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慢性病是指那些病程长且通常情况下发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当前,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我国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中老年人平均患有3?1种慢性病。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慢性病已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不加以积极有效的防控,慢性病还可能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为有效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5月,国务院15个部委联合颁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慢性病的国家级综合防治规划。该《规划》提出的策略措施是: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扩展服务,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和管理工作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慢性病发展形势严峻,但国内外经验均表明,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相对于生物遗传学因素,积极对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决定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将是我们成功防控慢性病的关键,我们称之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例如,政府部门要围绕健康影响因素在法律、政策、规划和工作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政策协同和措施联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关注健康和健康影响因素,通过爱国卫生运动等有效组织形式形成慢性病防控的合力;当然,最根本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意识到应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起责任,因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都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
有鉴于此,中国农工民主党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教授组织多位医学专家编写了《慢性病防治知识250问》。该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传授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长期在医疗卫生战线工作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医学专家参与到慢性病防控等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事业中来,故乐之为序。
陈竺 2015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