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2/28
- 帖子
- 2022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36
本帖最后由 神机定通 于 2015-4-12 02:28 编辑
其次你阳气要足,这个过程明显是一个耗阳气的过程,氮原子从偏向于得电子的-2共价态,转变为偏向于失电子的+2价态,升高4价,被氧化。
成为游离的小分子一氧化氮,这个过程需要阳气的输入。
-
按照前线轨道理论去理解,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解释。由于分子氧气分子轨道是由原子前线轨道线性组合而成。若A原子的电负性比B原子大,则其前线轨道能级比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低。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能量低的成键轨道(Bonding Orbital)的能级与先前的A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故此成键轨道主要由A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而能量较高的反键轨道(Anti-Bonding Orbital)能级则与原来的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则其主要由B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由于电子优先分布于成键轨道,所以,电负性较大的A原子则占据了更多的电子,共价键的极性就这样产生了。
其次你阳气要足,这个过程明显是一个耗阳气的过程,氮原子从偏向于得电子的-2共价态,转变为偏向于失电子的+2价态,升高4价,被氧化。
成为游离的小分子一氧化氮,这个过程需要阳气的输入。
-
按照前线轨道理论去理解,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解释。由于分子氧气分子轨道是由原子前线轨道线性组合而成。若A原子的电负性比B原子大,则其前线轨道能级比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低。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能量低的成键轨道(Bonding Orbital)的能级与先前的A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故此成键轨道主要由A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而能量较高的反键轨道(Anti-Bonding Orbital)能级则与原来的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则其主要由B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由于电子优先分布于成键轨道,所以,电负性较大的A原子则占据了更多的电子,共价键的极性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