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六、《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⑵中孚:卦名。64卦之一。巽上兑下。论述如何取信于民和信及天下之卦。

中孚的意思是双方应当诚恳相待。主卦是6卦兑卦,卦象是泽,特性是愉快;客卦是3卦巽卦,卦象是风,特性是顺从。主方愉快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客方具有良好素质,顺从主方,可以和谐合作。双方都不需要损害对方,诚恳地相互支持,互利共赢。上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百度百科)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易经六十四卦第61卦 风泽中孚(中孚卦)诚信立身。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巽)相叠。孚(fú)本义孵,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有信的意义。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诚信,所以称中孚卦。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译文】《中孚卦》象征诚信:诚信施及到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感化了它们,因此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百度百科)

《周易正义》:“信发于中,谓之中孚。”
《周易本义》:“孚,新也。为卦二阴在内,四阳在外,而二五之阳,皆得其中,以一卦言之为中虚,以二体言之为中实,皆孚信之象也。又下说以应上,上巽以顺下,亦为孚义。豚鱼,无知之物。又木在泽上,外实内虚,皆舟楫之象。至信可感,‘豚鱼’涉险难,而不可以失其贞,故占者能致‘豚鱼’之应,则吉而‘利涉大川’,又必利于贞也。”

九二:九,阳爻之名。阳数奇,一、三、五、七、九也,其中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凡画卦者自下而上,如乾卦,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乾卦多一爻即“用九”。

六,阴爻之名。阴数偶,二、四、六、八也,其中六为老、八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阴爻为六。凡画卦者自下而上,如坤卦,分别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坤卦多一爻即“用六”。

具体到中孚卦,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九、九二、六三、六四、九五、上九。

中孚卦卦辞为: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九二爻爻辞为: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⑶李镜池: (1902-1975),字圣东。广东开平金鸡镇横岗村人。其父李希殷是美国华侨,逝世于美国波士顿。先生早年就读于广州协和神学院,二十年代中期赴燕京大学,在国学研究所师从陈垣,亦从许地山、顾颉刚等先生学“道教史”、“古史研究”等课程。自一九三一年起,先后任教于广州协和神学院、燕京大学、岭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古代宗教研究”等课程。1952年中国大学院系调整之后,先生在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五十年代末因染脊髓灰质炎退休,六十年代末后寓居广州北郊银河乡董理旧著,直至逝世。

李镜池先生早期以古史辨派学术观点进行《易》学研究,从社会发展史观点推勘典籍史料,从语言学以及《周易》与殷商甲骨卜辞之比较,推断《周易》为周王朝卜史之官所编卜筮之书,成书于西周晚期,《易传》则为战国末年至西汉中叶儒生经师所作,所说与《易经》原意大有出入,其主要成果见《周易探源》。后期主张从详尽分析各卦卦爻辞之全面组织结构来理解《周易》内容与思想,主要成果见《周易通义》。(百度百科)

周易探源: (中华书局1978年)是李镜池先生研究《周易》经传的论文结集,其中最早的论文完成于1930年,最晚的论文写于1963年,集中反映了李镜池先生对《周易》经传的一系列重要学术见解。该书出版后多次重印,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代《周易》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著作。书中重要论文有《周易筮辞考》、《周易筮辞续考》、《周易的编纂和编者的思想》、《周易卦名考释》、《易传探源》、《易传思想的历史发展》、《左国中易筮之研究》等。(百度百科)
 
⑷伯阳父: 伯阳父是西周宣王、幽王时的太史,生卒年月不详。他身处的时代正好在宣王中兴之后;西周的种种制度弊端和人性的贪婪都呈现出来,他冷眼旁观,最后成为未卜先知的历史洞见者。周幽王二年,发生大地震。他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上升)”,于是有地震。认为天地之气运行有一定秩序,阴阳二气失调便产生地震。把周将亡的原因归之于地。他说:“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忘何待?”以为“水”和“土”是财用产生的根源。但又认为周亡是“天之所弃”。 (百度百科)
 
⑸蒸:韦昭注:“升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
 
⑹有地震:韦昭注:“阴阳相迫,气动于下,故地震也。”

金栋按:说明阴阳二气,是处于不断的斗争之中的,阳要“出”,阴要“迫”,这种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趋势,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地震的暴发。(高校教参《内经》)
 
三川:韦昭注:“泾、渭、洛,出于岐山也。”

⑻镇:韦昭注:“为阴所镇笮也。笮,庄百反。”笮,音昨zuo。

⑼阳失在杜阴:原作“阳失而在阴”,抄写或刊刻致误。

⑽川源必塞:韦昭注:“地动则泉源塞。”

⑾国语:见第二节补注。
 
⑿用阴阳说理:指用阴阳二气的斗争变化解释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如灾异、地震、陨石等自然灾害。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说:“即在甚早之时,亦已有试以阴阳之说,解释宇宙间现象者。”如赵先生例举之《国语》“伯阳父曰”及《左传》“周史内叔兴说”,则是用阴阳二气的斗争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以阴阳解释宇宙现象,虽仍不免笼统混沌之讥,然比之以天地鬼神解释者,则较善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可谓在当时即是“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之人”,比《易》之“阴阳”要早。
 
【原文】周内史叔兴说:“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左传•僖公十六年》)这是公元前644年对天降陨石等异常自然现象的解释。
更可信的战国以前的文献《诗经》中仅有一句“既景乃岗,相其阴阳”(《大雅•公刘》)将“阴阳”二字连用。《尚书》中全无连用,单用处亦不多。《论语》、《孟子》中全无。①

【自注】①虽然《诗经》中仅有一句“既景乃岗,相其阴阳”(《大雅•公刘》)将“阴阳”二字连用,粗读《诗经》却可知,阴阳思想对国人来说源远流长。《诗经》中含有阴、阳的句子相当多。如:

“曀曀其阴⑷”(终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⑸”(谷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⑹”(小戎⑹);“芃芃黍苗,阴雨膏之⑺”(下泉⑺);“三之日纳于凌阴⑻”“我朱孔阳⑻”(七月);“迨天之未阴雨”(鸱鸮⑼);“在南山之阳⑽”(殷其雷⑽);“君子阳阳⑾”(君子阳阳);“遭我乎狃之阳兮⑿”(还⑿);“首阳⒀之巅……首阳之下……首阳之东”(采苓⒀);“曰至渭阳⒁”(渭阳);“春日载阳⒂”。

其中使用的阴阳,既有本义,也有引申义。至于“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既是本义,也是后世的引申义之一所本。我认为,《大雅•公刘》中的这一句,就是指周人的伟大祖先公刘,带领族人到达新迁徙地时,决定如何进行住所建设的关键勘测步骤。当代阴阳先生,在很多问题上的说法都是对祖先公刘的亵渎。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来说,阴阳思想是中国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长期作用于先民形成的。《诗经》中如此多见阴阳,足以证明这一点。又,旧作《中西医结合二十讲》380页⒃有中国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如何促进古人产生阴阳思想的略为详细的论述,可参看。
 
【补注】

⑴叔兴
:是春秋时期周内史。生卒年不详,在《左传》有记载他的天人相分的观点。

鲁僖公十六年,据说自然界出现过一次奇特的现象:有五颗陨石堕于宋国,有六只鷁鸟倒退着飞过宋的都城。宋襄公就问周内史叔兴是吉是凶。叔兴认为这个发问根本不对。他说:“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 (《左传》僖公十六年)

这里叔兴明确认为,自然界再现怪异现象是阴阳交互作用的结果,和人事的吉凶毫无关系,从而否定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把自然界出现的所谓怪异现象和社会人事吉凶相比附的神秘主义观点。(百度百科)
 
⑵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杜预注:“言石陨、鷁退,阴阳错逆所为,非人所生。襄公不知阴阳而问人事,故曰君失问。”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服虔云:‘鷁退风咎,君行所致,非吉凶所从生。襄公不问己有所失而致此变,但问吉凶焉在,以为陨石、鷁退,吉凶所从而生,故云君失问。’”
 
⑶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意即在山岗上测日影,察其向日或背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景,影的古字,此指测日影。岗,同“冈”,指登高冈远望。

郑玄笺:“‘既景乃冈’,考于日景,参之高冈。……既以日景定其经界于山之脊,观相其阴阳寒暖所宜。”

金栋按,《说文•阜部》:“水之南,山之北也。”段注:“《谷梁传》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云:‘日之所照曰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水经注》引伏羲曰:‘水南曰阴。’《公羊桓十六年传》注曰:‘山北曰阴。’”

,《说文•阜部》:“高明也。从阜。”段注:“不言山南曰阳者,阴之解可错见也。山南曰阳,故从阜。《毛传》曰:‘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公刘: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帝喾之子。弃爱好耕作务农,观察土地特点,适合谷物生长的就种上谷物,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此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舜帝时,将弃封在邰地,称为“后稷”。

后稷的后裔世代担任主管农业之职,直至传到公刘的祖父不窋。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时期,夏朝君主废弃农官,不注意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农官之职,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

不窋死后,他的儿子、公刘的父亲鞠即位。鞠死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性能,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应用。于是,外出的人有资财,定居的人有积蓄,民众仰仗他过上好日子。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就是在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创作歌诗乐章称颂他的德行。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百度百科)

《诗》郑玄笺:“公刘者,后稷之曾孙也。夏之始衰,见迫逐,迁于豳而有居民之道。成王始幼小,周公居摄政,反归之。成王将莅政,召公与周公相成王,为左右。召公惧成王尚幼稚,不留意于治民之事,故作诗美公刘以深戒之也。”
 
⑷曀曀其阴:曀,音义yi,天阴沉而有风。
 
⑸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习习,飒飒的样子,形容风吹的声音。谷风,来自山谷的声音。以,又。
 
⑹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游环、胁驱,驾驭车马的两种用具。阴,车轼前的横板。靷(引yin),引车前行的皮带。鋈(务wu)续,白铜做的环。

小戎,古代一种轻小的兵车。
 
⑺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芃芃(朋peng),茂盛的样子。膏,浸渍、湿润。

下泉,出自地下的泉水。
 
⑻凌阴:《汉典》:“藏冰的地窖。”

孔阳,《汉典》“极鲜明,很明亮。”
 
⑼鸱鸮(音池肖chixiao):猫头鹰。

⑽阳:山的南面。

,震动声。

⑾阳阳
,通“扬扬”,快乐、得意的样子。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5-8 22:22 编辑

⑿遭我乎狃之阳兮:遭,遭遇、相遇。狃,当为峱(因挠nao),笔误或刊误。峱,齐国山名,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南。阳,山之南。

,通“旋”,轻快的样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