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腹泻如水,日三五行,肠鸣,痞满,恶心,口臭,苔腻,与生姜泻心汤原方,一剂而瘥。
2、丰某,女,76岁,大便八日未下,腹胀,按之疼痛,午后潮热自汗。与小承气汤方(大黄40g)一剂,得利而瘥。后与麻子仁丸调和肠胃。
3、某,男,近几日来,舌苔黑如木炭,刮之不去,腹胀痛,大便一日一行,与厚朴三物汤原方,一剂而瘥,黑苔全退,已如常人。
4、包某,男,7岁,厌食月余,诊时六七日未大便,面黄肌瘦,牙齿毫无光泽。脉细。当与《外台》疗小儿不下食方。
处方:
生地黄20 大黄20 茯苓12 当归8 柴胡8 杏仁,捣8 三剂
一剂大便通,二剂嗜食。药尽后月余问起,饮食大便皆已正常。
5、黄某,女,21岁,来诊前一晚,呕吐不止,初吐食糜,后吐胃液胆汁,今早来诊时又吐了一次,且胃脘胀满已有月余,心不烦,饥不欲食,大便利,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当与《外台》引《许仁则》生芦根等五味饮增损。
处方:
生芦根30 麦门冬30 竹茹30 生姜100 厚朴30 橘皮30 一剂
服后即瘥,且近月胃胀之苦也随之而解。
6、林某,女,48岁,近一个月,每天右胁下隐隐作痛,无有轻时,舌淡红,苔薄,微黄,小便黄,大便一日一到两次,不成形。有淋巴结核病史。
处方:
柴胡80 黄芩30 赤芍30 清半夏25 生姜50 枳实20 大枣八枚 大黄20 干姜20 延胡索20 三剂
第一剂后得利,白天已不觉疼痛,晚上仍痛,告之去大黄继续服用。第二剂后疼痛消失,大便成形,告之不必再服第三剂。至今半月余,疼痛未曾复 发。
7、此去年治案,今年寒假随访得知其病已一年未发,故录于此。
某,男,8岁,近年来耳后常肿,每至春秋季节则发作更加频繁,曾被西医诊断为腮腺炎,服诸药不能根治。近日来两耳后方又肿起一结节,如黑豆大小,按之疼痛,手感较软,患儿平日好吃冷饮,不喜菜肉,皮肤发黄,大便正常,眼白中有些许黑点,舌淡,苔薄白,脉濡。
处方:
党参10 炙甘草10 炒白术10 干姜10 荆芥穗10 蒺藜子10 焦栀子6 焦神曲10 蜂蜜两勺 三剂
药尽病除,诸证皆释,至今一年从未发作。
2、丰某,女,76岁,大便八日未下,腹胀,按之疼痛,午后潮热自汗。与小承气汤方(大黄40g)一剂,得利而瘥。后与麻子仁丸调和肠胃。
3、某,男,近几日来,舌苔黑如木炭,刮之不去,腹胀痛,大便一日一行,与厚朴三物汤原方,一剂而瘥,黑苔全退,已如常人。
4、包某,男,7岁,厌食月余,诊时六七日未大便,面黄肌瘦,牙齿毫无光泽。脉细。当与《外台》疗小儿不下食方。
处方:
生地黄20 大黄20 茯苓12 当归8 柴胡8 杏仁,捣8 三剂
一剂大便通,二剂嗜食。药尽后月余问起,饮食大便皆已正常。
5、黄某,女,21岁,来诊前一晚,呕吐不止,初吐食糜,后吐胃液胆汁,今早来诊时又吐了一次,且胃脘胀满已有月余,心不烦,饥不欲食,大便利,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当与《外台》引《许仁则》生芦根等五味饮增损。
处方:
生芦根30 麦门冬30 竹茹30 生姜100 厚朴30 橘皮30 一剂
服后即瘥,且近月胃胀之苦也随之而解。
6、林某,女,48岁,近一个月,每天右胁下隐隐作痛,无有轻时,舌淡红,苔薄,微黄,小便黄,大便一日一到两次,不成形。有淋巴结核病史。
处方:
柴胡80 黄芩30 赤芍30 清半夏25 生姜50 枳实20 大枣八枚 大黄20 干姜20 延胡索20 三剂
第一剂后得利,白天已不觉疼痛,晚上仍痛,告之去大黄继续服用。第二剂后疼痛消失,大便成形,告之不必再服第三剂。至今半月余,疼痛未曾复 发。
7、此去年治案,今年寒假随访得知其病已一年未发,故录于此。
某,男,8岁,近年来耳后常肿,每至春秋季节则发作更加频繁,曾被西医诊断为腮腺炎,服诸药不能根治。近日来两耳后方又肿起一结节,如黑豆大小,按之疼痛,手感较软,患儿平日好吃冷饮,不喜菜肉,皮肤发黄,大便正常,眼白中有些许黑点,舌淡,苔薄白,脉濡。
处方:
党参10 炙甘草10 炒白术10 干姜10 荆芥穗10 蒺藜子10 焦栀子6 焦神曲10 蜂蜜两勺 三剂
药尽病除,诸证皆释,至今一年从未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