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随笔 今日想到的

嘿嘿,都说的有理。
气郁常生热,血瘀多致寒--说的是气郁是因,热现是果;血瘀是因,寒现是果。
寒能

呵呵,家和万事兴,体和百病罄。
 
一口气拜读完李老师的日志,感觉李老师是才人,高人。学习了:
 
一口气拜读完李老师的日志,感觉李老师是才人,高人。学习了:

嘻嘻,“才人”,是不是慢慢就变成“媚娘”了?

“高人”又是多高才算是“高”呢?

呵呵,多谢关注,互相学习。
 
2015/12/21

仲景麻黄汤用于治疗外感寒邪表实证,桂枝汤用于治疗外感寒邪表虚证。表实者寒邪束表不去也,表虚者寒邪束表又稍入里也。故麻黄汤治表实证病位在表,乃治表中之表也。桂枝汤治表虚证,病位在表中之里,乃治表中之里证也。
 
2015/12/22
一个医师要是一个合格的侦察兵,有一定的洞察能力;一个医师要是一个好的判官,有综合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医师要有哲学家的思维,要有农民般的勤恳,处方遣药要似将帅般运筹帷幄,博览群书要如蚁觅食如蜂采花认真广泛。

把丑的东西想象成至善美,对自己是一种奖赏;把美的东西想象成丑陋无比,是在自己惩罚自己。

中医的发展至今虽不是停滞,但其蜗牛般的龟速常使人感到窒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王叔和整理编篡《伤寒杂病论》开始,多数中医人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内经》、《伤寒论》等所谓的经典上,被《内经》、《伤寒论》束缚了手脚,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固定了自己的思维,从而停滞了对“中医”的研究,认为中医就是《内经》、《伤寒论》等古经典。认为经典是“中医”的根,岂不知,经典只是“中医”的主干,“中医”的根在民间,在广袤的自然界,在大无边小无内的宇宙间。固然大树没有主干不行,然根深才能叶茂,放开手脚研究“中医”,或许才是发展中医的正道。
 
呵呵,根深才能叶茂;可是没有根那来叶茂;连根都搞不清楚,那来叶啊?所以就有人说:想跳出前人的框框;结果自己就进入死胡同。
 
呵呵,根深才能叶茂;可是没有根那来叶茂;连根都搞不清楚,那来叶啊?所以就有人说:想跳出前人的框框;结

老师,你说“根”在哪儿?

嘻嘻,不跳出前人的框框,结果就是固步自封原地打转,跟死胡同我看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老师,你说“根”在哪儿?

嘻嘻,不跳出前人的框框,结果就是固步自封原地打转,跟死胡同我看也没有多

我觉不管什么学科都应该有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既然中医属于医学;那就应该确定一个方向,是研究医人呢?还是研究医动物。我还是觉得《伤寒论》的那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应做为中医人奋斗的方向。或者就是说:“中医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我觉不管什么学科都应该有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既然中医属于医学;那就应该确定一个方向,是研究医人呢?还

嘻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或许应做为中医人奋斗的方向,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中医的根吗? 方向而已,过程呢?

咱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只是中医临床治病的手段。正如老师所说,中医是研究医人的,研究人的目的就是使人健康无恙长寿。所以我认为中医人奋斗的方向应该是使人健康,使人无恙,使人长寿,使人心里无忧。

余常口无遮拦,还望老师指正。
 
嘻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或许应做为中医人奋斗的方向,但“观其脉证,知犯何

“观其脉证”有人是说为“诊法”,“知犯何逆”为“断法”,“随证治之”为“治法”,照这样的看法,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中医的境界,就好比一个武林,中医好比“武学”,每个中医人就好比是这个武林的一员,或是是剑客,或是武学大师,或是好比程咬金那样只会三把斧,等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所以出手的方式不同,或者手段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那对病人来说疗效就不同。武林中有很多门派,中医也有,不管怎样,好像都在武林中混,境界不同混的方式当然不同了。那么对中医人来说,也会像武林一样,也存在争斗,谁都觉得自己所学的是正宗,看不起别人。其实大家都在修炼,都想达到那种大家觉得好的境界而已
 
“观其脉证”有人是说为“诊法”,“知犯何逆”为“断法”,“随证治之”为“治法”,照这样的看法,那么

嘻嘻,各抒己见:
“观其脉证”是诊断的过程,“知犯何逆”为判断结果,“随证治之”为处理的方法手段,照这样的看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一个诊病治病的过程。
中医当然有不同的境界,就好比一个武林,中医学好比“武学”。每个中医人就好比是这个武林的一员。或是是剑客,或是武学大师,或是好比程咬金那样只会三把斧,等等。
每个人的境界不同,所以出手的方式不同,或者手段不同,所以效果也可能不同。那对病人来说疗效就也可能不同。
武林中有很多门派,中医也有。不管怎样,好像都在杏林中混,境界不同混的方式当然不同而已。
那么对中医人来说,也会像武林一样,也存在争斗,谁都觉得自己所学的是正宗,看不起别人。其实大家都在修炼,都想达到那种大家各自觉得好的境界而已。
呵呵,生存才是主要的。
 
2015/12/23

雾霾的制造者是人不是天,呵呵,这也是“人定胜天”吧?
 
嘻嘻,各抒己见:
“观其脉证”是诊断的过程,“知犯何逆”为判断结果,“随证治之”为处理

对,在杏林中混,呵呵!
 
2015/12/24
有反中医声音的存在,会给中医人以压力、动力,促使中医人奋斗前进。鼓吹中医的声音不绝于耳,会使中医人感到自豪,从而产生骄傲、傲慢情绪,丧失奋斗向前的动力,乃至堕落涣散,继而使中医逐步衰退,甚至走向灭亡。
中医人应该感谢“反中医”。
 
2015/12/26

能够出卖你的,要不是自己,要不就是自己的朋友。嘻嘻,老婆说了“因为你的朋友最了解你”。

你的朋友了解你,你自己可能更了解自己,外人不了解你又何以能出卖你?

呵呵。
 
2015/12/27
开窍即为扶阳
嘻嘻,小锅炉又为咱冬季的取暖提供了保障。
每日清晨除了要给小锅炉添煤,还必须打开下口通道,一是为了缷煤渣,一是为了空气能顺畅进入炉助燃。同时还要检查烟囱是否通畅,看排烟效果。下口能正常进风,烟囱能正常排烟,锅炉内外气流通畅,才能使火苗上窜有力,使取暖有保障。
机体是相对密闭而又无处不与外界相通的个体,由于各处的相对开放,保持了机体不断进行的内外物质交换,促进了机体新陈代谢谢的发生,才使得机体气血流通,气机升降有序,活力旺盛。
机体处在生存、保健、养生时,人们常重视食物、药物的摄入,而忽略了每时每刻不断进入机体,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交换的外界清阳之氧气。阴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若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药物为阴,则每日吸入的清阳之气当为阳。阴阳者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合则万物生,食物、药物进入机体参与了机体的功能活动,氧气也是一刻不能中断。氧气进入机体要循一定的通道,如口、鼻、皮肤等,这些通道姑且称之为“窍”。氧气进入机体的“窍”必须保持相对的通畅,各自开阖有序,才能保证机体氧气的充足饱和,即阴阳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平衡。机体“窍”门闭阻欠畅,或不通之时,机体氧气输入减少,即“阳”衰,则机体活力减弱,生命力显得不太旺盛。
故曰启“窍”开“窍”即为扶阳助阳。
当然“氧”也是一种物质,相对于机体的功能活动而言,也可称之为“阴”。
 
本帖最后由 李荣伟 于 2015-12-28 09:17 编辑

2015/12/28

病症: 湿→→潮→→干→→燥
↓↓ ↓↓
病因: 水多 湿气重 液少 津亏
↓ ↓ ↓ ↓
部位:局限 广泛偏表 偏里
↓ ↓ ↓↓
治法:利湿 化湿养液 滋阴津
 
李荣伟; 说:
李荣伟 发表于 2015-6-12 09:30
2015/6/12

要敢于推翻过去的自己,接受现在的自己,质疑将来的自己,或许再回头拾起过去的自己。

紫气东升,霞光普照,吉星高照,明镜高悬。 红得发紫,瓜熟蒂落,天地循行,事事如常。 三秋之隔,先生突飞猛进。(刚查黑色素瘤的资料,发现紫外线可导致,又想起‘发明’栏目讲昆虫的趋光性,又想到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又想到了阴阳,无意中看到先生的《今曰想到》本想看个热闹,发现诸位未曾谋面的故人,想想有很多的偶然组合到了一起,只要理解了也就成了必然的,生生息息方可循环无端。) 暂借先生地盘一用,来曰转走。
 
紫气东升,霞光普照,吉星高照,明镜高悬。 红得发紫,瓜熟蒂落,天地循行,事事如常。 三秋之隔,先生

嘻嘻,紫气东升,霞光普照,吉星高照,明镜高悬。老师多指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