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小郎中学脉诊笔记之督脉

tangqyx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15
帖子
18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督脉主诸阳,多为精血亏耗、阳气衰败的表现。督脉主脑、脊髓。若督脉空乏,可见脊柱失养,髓海不足,神气怯弱诸症。“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脊强而厥”。《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则作“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可见督脉的病候多涉脊、脑病证,并与五官及四肢有关。督脉常见的病候主要有头风,头重,头痛项强,脑转耳鸣,头晕眼花,目赤肿痛,癫、狂、痫,腰脊强痛、俯仰不利,手足拘挛,震颤、抽搐、麻木,中风不语,女子不孕,男子不育,性功能异常等。督脉之实证多风、寒之病,如腰髓脊背痛,或强直、角弓反张;或气从少腹冲心而痛、二便不通为“冲疝”。风邪袭督入脑为“脑风”;动脊则腰背膝寒(痛),或大人癫病、小儿风痫,以及癃闭、痔疾等。督脉精虚元阳不足诸症。督脉病治在少阴,主药为鹿茸、鹿角胶、鹿角霜。佐药如紫河车、羊肉、羊内肾、枸杞子、黄芪、补骨脂、熟地黄、韭子、菟丝子、牛猪羊脊髓等。通经络之药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藁本等。
脉诊部位及病脉:
《脉经•手检图》云:“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两手寸关尺三部俱浮取以候督脉。督脉总督三阳,故曰阳脉之海,所以诊于寸关尺三部而浮。
脉浮主风,脉直上直下,是弦脉,长脉,紧脉,牢脉等一类脉。
跟师案例:陈某,女,67岁。有高血压史二十余年。近四五年来,时发腰腿关节麻木疼痛,腰、肩、背、腿等处肌肉关节疼麻游走不定。大活络丸、红花油,麝香风湿膏无效。服尼美舒利片可缓解。受风寒气候影响较著。CT显示:颈椎C5-7,腰椎第4-5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兼有骨质稀疏,脱钙。时近年关,气候异常,受风寒而疼痛又起。尾间痛连腰腹背麻痹疼痛游走,跳痛异常,不能站立,卧久则觉腰骸、背部、少腹向腰背牵扯拘急疼痛带麻木,腰脊酸痛、佝偻形俯。神疲倦怠,痛楚呻吟,形寒怕冷,面色苍白,言语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苔薄白。老师脉之,脉浮弦,关尺部沉取细紧。症属中医痛痹,骨痹。年老体衰,积劳成疾,精血内损,督脉空虚,久而阴损及阳,筋骨失却温养。肝主筋,肾主骨,八脉隶于肝肾,久病必累奇经。 叶天士云:“肝肾下病,必留连奇经八脉。”是为奇脉之病,八脉河津空乏,脉道不充失养故为痛,卧则气不周流,虚馁之督、带迟滞久而痹窒,不通则痛故卧久痛作。督元阳亏,冬月乃寒水司气,阳虚不耐主气。故入冬加重,受风寒而发。《脉经》云:“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脉浮为风,脉直上直下者,弦长之类也。《脉经•手检图》又云:“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脉左右弹者,紧脉也。今关尺沉紧,此督、带、跷脉皆受病也。《金匮要略》:“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督脉与足太阳经均行于背后而上头,手阳明经上肩,与太阳经会于大椎。则风从太阳之风府而入,病及奇经。治当通补奇经,通络祛风止痛。以龟鹿二仙胶合全蝎丸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5g,杜仲20g,鹿角霜20g,骨碎补15g,龟胶20g,仙灵脾10g,狗脊20g,独活10g,威灵仙10g,茯苓20g,黄芪30g,当归10g,全蝎6g,蜈蚣2条,乌梢蛇10g,制川、草乌各10g(先煎),桂枝10g,细辛3g,白芍、红花、桃仁各10g,鸡血藤12g。每日1剂,水煎服,5剂, 患者腰脊背痛麻木症减轻。以上方加减治疗一周,诸症消失。
 
督脉主诸阳,多为精血亏耗、阳气衰败的表现。--不明白!
 
督脉主诸阳,多为精血亏耗、阳气衰败的表现。--不明白!

应该是说“其(督脉病)病多为精血亏耗,阳气衰惫的表现。”用词不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