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脾为谏议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光是这一句话,一小时讲不完。

谁能试讲黄帝内经为何讲五脏的先天1.2.6.4.5,后地承的6.7.8.9.10?在下洗耳恭听!
 
要讲五脏六腑,或者十二官,都必须在人体总阴阳的背景下来说,其总背景是阳气之清净光明四象,阴气之浊混黑暗四象,人体中“精、气、神、志、意”这五运反映阴阳运化,《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什么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神明即藏神!必须明白到“神明”的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继续理解各脏腑的功能。可以说各脏腑都处于人体阴气部位,由气化神是阳升之运作,由神化志是阳升转阴降之运作,故有“神明”藏神也!心脏作为五脏六腑之首,就是“神明”这个运作的结果,说明白点,就是阴气之浊混黑暗四象的开始,五脏六腑运作的开始,心为各脏腑运作的开始,所以说,心脏是君主之官,藏神出现在这个脏腑之中。那么依次而看各脏腑的位置功能就容易得多了。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1-23 18:08 编辑

那么再看脾,在“精、气、神、志、意”这人体总阴阳五运之中,意为中央之土,运化“精、气、神、志”之中宫,精合意运化成气,气合意运化成神,神合意运化成志,志合意运化成精!故有《千金方•卷十五•脾脏上•脾脏脉论第一》:“论曰: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所藏也。”
脾作为“意之舍”的功用就出来了! 脾作为人体沟通阴阳的脏腑功能就体现了。因为有调整人体总“阴阳”的作用,所以称为谏议之官。
 
李运财医友谈的是纯理论,我给展示的是生理。
肾为一,胚胎第一周先合制成肾上腺素,以便开始维持心脏的搏动,迈出生命的第一步,
故为先天之本。
心为二,胚胎的第二周开始生成心脏,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开始自身的血液循环。
肝为三,胚胎的第?周开始分解血液中的营养物质。
肺为四,胚胎的第七个月后,开始生长肺泡,准备降生后进行氧交换。
脾为五,胎儿出生后,菌种开始附着于消化系统,自体营养代谢谢开始,故为后天之本。
先天一、二、三、四、五是指胎儿期。后天六、七、八、九、十是指脾养后。
此间一、五是生命的两端。故言: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即是此理。
 
《千金方》里脾为谏议之官,但其他各官都与《内经》不同,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

请各位大家探讨。

《千金方》里脾为“谏议之官”,但其他各官都与《内经》不同,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

金栋按:《千金方》从卷十一至卷二十共十卷的“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之“论曰”,既有《素问》者,亦有《中藏经》者,或还有其它医籍者。但从《千金方•大医习业》的内容分析,孙思邈似乎未参习或未见过《中藏经》。《大医习业》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然从这十卷的内容来看,《千金方》在脏腑辨证中,而更多的是传承了《中藏经》者。《中藏经》与《素问》不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所论十二官内容不一。无论《中藏经》,还是《千金方》只论了十一脏,未及心包络。
 
《千金方•卷十五•脾脏上•脾脏脉论第一》:“论曰: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所藏也。”

《中藏经•卷上•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消磨水谷,寄在其中,养于四旁,旺于四季,正主长夏。”
 
请同道网友发表高论!
 
肾为一,胚胎第一周先合制成肾上腺素,以便开始维持心脏的搏动,迈出生命的第一步,
故为先天之本。助肺纳气,管后天呼吸。司排二便,助脾营养周身。扶助肝筋,完全繁衍后代的重任。肾之重要所以排名第一,岂是单单生殖而已!
 
后退
顶部