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就教各位临床高手

duanyulong123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10/17
帖子
98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年龄
31
姓名:段宇龙, 年龄22岁 ,性别:男性
主诉:嗜睡疲乏困倦5年余
(1)寒热情况:不耐寒热,冬季畏寒肢冷(手冷至手五里处,脚冷至膝关节处),夏季特别怕热(觉胸膈处燥热)
(2)汗出情况:安静状态下物汗出,稍活动则大汗淋漓,汗出清冷如水,尤以腰背部为多,汗出后畏风
(3)疼痛情况:胃脘部饥饿样疼痛,进食后缓解,进食生冷出现冷痛,汗出受凉后项背紧束感
(4)饮食情况:喜事辛辣, 口渴喜饮热,饮后不解渴
(5)大便情况:每日2-4次,排便不爽,溏软,臭秽,大便时肛门物灼热感
(6)小便情况:喝完水不久就想小便,小便频数量不多,时黄时淡,冬季夜尿1-2次
(7)睡眠情况:不易入睡,睡后仍感疲乏困倦,饭后神疲乏困倦
(8)劳逸情况:容易疲劳,动作则气喘,稍作活动则感腰部酸软
(9)发病规律:遇阴雨天加重,进食后加重,互活动后加重
(10)治疗情况:
2015年1月03日服用六君子汤加减:黄芪15g 党参10g 制附片10g(先煎) 茯苓15g 白术10g 陈皮6砂仁6 炙甘草10g 苍术10g 藿香15g 佩兰15g 服用7付无效
2015年01月18日服用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制附子30g(先煎) 桂枝15g白术10g 茯苓30g 炙甘草10 生姜3片 大枣6枚 服用7付后无效
2015年02月01日服二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15g 白芍12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枣6枚 白薇10g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先煎) 制附子30g(先煎) 茯苓30g 薏苡仁30g 服用10付无效
2015年03月20日在湖南中医附一国医堂就诊某教授处方如下:西洋参5g麦冬5g 五味子10 制附子5 桂枝10 绞股蓝30 刺五加10 灵芝5 葛根60 桃仁10 山豆根10 黄芪30g 茯神10 服用10付无效
2015年04月01日服用四逆汤加减:生附子30g(先煎) 干姜10炙甘草10 人参15g淮山30g 五味子10 肉桂10山萸肉30g 服用3付后 症状未见变化
2015年04月10日 湖南中医附一国医堂就诊某教授处方:麻黄3 杏仁10 薏米15 炙甘草10苍术15 白术10 白豆蔻6 太子参10 服用10付后症状未见变化
2015年04月20日服用涤痰汤加减:陈皮10g 半夏10g 茯苓15g 炙甘草10g 胆南星6g 枳壳10 竹茹15 人参10 远志12 石菖蒲20 服用5付后无变化
2015年04月28日在中医附二就诊教授处方如下:制附子10g(先煎) 干姜10g白术10g 白参10g 桂枝10g 白芍10g龙骨30(先煎)
牡蛎30g(先煎) 黄芪30g 防风10g葛根30g 赤石脂20g 苍术15g 升麻3g 柴胡5g 桔梗1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枣6枚
服14付无效
 

附件

  • 711.7 KB 查看: 72
  • 813.5 KB 查看: 70
曾有一网友诊断为:表虚、津伤、內饮、虚热、处方黄芪桂枝赤芍苦酒汤
 
前三方还沾点边,后来就离题太远了。
 
能否详细说下思路:我并不像典型的上热下寒的患者啊,出现的是四肢厥冷,夏天在太阳底下行走虽有心胸烦让热的感觉,但汗出并不像上热下寒者出现典型的上身汗出啊
 
hyt1992214; 说:
hyt1992214 发表于 2015-5-27 16:40
观所用诸方,皆以温下为主,故此不效。此症必温下清上,可以附子泻心汤加减,数剂之内痊愈。

患者并不像典型的上热下寒患者啊,出现上身烦热汗出,下身畏寒,患者冬天的时候出现四肢厥冷,夏天虽有心胸烦热之相,但也出现汗出后畏风现象啊,能否细说之
 
YYXZZM; 说:
YYXZZM 发表于 2015-5-27 20:22
前三方还沾点边,后来就离题太远了。

那阁下认为用什么方呢
 
患者并不像典型的上热下寒患者啊,出现上身烦热汗出,下身畏寒,患者冬天的时候出现四肢厥冷,夏天虽有心

冬天四肢厥冷,夏天汗出畏风,乃阳虚之象无疑。冬、夏皆心胸烦热,上焦血分有热亦无疑。治当清上温下同治。否则只温下则徒增上热,只清上则又伤下焦不足之阳,还有何疑?若不明此理,难为医矣!论坛内少有识此证者!
 
给你一方:柴胡9g,茯苓40g,猪苓(这药有点贵可以不要)20,生熟地各30g,黄芪60g,干姜20g,丹参30g,槟榔12g,陈皮10g,白术30g,党参20g,大腹皮40g,枳壳12g,升麻7g,当归20g,泽泻20g,仙茅15g,仙灵脾20.白芍20g。湿太盛甘草不加。分析一下舌象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尖部有苍老红点,舌苔白而厚腻,提示脾虚湿盛,日久化热,治以健脾利湿,行气活血。此方以补中益气汤打底加槟榔枳壳大腹皮等行气宽中利湿,干姜,生地,仙灵脾,仙茅温肾壮阳而不生燥热,黄芪,党参特别是黄芪用量偏大以加强健脾补气而又能利水升举阳气。加当归丹参的目的是考虑日久必淤丹参又能清虚热,养血活血,用白芍丹参可以防黄芪补气生热,泽泻泄热利尿。。
 
嘻嘻,淤瘀为病。然淤瘀之因当细论。不知其因而妄谈其治,未见可也。
 
李荣伟; 说:
李荣伟 发表于 2015-5-27 22:19
嘻嘻,淤瘀为病。然淤瘀之因当细论。不知其因而妄谈其治,未见可也。

李兄有何高见啊,就别卖关子了,告诉我吧,不胜感激啊
 
与狼共舞; 说:
与狼共舞 发表于 2015-5-27 21:58
给你一方:柴胡9g,茯苓40g,猪苓(这药有点贵可以不要)20,生熟地各30g,黄芪60g,干姜20g,丹参30g,槟

我很奇怪啊,自己吃了这么久的药怎么就没点反应呢?舌上的腻苔没一点变化,服用四逆汤加减后四肢没转温反到而出现口舌生疮,此病难治啊
 
我个人认为是个郁证,气虚与寒湿阻于阻于经络所致,所以当用四逆散加减。方剂大约可以是:桂枝,干姜,附子,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党参,黄芪,薏薏仁,枳实,白芍,柴胡,炙甘草。
 
李荣伟; 说:
李荣伟 发表于 2015-5-27 22:42
嘻嘻,不见其人不谋其治。别说今已酒过三巡了。

李兄作为论坛版主想必见多识广,可否推荐几位湖南地区的民间高手啊,最好是在长株潭地区的
 
duanyulong123; 说:
duanyulong123 发表于 2015-5-27 20:28
患者并不像典型的上热下寒患者啊,出现上身烦热汗出,下身畏寒,患者冬天的时候出现四肢厥冷,夏天虽有心

辨证要辩方证,系統看待疾病症状。
乌梅20 肉桂15 干姜15 制附子10 细辛3 白参10 黄连6黄柏9 川椒10 当归15 牛膝12 三剂
 
李兄作为论坛版主想必见多识广,可否推荐几位湖南地区的民间高手啊,最好是在长株潭地区的

嘻嘻,咱是河南安阳的,湖南地区的咱不熟悉。
对不起了。
 
楼主此症,脾胃虚寒,湿热中阻,导致清气不升。半夏泄心汤合平胃散加减,当效。

不知道楼主是不是中医,如果是,视证仔细加减便可
 
duanyulong123; 说:
duanyulong123 发表于 2015-5-27 20:24
能否详细说下思路:我并不像典型的上热下寒的患者啊,出现的是四肢厥冷,夏天在太阳底下行走虽有心胸烦让热

厥阴主春,主阳气之升发。
消渴,易饥,心中疼热,下利不止,饱食即吐,皆为厥阴阳气被郁遏,升发不利,治则以泻上而温下。调畅厥阴之气机病方得愈。
 
中医那些事; 说:
中医那些事 发表于 2015-5-28 13:25
厥阴主春,主阳气之升发。
消渴,易饥,心中疼热,下利不止,饱食即吐,皆为厥阴阳气被郁遏,升发不利,

刚看到一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医案与我的情况颇有相似,患者也是畏寒四肢厥冷、汗出、上半身为甚,怕热,大便2-3次,小便频,但有点我不能理解我以前服用的药物中均有附子、干姜、桂枝等温阳药物、甚至生附子服用的量都达到了50g一付,但是为什么畏寒阳虚的症状没有任何缓解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