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宗源闲话】34、小说“协热利”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37
声望
113
小说“协热利”

“协热利”的争议,从明清以来就没有停过。争议的核心,其实就集中在“协热”二字之上。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协热利”,就是“有热”+“下利”,是两种症状同时存在的合并的名字,一如现在流行的“某某某某综合征”的命名方式。

其实,这种理解看起来似乎没有漏洞,却是经不起分析的。

如果“协热利”=“有热”+“下利”。
那么,这个“协热利”的涵盖范围就太过于宽泛了。例如,葛根汤有“下利”的表现,如果同时伴有太阳病的“发热”,这种情况是不是就能叫做“协热利”?仲景没有这么说。

其次,临床常见的葛根芩连汤所主的“湿热下注”所致的腹泻,也是“有热”+“腹泻”的。这种是不是“协热利”?
又如白头翁汤所主的“疫毒利”、芍药汤所在的“湿热利”,都是满足“有热”+“腹泻”的。是不是“协热利”呢?

——当然不是。

那是【热利】。不是【协热利】。两者的病因是不同的

如下:
 
由版主最后编辑:
——“协热利”,究竟是什么?

“协热利”,只是仲景用来区分“热利”的一种阐述。

“协热利”和“热利”,两者的病因是不同的。

所谓的“热利”,是有“热邪”参与导致腹泻的一类病变。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腹泻、肛门灼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肠道灼热;大便腐秽、恶臭。——这是“热邪”作为病因之一,参与病变的表现。

而所谓的“协热利”,只是腹泻时会携带有“热”,而这里的“热”并没有作为病因参与导致“腹泻”。

从肛门灼热来看区别:
所以,“协热利”由于仅仅是“腹泻的时候携带有‘热’”,所以“协热利”也会出现轻微的肛门热烫的感觉。但是比真正的“热利”的肛门灼热的感觉,还是要轻微的多。

从排泄物来看区别:
此外,由于“协热利”中的腹泻,并没有“热邪”作为病因的参与,所以其“腹泻”的排泄物,也不像真正“热利”那样臭秽。

而且,在出现“协热利”的时候,腹泻的排泄物与“寒利”也是有所不同的。
 
由版主最后编辑:
最后,当“协热利”逐渐的症状加重的时候,随着“协下”之“热”的加重、或化郁热,开始作为病因参与病变的时候,“协热利”也会逐渐转变成真正的“热利”。
其实所谓的“协热利”,下脓血,就已经近似于“疫毒利”的症状表现了。用药也大体相似。
 
举例说明:
其实,这种“协热利”,在日常中也是很常见的。——“协热利”的出现,主要是“误治”和“失治”之后。
所谓的“误治”,仲景的(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就是典型的误治之后出现的。
此外(139条)【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也是因为误下之后导致的“协热利”。

相对于“误治”所导致的“协热利”表现来说,“失治”导致的“协热利”则更为常见。一般来说,在风寒感冒而出现的“腹泻”的症状是很常见的。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过经历。——这种“腹泻”,开始的时候都是“腹痛、下利清稀”,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这种“腹泻”一般都会在一到两天的时候,肛门会开始出现一些“微微灼热”的症状,腹泻物也会略有变化。——这个就是开始“协热利”了。

要真正理解“协热利”,先要熟悉“下利”。
首先,“下利”的病机,是“脾胃肠道”气机过于“下行”所致的。
其次,在风寒外感中出现腹泻的病因,常见的有两种:
1、外邪入侵太阴、阳明,导致脾胃肠道的的通降功能太过,而出现腹泻的情况;
2、就是误用寒凉之药,损伤脾胃中阳之气,导致中阳收摄不足而出现的腹泻。例如这里的“误下”。

不管是哪种情况导致的“腹泻”,在“腹泻”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腹泻损伤中气”(尤其是脾胃之气)。这是由于“腹泻”这个“原因”导致的“结果”。

而这种“结果”,又会作为一个新的“病因”,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
例如,当中气不足的时候,对外的抗邪能力就会不足。在表的病邪,就会乘机入侵。这种入侵的方向有两支:
一、是陷入胸中,出现“结胸”、“痞证”等邪陷胸中的情况;

二、是病邪乘机向里传经入侵。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这里先谈与这里相关的、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病邪从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方向传经;病人会随之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的情况。
此时的“腹泻”,也至少有两种情况:
1、邪从利解。邪入阳明、太阴之后,身体有一个自然的排邪反应,——腹泻。所以,此时的“腹泻”,是不适合用“止泻药”来止泻的。盲目止泻,反而会造成“闭门留寇”的结果,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变化。随他泻一泻,病邪也就随之减轻了。这种情况则不必用药干涉,任由身体自行恢复即可。

2、邪气伤正。病邪并没有从“腹泻”而排解,反而是病邪入侵阳明、太阴经,导致这两经中的经气亏虚,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机能,反而出现收摄不足,出现“腹泻”。而这种腹泻,需要及时用药及时用药干预。我个人常用的就是附子理中丸加葛根汤。如果出现风寒化热,热随腹泻而下,也可以生成“协热利”。这种情况用药,则要随热势走。如果热势较轻,尚有太阳表证,则可用葛根汤加补中益气汤,填补中焦之气,逐邪还从表解。若热势较重,则要注意热势化毒的情况,可用“葛根芩连汤”;再重,则可用白头翁汤之类。

前面说了,由于“腹泻”会直接导致“中气受损”,所以一段时间腹泻之后,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中气不足”的情况;随之就会出现“中阳下陷”的情况。这种“中阳下陷”,与“腹泻”同下,这也是所谓的“协热利”。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加补中益气丸,温煦中焦之虚寒,托补中焦之气以固摄,则腹泻可愈。
 
——————————————————
小结
所谓的“协热利”,并不是简单的“腹泻”+“有热”而已。而是指“寒利”夹热而下,却还没有成为“热利”的一种症状表现。

一般来说,“寒利”可以人为地制造;“协热利”也可以人为地制造;但是“热利”则很难通过人为地去制造。

————————————————————————
 
1、而所谓的“协热利”,只是腹泻时会携带有“热”,而这里的“热”并没有作为病因参与导致“腹泻”。

表证与下利是有因果关系的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2、白头翁汤所主的利,是协热利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沉滑者,协热利;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
小结
所谓的“协热利”,并不是简单的“腹泻”+“有热”而已。

口服痢疾杆菌,可以人造‘热利’
 
口服痢疾杆菌,可以人造‘热利’

哥,你那个是人造嘛?是感染、传染好不好。

寒利,用一味大黄,制造出下利,改变的是人体的气机,并没有搞什么肠伤寒病毒啥的。用中药,你制造一个热利看看噻。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5-4-14 15:01
1、而所谓的“协热利”,只是腹泻时会携带有“热”,而这里的“热”并没有作为病因参与导致“腹泻”。

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其实在4楼讲的很具体了。再看看呗。

第二个问题,【白头翁汤所主的利,是协热利】这个是逻辑问题。4楼也有解答。

此外,白头翁汤主的是热毒利,是热利。当协热利,因为热开始作为病因致病到症状较重的时候,病机病理上都与热利接轨,所以也可以用白头翁汤。

逻辑关系是:当协热利转化热利的时候,才是归白头翁所主。没有任何一条说:白头翁所主的就是协热利。
 
热利 不等于 协热利。

协热利 不等于 热利。

当 协热利 中 热开始邪化 病重时,可以往 热利 转靠。症状表现也类似,或相同。
 
哥,你那个是人造嘛?是感染、传染好不好。

寒利,用一味大黄,制造出下利,改变的是人

吃辣的多了,会像热利,
吃巴豆过量了,会像热利。
但,都没什么臭味。
书上说,喝凉水就OK啦。
 
哥,你那个是人造嘛?是感染、传染好不好。

寒利,用一味大黄,制造出下利,改变的是人

人造某证也就没病找病
 
人造某证也就没病找病

还真是哦。没看见“协热利”,基本都是“人造”的么? 看看经文,协热利的前奏,基本都有“误下”。这是出现“协热利”的一个独特条件。
 
看看仲景在讨论【协热利】的时候,基本都有一个前提条件——【误下】。眼光不能仅仅着眼在【热】+【下利】上。

【伤寒例36】、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

【太阳病·下·11】、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下·12】、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太阳病·下·3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
可见,仲景所说的“协热利”的出现,与【误下】有着因果关系的。并不是大而化之——有热+下利=协热利。即便是“协热利”可能出现“白头翁汤证”,也并不能“反向”证明“白头翁汤证”就是“协热利”。这是本末倒置了啊。
 
看看仲景在讨论【协热利】的时候,基本都有一个前提条件——【误下】。眼光不能仅仅着眼在【热】+【下利】

协热利这一病名出自《伤寒》,严守条文所示,按误下为前提定义,也无不可

然于临床,未经误下,也多见腹泻伴发热的,按协热利来理解,也无不可

大便清稀的下利证,虽伴发热,未与利合者,也不当用苦寒,《伤寒》有葛根汤法、桂枝人参汤法可取

大便热浊,乃至脓血,且热证确的,根据热邪入里的深浅不同,有黄芩汤法、葛根芩连汤法、白头汤法可用

纠结‘协热利’的虚名意义不是很大,权作各自对《伤寒》的不同理解并存亦可
 
协热利这一病名出自《伤寒》,严守条文所示,按误下为前提定义,也无不可

然于临床,未经误下,也多

纠结‘协热利’的虚名意义不是很大,嘻嘻,这个说对了。要在掌握明了其病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