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只有读经典,才能培育中医大师

478421231; 说:
478421231 发表于 2015-3-24 18:27
我在网上搜到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写的一本书,他还画了个图,此人企图把内经中的气血运行理出来。看其行文,绝

祝医生也是不入门的外行人,他治病还凑合,修炼上就差的太远了,现在他晚年身体也很差了,你觉得他修的好?,你对真实了解的太少了。门里门外的区别,张嘴一句话就知道真假了。
会内视的,就是对气血运行有全面真实的了解。没有可能或者也许这样的形容词。用阴阳五行等等字眼来尝试描述解释的气血运行等等情况,对会的人来说,只是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就能全部搞明白而已。没什么门槛。你们需要去想象那个五行是在尝试描述什么,我们只是在吃饭睡觉的时候顺便看看就明白透彻了。这2者之间的差距,就好像是清华教机器人的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定理的作者可能是因为什么研究这个,可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现这个。而同时麻省理工的教授对同样问题是这么教学生。当年我是学过什么,遇见什么,发现这个东西,怎么思考,怎么解决,哪些是没做哪些做过的。
你明白这2者之间的差距么?
 
少阳主骨,听说过没有,此理即在其中

那还是没解释清楚,肾主耳和心开窍于耳的区别,肾和骨还有关系呢,心也和骨有关系。你这句说的不清不楚的,不能说明问题。 既然开始谈了,咱就谈的透彻点嘛
 
那还是没解释清楚,肾主耳和心开窍于耳的区别,肾和骨还有关系呢,心也和骨有关系。你这句说的不清不楚的

是你不懂这个道理罢了,耳者,少阳经所循之所,此与心肾如何关联?你先去了解三阴三阳的关系再说。你我不在一个层面上,我说的你未必懂
 
祝医生也是不入门的外行人,他治病还凑合,修炼上就差的太远了,现在他晚年身体也很差了,你觉得他修的好

原来如此,那还好,那我们还不至于太绝望,以为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无法探寻的,堕入不可知论的深渊。
 
1,不学经典,未必不会成为临床名医。例如,被评为国医大师的陆广莘在他的书《中医学之道》里,开篇就举了一个例子,照书打出来:
标题:历多达妙,失多而悟其要
宋-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1220)载:“陈昭遇归明,治疾无不效者,后荐入翰林院充医官,世呼神医;绝不读书,请其所习,不能应答。尝语所见曰:‘我初来郡下,挥军垒中,日试医数百人,其风劳气冷,皆默识之;凡医古方用汤剂,无有不愈者,实未尝寻《脉诀》也。故今之医者,皆言传心记,历多达妙,反非好医学者,虽明方书,不会医病,岂胜我哉’“!
夫穷习方书而治病未愈者,历少而未达;其不习方书而善治者,因医失多而悟其要也。-”历多达妙“,就是”博涉知病,多诊得脉,屡用达药“,这就是实践出真知;而那些”穷习方书而治病未愈者“,正是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历少而未达“的缘故。

2,我对这段话,很敏感,因为我就是”历少而未达“者。然而,已过耳顺之年,我虽然较少使用中药。但是一年半以来,重新认真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这两本经典。以今天为例,上午应诊,下午去乡医院开会,回来后,一边应诊,一边读书,一年多以来,坚持每天晚上学习到十点半以后才吃晚饭。我明知道,这样的读经典,并不能代替临床实践,也不会解决”历少“的关键,然而,就我个人来说,重学经典,是提高理论水平,借以提高临床水平的唯一途径啦!是想在学习经典基础上,从仲景开始,随后系统学习一下各家学说,而时间又自己定了个期限,所以不敢深入。我的比喻是,总算到仲景学术这个大殿堂里仔细看过一遍,旅游过一次,仅此而已。

第一段话,是想说明,不学经典,可成名医;第二段话,是想说明,我正在拼命学经典。为此,我一年半以来,除了极少的外出休闲外,几乎戒绝所有娱乐,每天坚持工作+学习=13个小时,在职苦修,以学经典!作为后期系统浏览一遍各家学术的基础。
 
第十三刀; 说:
第十三刀 发表于 2015-3-24 17:50
最好只读三部书,内经,伤寒,本经,排除其余诸子观点的干扰,等正确的思路定形,再览其余之书,则优劣自明

赞成
 
道学术药; 说:
道学术药 发表于 2015-3-24 22:54
1,不学经典,未必不会成为临床名医。例如,被评为国医大师的陆广莘在他的书《中医学之道》里,开篇就举了

干嘛走两极,读书临证,两不误多好。
 
呵呵,医生是特异者,看起来和修仙小说一样。人类认知能力不足的今天,我虽然不能反对,但暂时也不能赞成。还有,小说是金庸写的,他能佐证中医?!
 
赞同楼主,攻读四圣论著
 
只有读经典,才能培育中医大师。也可以说,多数中医大师,都是出自于经典。

企图绕过经典,而成为大师,也可能有,但是必定少之又少。

如没有超凡的智慧,想绕过经典成为大师,太不自量力了!非常可笑!!!
 
我在网上搜到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写的一本书,他还画了个图,此人企图把内经中的气血运行理出来。看其行文,绝

何不发到论坛来大家“一睹为快”?
 
只有读经典,才能培育中医大师。也可以说,多数中医大师,都是出自于经典。

企图绕过经典,而成为大师,

经典很重要。读经典、做临床,才能成为良医。
 
本帖最后由 刘建立 于 2015-3-30 17:26 编辑

生而知之为上,学则亚之--做什么事情,首先是要有天赋,然后需勤奋。没有天赋,读了书也会变成书呆子。很多东西研究的多了,都会融会贯通。读经典仅仅是为了起点高一些而已。
 
只有。才。,好像多半儿是绝对得过头了?
 
让姚明做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去打篮球,后果可以自己去想。哈哈,这就是天赋。,
 
生而知之为上,学则亚之--做什么事情,首先是要有天赋,然后需勤奋。没有天赋,读了书也会

刘老师言之有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