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乃群经之首,是否可以解读《内经》及《内经时代》?赵先生认为“《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而“《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是否如此呢?
八卦属《易经》,虽由阴爻与阳爻“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阴阳而立卦”组成,但阴阳说渐渐充斥于世者,非《易》之“经”,乃始自《易》之“传”,即《易•系辞》等。
《灵枢》有《九宫八风》篇,其八卦之名称,虽使用了《易经》的八卦之名,实则是以《易传•说卦》来阐释“天人相应”之说的。
《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三阴三阳学说,虽杨上善曾注云“三阴三阳之数各三,不应天地日月阴阳二数何也?黄帝非不知之,欲因问广衍阴阳变化无穷之数也”,而当代学者胡天雄《素问补识》亦崇其说:“杨意以为天地日月算起来只有二阴二阳,人既与天地日月相应,为什么有三阴三阳呢?比其后世各注,似与原文意义较为贴切。”故而真正弄通、弄懂者,历代注家无一能及者。赵先生经比对《易传•说卦》三男(长男、中男、少男)三女(长女、中女、少女)说,认为“比较可靠的原始三阴三阳说,就是三男三女说”,与孙国中之“乾坤生六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乾》、《坤》,而后有六子-三男三女)殊途同归。
《素问•刺禁论》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个屡遭诟病的“天人相应”理论,用《洛书》求解,则涣然冰释。赵先生《内经时代》虽已言及,然浅尝即止,而经《补注》后,则显之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