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随笔 今日想到的

2016、6、5
任何新理论的产生都有一个或一群肇始人,你可以产生、发明更多的新理论,但她必须能被更多的人承认和接受才有存在的价值和传承的理由。
就像哈拉瑞教授所言,貨幣,法律及政治制度等都是虛構的故事,須有人相信,它才有存在價值
但不是人想犯罪就能犯罪,雖說法律是人定的也是虛構出來的,但受害者所受的苦難卻是真實的,任何人都無權將自身幸福或快樂建築在他人苦難之上,很多事須考量的是群己關係的問題,而非自身主觀感受而已
 
2016、6、6
此时你处可能是夏季气候,但对整个地球来说,每天都有四季气候存在于不同的地域,即使是同一个地域由于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不同的角落也会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有温热差。人体即一小自然,不要认为机体虚只是虚,热只是热,或许此处虚彼处实,此处热彼处寒,此处湿彼处燥。虚中有实,寒中有热,燥处藏湿,治病就是要疏通气机,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进而调节机体的寒热、虚实,不可一味地攻补、涩泻,顾此而失彼。
 
2016、6、7

郁(瘀)而生热,郁(瘀)久则寒。
 
2016、6、10
输液治病可能会使疾病越来越多,恰当适宜的输液不在此列。
中医中药可能会使疾病越来越少,要在辨证准确,治法得当,用药合拍。
治病对错不在医学,在操手。
 
2016、6、11
临床上许多所谓的疾病或疾病症状,都根本就不是疾病,是身体在处理疾病不适时的一个具体措施手段,我们所谓的治疗疾病也就是通过这些所谓的机体处理自身疾病的“手段”来认识疾病的本质,帮助机体处理解决自身的疾病。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在治疗疾病,而是帮助机体解决自身的疾病。
治病就是要因势利导。
 
2016、6、15
要想知道河底的奥秘就必须深潜入水,要想知道高山的宏伟就必须勇敢攀登。站在河边妄言河底之妙,蜗居山根断言峰顶之巧,梦幻矣。
 
2016、6、20
“伤寒”与“温病”。
治“伤寒”虽非始于仲景,实现代人多宗仲景。仲景将伤寒分六个层次来治疗,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为病在表,少阳则半表半里,阳明为里证,病邪由太阳、少阳、阳明由外向里相传。病邪入里后,由阳转阴,在里太阴、少阴、厥阴则由上向下相传,太阴为上,少阴为中,厥阴最下。
迨明、清,温病治疗的兴起,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治疗学,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虽仍有按仲景“六层”辨证论治者,但毕竟“温病”的辨证占据了主流。
余今感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虽不等同于仲景“六层”辨证,但实有相同之处,只不过是把仲景“六层”辨证分隔开来了。
“卫、气、营、血”辨证是病邪由表及里相传,相当于仲景“太阳、少阳、阳明”阳证的相传,“三焦”辨证,病邪由上及下相传,相当于仲景“太阴、少阴、厥阴”阴证的相传。
故咱认为仲景伤寒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层”辨证法与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法,产生于不同时段,作用于不同的病邪感染,但都说明外感病的病邪是由表及里、由上及下相传的。
 
2016、6、24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地上本没有路,自己走多了便也成了路。
没人走的路不能成为路,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走路的人多,修路的人少。
 
2016、6、20
“伤寒”与“温病”。
治“伤寒”虽非始于仲景,实现代人多宗仲景。仲景将伤寒分六个层次来治疗,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为病在表,少阳则半表半里,阳明为里证,病邪由太阳、少阳、阳明由外向里相传。病邪入里后,由阳转阴,在里太阴、少阴、厥阴则由上向下相传,太阴为上,少阴为中,厥阴最下。
迨明、清,温病治疗的兴起,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治疗学,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虽仍有按仲景“六层”辨证论治者,但毕竟“温病”的辨证占据了主流。
余今感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虽不等同于仲景“六层”辨证,但实有相同之处,只不过是把仲景“六层”辨证分隔开来了。
“卫、气、营、血”辨证是病邪由表及里相传,相当于仲景“太阳、少阳、阳明”阳证的相传,“三焦”辨证,病邪由上及下相传,相当于仲景“太阴、少阴、厥阴”阴证的相传。
故咱认为仲景伤寒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层”辨证法与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法,产生于不同时段,作用于不同的病邪感染,但都说明外感病的病邪是由表及里、由上及下相传的。
那就是说,伤寒温病是外感的话,是风伤卫,寒在皮毛而出汗,名曰伤风(中风);风伤营,寒入里而化热。名曰伤寒。故仲景用温散,一汗而解。或说,风袭于肺,肺在上,而从上而下,从外入里化热而曰温病。故后学喜用寒凉。是不是说不管伤寒也好,温病也好都是风邪来犯。所以《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
 
那就是说,伤寒温病是外感的话,是风伤卫,寒在皮毛而出汗,名曰伤风(中风);风伤营,寒入里而化热。名曰伤寒。故仲景用温散,一汗而解。或说,风袭于肺,肺在上,而从上而下,从外入里化热而曰温病。故后学喜用寒凉。是不是说不管伤寒也好,温病也好都是风邪来犯。所以《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
再说咱的理解:伤寒为感受寒邪,温病为感受风热之邪。伤寒者,寒邪束表,里热不得外透,故常兼有里热的症状出现,非寒邪入里化热。温病者,温热之邪伤津耗液,液耗津伤,里热乃炽,故温病之热也非热邪入里,实乃内之津亏所致。风不为病邪,而是病邪入侵机体的一种形式,这是咱以前在论坛说过的。
多谢关注。
 
2016、7、12
郁则生热,热因郁生,解郁可散热。
郁则寒固,寒因郁生,展郁可祛寒。
 
是不是外感病可以从郁论治呢?
是不是外感病可以从郁论治呢,还要看辨证的结果。不过我自己认为,外感导致了气机的郁滞,当然外感病可以从郁论治,但要知道治病求因,治病治因,郁是因外感导致的,所以治疗这种郁,首先要解除外感。
呵呵,还是鸡于蛋的问题。
许多外感病久治不愈,我还是主张疏理气机解郁为主,至少要解除局部的气郁。
 
2016、7、22
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直接、间接,本身、外围,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往往只重视主观直接的因素,忽视间接客观的外围因素。

水,时常保持固有的趋平态势,故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流往低处。
 
最后编辑:
2016、7、23
现代中医行为人,大多只是在研究“医经”,而不知用心研究“医学”,虽不认为医经就是医学,但也只知在大树底下找一块适合自己的地方乘凉,而不知找一块适合的地方再造森林。
 
2016、8、6
凡事,专家看的是细节,观众看的是热闹。
 
2016、8、10
讨好一个人就要投其所好,攻击一个人就要知其所短,利用一个人就要使其得利,结交一个人就要有所避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