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黔南本草》内容(13)

黔南苗子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0/01
帖子
88
获得点赞
55
声望
0
年龄
77
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科
异名:瓜子草、地花椒、船板草、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
来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Haloragis micrantha R.Br.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纤细,直立,基部平卧,常有分枝,具四棱。叶常对生,茎上部的叶有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6-12毫米,宽4-8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圆形,边缘有软骨质锯齿。花小,排列成长3-10厘米的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状;花梗短,苞片1,线形,长约1毫米,小苞片2;萼筒短,倒卵球形;具8纵棱,裂片4,三角状卵形,长约0.5毫米;花瓣4,淡红色或紫红色,长椭圆形,先端内弯呈兜状凹陷,长约1毫米;雄蕊8,花丝极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4,内弯。核果近球形,直径约1毫米,具明显8棱。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及疏林下;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甘微涩,凉。
功能:清热,通便,活血,解毒。
主治:二便不通,咽喉炎,牙龈炎,水肿,热淋,赤痢,便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烫伤,疗疮,毒蛇咬伤。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小便艰涩,黄、赤:小二仙草15g地星宿15g车前草15g,水煎服。m
狐尾草
异名:狐尾藻、杉叶藻。
来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狐尾草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全草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圆柱形,多分枝。叶无柄,水上叶为4叶轮生,羽状全裂,水中叶为4-3叶轮生,裂片线形,长约2厘米。苞片羽状篦齿分裂。花生在水上叶的叶腋内,轮生,无花梗;雌雄同株,雌花在下,雄花在上;雄花花萼4裂;花瓣4,大,倒披针形,雄蕊8;雌花萼筒壶状,具4枚三角形萼齿;花瓣极小;子房下位,4室,无花柱,柱头4裂。果近球形,有4条浅沟。
生境分布:生于池塘、湖泊、河流、溪水、高山湿地中。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甘淡,凉。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赤淋,肺热咳嗽。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作丸、散,每服3-6g。
附方:1、小便不利,尿黄、赤:狐尾草15g车前草15g水煎服。m
2、肺热咳嗽,肺积水:鲜狐尾草30g鲜地星宿30g鲜鱼腥草30g水煎服。m
小蘖科
鸡脚刺
异名: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玉妹刺、刺黄连。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安徽小蘖Berberis chingii Cheng 根入药。
植物形态: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
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棘针呈三叉状,粗壮,长约1-2厘米。叶坚硬,椭圆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钝,有刺,边缘有2-8个刺状细齿牙,上面约有光泽,下面白色或灰黄色,有白粉,基部逐渐狭缩成长约8毫米的叶柄,或几乎无柄。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鲜黄色,较萼片为小。浆果椭圆形,有白粉。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林中。黔:高海拔地区有分布。
性味:苦,寒,无毒。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泄泻,痢疾,湿热黄疸,眼赤肿痛,疮毒。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敷。
附方:1、心火上扰,咽痛,喉痛,口腔溃疡:三颗针10g山梗菜6g桂皮5g生地15g甘草10g,水煎服。s
2、黄疸肝炎:三颗针15g鬼针草15g田基黄10g地星宿15g大黄10g茵陈10g败酱草10g母草15g甘草10g柳枝10g,水煎服。m
三颗针
异名:刺黄连、狗奶子、酸醋溜、豪猪刺。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以根、茎入药。
植物形态:常绿有刺灌木,高1-2米。茎丛生,老枝灰黄色,具槽,幼枝淡黄色, 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刺三叉,长2.5-3.5厘米,形似豪猪刺,故名。叶革质,常5片丛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以至窄椭圆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刺齿。夏秋开淡黄色花,约15-30朵簇生于叶腋。浆果椭圆形,熟时蓝黑色,表面被淡蓝色粉,种子1粒。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岩石、山地、及沟谷旁;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菌痢,肠炎,胃炎,副伤寒,黄疸,肝炎,肾炎,口腔炎,喉炎,支气管炎。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15g。外用;捣敷。
附方:1、湿热菌痢,里急后重:三颗针15g,水煎服。s
2、慢性口腔溃疡:三颗针15g桂皮5g,水煎咽服。s
细叶三颗针
异名:三颗针、针雀、柳叶三颗针、小檗。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细叶小蘖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以根及茎枝入药。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植物,高1-2米。枝有槽及疣状突起,具条棱;刺3分叉,长4-9毫米,或不分叉或无刺。叶狭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中脉凹陷,背面淡绿色或灰绿色,中脉隆起,侧脉和网脉明显,两面无毛,全缘或下部叶边有齿;近无柄。总状花序有时近伞形,具8-15朵花,常下垂,黄色;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锐裂,基部微部缩,略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通常单生,有时2枚。浆果近圆形,红色,长约9毫米,直径约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多石的山区旷野。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肠炎,菌痢,黄疸,热痹,肺炎,肝炎,结膜炎。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入丸、散。
附方:1、湿热菌痢:三颗针15g扁蓄15g水煎服。m
2、高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烂,红肿:三颗针15g生地30g蛾子草10g马兰15g野菊花10g甘草10g,水煎服。m
金花小檗
异名:小三棵针、小黄连、三爪黄连、小黄连刺、小叶三颗针。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金花小蘖Berberis wilsonae.Hemsl根、茎,叶入药。
植物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约1米。根横走,外皮粗糙,有须根。枝半平卧,
红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三分叉,细瘦。叶簇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1-1.5厘米,宽0.3-0.6厘米,先端圆钝、截形或近急尖,有时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下面灰色,微有粉,两面网脉明显,无柄。花4-7朵簇生于叶腋,金黄色。浆果近球形,粉红色,有宿存短花柱。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岩山林缘及石線中;黔:高海拔地区有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痢。
主治:肠炎痢疾,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乳腺炎,肺炎,急性黄疸。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5-15g。
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
附方:1、肝火旺,眼睑红肿,白睛赤涩:小叶三颗针10g,煎水服,日三次,同时用小叶三颗针蒸淘米水点眼。m
2、痢疾,肠炎,腹痛,里急后重:小叶三颗针10g苦金盆3g蚤休5g枳实10g厚朴15g,水煎服。s
华南十大功劳
异名:十大功劳、刺黄莲、功劳叶。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华南十大功劳 Mahonia japonica(Thunb.)DC.根、茎叶、果实
入药。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米。茎直立,少分枝。羽状复叶,小叶9-17枚,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呈尖刺状,基部歪斜,广楔形或截齐,边缘各具2-6个大齿。总状花序丛生枝顶,花疏松,下垂,淡黄色。浆果近球形,蓝黑色,被蜡粉。花期1-2月,果熟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凉。
功能:清热补虚,止咳化痰。
主治: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心烦,目赤。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
附方:肺结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吐血:功劳叶15g鹿含草15g夏枯草30g毛茛5g天冬15g麦冬15g岩白芨10g甘草10g,水煎服。s
南天竹
异名:杨桐、阑天竹、红杷子、天烛子、珍珠盖凉伞。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根、梗、叶、果实入药。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平滑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通常为2-3
回单数羽状复叶,各级羽状叶均对生;小叶椭圆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革质,深绿色,冬季变红色;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包围茎上,叶柄及总轴有纵条纹。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岩山、疏林及灌木丛中,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敛肺,止咳、清肝,明目。
主治:久咳,喘息,百日咳,疟疾,下疳溃烂,解砒毒。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 10-3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捣敷。
附方:肝火旺,易发怒:南天竹15g蓝布正10g斑叶兰5g,水煎服。m
八角莲
异名: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八角金盘。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根茎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具粗壮的须状根。茎直立。茎生叶2片,在近茎顶处相接而生;叶片盾状亚圆形,直径15-20厘米,大者可达30厘米;裂片广三角状卵形,呈八角状,故名;叶缘有细齿。伞形花序,生于茎顶两叶交叉处,花瓣暗红色。浆果圆形。花期初夏。
生境分布:生长于深山密林阴湿处;野生面临濒危;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辛,凉,有小毒。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
主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蛟咬伤,性病。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6-12g,或研末,作丸、散,每服1-3g。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搽。
附方:1、毒蛇咬伤:八角莲15g,水酒各半,煎服;越快越好。m
2、梅毒,性感染淋病:八角莲100g槐花50g轻粉50g大枣100g半边莲50g,共为细末,米糊为丸,如碗豆大,每服5丸,温酒(酒精度15‰)送下;或装胶囊,每服5g。s
红八角莲
异名:鬼臼、红八角、叶下花。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红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 Hemsl.et. Wils.以根、叶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状结节,较八角莲小,红褐色,结节处生须根,较粗糙,高20-40厘米,密被白色柔毛,基生茎干一枝,上部生叶,常分叶两片,叶片圆掌形分裂,直径约10-15厘米,叶背面从叶基处开花3-4朵,呈吊钟形,花后结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老林腐植土丰富的林荫湿处;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微苦、甘,凉,有小毒。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阳,抗癌。
主治:淋巴结炎,腮腺炎,乳腺疡,淋病,毒蛇咬伤,痈疽肿毒。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5-1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阳痿:红八角连10g朱砂根15g仙茅10g炖猪蹄服。m
淫羊藿
异名:阴阳藿、跌打鼠、淫羊霍、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以叶,根茎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茎长,横走,质硬,须根多数。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9片,有长柄,小叶片薄革质,卵形至长卵圆形,长4.5-9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锯齿先端成刺状毛,基部深心形,侧生小叶基部斜形,上面幼时有疏毛,开花后毛渐脱落,下面有长柔毛。花4-6朵成总状花序,花序轴无毛或偶有毛,花梗长约1厘米;基部有苞片,卵状披针形,膜质;花大,直径约2厘米,黄白色或乳白色;花萼8片,卵状披针形,2轮,外面4片小,不同形,内面4片较大,同形;花瓣4,近圆形,具长距;雄蕊4;雌蕊1,花柱长。蓇葖果纺锤形,成熟时2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多荫蔽的树林、岩山及灌丛中。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辛、甘,温。
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附方:1、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仙灵脾一斤,细锉,以生绢袋盛,于不津器中,用无灰酒二斗浸之,以厚纸重重密封,不得通气,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日随性暖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圣惠方》
2、风走注疼痛,来往不定:仙灵牌一两,威灵仙一两,芎藭一两,桂心一两,苍耳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仙灵脾散)
3、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楼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4、牙疼:仙灵脾,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牙齿。《奇效良方》(固牙散)
山茱萸科
山茱萸
异名:枣皮、山萸肉、山于肉、杭芋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枣、思益。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 的成熟果肉。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3-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形,上面疏被平伏毛,下面被白色平伏毛,脉腋有褐色簇生毛,侧脉6-8对;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有花15-35朵,有4个小型苞片,黄绿色,椭圆形;花辦舌状披针形,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长1.2-1.7厘米,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花期3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地区;黔: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酸、涩,微温。
功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主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芪各9g,水煎服。zb
2、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15g,龙骨、牡蛎各30g,水煎服。zb
3、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g,附子3g,熟地12g,水煎服。zb
4、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g,五味子6g,益智仁6g,水煎服。m
四照花
异名:山荔枝、野荔枝。
来源:为山朱萸科植物四照花Cornus japonica var.chinensis的全株及果。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幼枝呈绿色有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两面被毛,花黄白色,球形头状花序,由40-50朵小花组成,总苞片4枚,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渐汰,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绿色,疏被白柔毛,下面粉绿色,除被白柔毛外,在脉腋有时具簇生的白色或黄色毛;果序球形,紫红色;总果柄纤细。果序球形熟时红色:
生境分布:多生于海拔60O-2200m的林内及阴湿溪边。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根:酸涩、凉,果:甘、温。
功能:根:止咳化痰,止痢。果:健脾开胃。
主治:咳嗽痰浓,脾虚胃胀,口胃不开。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根:15-60g,果:15-3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咳吐浓痰:山荔枝根30g岩白菜10g水煎服。m
2、胃胀满,厌食:山荔枝干果30g水煎服。m
叶上果
异名:叶上珠、阴证药、大部参、绿叶托红珠。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uingia japonica(Thunb.)Dietr.根、茎、叶和果实入药。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叶互生,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上方边缘具细齿,齿端具细尖,近基部处有刺毛状牙齿,两面均平滑无毛,光绿色。花雌雄异株,绿白色,雌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的近中央处,雄花10-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核果近球形,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生境分布:生于沟谷、河边、林下;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辛,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汤火伤,疮疖
痈肿,无名肿毒,内伤积瘀,胃痛,蛇咬伤,止咳,痢疾。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外用:鲜品捣敷。
附方:少腹积瘀,癥瘕(子宫肌瘤):叶上果根30g黄独10g桃仁10g香附6g小茴3g莪术10g万年葩6g苏梗15g川芎10g桂皮6g甘草10g,水煎服。s
大接骨丹
异名:盖酒叶、水东瓜、水冬瓜、接骨丹、一插活、赖茶泥、接骨草树。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齿叶叨里木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 Var.intermedia (Harms)Hu.以根、花、叶入药。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枝圆柱形,灰褐色,具皮孔,质脆,心
空,节膨大;芽大而明显,常带红色。叶互生,叶片掌状7浅裂,长宽近相等,径11-14厘米,基部心形,裂片阔三角形,边缘粗锯齿,叶脉掌状分枝,上面稍有短毛。叶柄长7-15厘米,基部鞘状抱茎。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花淡黄色。核果,有种子3-4枚。花期初夏。
生境分布:生于村边路旁、房后、林边;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辛,温。
功能:活血祛瘀,舒筋接骨。
主治:干血劳伤,喉炎,哮喘,风湿关节痛,伤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根、花10-15g,或研末吹喉。外用:鲜叶捣敷。
附方:跌打瘀血不散:水东瓜30g牛膝30g木瓜30g松节30g泡酒服。m
 

附件

今日图片只15张,消息显示有19张未用,一点使用,全在这里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