论脱离了这个大框架,估计仲景也没有学习过的,可能他也不懂滴。所以不谈也罢。用黄帝的一句话说,就是“不在经”。
所以,必须所言【在经】,这是我讨论仲景理论的根本原则。这是我的标尺。曾经也是仲景的标尺。
确定统一的“度量衡”,很重要。今天的“一尺”和先秦的“一尺”长度不同;今天的“一斤”和明清的“一斤”都不同。“单位”不统一,就没法去精确比较。——所以我们小学数学就讲过,要“统一单位”的。
我用仲景的标尺,去测量仲景所言的长短,应给和东汉时仲景测量的长短误差不大。所以,要和我讨论的亲,请统一咱们的标尺——请以内经理论、仲景理论为根基。不要扯自己创立的东西。真要扯自己创立的东西,请和方有执、喻嘉言之流的明清“小家”们去一较长短。这些家伙,俺15年前把他们看的,那家伙十分地高、大、上的;今天么,却都早已是后面的路人了,如果不翻《医宗金鉴》去找,都忘记他们的名字了。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