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内科学-----秦伯未---六淫病-----【1】【转抄】

难忘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0
帖子
4889
获得点赞
315
声望
83
年龄
59
伤寒者感受寒邪而发病也。其证之传变,仲景言之最精,大纲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者。兹概举如下。
太阳病,头项强痛,腰背骨节疼痛,恶寒发热,时有微汗者,为风伤卫,法主桂枝汤,以驱卫分之风。
壮热无汗者,为寒伤营,法主麻黄汤,以发营分之寒。
头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为风寒两伤营卫,法主大青龙汤,营卫互治,风寒并驱
太阳邪传膀胱,口渴而小便不利,法主五苓散,以去腑邪。
有为蓄尿过多,膀胱满甚,胀翻出窍,尿不得出,窒胀异常者,名为癃闭,不可用五苓。愈从下利,其胀愈加,而窍愈寒,尿愈不得出。法宜白蔻,砂仁,半夏,肉桂,桔梗,生姜。使上焦得通,中枢得运,而后膀胱之气方能运转,斯窍自顺,而尿得出。
若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为膀胱蓄血,宜桃核承气汤。

阳明病,前额连眼框胀疼,鼻筑气而流清,发热不恶寒,法主葛根汤,以解阳明之表。
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欲饮冷,法主白虎汤,以撤其热。
 
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而大便闭者,法主小承气汤,微荡其热,略开其闭,加之胃实腹满,微发谵语者,可以调胃承气汤,以荡其实而去其满。更加舌苔干燥喷热如火,痞满实燥坚,与夫狂谵无伦者,法主大承气汤。急驱其阳,以救其阴。
少阳头痛在侧,耳聋喜呕,不欲食,胸肋满,往来寒热,法主柴胡汤,以解少阳之表。口苦咽干目眩,法主黄芩汤,以泻少阳之里热。
太阴腹满而吐,食不下,时复自痛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法主理中汤加砂仁,半夏。
若胸膈不开,饮食无味,而兼咳嗽者,乃留饮为患,法宜理脾涤饮。若由胃而下走肠间,沥沥有声,微痛做泄者,名曰水饮。若由胃而上走胸膈,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者,名曰支饮。若由胃而旁流入肋,咳引刺痛者,名曰悬饮。若由胃而溢出四肢,痹软酸痛者名曰溢饮。又有着痹,手不可近,法宜清热润燥。
若身目为黄,而小便不利,不恶寒者为阳黄,法宜茵陈五苓散。
若腹痛厥逆,身重嗜卧而发黄者为阴黄,法宜茵陈附子汤。
 
少阴直阳素旺者,外邪传入,则必挟火而动,心烦不眠,嘴肤(干?)燥【此处电脑打不出字,以干字代替】,神气衰减,小便短而咽中干,法主黄连阿胶汤,分解其热,润泽其枯。
真阳素虚者,外邪则必挟水而动,阳热变为阴寒,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四肢逆冷,腹痛作泄。法主温经散邪,回阳止泄。
厥阴有纯阳无阴之证,有纯阴无阳之证,有阴阳错杂之证。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热深厥深,上攻而为喉痹,下攻而便脓血,此纯阳无阴之证也,法主破阳行阴,以通其厥。
四肢逆冷,爪足青黑,腹痛拘急,下利清谷,呕吐酸苦,冷厥关元,此纯阴无阳之证,法主驱阴止泄,以回其阳。
腹中急痛,吐利厥逆,心中烦躁,频索冷饮,饮而即吐,频渴转增,腹痛加剧,此阴阳错杂之证也。法主寒热互投,以去错杂之邪。
 
凡病不外乎六经,以六经之法,按而治之,无不立应。一经见证,即用一经之法。经证腑证兼见,即当表里两解。若太阳与阳明两经表证同见,即用桂枝葛根以合解两经之邪。兼少阳,更加柴胡。兼口渴而小便不利,即以三阳表药,加入五苓散之中。兼口苦咽干目眩,更加黄芩。兼口燥心烦渴欲冷饮,当合用白虎汤于其间,并三阳表里而俱解之。若三阳表证,与三阴里寒同见,为之两感。即当用解表于温经之内。若里重于表者,俱当温里,不可兼表。无论传经合病并病,阴阳两感,治法总不外乎此。
 
桂枝汤
治太阳风伤卫。
桂枝一钱五分,去皮芍药一钱五分,甘草一钱,生姜一钱五分,大枣四枚,去核。

麻黄汤
治太阳寒伤营证。
麻黄四钱,去节,桂枝二钱,去皮,甘草一钱,炙,杏仁十二枚,泡去皮尖。

大青龙汤
治风寒两伤太阳。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炙甘草各2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石膏如鸡子大一块,碎,生姜三两,大枣12枚,擘。

五苓散
治太阳蓄水证。
茯苓3钱,猪苓,泽泻各8分,桂枝1钱,白术1.5钱。

桃核承气汤
治太阳蓄血证。
桃仁10个,大黄2钱5分,芒硝1钱5分,甘草1钱,桂枝5分。

葛根汤
治阳明表证。
葛根四钱,麻黄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二钱,大枣四枚,白芍二钱。

白虎汤
治阳明里证。
石膏八钱,碎绵裹,知母三钱,炙甘草一钱,粳米四钱。

麻仁丸
此润肠之主方。治脾约大便难。
麻仁另研,芍药,枳实炒,厚朴各五钱,杏仁五两半,研作脂,大黄一斤,蒸焙。

调胃承气汤
治阳明实证之和剂。
大黄四钱,清酒润,炙甘草一钱,芒硝三钱。

小承气汤
治阳明实证之轻剂。
大黄四钱,厚朴,枳实各三钱。

大承气汤
治阳明实证之重剂。
大黄二钱,酒润,厚朴四钱,枳实,芒硝各二钱。

小柴胡汤
治少阳在经之邪。
柴胡四钱,人参,黄芩,炙甘草,生姜各二钱半,半夏二钱,大枣两枚。

黄芩汤
治少阳在腑之邪。
黄芩三钱,炙甘草,白芍各二钱,大枣二枚。

大柴胡汤
治少阳阳明合病。
柴胡四钱,半夏二钱,黄芩,白芍,枳实各一钱半,生姜二钱半,大枣二枚,大黄五分。

理中汤
治太阴病。
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各三两。

茵陈五苓散
治阳黄。
茵陈,白术,茯苓各一钱五分,猪苓,泽泻各七分,桂枝五分。

茵陈术附汤
治阴黄。
茵陈一钱,白术二钱,附子五分,干姜五分,炙甘草一钱,桂枝三分,去皮。

四逆汤
治少阴寒证。
炙甘草四钱,干姜三钱,附子二钱,生用。

黄连阿胶汤
治少阴热证。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两枚。

四逆散
治厥阴热证。
炙甘草,枳实破水渍,炙,柴胡,芍药,各等份。

乌梅丸
治厥阴寒热错杂之症。
乌梅九十三枚,细辛六钱,干姜一钱,当归四钱,黄连一两六钱,附子六钱,泡,蜀椒四钱,炒,桂枝,人参,黄柏各六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