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灸心得 闲聊针灸治病

原文地址:针刺太冲治愈前额疼痛之临证思考作者:光明左使

患者李××,女,34岁,农民,因“前额疼痛1月余”于 2013年2月4日至本科门诊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曾就诊于上海市浦东医院,行头颅CT检查及颈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口述,影像学资料不慎遗失),诊断为功能性头痛,先后服用谷维素、散利痛、镇脑宁等药物效果不显。患者3周前至一私人诊所行针灸治疗(具体取穴不详),诸症略有缓解,但是症状一直未消除,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科门诊,就诊时症见:前额持续性胀痛,时有紧缩感,无诱发及加重因素,记忆力无减退,饮食睡眠正常,患者无高血压、鼻炎、鼻窦炎及青光眼等病史,亦无情志不遂史。诊断为功能性头痛,考虑前额属阳明,故取双侧合谷及足三里,各穴位在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0.5min,留针30min,效果不显。第二日复诊,加用局部阳白、印堂等穴治疗,效果依然欠佳。吾深思良久,认为肝主筋,筋急则紧,前额之紧缩感应为肝气失于条达之象,遂在2月6日取双侧太冲,针刺手法同前,留针30min,当留针至15min时,患者高兴的告知前额疼痛已经消失。2月7日,患者至门诊咨询,言前额已不再疼痛,询问是否需要针刺巩固,笔者告知无此必要,并留下患者电话以便于随访。2月20日电话随访,患者述前额疼痛未再发作。

按: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青光眼、鼻窦炎、高血压及颅脑占位性病变等皆可引起前额疼痛,此病例根据疼痛的性质、特点,结合相关辅检,通过仔细地询问病史,基本排除上述病变,诊断为功能性头痛。

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因此针灸教科书及各类针灸参考书一直将前额疼痛归属于阳明,故而前额疼痛从阳明论治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该病案则为治疗前额疼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加深了笔者对经络辨证的认识。正所谓“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如果我们复习一下《灵枢·经脉第十》,那么对于前额疼痛的治疗自然就不会局限于阳明经了。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足少阳胆经至额前阳白穴处,因此共有四条经脉分布于前额,前额疼痛不可一概归属阳明。

该患者实乃肝经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致前额胀痛,同时肝气失于舒展,条达之性无法抒发,故而时有紧缩感。治疗初期,先入为主,以阳明头痛论治,远道结合局部取穴无效,后根据关键性症状特点,结合经脉分部辨证,诊为肝经头痛,针刺双太冲一次而愈。

此案例再次说明,中医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而读经典,做临床,勤思考,则是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反观时下,科研成风,人心浮躁,基因蛋白流行,细胞因子泛滥,信号通路充斥,中医经典理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医故有的诊治规律渐遭忽视,中医西化严重,针灸亦是如此。临床常见不少针灸医师针刺如同插秧,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益,鲜见穴位之揣度及手法之运用,也不重视针刺得气与否,经络之辨证更是无从谈起。正是在此背景下,局部痛点针刺之傻瓜式疗法渐成针刺治痛之主流,无怪乎现今之针刺治疗被比喻为插秧疗法,如此则针灸医师与针灸护士何异,而要想获得好的疗效,难矣,吾辈可不慎欤?
 
原文地址:绝骨治疗肩膀重痛作者:光明左使

绝骨,又称悬钟,当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缘,以前对于落枕及颈椎病引起的肩背痛后溪束骨和承浆使用较多,但是肩膀当肩井处水平线疼痛者虽然能缓解,却难一下消除症状,近期有用阳陵泉治疗(筋会阳陵泉),效果不错,后又用悬钟,发现效果更好,本月4号,一患者双肩板滞酸痛,针双绝骨,不到5分钟症状消除,7号一患者右肩井处疼痛,用同样的方法治愈,取穴为右绝骨。常说这种疾病要采用左取右,右取左的巨刺法,但是本例病人取同侧穴位疗效亦佳,不知为何,对于巨刺之法看来要多加研究和观察。
 
原文地址:后溪穴的妙用作者:光明左使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腧主体重节痛”,凡是太阳小肠经循行部位的经脉经筋病症皆可选用,效果极佳,手太阳小肠经“是动则病..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凡属于肩后部疼痛,或者项痛连及肩外腧、肩中腧至肩胛一线者,选取后溪,针入运针半分钟,叫病人活动肩关节,严重者配合局部点按摩揉手法,效果非常好。

曾治疗一肩贞穴附近疼痛伴有牵扯不适的患者,其时正在研究远道取穴,尚未用于临床,为验证远道行针之疗效,依法取后溪行针并叫其活动5分钟而症状消除,患者呼为神针,言其病求医两月余未能痊愈,而今5分钟症状全无,活动自如。我受宠若惊,深感针道之幽微,也近一步激发了我研究探索针灸之兴趣,然长路漫漫,无师自悟,其中挫折颇多,乃是后话。之后,对于后溪我读书临床,勤加应用,收获不小。
肩胛缝疼痛临床很是常见,在局部扎阿是穴有效有不效者,甚至还有加重的,对于此种疾病,彭静山曾使用肩缝穴治疗,穴位在痛点处,当肩胛下与胸膜之间,因为怕扎成气胸,我一直不敢用。后受灵枢“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之启发,乃用后溪治疗,发现效果不错,“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后溪既然通督脉,而且与足太阳又为同名经,肩胛缝当足太阳背部第二侧线上,针刺后溪,一来激发督脉阳气,散寒通络,二来通太阳经气,故而效果卓著,当然配合局部按摩可使疗效倍增,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配合足太阳膀胱经之束骨疗效更好。

又有颈椎病和落枕的患者,如果出现颈项不舒,板滞牵扯尊“项痛不可俯仰,取足太阳,不可顾,取手太阳”之意,如果患者出现左右转动困难,项痛连及肩外腧、肩中腧至肩胛一线者,选取后溪,针入运针半分钟配合局部点按摩揉手法,效果历历在目。公元2009年9月14号,本单位一财务工作人员一觉醒来,右侧颈项板滞不适,连及右手后伸困难,前后左右活动均感不舒,仔细查看,发现肩外俞和秉风处压痛,诊为手太阳经病变。取后溪如前施治,其症若失,下午碰到,云已痊愈。
 
液门透中渚”针刺法的临证应用 (2013-09-03 19:01:12)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针灸
“液门透中渚”针刺法的临证应用
朱现民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用穴精简,疏通少阳经气功效卓著,主治三焦热证效果明显,常作为治疗感冒、高热、热病汗不出、偏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耳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项强筋急不舒等病证的针刺方法.施术时由液门穴进针,斜向上顺掌骨间隙朝中渚穴深刺,不断行针使针感向上传递.本法一针贯通荥输二穴,具有取穴少、刺法精、感应强、操作简易、应用安全、即时效果明显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针灸临证中推广应用.
 
谢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2013-06-03 20:10:11)转载▼
标签: 谢谢氏关刺法 止痛四穴 健康 分类: 针灸
谢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刘钧
发表于【中国针灸】杂志2011年9期
【摘要】
谢谢继光老师家传针灸谢谢氏关刺法治疗各种痛症、痹症,多能应手而效。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须配合关刺近取。虚症关刺宜补法浅刺,多取健侧,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谢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相结合,数针共作用于一穴,以增强疗效。

【关键词】 谢谢氏关刺法 止痛四穴

我师谢谢继光副主任医师是针灸世家,从医40余年,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工作,1997年被评为广元市名中医,已退休。他师从其父四川省名老中医谢谢永刚,擅长针灸、针刀、浮针、埋线、刺血。谢谢老师常说:“我们针灸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善取远端,善用痛外治痛,切勿只针患处。”极为重视应用关刺法治疗各种痛症、痹症,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应用谢谢氏关刺法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对于关刺法的远取与近取,颇有心得。
1 关刺一法 妙在骨肉之间
谢谢老师常说:“针刺治痛,当取骨节与筋肉交界处,通关过节,正当经络中枢机之所在,尤以骨突之旁最佳。”这种针刺骨肉之间的方法,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关刺” [1]。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非常聪明,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功效卓著的关刺法,《灵枢.官针》载:“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尽筋上”即筋肉的尽端,筋肉会于骨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附着于关节旁,针刺此处骨肉之间,名为关刺。关刺多用于治疗痛症、痹症[2],其中大有玄机,奥妙无穷。关刺不仅可近取,还可远取。近取与远取常配合应用或交替使用。关刺法我们每日必用,颇有感悟。
2 止痛四穴 关刺远取之法
谢谢老师的父亲谢谢永刚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今年已87岁高龄,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毕生尤为重视关刺。他认为关刺法不仅近取有效,远取疗效更佳。他总结毕生经验,用关刺远取法治疗痛症有一绝招,取手足远端指趾节旁骨肉之间的四个穴位,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针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方法是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常用直刺,傍骨缘下方的骨肉之间进针,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或隔日针治一次。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此法命名为止痛四穴。
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其中三间位于第二掌指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后溪位于第五掌指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太白位于第一跖趾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束骨位于第五跖趾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我们发现关刺很多远端骨旁穴位均有一定疗效,而止痛四穴是从中经过反复临床验证而筛选出来的最佳选择。四穴共用,具有祛邪通络、镇痛除痹之功。
89年谢谢老师对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卢鼎厚教授斜刺法甚感兴趣,卢老之法是在痛处局部及邻近斜刺,谢谢老师灵机一动,突发奇想,斜刺法可否用于远端止痛穴?用斜刺法针刺止痛四穴,其效如何?遂试用之。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针入1.5寸,疼痛剧烈者可针2寸深,针刺手法仍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止痛疗效更为快捷,针入痛止,常有患者当场破涕为笑。若遇特别顽固之痛症,也可斜刺法与直刺法相结合,每穴两针,属于关刺加上多针法中的傍刺法。谢谢老师从医至今四十余载,至今仍喜用止痛四穴,屡用屡效。
如李××,女,51岁,2010年1月5日来诊。左侧项背肩臂剧痛难忍,入夜更甚,不能入睡已月余,经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左臂丛神经痛。各处求医,其痛依旧,历经中西药、针灸治疗皆无效。为其针刺止痛四穴,针入痛减,再如法针治,每日一次,二周而愈。
如孙××,男,43岁,2008年8月9日来诊。头痛颇剧,逐渐加重已8天,连呼痛如刀砍斧劈,剧烈难耐,抱头呻吟不止,经中西药、针灸治疗均无效,经检查排除头部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头痛,为其针刺止痛四穴,一次大减,次日如法再针一次,头痛若失。

3 局限疼痛 须配关刺近取
止痛四穴善治急性疼痛、广泛性疼痛、顽固疼痛及剧烈疼痛,如遇局限性慢性疼痛,则应加上关刺近取,以疏通局部患处经络气机,祛邪除痹[3]。如四肢痹痛,可在痛处旁或直上直下方的关节边缘与筋肉交界处关刺。(试以拇指按压此处,疼痛常可立即暂时减轻或消失。)如膝关节或下肢阳明经部位疼痛,可在足三里上方与骨交界处关刺;肩周炎可根据疼痛部位在肩关节骨突下骨肉交界处关刺;肘关节疾患可在曲池外侧骨肉交界处关刺;前臂麻木疼痛,常可在桡骨小头下方关刺;腕关节疾患可在外关下方与骨交界处或养老穴关刺[4];三叉神经痛可在下关至颧聊之间颧弓下缘排针关刺。
关刺仅针局部及临近,一般病痛可愈,如遇久病顽症,疗效常不持久,必须与止痛四穴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关刺近部取穴与关刺远部取穴应当结合应用。
脊柱相关疾病,即脊柱源性疾病,均可在脊椎骨旁关刺之,谢谢老师认为,华佗夹脊历经千古而久用不衰,与华佗夹脊位于脊骨之旁骨肉之间密切相关,针刺华佗夹脊也属关刺法。华佗夹脊关刺疗效确切,功效卓著,但椎旁浅刺则疗效甚差,针刺深度必须到位[5],病重者可用多针法,椎旁每穴2-3针。颈椎病除了椎旁关刺之外,还可在枕骨下缘与颈肌交界之际关刺之,如颈痛或颈性头晕头痛可在颈枕之间横行排针关刺。

4 虚症浅刺 加用脐周四边
实证用关刺,针刺宜深,手法宜重;若逢虚症,宜用补法,针刺宜浅,手法宜轻,多取健侧,不针或少针患侧。如止痛四穴,位于肢端,针之颇痛,针感强烈,体虚者止痛四穴仅针0.5寸至1寸深即可。治疗虚症,应用谢谢氏关刺法时多与谢谢老师家传的脐周四边穴相配合,因脐周、脐下乃丹田元气所聚之处,此处各穴均具有大补元气之功,善治一切虚证。脐周四边穴的定位:脐旁左右旁开一寸,脐上一寸(水分),再左右旁开一寸,脐下一寸(阴交),再左右旁开一寸,加关元、气海共10穴,均用补法针之。关刺治疗虚症,无论近取远取,均可加用脐周四边穴。
止痛四穴与脐周四边穴相伍可减轻晚期癌症所致疼痛,有时疗效甚至出乎意料之外。如陈××,男,62岁,2008年7月29日来诊。主诉:右胁疼痛半年,进行性加重,并逐渐扩展至胁肋背腹均剧痛。B超检查: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约12*10cm,确诊为晚期肝癌。患者剧痛难耐,入夜尤甚,痛不欲生。多次注射杜冷丁后产生耐药性,药效递减,仅能短暂止痛。为其针刺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后,疼痛明显缓解,虽仍有痛感,尚能耐受,遂每日针治一次,维持疗效达两月之久。如郑××,女,57岁,2007年10月15日来诊。主诉:吞咽困难已7月,胸背疼痛已3月,并进行性加重。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晚期食道中下段鳞状细胞癌。因受剧痛折磨,患者自称生不如死。多次注射杜冷丁后产生耐药性,药效递减,仅能短暂止痛。为其针刺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后疼痛缓解。遂每日针治一次以维持疗效。治疗期间,两位晚期癌症患者均称针刺之疗效超越杜冷丁。虽无力回天,均在数月后病亡,但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减少了癌症痛苦,提高了临终前生存质量。
谢谢老师发现此法另一功效,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患,多为虚实夹杂,督脉不足,元气虚损,可用脐周四边穴调任治督,与止痛四穴相伍,痛外治痛,多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如王××,男,46岁,农民,2009年4月25日来诊。主诉:右侧腰腿痛2月余,加重一月。右侧腰部剧痛不能屈伸扭转,入夜更剧,右臀及右下肢股后外侧、小腿后外侧麻木胀痛,并放射性至足,站、走、坐、卧均感疼痛。腰部右侧L4/5、L5/S1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右臀部、右小腿后外侧有明显广泛性压痛。曾中西药、针灸、推拿、理疗、牵引治疗一月无明显疗效,右腰臀可见多处密集状毫针针刺后所留针刺痕迹。前医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平素胆小,畏惧手术,被其断然拒绝。腰椎CT检查: L4/L5椎间盘中央向后突出约5mm,硬膜囊受压,L5/S1椎间盘中央偏右向后突出约6mm,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右侧隐窝见狭窄。诊断:1. L4/L5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 L5/S1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右型)。患者腰腿剧痛,久治难愈,虚实夹杂,颇为顽固。久痛必虚,督脉不足,元气虚损。前医仅针腰臀患处局部,月余无效,故腰臀部有多处针刺后所遗留密集针眼。若继续反复针刺督脉及其周边,只能虚其已虚之气,其痛难止。因患侧已虚,故为其针刺健侧止痛四穴,每穴两针,斜刺法与直刺法各一针;用补法针刺脐周四边穴以调任治督,大补元气。次日自觉腰痛稍减,但仍不能屈伸,动则痛甚。3次针治后疼痛减轻,腰部能稍做屈伸。治疗期间嘱其遵循“三少一多”调养,“三少一多”即少走、少坐、少立、多卧。10次针治后腰痛大减,共针治三周,疼痛逐渐完全消失,腰部活动自如,2011年1月随访未复发。

5 速效久效 关刺宜加多针
多针法能明显提高针刺的有效刺激量,为了实现高效、速效、久效,谢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配合使用。多针法来自《灵枢.官针》篇,即傍刺、齐刺、扬刺。谢谢老师多年来极为重视多针法,曾在《中国针灸》1992年5期发表了《多针法治疗关节痛117例疗效观察》一文,认为此法数针共作用于一穴,增加了针刺的刺激量,增强了祛风驱邪、活络通痹的功效[6]。1996年学习了针刀之后,谢谢老师认为多针法与针刀有相近之处,均可解除粘连,减张减压,可以把针刀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引用到针灸上来。此后,临床应用关刺加多针法更为普遍,从一穴2至3针、4至5针逐渐增加。如遇病情特别顽固,或皮下有结节,或压痛区面积较大,可增加至一穴7至8针,甚至于十余针,成为关刺密集针,关刺密集针的刺激量甚强,宜隔三日或每周一次。
如谢谢××,男,61岁,2009年1月7日来诊。主诉:颈痛项强,头晕头痛已三年。C5椎旁有一花生米大结节,压痛明显,历经针灸、中西药物久治不愈,曾建议针刀,因畏惧而被其拒绝。X片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椎体前缘见唇样骨质增生,C6、C7钩锥关节增生变尖,诊为颈椎骨质增生症。遂用关刺加多针法治之,在其椎旁结节上每次针入十针,0.6-0.7寸深,每周一次,5次大减,治疗中有两次加用止痛四穴以巩固疗效。经8次治疗后椎旁结节消失,颈痛项强、头晕头痛诸症亦完全消失。
如周××,男,36岁,2009年10月13日来诊。主诉:左侧臀部上方骶骨下缘顽固性疼痛已五年,疼痛颇剧,甚为痛苦。腰椎、骶骨、骨盆X片、CT片无异常发现,诊为臀肌筋膜炎。曾经针灸数十次无效,曾建议针刀,因畏惧而被其拒绝,遂用关刺加多针法治之。在其左侧臀部上方骶骨下缘发现明显压痛区,约3X4cm大,遂用关刺加多针法深刺之。一次针入15针,针距仅2-3mm,隔三日一次,2次大减,6次而愈,其中三次加用了止痛四穴。

6 小结
谢谢继光老师家传谢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痹症,疗效颇佳。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则须配合关刺近取以通经除痹。虚症用关刺法宜补法浅刺,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此法可减轻晚期癌症所致疼痛,有时疗效甚至出乎意料之外。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多为虚实夹杂,督脉不足,若医者反复深刺、强刺激督脉及其周边,虚其已虚之气,其病难愈,可用脐周四边穴调任治督,大补元气,与止痛四穴相伍,多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谢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相结合,数针共作用于一穴,增加刺激量,增强祛风活络通痹之功。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应用谢谢氏关刺法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
关刺法是祖国医学遗产宝库中的明珠,应当努力发掘,提高创新。
 
本帖最后由 2296 于 2015-4-19 16:09 编辑

日本银针浅刺轻针法 (2010-01-31 00:00:00)转载▼
标签: 日本 银针浅刺轻针法 分类: 针灸

银针浅刺轻针法是日本众多针法流派之一。该法在由井上惠理、本间祥白等人开创。1977年井上惠理故后,二阶堂义教先生继续致力于此方面研究,成为该法的主要继承和弘扬者之一,开设了“汉方针讲座二阶堂塾”,1980年成立了“汉方针汪会”,将阐释古医籍、中医教学和针灸临床三者相结合,使该针法更臻完善。二阶堂先生自觉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受益匪浅,故应邀来我校义务为针灸教师、研究生讲授该法理论与应用,并进行了临床观摩教学。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1 诊疗特点
1?1 诊断方法诊断中较少应用望、闻、问诊,而主要依靠切诊。从尺肤、腹背、寸口脉等部位的切诊中综合判断机体阴阳五行的盛衰乘侮。?
切尺部:尺部指腕关节至肘关节的前臂部位。根据五脏所主之五体在尺部的变化,分析五脏的机能状态。即从尺部皮肤的润泽度而知肺;肌肉的营养状况而知脾;筋的软硬而知肝;摇骨的轻重而知肾(所谓摇骨就是医者手托病人前臂部,轻轻振摇,结合病人体质,判断骨的轻重);心主脉,为君主之官,寸口脉与五行相应,有五行正脉和病脉之分,切之可察五脏盛衰(详见下文关于切寸口脉的论述)。?
切三脘部:指从上脘到下脘间的任脉所在。其中,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腑会,是治疗胃病的要穴。望扪此处以测知是否因饮食所伤。一般来说,三脘部隆起者为实,凹陷者为虚。?

切水分部:水分穴是治疗水病之要穴。通过望扪水分穴所在部位,测知是否有水液停聚为患。水分硬者多为实证,虚软者多为虚证。?
切项背腰胁部:以哑门为中心的枕部归属肝木,以大椎为中心的项部归属肺金,背部属脾土,以腰阳关为中心的腰部属肾水,腋下则属于心火。通过望扪这些部位皮肤的光泽,肌肉的紧张度,及左右侧的对称与否,判断相应脏腑的阴阳盛衰和机能状态。如肌肉僵硬者为血凝,松软者为气聚,肌肉隆起左右不对称者为阴阳偏颇。同时还以这些部位治疗后皮肤、肌肉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之一。例如,把皮肤较治疗前光泽度增加、肌肉僵硬者趋于柔软、左右不对称的皮肤紧张度趋于对称等变化作为疾病向愈的表现。?

切寸口脉:强调诊脉要结合四时。四时之脉与长夏之脉合而成为五季之脉,与五脏相应,配属五行而为五行之脉。五脏有疾则相应表现出五种病脉,且从病脉区分疾病的虚实属性。见表1所示。?

表1 五行正脉、病脉
如此,诊脉主要涉及到中医理论中的十五种脉象,其中正脉有五,病脉有十。若十种病脉其中的任何一种表现得非常明显,就说明病重难治,反之则较易治疗。?

1?2 治疗方法治则:主张以健脏助病脏。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确定有病脏腑,累及脏腑及相对健康脏腑,按五行生克关系,以健康脏腑之气帮助有病脏腑,使机体归于康复。?

取穴:主要取健康脏腑的井、荥、输、经、合之五腧穴,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辅助有病脏腑;取督脉上的哑门、大椎、腰阳关等穴,以调整脏腑的阴阳盛衰。取穴诊治多为男左女右,但若女显男脉则治其左,男显女脉则治其右。?

刺法:用八分长银质1号(日式)毫针,浅刺腧穴皮肤,进皮约2~4mm,行针数秒钟,不留针,反复数次。根据病证、体质及疗效决定刺激强弱及针刺数。实证用泻法,针刺较深,刺激较强,可引起轻微痛感。虚证用补法,针刺较浅,刺激较弱,多不引起疼痛,无明显针感。取穴顺序:先使患者仰卧,取五腧穴,然后患者俯卧,取督脉上的穴位。针刺同时观察背部肌肉紧张度、对称性的变化,作为决定针刺数及衡量疗效的标准之一。之后,患者再取仰卧位,根据腹部的色泽,肌肉的紧张度,三脘、水分及两胁下等处隆起与凹陷的变化情况判断疗效。如无明显改善,可再取所选的五腧穴浅刺数次。?
此外每次治疗都要重新诊断、确定治则,反映了中医治疗的动态观。?

2 理论基础
银针浅刺轻针法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阴阳五行理论贯穿于诊断治疗之中。认为阴阳中之绝对者为天地日月水火,万物间的对立及相互转化构成了相对阴阳。分属阴阳的事物又分别归于五行之中。事物间既要维持阴阳平衡,也要使五行归于制化,才能正常发展,人体才能保持健康。正如《灵枢·官能》曰:“言阴与阳,合于五行”。2?1 诊断方法理论基础诊尺是《内经》诊断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设有专篇加以论述。《灵枢·论疾诊尺》曰:“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说明诊尺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诊断方法。银针浅刺轻针法将切尺部与五脏所主之五体相结合,即“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通过尺部皮、肉、筋、脉、骨的变化,察知五脏的机能,丰富了《内经》尺部诊法的内容。?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位均带有整体的信息。《素问·金匮真言论》载:“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方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阐释了项背腰胁部与五方、五季、五脏的对应关系。银针浅刺轻针法在此理论指导下发展形成了项背腰胁部切诊法。?

诊脉重视脉与四时五行相结合。《难经·十五难》指出:“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说明四时各有其所主之脉。《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与五行相配,这五种脉象就是五行的正脉。本法又提出了五行虚实病脉,从而使五行脉诊更为完善。同时,诊脉注意男女脉象的差别。《难经·十九难》曰:“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阐释了男女脉象的不同。?

2?2 治疗方法理论基础《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说明五脏有病可依次相传。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思想。本法则进一步强调刺未病之脏的作用不仅在于防变,而且要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调整已病脏腑的偏盛与不足,以达到五行生克制化。从而提出了“以健脏助病脏”的治则。?

浅刺法在《内经》时代便已广泛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针、毫针、锋针就是专门用于浅刺的针具。《灵枢·官针》则具体论述了多种浅刺方法,如毛刺、半刺、浮刺、扬刺、络刺、赞刺、缪刺等,应用范围散见于《官针》《九针十二原》《九针论》《阴阳清浊》《邪气脏腑病形》《逆顺肥瘦》《本输》《卫气失常》《终始》等十余篇中。归纳而言,对于邪浅病轻者、阳证、热证、虚证、瘦人、小儿以及春夏季用针者应浅刺。?

银针浅刺轻针法的施针与《灵枢·官针》九刺中的毛刺及五刺中的半刺很相似,都是单针直刺,浅入疾出,刺于皮肤层。但是银针浅刺法的针刺部位并不局限于”渚植,而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选穴,所以其治疗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内科病症的治疗,尤其对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更好。?

这种针法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与经络系统的特性尤其是皮部密切相关。经络系统是一个由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成分组成的多层次的信息调控系统。皮部则是这一系统的一个端极,它既是经络系统的卫外屏障,又是体内”涞耐庠诜从Σ课弧G炒唐げ恳残硎蔷缧畔⒌骺叵低持械囊桓鍪级畔ⅰ?

3 “妇倮
张×,女,59岁。就诊时间:1998年10月5日。就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主诉:下肢冷痛3年余。3年前受凉后出现下肢寒冷困痛,此后逐渐加重,虽加衣物仍不得缓解,脉细濡。分析:尺肤部皮肤较粗糙少光泽,但时为秋季,故肺尚属正常。肌肉柔软故脾健。筋较僵硬,故肝欠正常,为肾不养肝所致。摇骨较轻为肾虚。脉细濡为肾虚,因在秋季,故显浮象。左胁下肝部较硬,为肝脉拘急。三脘、水分处柔软,无明显隆起与凹陷,故脾胃功能正常,亦无水停为患。背部肌肉隆起,左侧高于右侧,为阴阳失调。治疗可从肺脾助肾,而邪从阳位入阴位,应从阴引阳,且脾健,故以脾助肾最佳。从饮食补血,以血养肝筋,从肝血而助肾精。凌晨3~5时为脾土所主,此时疗效最佳。取穴:阴陵泉、商丘、尺泽、哑门,针用补法,轻刺激,1号8分毫针进皮约2mm。次日复诊:患者自述下肢冷痛明显减轻。查体变化:尺肤部皮肤较前有光泽,筋较前舒缓,脉细濡。背部肌肉隆起左右不对称情况改善。?

4 小结
综上所述,银针浅刺轻针法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第1,诊断以切诊为主。中医一般强调“四诊合参”,此法则极少用及望、闻、问三诊,主要通过切尺肤、三脘、水分、项背腰胁、寸口脉等部位判断疾病阴阳五行之盛衰。第2,治则主张以健脏助病脏。这是对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思想的深化。第3,治法用银质毫针浅刺穴位,刺激量小,患者仅有轻微痛感,甚则无感觉。而常用的毫针刺法进针较深,手法多样,一般要求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针感,刺激量相对于本法而言较强。总之,银针浅刺轻针法植根于《内经》、《难经》理论,临床应用确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和推广应用。?
 
总觉得自己好笑 天上神仙在说话我半句也不懂 可偏就爱凑这个热闹 喜欢啊
 
本帖最后由 2296 于 2015-3-27 00:24 编辑

转帖

酸取两头疼取边
个人体会,只要是局部酸的厉害,一般就取发酸的局部肌肉的起点或止点,小针刀或,小针头透皮点刺就可以了,
孙某:女。50岁,腰椎间椎间盘突出患者,后来经微创治疗后腿部疼痛已经消失,不能坐低凳,一坐就酸的厉害,小针刀松解L234横突,一周复查无效,想到人在劳动后易发酸,或常时间用力绷腿,也会发酸,想到肌腹和肌腱处都是受力点,肌腹收缩性好,不易受伤,就从肌腱处下针吧,就从双胯最高处定两点,第三四点的位置在骶骨结节,,形的成一个大的倒人字形,五号针头点刺或小针刀透皮点刺就行,针的有点多,哈哈,针后下床,病人坐低凳就不痛了,一周后复诊无复发,

只要是局部小面积的疼痛,只在痛的区域的那块肌肉的边沿、或相距疼点最近的两条肌肉的间的筋膜透皮松解就行了,这人方法简单有效,一会就会,一用就灵,比封闭要快的多。很多厉害的疼痛就是用这个小方法轻松搞定,

写时太随心,发上去后,又感觉不到位,有时真对某个贴子又有了新的认识,只能发到我的博客上,因为本吧贴子,对与发表时间稍久一点的贴子不支持编辑,也不能反复编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彩图上标的黑点为治疗点,现在只要腰酸的病人,我就这个方法,一侧酸治疗一侧,
为什么经过小针刀止痛复发后百治不效,最后只能还是做小针刀。为什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